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與墨合,太過匪夷所思。
達摩要對抗道門、儒家,自然懂得分小合大的道理,盡管如此,他還是要想一想。寒山子是特意從西隴到來京城的。算著他的腳程,陛見之日,他就已經馬不停蹄前往京城,可見心里的殷切。按說這種殷切有利于達摩獅子大開口,達摩卻是覺得越是如此,越要仔細思量。
狄阿鳥曾說過,事出反常必有妖,找不出理由的時候,反常就是理由,他回了話說:“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
接受完招待,達摩與寒山子游山打禪一圈,這才告辭回天龍別院。
通過深入接觸,達摩不再像初見面那會兒,把寒山子當成幼稚的幫派首腦,只覺得他深不可測。
突然跑來一個宗派要和你并派,這就是件幼稚的事兒。
可為什么有這樣的改觀?
達摩也不知道。
像墨士“尚賢、節用”的治國方法,無非老生常談,寒山子若是這樣來與達摩談治國,達摩只怕理都不想理他。
寒山子從墨家學說中把“順天意者”,“必得賞”;“反天意者”,“必得罰”的內容拿了出來,要求治國不但要做到利于邦者必賞,害于邦者必罰,還往前走了一步,“立神佛鬼魄之有司”…這就厲害了。
他簡直是給了達摩一記醍醐灌頂。
現在中土對佛是一股熱潮,這股熱潮的原因有兩個。
達摩去了佛國,坑蒙拐騙取來經書,這種不遠萬里的所見所聞反在其次,但是也給中原士大夫證實了很多事,有佛國,有佛土,有佛法,有佛。就像你與人說有個地方有山有水,風光秀麗,當別人問你你怎么知道的時候,你說聽人說的,大伙難以信服,但你要是說自己去過,那便大不一樣。
達摩就觸發了這種驗證。
現在又有了更重要的原因,皇帝他要崇佛。
達摩的弟子們到處傳道,給人講佛法,講向善,講忍耐…但是這人誰來管呢?倘若一個人不孝敬他父母,怎么論罪呢?什么罪呢?此罪誰來管?刑罰是什么樣的?
佛的世界也要有官府,西方的佛呀,菩薩呀,羅漢呀,幾百幾十幾,沒用,它沒地氣,地氣是啥?
地氣就是中土的官府,精神上的官府。
寒山子說他讀佛經數年,一開始達摩不信,而現在達摩信了,因為寒山子又向他提了個東西,叫佛應該出在東方,明心見性開悟苦修可成佛。
這個又是給達摩開竅的。
為什么達摩又被開竅?
對于普通的百姓來說,你信佛,忍受苦難,最終下一世過了好日子,你好人有好報,最終你得好報了…你信仰,求的是現實生活。
但是士大夫們呢?讀書人呢?讓他們也忍住困苦等某天過好日子?
他們不需要,他們現在就過得好日子,難道還需要信佛嗎?佛給他們什么呢?除了一生平安,來世又富,還能有點啥嗎?
寒山子的意思達摩很清楚。
那就是讓士大夫可以修煉成佛。
達摩說皇帝是佛…皇帝就信佛了,為啥,佛增加了他的權力。
達摩悟了,但也更提防寒山子。
在他看來,寒山子提出并派,那是他厲害,有自信,將來一番花山論劍,不但墨門不是自己的,佛教也不是自己的了。
在天龍別院,苦于無人相商,達摩苦盼道林歸來。達摩可以肯定,在諸多弟子當中,沒有人比道林更有才,這種才還不是寫寫畫畫,吟詩作對,打個機鋒,而是興盛佛教的才能。把道林派出去,他心里就不舍得,可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呀,為了佛教的興盛,那是沒辦法的,再說了,佛教并非朝廷,不是你在中樞你權力大,而是以弟子多寡來定勢力。
你把道林留在身邊,看似器重,其實等于沒給他勢力范圍,沒讓他發展弟子…如今關鍵的時候,他在陛見之前就派人喊召道林和尚了,八百里加急回來,這會兒也還是著急,希望道林和尚一千里加急,一千五百里加急回來。
他沒有回相國寺。
那地方他不敢回,人太多。
人多,要么是想見他,給他拉關系,想法讓他剃度,要么是想著辱罵他,免得和尚躥上朝堂的。
出來一是靜一靜,二來偏僻之所可以籌劃大事,三來,不想與道門儒教起正面沖突,一旦與道門儒教沖突,一片新氣象的佛教可能隨時翻船。
細細梳理一下心里的想法。
達摩被寒山子影響到了。
東方有佛何止是說能修成佛?
這朝堂上能全站滿和尚嗎?
不能。
你想讓朝堂上全站滿和尚,那道門和儒教就會拼命。
但你和尚若是分開另搞呢?
反正我也不擅長治國,我為什么要順著你的朝廷去爬呢?沒必要。第一個要去干的,就是派和尚去戰場上收魂安魂;第二個要干的就是你有重大活動,我就安排法式;第三個要干的就是挑選和尚送去軍中,解決皇帝想通過佛法治兵的現實問題;第四個問題,就是講美譽奉送給那些士大夫。
比如文官中聲望隆的包公昌。
佛教要向皇帝推薦,要宣傳他是萬家生佛的好人。
比如武官中的健布。
佛教要向皇帝建議重新啟用,要宣傳他是武曲星下凡,對,不是金剛羅漢,而是武曲星天上下凡,誰說佛就不管武曲星是不是下凡?
聽人說健布屬于花山七子。
這花山一派?尤為重要。
當然,最最重要的就是要立佛的朝廷。城隍廟誰來管?天庭和佛是什么關系?昊天上帝和佛主誰更大?你干了壞事,要受什么程度的處罰…這些交給即將到京的道林就行了。
達摩梳理完思路,就剩一個想法,去拜訪健布。
他想得透徹,如果健布打他,他就挨著,如果健布罵他,他就聽著,如果健布找他理論,他只玄而又玄地回應:五百年一轉圜,而今佛教當興。
現在他身份貴重,要出門,弟子們都會給他安排出武僧和儀仗,隨后就有皇帝派遣的專門保護自己的羽林軍匯集過來。
但要去拜訪健布,他覺得還是得輕車簡從。
一旦自己流露出貪戀權位,健布這樣的人就會當成自己要替換儒道,榮登朝廷,手握權柄;而要是自己表現得什么都不要呢?四大皆空呢?健布他怎么看?我靠,你健布戎馬一生,欺負個四大皆空,送上門的老和尚嗎?
你還是欺負我,那也沒關系,我就告訴你我不做這個國師,我打算派我的弟子道林去皇帝身邊服侍。
你還要怎么樣?
其它的都是皇帝的事兒,你想打我罵我,去打罵皇帝呀?
老子當年在武縣的想法也不過是有個小寺廟,十幾個弟子,千幾百個信徒奉養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