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過年之前,李虎還和楊揣一起去看回那個認識的老玉匠。雖然在保郡有了鋪面,打算把楊揣也放這兒,李虎仍優先送他到老玉匠這兒學工,老玉匠一口答應下來,這個事兒就給定了。
從老玉匠家出來,李虎要重新考慮派誰與胡小歡搭伙。
他看楊揣不太高興,知道和胡小歡一起在這里管鋪面風光,去學做工,那便低了好幾等,便好言與他協商,倒是楊凌剛也支持他先來學工,笑著說:“楊揣你個蠢貨,石場是咱們自己家開的,你來學工,學成之后是要替李虎拿大梁的,你當去鋪面掙點錢是錢?不是從自己家拿錢?你想要多少,哥給你?”
自一見面,楊凌剛就對李虎的滿意無以復加,不是李虎一見面給他送頂高帽子,也不是李虎突然冒出來個叔叔,手里有錢,更不是李虎剛剛與何等人物結拜了兄弟,拿了個大店面,就是說不出來的一種信任和欣賞。十四歲,個頭快跟自己差不多高,肩上,胳膊上,胸上都是棱肉,說是天生神力,毫不為過,而相貌中,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峻奇,連兩條眉毛都揣著一團英青。
之前和家里通過書信。
他娘讓在信里寫上李虎的一些情況,他多少知道一些,但沒想到會如此偉俊,文武雙全,能文到聽他說話無所不知,武到自己和他過手,也不一定能不能贏。他不是那種犯猜疑的人,沒有過多去盤問,看著好,就已經當家人了,只在避開李虎的時候,他會和楊燕燕一樣,張口就去詢問:“聽說過有文曲星下凡,倒沒聽過啥星能文又能武。他娘咋生的呢?”為此,他還把一些海圖拿出來讓李虎看,想知道李虎能不能看得懂。
李虎一看就驚呆了。
原來楊凌剛用的海圖竟全是東夏譜的。
李虎也試著問楊凌剛:“哥。滄郡那邊出海,都在用這些海圖嗎?”楊凌剛一揚手,哈哈笑道:“你想啥來。你哥的大名是怎么來的?那就是靠搗鼓這些玩意兒,那海上都是一群窮哈哈謀生,他們能知道用海圖?他們連羅盤都不一定有,走海全靠老水手帶。你哥是啥人?去過東夏人的地界,問過他們的船塢,你知道咱的船和他們的船都不一樣不?回頭帶你去滄郡了,你就知道了,咱們的船,那是新船,在東夏秦皇島做下來的,船身全用的北方密林的鐵骨木,龍骨硬,船舷硬,遇到海盜一沖一撞,就把他撞得頂不住,他們還用福船,跑也跑不過咱,舵站用的舵盤,帆,咱用的是千浪葉,想咋調咋調…哥喜歡海,無邊無際,沒有官府惡霸,全靠自己的本事說話,有錢就砸進去,有錢就砸進去,咱和那些就是去混口飯吃的能一樣?”
楊揣忍不住問:“那俺哥呢?”
楊凌剛冷笑說:“他就是個摳門的主,海,海跑的不咋樣,錢?錢不舍得花,你知道我為啥回來晚了?海上有浮冰了,我還不趕緊回家,還不是他鬧得,今年跟著他的伙計,除了咱這邊的,就都沒分上錢,他就扔了別人跑回家了,我回來,人家都在船港跟港主鬧,要賣他的船分錢。我就把錢給他墊了,然后在那等到幾筆錢拿到手,過完數,算完錢,一個個發清,我才回來。”
看楊揣不服,他說:“他船上的羅盤和舵盤是我給他整出來的,連舵手都是我的伙計,你回去問問凌自,這些他服不服?跑東夏才多遠,你問他敢跑不,都是北船來了,他往南走,過了大名府,到了連子港就回來,再拉北貨往南運,天天說,你看東夏人給能的,東夏的船在滄郡上點水和吃的,還敢往南跑。他不琢磨,就是坐等吃的,我敢說,東夏人能跑的海途,我也能跑。東夏人不敢跑的地方,我也敢跑,只是沒那個財力罷了。”
楊燕燕最歡喜。
李虎聽得出神,一些同村的男女,東夏箭上的少年男女也聽得出神…
接著,楊凌剛憂愁地說:“按說今年人是掙上錢了,明年呀,就難說。”
李虎問:“這是為什么?榷場一一重開嗎?”
楊凌剛嘆氣說:“不僅因為榷場,東夏的船塢要賣高顯,怕以后高顯要稱霸海上。高顯人是海上的匪,不好好貿易,他們能貿易的東西少,而且粗陋不堪,就不會在滄郡下北貨,無非拉到南方更遠,皮革少的地方交換,比就近交換劃算,所以呀,明年海運怕就不行了…我有些東夏那邊的好友,不說我也不知道。”
一個箭上的少年問:“哥。為啥我們東夏的船塢碼頭要賣給高顯?”
