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尋常人來說,朝堂爭斗實在距離他們遠了。,.然而對于仕宦巨族而言,高拱和趙貞吉的政爭就如同新上演的雜劇,總能第一時間知道根底。這里頭有高拱的長吁短嘆,有趙貞吉的咄咄逼人,有隆慶皇帝的沉思抉擇…說得好像大家都是親眼看到的一樣。
正值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江南出游成風,有點家底的人家都喜歡去附近游玩。對于姑蘇人來說,虎丘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對于松江而言,天馬山則是踏青勝地。早早就有人請徐元佐去天馬山踏青游冶,不過徐元佐都十分有格調地回一句:這些日子要陪家中老人。
父母親只是大人,能稱得上老人的,必然是祖父一輩。徐賀這邊可沒有老人,所以聰明一點的人都知道這位老人曾經坐鎮內閣,當國執政,是兩朝元揆。
徐階照例召集一幫心學宿老,借住人家在天馬山的豪宅別墅。說是游玩踏青,真正在室外的時間也是有限得很。幾家青年才俊倒是在外面走得比較勤快,攀比的是誰更有孝心,服侍家里長輩更加貼心,并沒有后世名車美服那般張揚,看起來正能量滿滿。
徐元佐跟著徐元春,在年青一輩中自然數得上是人中俊杰。徐元春早就熟悉了這些套路,應付起來游刃有余,徐元佐卻有些失望:這里的公子哥不少,可惜智商都不低,連個逗樂子的機會都沒有。
徐元春跟他們敷衍了一陣,便要往花廳里送果盤。這本是下人的工作,不過子弟為了爭表現也是會搶著干的。元春叫了徐元佐道:“該我倆去了。”其他少年都已經去過一次兩次,或是送塊手巾或是送杯清茶,也算是眾人面前刷刷臉。
里面的宿老們也知道這種交際場上的慣例,還會叫住兒孫“訓斥”一番,無非就是平日只知道讀書,不知道自然之趣,肯定是要長成個“有辱門風”,只會讀書做官的“小人儒”了。
這時候子弟也只能乖乖檢討。表示自己一定多找機會向世兄們好好學習。
徐元佐看人家玩這一手頗覺有趣,但是代入到自己身上就有些吃不消了。不過看看徐元春,又覺得如果徐階如此教訓他一番,倒是十分貼切。為了參加今年的秋闈。徐元春是真的豁出命去讀書,以前的好友來找他也只是喝茶探討學問,徹底戒了外出喝酒娛樂。
徐元春端了一盤水果,徐元佐端了一盤手巾,兩人一前一后進了花廳。滿座的白胡子老爺爺。各個學著魏晉人物的放蕩不羈,哈哈大笑,大約是剛有人說了什么搞笑段子。
“少湖公家二星高照啊!”有人突然揚聲道。
“福祿壽三星,為何少了一星?”又有人接話問道。
剛才那人笑道:“誰與你說福祿壽?”他指著徐元春道:“我卻說的是這位文曲星。”又指著徐元佐道:“還有這位小財神。”
眾人哈哈笑了起來。
徐階也跟著笑了兩聲,看起來頗為舒暢,對兩個小輩道:“你們就不用進來討賞了,徑自玩去吧。”
徐元春上前奉了果盤,就要出去。徐元佐也放了手巾,鞠躬告退。還不等二人出門,突然有人道:“都說散財童子左眼能見財帛。右眼能見官祿,不知是真是假?”
什么鬼?
徐元佐一愣。他還從未聽說過如此志異的說法,不過明人喜歡傳奇故事,志怪小說。尤其那些讀書人,最喜歡聽狐女精怪之類的東西,還偏偏要說得跟真的一樣。后來《子不語》、《聊齋志異》等書大行其道,原本濫觴于此。
徐元春朝徐元佐擠眉弄眼,顯然頗為有興趣。
徐階笑道:“小子在外面招搖,竟然搏了個這樣的名聲?我鐘鼎之族也出此異人哉?”
