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額!
站在這面玻璃墻面前,看著玻璃后面的古代先賢的畫作。
說實話,對于金沐晨這個中國畫入門級藝術小白而言,他真的很難能夠看出這些畫的美感,古代人形容他“春蠶吐絲,流水行地,以形寫神,皆出自然。”的B格,金沐晨真的是看不出來。
甚至直白點說,這些畫的水平,都很難能有現代專門學藝術的小學生畫的好看。
但是考慮到這話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畫的,而且當時顧愷之畫這些畫的時候,可完全沒有模特,完全是靠臆想,來憑空創作。
而且那個年代,中國畫可沒有像現在這樣,糅合了什么西方人物素描的基礎,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擁有高保真的攝影和成像技術,人家能把畫畫成這樣,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最起碼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套畫作,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傲視宇內的頂級畫作了。
這些絹畫雖然保養得當,但是因為年代的關系,還是難免有些殘破了。
這幅畫從誕生以來,就為歷代皇宮貴族所珍藏,歷代學者也對《女史箴圖》極為看重,自己面前這幅畫卷上,僅僅歷代收藏過這幅畫的皇宮貴族的題跋簽章就占據了一半版面,且每一個在上面留有名字的人都曾聲名顯赫。
這幅畫的最后一個藏家,就是中國歷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據說這位一生癡迷收藏的皇帝,可是把這幅畫卷視為心頭愛物,平時就放在他的案頭。
每當想起來的時候,就會把畫卷展開,好好的看看,這幅畫上的最后一個題跋,就是他的,而且他還在這幅畫的尾端留上了自己的親筆題名。
不過在他之后。他的子孫們顯然對這幅畫的興趣不大,直接就把這幅畫收藏進了圓明園。
后來英法聯軍火燒了圓明園,在之前當然把這幅畫也給擄掠走了,據說下手的人是一個英軍上尉。名叫基勇。
從哪之后這幅畫就處于下落不明的狀態了,直到1903年才又重新面試,落入到另外一個英軍上尉約翰的手里,可惜這個文盲,最后只要了兩英鎊。就把這幅畫賣給了大英博物館。
由此可見當年這么珍貴的中國頂級國寶,被這幫白皮鬼畜給糟蹋到了什么地步。
不過大英博物館倒還算有一些懂行的人,自從收錄了這幅畫之后,就把這幅畫當成了鎮館之寶,從此不再輕易示人。
金沐晨站在那面玻璃柜前,慨嘆了一番,然后就掄起了手中的鐵錘。
這西墻上的玻璃外罩,英國佬到是花了點心思,沒有用普通的玻璃,而是用的厚重一些的有機玻璃。
但可能也是考慮到外面那道鐵門輕易不可能被人從外面攻破的緣故。所以他們并沒有使用更安全的防彈玻璃,想來也是認為厚重一些的有機玻璃就已經足夠了。
但他們可沒想到,這樣的有機玻璃,能防得住一般人,但又如何能防得住金沐晨手里的鐵錘?
兩錘子下去,這玻璃外罩上面終于是出現了裂痕,第三錘子下去,這道玻璃罩終于是灰飛煙滅了。
而且因為是有機玻璃的緣故,所以這碎玻璃渣并不像普通的玻璃渣那樣具備強烈的破壞性,而是變成了一片碎玻璃。掉落在了地上。
金沐晨顛了顛手里的鐵錘,尼瑪,看來這盜博物館還真是一件力氣活,沒幾把子力氣。還真就砸不碎他們家的玻璃呢。
在抬頭看了一眼,掛在墻上那幅鴻篇巨著,他微微一笑,抬手一揮,這幅被贊譽為世界頂級藝術的佳作,紫光一閃。就被他收入了自己的紫玉空間。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已經被收入囊中了,但是這斯坦因密室里,可不光只有這顧愷之的畫作呢。
金沐晨扭頭一看,嘴角露出了一絲獰笑,嘿嘿,這密室里面的東西,老子要搶光,擄光,清光!
這斯坦因密室,對于英國人來說,也許會被他們當成是英國人的驕傲,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這里確實不折不扣的恥辱。
因為這個密室里,珍藏的幾乎,全都是來至中國的古代絹畫,除了那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之外,還有五百多幅中國古代的絹畫。
而這些畫,全都是清末的英國文物販子,斯坦因從中國,靠著坑蒙拐騙,偷運到英國的。
后來他把這些古畫,和歷史典籍,一部分送給了當初資助他在中國‘盜寶’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現在就留在了印度。
而另外一部分,他則是賣給了大英博物館,當時為了能讓東印度公司滿意,他就把很多絹畫撕成兩半來充數,由此可見當初這批國寶,被這些洋鬼子給糟踐到了什么樣的地步。
而這大英博物館居然為了紀念這個文物販子,對博物館的‘貢獻’,居然還把這個珍藏他販賣給大英博物館絹畫的展廳,給命名為了‘斯坦因密室’!
