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不過那時的一個時辰卻是馬兒睡覺最舒服的時間。殷辭聽從了部將的建議下令就地修整一個時辰,主要還是為了顧惜戰馬。就如農人對耕牛很好一樣,將士們對馬是最好的。與其說馬匹是他們的坐騎和牲畜,還不如說是大家的伙伴,人和馬長久的相處和戰場上死生與共的沖鋒與信賴,都讓他們建立了親密的關系。有經驗的老兵甚至能懂“馬語”,從細微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戰馬哪里不舒服,或是馬掌松了或是韁繩緊了都能聽得出來。
這時星光黯淡還好天氣晴朗,大伙休息也不扎營帳篷都省了,紛紛倒在草地上幕天席地睡下,鼾聲四起。關中地區處在大唐腹地又是帝國的軍政中心,天下沒有比這里更穩定的地方,休息自然不需要太過戒備,實際上他們連兵器都沒有。
高遠的夜空廣袤的野外,大部分人都已睡下了,也有一些人沒睡,在營地上點了篝火掛上吃飯用的鐵缸煮東西吃,放些干糧和臘肉干煮一會兒便能吃到一晚熱乎乎的肉羹,在這種辛苦的時候不失為一大愜意的享受。
中軍點了一堆篝火,殷辭和一些將士正圍坐在那里煮東西吃,遠處的幾個人也被香味吸引紛紛靠攏過去,有人問道:“殷將軍你們咋不歇會?”
殷辭笑道:“只能睡一個時辰天一亮就得起來,沒睡醒起來的時候更難受呢,還不如不睡了坐著歇會就行。”
和全軍絕大部分人一樣殷辭也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他平時是一個很好相處的和氣人,頗有些儒將風范。眾人都知道主將讀過不少書對兵法書籍了解得最多,對他還是頗為信任。
那將領聽罷也坐了下來點頭道:“將軍說得是那么個理兒,您讀的書多這會兒沒事給咱們講講書上的事兒唄,薛郎以前講的班定遠挺有意思,可他很少能和咱們呆一塊兒。”
殷辭喝了口熱湯一拍大腿道:“那成,既然提起薛郎我就以王少伯記錄的一首長短句為開場白。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他就先說起了蘇定方二百騎沖東突厥十余萬人馬大營的戰例;然后是薛仁貴率騎兵以少勝多大破回紇…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眾軍聽得津津有味。前期戰爭唐軍無一不是騎兵精銳長途奔襲直搗虎心,周邊有不服的部落就隨時可能面臨唐軍突然出現在面前的詭異狀況,以首領被俘結束沖突。唐軍由此在四夷獲得了不可戰勝的傳說,長途奔襲直入要害的戰法屢試不爽。
但殷辭說到薛仁貴時就難避開大非川之戰,說起來眾人都跟著一陣扼腕嘆息,從那之后唐朝騎兵的閃擊戰術就好像沒那么好用了。
“兵貴神速還是要馬才行,幸好咱們前兩年在積石山之戰中獲勝,保住了隴右大片適合馬場的地方,否則重振當年威名更是困難。”殷辭若有所思地說道。眾將紛紛點頭稱是以為然。
說著閑話,不知不覺之間天已泛白,殷辭便下令整隊繼續啟程。營地上很快就熱鬧起來,將領的吆喝和叫罵聲不絕于耳。
中軍認為戰馬剛歇過馬力較好,便下令全軍騎馬前行。走了小半天又下馬步行,因為步軍一人只有一匹馬,沒有副馬二副三副換乘,大伙就只有走路當換馬了。
兩晝夜時間里,神策軍沒天行軍時間達十個時辰以上,終于按時進入了岐州地界。殷辭下馬仔細看著大路一旁的標識石碑時,神情已經激動起來,大喊道:“咱們神策軍可以兩日奔襲三百五十里!”
疲憊不堪幾乎亂不成軍的將士風塵仆仆的臉上也紛紛露出了興奮,大伙兩天沒有睡過好覺沒洗臉收拾,和剛出長安時的軍容已判若兩軍,但看起來興致仍然很高。他們不是去打仗,不管怎樣能按時以這么快的速度到達已是相當不易了。
“就地修整,稍后整隊開拔到岐州城!”
晌午時分全軍勉強保持了隊列到達了岐州城外,只見視線內城墻房屋倒塌無數形同廢墟,果然慘不忍睹。長史已提前得到了咨文,知道長安有一股人馬要來救災,但是他們忽然被報知兵馬已經到達城外時也是有些不敢相信。
城中官吏軍民出來了不少迎接援兵,長史見到殷辭之后終于忍不住問:“你們是從長安來的?”
殷辭掏出一份兵部公文道:“兵部令,神策軍即刻調往岐州協助地方軍民救災,兩日之內到達彼地不得有誤!”長史動容道:“咱們正缺人手,來得正好。”
“事不宜遲先動手挖人,入夜后再與長史因時宜決定下面的安排。”殷辭道。
“將軍所言甚是,一塊兒辦罷。”
殷辭回頭對眾軍道:“兄弟們雖精疲力竭,但廢墟之下尚有百姓人命,出發!”
城外一陣呼喊聲,人們強打起精神扛著鐵鍬等工具向城中行進,殷辭等又召集部將分工干活,軍令一下各部各司其職,比起長史那幫人明顯有秩序效率得多。
眾軍列隊跑步進入城門后只見四處都是悲慘之象,活下來的百姓在土堆廢墟上一面哭一面挖,有的正跪在尸體旁奧陶大哭,一片混亂。將士們見此狀況也是心有戚戚,跟著各自的將帥忙著干活去了。長史獲得殷辭允許之后,組織沒力氣挖土的老人婦人收集神策軍剩下的口糧,架起土灶熬粥救濟活下來的人,讓他們聚集在粥棚附近領食物,又勸說把家人的尸體盡快掩埋以免發生瘟疫。
長史對殷辭說道:“城中有官倉但因房屋倒塌被埋在了下面,雖然前兩天下了一陣雨,不過挖起來應該還能吃,起碼能讓城中百姓不至于餓死不是。”
殷辭道:“明日一早去辦那事,如果糧食不夠也有其他辦法,朝廷已下令周圍郡縣開倉放糧,到時候征發民丁把驛道修好,再向岐州運糧便可。”
“朝廷政令暢通愛護百姓,真乃國家之福也。”長史嘆道,“此事過后我一定寫篇奏章詳細描述城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