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章 三國演義人物分析之諸葛

  個人并不太喜歡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唯親使用的人,這也是高級管理人員的最大弊端(可憐我的趙云啊,如果要是跟了曹操成就也許會在張頜之上啊——真實的趙云成就不高,并不被重用)。而且諸葛亮并不像三國演義里那么神,也不是什么軍事天才,諸葛亮的才能注意體現在治國,打仗他差得遠呢!

軍事上的成就  1.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新軍械、裝具。研制了一發十矢連弩和適應山區運輸的木牛流馬等作戰工具。并改進鋼刀,增強了蜀軍戰斗力。好兵法,推演陣法作“八陣圖”,為后世傳揚。

  2.在治軍方面,諸葛亮重視部隊的節制和訓練,主張以法治軍,講究為將之道。

  3.作戰時,諸葛亮用兵力主審時度勢,謹慎從事;每戰力求速決;重視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確保軍糧生產;每次退卻時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設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動,保證安全。

  4.戰略上,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對》對當時形式的分析可謂高瞻遠矚;而且善觀大勢,始終堅持聯吳抗曹,致蜀漢得與魏、吳鼎立。

不足之處  1.用人上的失誤。首先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變空,并使蜀國在今后的戰爭中始終處于背動地位。其次是用馬謖守街亭,馬謖自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被迫撤軍。

  2.對于人才的限制。諸葛亮輔政后,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軍中“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結果諸葛亮死后,蜀國人才青黃不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誤。“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后鄧艾滅蜀,正是用偷襲之策。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此話雖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

  后人特別推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將其視為智慧化身。小說《三國演義》更是將其神化,其情節更是廣布人口。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其評價如下: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夢想島中文    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