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

夢想島中文    暗黑大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在這道奏折的最后面,王巨又提醒了一件事。

  進入夏天后,北方開始落雨,雖然秋收雖泡湯,但這是好事。

  然而有兩件事需要注意,這次干旱很嚴重,許多地方的地面都曬得龜裂了。包括黃河河堤,同樣被曬了許多天。然后雨水猛地到來,反而會容易出現問題。

  不要老百姓前面回到家,再來一個黃河決堤,百姓那才叫苦逼。

  第二件事便是旱情并沒有結束,相反的,它漸漸向淮河長江轉移。莫要問東南就沒有旱情,除了一些水下田圩田外,或者臨近河邊的水田,若是久不落雨,東南大片耕地同樣會受到旱情影響。

  必須要未雨綢繆,先從巴蜀荊湖南路那邊籌集一些糧草,運向東南。

  即便旱情不嚴重,也可以調到河北,賑濟災民。

  這時候不能計劃浪費了,人命關天!

  “東南也會有旱情?”趙頊頭痛地想。

  東南便是指兩浙路,哪里可是宋朝的大糧倉以及錢倉。

  這便是第一道奏折,包括這些書籍裝在一個厚厚的紙袋里,然后才到了趙頊要問的事。那是第二道奏章,放在第二個紙袋里。

  王巨先行解釋了海客遷徙百姓的原因。

  早先是王巨的關注與提醒,一些海客用鉆風船轉向了南海的東南方向。果如王巨所說。

  因為這里的百姓愚昧無知,所以不知道香料玉料珊瑚的珍貴,當然這意味著有極大的利潤空間。

  然而言語不通,而且多數百姓十分兇悍,甚至有許多部族喜吃人肉,落在他們手中。立即就被這些土著人生吞活咽了。距離又十分遙遠,遠了,路上就要布置一些供給。這些供給必須有避風港。還有一些能種植莊稼的地方。一是給船隊救急,提供補給。二是建設一些燈塔,指明航道。

  特別是現在航道的末端,哪里有一片很大的陸地,似乎是宋朝面積的三倍。而且氣候很仿佛,只是因為在南半球,所以季節恰恰相反的。這個季節無所謂,主要是氣候差不多,也就意味著百姓容易生存。

  然后他們又在當地發現大量的珊瑚礁、玉石礦以及銅鐵礦藏。

  無論是開采種植交易。還是防御當地土著人的傷害,都需要大量的百姓。那只能從宋朝遷徙百姓過去。

  正好王巨去了泉州,這些海客一一反饋,王巨表示了支持。

  現在遷徙了一些百姓,戶數雖多,但不是每一戶都全部去了,有的一戶去了一個人,有的一戶去了兩個人。具體多少人王巨就沒有說了。

  且不說那個大陸是宋朝的三倍大,有數個大島嶼相當于宋朝一路或幾路的面積,相當于宋朝一州面積大小的島嶼也有幾十個。不管遷徙了幾萬或十幾萬百姓,但這百姓散落在這么若大片的地域里,幾乎就象沒有遷徙一般。

  因此現在的百姓對于這些海客來說。是很珍貴的,倒也不用擔心苛待。

  王巨又說了海船,除了小型海船與漁船不算,泉州注冊的一千料以上的中大型海船共有三百八十余艘,船主合計九百二十余人。

  船主多于船只數量,是因為許多船是多家合伙打造出來的。

  王巨支持了他們,又指導了他們,這才有許多船主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不過這些船主不僅有泉州的。還有廣州與杭州那邊的海客。

  王巨所說的,基本是真的。只能說有的刻意沒有說了,比如這么多船主當中。實際有許多空戶,不存在的戶主!不然怎么辦?唾沫也要將他淹死了。

  也確實有部分沾光的船戶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然而主要還是延州十商戶與王巨的船隊。這更不能說了。

  否則這個財富會讓人惦記,否則這個義舉又會被說成收買民心,而且趙頊也是一個多疑的人。

  然后王巨還刻意繪畫了一張大海圖。

  這個海圖有不少誤差,畢竟正式經營的時間還不算太長,但準確率也能接近七成,大方向是畫出來了。并且畫了這些移民安置的地。海圖雖大,但這些移民區域太小了,幾乎都看不到。