由此可見這幫白皮鬼畜的操蛋,顯然他們并沒有把那斯坦因做過的齷齪事,當成事很丟臉的事情,反倒是把他當成了一種驕傲!
草你姥姥的,老子今天就讓你們再也沒得驕傲!
金沐晨想到那段屈辱的歷史,這時候不由得是滿臉猙獰,殺氣騰騰的往那些藏品處走去。
這密室呈長方形,有三四米寬,十幾米長,西側的墻壁上就是那副顧愷之的畫作,而東側的墻壁上,則是滿滿的一長排的貨架,而這些貨架上擺放的就都是當年那斯坦因,從中國倒騰回來的絹畫。
這些絹畫說來也很有來頭,是敦煌的絹畫,這樣的絹畫對于中國的歷史來說,也不多見,到目前為止,整個中國的所有博物館,沒有一家收藏有敦煌的絹畫。
而世界上收藏敦煌絹畫最全的兩家,居然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的楓丹白露宮。
現在想想,真是有夠操蛋,自己國家創作的歷史文明遺跡,結果居然成了兩個強盜家里的展品,自己本國的人民,居然根本無緣能親眼目睹一遍。
一想到這些,金沐晨心里就只有一個字能表達他現在的感情,那就是:草!
這些絹畫,主要是從唐朝時期開始創造的,那個時代佛教盛行,敦煌的畫師們除了在洞窟石壁上作畫外,還會將他們的信仰和虔誠繪在素絹之上,這個傳統一直持續到宋初。
而他們畫在絹布上的畫作,和當時留下的一些經書,就被存放在了敦煌石壁上鑿出來的一個石窟里,那個石窟被當地的僧人命名為藏經洞!
后來敦煌寺廟的僧人們封閉藏經洞時,這些色彩絢麗、技法成熟的藝術珍品和文書、和經卷就一起被碼放其中。
1900年,藏經洞被王道士發現并且打開,近千年的絹畫大多保存完好。
7年以后,英國人斯坦因得到了東印度公司的贊助第二次踏上了絲綢之路的探險之旅。在敦煌休整時,一個姓蔣的師爺告訴他藏經洞的事情。
于是斯坦因用4個馬蹄銀大概200兩白銀,廉價騙購了藏經洞敦煌寫本24箱、絹畫和絲織品等5箱。
這些東西都是王道士從洞里取出的,也許是對價錢不太滿意,這王道士在拿絹畫時多了一個心眼,專門挑那些破舊的塞給斯坦因,總共大概500件。
但是這王道士哪里知道,那些絹畫越是破舊,就意味著它們更古老更有價值。
后來證實,他給斯坦因的破舊絹畫大多是唐代的,是敦煌絹畫中的精髓。
而剩下來較新的絹畫也沒有能留在中國,被法國人伯希和一掃而空,全部帶回巴黎,那些畫大多是五代和北宋時代的。
這就是斯坦因密室里這些敦煌絹畫的來歷了,只不過這斯坦因非常混蛋,那些絹畫中有很多都被他撕成兩半,送給東印度公司抵數了。
這些絹畫歷經千年,本來就非常脆弱,把斯坦因這么一番折騰,等剩下這些到了大英博物館的手里的時候,基本已經是千瘡百孔的狀態了。
而當時大英博物館對這些絹畫也并不太重視,就那么隨意的鎖在盒子里,放進了這斯坦因密室。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后,開始梳理國家寶藏,這才發現當年的敦煌絹畫,自己國內居然一副都沒有,而英國佬,這時候也才知道,自己手里絹畫的重要性。
于是立馬重視起來,然后開始找人來裝裱,只可惜他們根本就不懂中國絹畫的裝裱技術,居然把這些絹畫給裝裱在了牛皮紙上,由于絹本身有伸縮性,粘貼時展開不夠或過度,都會對這些絹畫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壞,結果他們這么一番折騰,到時弄壞了不少絹畫,比如造成許多菩薩臉部身體變形,又或者絹畫直接破損。
一想到這些,金沐晨就把這些白皮鬼畜的祖宗八輩都給問候了一遍。
今天既然老子來到這里,這些寶貝,你們就一件也甭想留了,搶光,擄光,清光,老子就讓你們見識一番,老子的三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