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的奏鳴中,仿佛是倒計時般的聲音響起,一雙充滿渴望的藍色眼睛出現在了畫面上,接著直接轉場到黑暗背景下霓虹燈打出的“Chicago”字幕,鮮明的紅色霓虹燈如同一盞高懸的信號燈,告訴觀眾這將是一部色彩華麗的電影。
影片以一場歌舞為開端,報幕員嘴的特寫,瞬間剪切到令人暈眩的舞臺,舞臺背景的冷調和酒池里的暖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回蕩的爵士樂、縱情聲色的觀眾、燈紅酒綠的劇院,充分展現出了《芝加哥》夜生活的豐富和迷亂。
好戲已經上演,剛剛殺死妹妹的維爾瑪腳步匆忙的趕來,僅僅是她走進劇院的短短路程,光與影構成的影調就在不斷變換,這也顯示出了杜克在光線和色彩方面,運用到近乎極致的手法――舞場藍色魅惑的燈光從窗口透出,濕乎乎的街面又把燈光反射到熒幕上,一種慌亂、神秘、蠢蠢欲動的焦躁隱隱在影片的開頭顯現。
盡管鏡頭只是用低角度展示了一雙腳,一小段路程,卻在光和影之間營造出了應有的效果,也袒露出影片的黑色氣質。
再加上影片開頭直指人心的眼睛特寫,其實杜克已經用自己的手法,向所有觀眾傳遞出信號,他重新編排的這個觀眾耳熟能詳的故事,會用歌舞片的方式將各色人等的內心狀態外化、具體化、放大化,以掩蓋在華麗歌舞下的黑色電影手法,描繪出濃重的黑色味道。
“看了這個開頭,我對杜克的擔心已經消失了一大半。”
喬治盧卡斯稍稍歪頭,對莉亞夫人說道,“只要歌舞不出問題,我相信以杜克的能力,影片絕對在水準線以上。”
莉亞夫人點點頭,她知道盧卡斯說的水準線。可不是及格線,那是代表出色的電影的意思。
《芝加哥》終歸是一部歌舞片,其他方面做的再出色,如果演員的歌舞失敗。那意味著整部影片其實也失敗了。
作為老牌的《芝加哥》劇迷,格魯很清楚這一點,影片開頭確實做的不錯,那種華麗的光影切換和聲音畫面處理,絕對是舞臺劇無法比擬的。電影在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接下來的開場歌舞才是重中之重,維爾瑪夠漂亮,就是不知道歌舞如何。
“典型的杜克式影片開頭啊。”
艾倫對庫尼特斯說道,“他放棄了《拯救大兵瑞恩》頻繁使用的長鏡頭,又換回了以短鏡頭構成的快節奏。”
庫尼特斯緊盯著銀幕,壓低聲音,“女主角選的不錯,澤塔瓊斯真的很漂亮,也很性感。演技也不錯,怪不得能讓杜克傾心呢。”
“如果她的歌舞不過關。”
即使不是歌舞片愛好者,艾倫也清楚這一點,“杜克在演員選擇上肯定會被人詬病,說不準就會有些不利的謠言流傳出來…”
畫面上的舞臺燈光驟然一亮,舞臺緩緩升起,澤塔瓊斯站在白色的光暈中,背景完全變成黑色,黑白交織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色彩差。瞬間點亮觀眾的眼睛。
音樂聲中,維爾瑪已經開始了第一段歌舞,這是整篇劇目的招牌歌曲――《All.That.Jazz》。
凱瑟琳澤塔瓊斯嗓音中充滿磁性。歌聲渾厚,舞姿狂放而充滿誘惑,異常切合角色本身的設定,以最快的時間抓住了觀眾的眼球。
“她唱的還不錯啊。”
聽到庫尼特斯的話,艾倫忙不迭的點頭,“她的表情真誘人。眨眼睛的時候我以為在向我拋媚眼,還有那雙腿,太美了!這個演員杜克選的棒極了!”