李虎說:“之前我們給高顯一條商路,但那邊還能依托我們自己,也能順湟水抵達湟西,北平原丟了之后,海邊的碼頭船塢就孤懸在外,只能賣給高顯和靖康,與其給靖康,自然不如賣給高顯。”
楊凌剛笑道:“幸好家里開了石場,不然的話,明天生意一差,能差到什么地步不好說。我帶著錢回來,原本是打算買地的。李虎你既然開了石場,不如都給你。”
李虎回絕說:“我不缺錢,還是要買一些地吧,總感覺官府上的錢有問題,只有咱有很多地,能吃上糧食才好。”
楊凌剛點了點頭。
李虎突然興奮地說:“我一直在讀種地的書,咱不缺工匠,為何不改變耕作方式,置辦牲口,打排犁,育種子,按東夏的辦法來提高產量呢。”
他太興奮了,摟不住,就說:“我爹他說放牧和種地,才是國家的根本,沒吃的,人都吃不飽,一切皆休。我就學過種地,選種,就是沒怎么種過,我回來,就是想買十來畝地,親自種種。”
海塞爾忍不住問他:“你家在東夏沒有地嗎?”
李虎說:“有。我不常去,都是我爹他在種,學堂有假,才下一回兩回地,都在和弟弟妹妹們玩,鄰居大的弟弟、妹妹呀,燕燕。”
楊燕燕嘴巴已經張開了,又連忙閉上,沒去質疑他。
海賽爾卻又質疑他,說:“學堂春忙秋收是要去縣旗、鄉旗幫工的,全都要下田,請假都不許,你咋從不去?”她炫耀說:“我每年學費都能掙到,還能買新鞋。”
李虎這才知道自己多嘴忘形。他也知道自己為什么多嘴忘形,無非想影響楊凌剛的決定,想試試種地,他阿爸在自家的農場種過地,親手栽育過紫色的米,拿出去給大臣吃,誰都沒吃過,誰都沒見過,他上學時也跟著混過育種,溫室養過黃瓜,還開過種子鋪,人不學不擅長,自然不想著,人真學過,現在也還在精研讀種地的書,沒個試驗的地方怎么能不憋屈,所以提這個種地,就摟不住?
往往這些時候,是他真像一個十四歲少年的時候。
大家鄙夷他,就是因為突然覺得他是同齡人而已,誰也不會去追究為啥他不去幫農。
既然李虎說不缺錢,楊凌剛便同意買地。
他們在保郡的開小不小,還是要盡快上路回家。
都走了,后面劉昌派人趕了上來,用車拉送了幾十匹錦緞,百匹棉布,以及幾十盒大大小小的糕點。
這些遠遠不值李虎送他的裘衣,來人歉意地說:“我們公子實在不知道回送小郎君些什么好,一聽您上路了,干脆胡亂湊了一氣,他讓我把話帶到,務必請小郎君不要覺得寒酸,務必收下…年后,他再登門看望長輩,也想讓公子來家里,畢竟是結義的兄弟,要是不相互走動,那便不作數不是?”
李虎應了下來。
他知道劉昌年齡大,雖然紈绔,愛花錢,卻是個人精。
劉昌沒有別的東西送嗎?
為何送車這些不值錢的東西,還說寒酸,那是這樣一來,自己就不能不收。
楊凌剛連忙回謝。
李虎倒是怕結拜作數,想起那個石敬孫,跟什么東西梗在心里,梗在胃里一樣,到時候又得違心去見面。
回到白河,置辦年貨,趕集得多,有些年長的都認識楊凌剛,上來就說話,但是看他們和東夏人走在一起,去趕保郡大集,眼神不免怪異。
這也不怪他們。
一起趕遠集,往往是一個村的,或者是勾連的親族。這楊家村和東夏箭上的人一起趕集,那就顯得關系太好了。東夏人來了之后,雖然和地方上關系融洽,但在其它地方,卻都沒好到什么程度,甚至東夏人邀請,各個村也還是拒絕的多…因為沒多來往過,不熟悉,有戒心嘛。
楊凌剛對東夏人也不抱什么偏見,他常年走船向北,接觸得多了,而且覺得東夏人能,凡事不一樣,都有一種推崇在里頭,哪怕人家提醒,卻也淡淡一笑。
往家里再近一些,人家打招呼,就又變了,喊著:“阿呆爺,知道不知道?你們家開石場啦?”
除了石場上工的,見過李虎的人還是少,李虎在里頭,他們也不認識,卻還在告訴楊凌剛這些事情。
還有人說:“你妹子找的女婿不賴,那李虎,來多久,四鄰八鄉就都知道他。”
楊凌剛時不時看向李虎和燕燕,眉開眼笑。
燕燕紅著臉,藏著腦袋。
李虎也覺得怪尷尬。
回到石場,石場還沒有停工給假,眾人把人接回去,讓楊凌剛歇歇,跟燕燕她娘,她嫂說會話兒,趕著晌午要做飯,就督促他跟李虎一起去石場看看。
李虎也想知道自己去了保郡,石場會不會放羊,正好又有不少棉布,準備過年發下去,或者找些裁縫,給石工們做新衣裳。
一走近,石場的喊聲就都覺得比平時一致。
谷外老栗子樹上貼著“立信”的告示,李虎覺得李鴛鴦也是,貼這個誰認識,不過見楊凌剛一臉興趣,一起走近了看看。
告示很簡單,寫道:“晨若無人誤工,中午必吃肉。”
楊凌剛忍不住哈哈大笑。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