“非也非也,觀氣望形。古賢人之術也!”之前那老者撫著胡須:“老生倒是覺得人若承運而來,總是會有些異象的。”
徐階微微搖頭,道:“即便能看到又能如何?天下事終究不是看了就能趨吉避兇的。”
眾人有了話頭,紛紛議論。各抒己見,倒弄得徐元佐想走走不脫,站著又頗有些尷尬。
徐元春在一旁耳語道:“看來你今日非得要露一手震懾他們一番才行。”
徐元佐低聲回道:“恐怕不妥吧。”
顯然是徐元春更加明白流程,果然老書生們很快就要徐元佐露一手。徐元佐能怎么說呢?這完全就是被老人家拎出來當猴耍啊。
“我是不信有那種觀氣之術的。”徐元佐大咧咧道。
果然,老人們又紛紛討論起來,最后批判徐元佐太年輕。說話太絕對,到底大千世界什么沒有啊?你要說有白色的烏鴉,雖然沒人見過,但可以說它還沒被發現;然而你要說它肯定沒有,萬一哪天就飛出來打你臉呢?
徐元佐等他們討論完,暗道:這份精神頭倒是不錯,辯論起來也挺鍛煉腦子的,起碼不會得老年癡呆癥。
“起碼我沒有這本事。”徐元佐退了一步。
這回倒是沒有太大的討論,也沒人抬杠。本主說自己沒有,誰還能硬說他有?
“大家如此傳說,無非是因為我看事看人細致一些罷了。不過是將大父的本事學了個毛尖,不登大雅之堂。”徐元佐笑道。
“你若是學個皮毛,一方督撫豈能少了?若是能學個八成,你也可以入閣當國了。”有人連帶捧了捧徐階。
徐階只是撫須微笑。
“既然你說你看得準,那你說說,這回政爭的贏家,是趙是高?”
徐元佐面露難色:“老先生也太難為小子了,小子可看不到那么遠。”
“點評宰輔不是他的福氣。”徐階也替徐元佐開脫,道:“換個再說。”
剛才那人估計也發現自己孟浪了,道:“既然人叫你善財童子,且問你:松江還有什么賺錢的生意?”
徐元佐咧嘴一笑:“這個簡單。我松江遍地金銀,只是看人是否會撿了。”
眾人都不缺銀子,只缺花銀子的地方。
從嘉靖年開始,白銀大批量地流入大明,西方商人來大明賣不出貨。只能買貨。喪心病狂地貿易順差,讓西班牙國王都不得不禁止白銀流出國,強令新西班牙(南美)出產的白銀必須運送回歐洲本土。然而即便如此,菲律賓督軍本人就是個違背國王法律的走私犯。每年走私白銀進入亞洲,購買大明商品。
這些白銀只有少部分進入了流通領域,絕大部分進入了銀窖。
“最簡單的生意,莫過于置辦織機,雇傭織婦。開個織坊。”徐元佐道。歷史書中將萬歷時期的松江描寫成家家戶戶織機聲響,蘇州更是半城的織坊林立。然而現在這個時候,遠沒有達到二十年后的規模,正是入場的好時機。
眾老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但是又表示太過于費心。
徐元佐不知道辦個織坊有什么好費心的,只好繼續道:“再不然,就是投資海貿。一艘大海船備全貨要上萬兩乃至兩萬兩銀子,跑出去一趟回來能得十倍之利,不失為一條好路子。”
“風險太大。”眾人紛紛搖頭:“若是漂沒,便是血本無歸了。”
“風險”一詞正是明人因為海貿發明的俚語。可惜他們接受了“風險”。但是不能接受風險。
開廠覺得煩,投資又沒安全感…
“要不大家把銀子存到我家柜上,按期分紅,如何?”徐元佐笑道。
眾人又紛紛笑罵徐元佐“狡猾”,把生意做到這里來了。
徐元佐倒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一會兒說“照舊放款”,一會兒又宣稱要減少貸款,但他終究是個商人,各種煙霧彈都掩蓋不了求利的本質。如果放款能夠獲得收益,為何不做呢?更何況這些老財主沒有用錢的地方,他可是有的。
好不容易從里面脫身出來。徐元春還來不及開徐元佐的玩笑,一幫勢家子弟已經圍了上來。這些人倒是很自覺,生員湊近了說話,非生員在外圍旁觀。舉人自然另有圈子,不會上來湊趣。
“佐哥兒,聽說你們布行今年銀根頗緊啊。”
徐元佐多看了他一眼,自度沒有說過“銀根”的問題。不過那人渾然不覺,道:“小弟我有些積蓄,拿在手中也沒甚么用處。正好可以放在柜上呀。”
徐元佐道:“我家今年不怎么放款,倒不是因為沒有銀子。”他道:“關鍵是銀子有別的用處。”
“什么用處?”眾人紛紛打探。
就連遠處的舉人圈子都忍不住望了過來。說起來讀書就是為了光耀門楣,這跟掙錢可并不矛盾。再說了,若是光知道讀書不會掙錢,就算中了進士又如何?還不如當個鄉紳舉人呢。
“我家今年要多織布,好拿去南北銷賣。”徐元佐半真半假道。
眾人頗有些不解:“那能用多少銀子?棉都是自家種的,難道還要大肆外購?”