格魯也在點頭,比起百老匯重新編排的歌舞劇,這個女演員的舞蹈稍稍差了一點,但勝在歌聲更加出色,不愧是倫敦西區歌舞劇演員出身。
他前面往前數三排的位置,《紐約時報》的劇評家惠特莉正在往本子上記著什么,雖然不是影評人,但她專門跑來參加首映式,就是想看看《芝加哥》這樣經典的劇目,會被杜克羅森伯格改編成什么樣。
不過目前看來,影片的開頭相當成功,不說對方本就擅長的電影手法,就連歌舞戲也絕對算得上出色。
而且影片中維爾瑪除了舞蹈稍差一點外,其他方面完爆歌舞劇版的維爾瑪。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惠特莉并沒有感覺意外,即使她只是劇評家,也清楚電影擁有眾多先進的后期技術,可以對歌舞表演乃至演技進行修飾,別說影片中這個叫做凱瑟琳澤塔瓊斯的女演員本就有雄厚的歌舞功底,就算本身與舞臺劇版女主角實力差一個乃至兩個等級,電影依然可以靠制作技術將這種劣勢無限縮小,甚至超出。
這本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比較,也是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電影是大眾化的,歌舞劇是相對小眾化的,也只有傻子才會拿歌舞劇演員去比較電影演員,僅僅是后期技術就可以讓雙方拉開三條街的距離。
所以,杜克沒有擔心過懷舊的觀眾群能不能接受歌舞,莉莉弗雷德本就是資深百老匯出身,還數度獲得托尼獎提名,能力肯定不是問題。
的確,現場拍攝的時候,那名黑人維爾瑪歌舞方面完爆娜奧米沃茨和凱瑟琳澤塔瓊斯,但別忘了,他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技術流的導演,哪里會傻到將原版拍攝出的歌舞場面塞進電影里,而是與莉莉弗雷德一起對幾場歌舞精心剪輯,盡可能的去除角色舞蹈方面的瑕疵。
或許舞蹈經過剪輯后,還是有些不足,畢竟全程沒有使用職業替身,但歌曲方面,杜克相信影片的錄音室配音版本,絕對完爆任何劇院的現場演唱版。
拍攝時確實是現場錄音,但到了后期制作,杜克根本沒有考慮,就把所有歌舞場景的演唱,全部換上錄音室錄音版本,經過多種后期技術修飾的演唱,怎么是現場能夠比得上的呢?別說這些歌舞劇演員,就是邁克爾杰克遜的現場演唱,也與錄音室效果有著明顯差距。
是的,相比全部需要現場演出的歌舞劇,電影版本就是在作弊,而且是光明正大的作弊,這種作弊也沒有任何人能說出任何話來,否則只是笑話。
還有相貌,杜克看過歷屆《芝加哥》歌舞劇演員的圖片,娜奧米沃茨、凱瑟琳澤塔瓊斯和湯姆克魯斯占有絕對的優勢,別說相貌對這樣的電影不重要,歌舞搭配帥哥美女的效果往往是驚人的。
而且,在保證演技和歌舞水準的基礎上,漂亮和英俊就是硬道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當觀眾已經深深的被歌舞所吸引時,又一次色彩冷暖轉換之后,另一個女主角――洛克希哈特出現在了畫面上,兩位美女殺手的命運就此交織在一起,歌舞場上維爾瑪光彩奪目,舞場下的洛克希艷羨不已。
影片通過洛克希的看和維爾瑪的被看,鉤織了一種投射,這種投射通過洛克希的目光露骨的表現出來。
接著就是一段平行蒙太奇手法,這是極其簡單尋常的電影手法,卻帶來了與舞臺劇完全不同的效果,想以舞臺劇的方式展現平行蒙太奇…算了,雙方根本沒有可比較性。
惠特莉在筆記本上重重加了一筆,這段改編明顯比舞臺劇平鋪直敘的方式更為吸引人,而且兩個女主角錯綜復雜的糾纏在一起,也極好的映襯了影片的主題。
從目前已經放映的完的片段看,似乎杜克羅森伯格這名導演,與她從影評人那里聽到的評價完全不同。
特別是在藍色、浪漫、神秘的舞臺光照下,維爾瑪分外迷人,而洛克希背后紅色醒目的燈光則暗示了她內心的狂躁和。
隨著鏡頭不斷推進,景別逐漸變小,洛克希在凝視之中與維爾瑪的目光對接,并最終在之后一個回頭的瞬間,將維爾瑪的舞臺角色置換為內心狂熱的自己,舞臺下的現實空間和舞臺上的表演空間在洛克希的投射下進行了置換和統一。
毫不夸張的說,在影片以色彩和華麗的歌舞吸引人眼球的同時,杜克羅森伯格使用了大量技術流的電影手法。
歌舞部分和洛克希偷情的戲份相互交織,不斷對切,人性的齷齪、的爆發在快速的剪輯中被無限放大,兩個場景之間也通過相似構圖、相同和相反的動作性來進行轉換,過渡自然而又寓意十足。
惠特莉想不明白,影評人口中只會爆炸的導演,怎么能制作的出如此寓意深刻的鏡頭和場景,不去說其他,單是影片的光線和色彩運用,就完全能稱得上大師級別!
想到這里,關于影評人與杜克,惠特莉的腦海里會談跳出了一個非常恰當的形容――利益與偏見!
她只是一名劇評家,雖然偶爾會評論下電影,卻與好萊塢沒有利益糾纏,所以她覺得自己的評價更為公允。
放假要出去,這幾天還是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