“非但要外購,恐怕還要購到山東去呢。”徐元佐道。
眾人吸了口氣:“你家打算織多少布?”
“打算再建一個織坊。”徐元佐“懵懂無知”地泄密道:“起碼要有三千織機吧。”
眾人算不出增加三千織機所帶來的棉花需求量是多少,只覺得數目上千就很可怕,對徐元佐的話信以為真。再一想,既然徐家要將棉紡做到底,自家要么是跟著建織坊,要么就是多種棉花。
棉花因為對水資源要求不高,尤其跟水稻的需水時節錯開,所以是江南除莊稼之外的重要經濟作物。不過即便它的經濟效益再高,也不可能將良田變成農田,一方面是未必能夠長好,另一方面也有百姓對生存的危機感起碼得把口糧種夠吧。
“織這么多布,會不會賣不出去?”有人擔憂道。
“怎么可能?九州之外復有九州,蠻夷之人還在用樹葉遮羞。黃金白銀對他們而言不過是瓦礫石塊,你說布能不能賣出去?”徐元佐一本正經信口胡謅道。
當場有人不信,但是口水這種事徐元佐向來不怕人。反正你們又拿不出照相機,無非就是大家傳說一下倭寇和紅毛夷的服飾罷了。
徐元春知道徐元佐開始胡扯調戲別人,樂得一旁看熱鬧。
過了一陣,徐元佐引開話題,便將其他俊杰打發離開。
徐元佐回來對徐元春道:“我怎么覺得從里到外,大家都很亢奮呢?”他指了指花廳,又指了指外面這些年輕人,眼光順便瞟過了那些矜持的舉人。
徐元春見左右無人,道:“恐怕是高拱要走了。”
徐元佐登時就不說話了。
趙貞吉對高拱發難當天,就有人寫信回江南,將朝中的變化說了。這條消息走特別渠道,完全是專人專送,馬不停蹄地送到了徐階手中。徐階知道之后,自然不會對自家人保密,所以徐元佐也知道了自己炮制的那封書信產生了極大的能量。
若是按照原本的歷史劇本,高拱很輕松地就逼走了趙貞吉,而此刻趙貞吉卻展開反攻,而且優勢明顯。江南民變,已經成了京官口中確鑿無疑的基調,盡管監察御史李紹先說是“盜匪”,卻沒人肯聽。
“趙貞吉算是你師公呢。”徐元春打趣道。
“我師公?”徐元佐有些納悶:“是鄭老師的座師么?”
“他是心齋公的弟子啊,豈不是你泰州的師公。”徐元春笑道。
徐元佐苦笑,難怪王學門人如此亢奮呢!
無論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沒有心學背景。他們非但不喜歡心學,也不喜歡理學,而是最為現實的政治人物。無論什么學派,都不能妨礙到他們布展權力;無論什么學派,只要有益于權力,也都能毫無顧忌地拿來使用。
從歷史大勢而言,高拱和張居正的確開創了一個政客的時代,當國宰輔不再有政治信仰,只以自我實現為最高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