  最后王巨才發表自己的想法。

  移民未必是一件壞事,可許多士大夫不懂,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爭議。

  如果朝廷真同意了,為免去不必要的爭議,請務必提出幾個要求,第一必須按照王巨與海商的那個“苛刻”條件與海商們簽訂協議。

  第二這次遷民乃是京東路與河北路的百姓,爭議會更多,因此必須是六等以下戶,才能同意他們遷徙。

  宋朝開始只劃分五個等級戶,但五等以下戶各人收入又大不相同,于是后來又細劃分了一次,分成五等到九等五個等級,五等戶還有一些財產,以及一些自留地。但從六等戶開始,實際已經屬于赤貧百姓,他們對國家很難貢獻稅務,甚至從七等戶以下者,即便平時,國家也要補貼。這些百姓遷徙了,爭議聲會小一。畢竟他們能貢獻的稅賦不多,這一遷徙,反過來給予他們一條生路。

  而且時間也正好,隨船到了彼岸,那邊正是春天,趙頊看到這里,表示頭痛,因為宋朝這邊是秋天。

  那么正好能趕上種植時季。

  這些百姓走了,國家也少了一部分救災壓力。

  第三海客們很需要百姓,但他們手中都有一定的財富,

  因此呢,每遷徙一戶百姓,讓他們提前支付二十貫,或者相當于二十貫的銀絹,給其親友。讓其親友可以用這筆錢回去重建家園。那么等于遷徙一戶百姓,救了兩戶百姓,也能進一步分解朝廷的負擔,讓百姓從大災中恢復過來。

  趙頊看著奏折,心中想,這樣不大好吧。

  畢竟這些海商們這次表現真的不錯。那么多糧食,并且是高成本代價運輸過來的,主動救濟了災民。

  而且王巨所制訂的條件已經很苛刻了。現在朝廷不感謝,反過來還要他們支付二十貫錢。未免做得有過份。

  其實呢,王巨就權當做好事了。

  而且這樣一來,他也洗脫了嫌疑。宋朝有的是聰明人,相信已經有人懷疑他了,只是沒有準確的證據,二是他在泉州,也犯不著得罪他。否則早有人彈劾了。

  趙頊看完,將重臣一起召集到延和殿商議。

  大伙看后。也知道王巨所怦擊的人就是司馬光,這兩人同樣是生死對頭了。

  但不得不承認王巨說的有理,別看福建路那邊遷徙了兩萬戶百姓,讓人矚目。實際這場大災到來,直接餓死的,賣兒賣女的,妻離子散的,直接間接的,還不知死了多少百姓。

  司馬光只攻擊變法了,可提出什么救災措施?更兇猛的呂惠卿上位。老天還不是落了雨?

  然而因為王巨的勸說,至少一百多萬災民得活。這些災民得活了,國家就可以將糧食轉移到其他災民頭上。

  實際因為這次善舉。救活的百姓數量恐怕也遠超過了泉州那邊遷徙的百姓數量。

  不管王巨脾氣是多少地糟糕,但不得不承認,他很關愛百姓,至少在這一條上,罕有官員能及之。大約與他少年時貧困的生活有關吧。

  但到了皇上手中,那就是詔書了。

  詔書同意公開將百姓向海外遷徙?

  所以這些大佬一個個表示為難。

  商議了許久,最后才搭成一個命令,非是六等戶,而是七等戶以下。真正的赤貧百姓,才讓他們遷徙。同時這個二十貫也太多了一。搞得象朝廷賣人似的。因此換了一個說法,每遷走一戶百姓。許以海商捐助十貫錢帛,但非是交給這些移的親友手中,而是交給朝廷,用以周濟更多的災民。而且是用口詔形式,向密州下達。

  大家心領意會就行了,不能下明詔…

  但就是這道口詔,還是有兩個原因才同意的。

  第一現在密州港只有一百多艘海船,由他們裝,能裝多少百姓走?

  確實也如此,最后秋風起,這些海船離開密州港,帶走了兩萬六千余戶不足八萬百姓離開。船雖大,還要載貨,沒辦法帶更多百姓離開。

  即便這樣,還讓一些大臣感到不妥。

  實際他們想搞錯了,口詔做了進一步限制,是七等戶以下的百姓,這些百姓即便沒有災害,朝廷又能指望他們做什么?

  不是兩萬六千余戶,若是這次能帶走二十六萬戶,那么能帶走兩路一半的赤貧戶,以后各州府都好治理地方了。如果想土地不緊張,兼并降低,那不是二十六萬戶,而是五十萬,七十萬戶,才能解決兩路土地與兼并的危機。

  雖然讓一些大臣感到肉痛,然而另一條好消息到來。秋風到來,先行去潤州港的船只從倭國高麗那邊返回,速度快得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

  只是帶來的糧食并不多。

  其實翻一下各個市舶司的記錄也能了解原因。

  宋朝進口貨物,包括各種香料、珍寶、藥材、棉布、高麗絹、高麗秘色(青瓷)、高麗參、倭國刀扇、各式木材板材、硫黃、鑌鐵、皮貨、筋角、玻璃,基本就這些了。

  出口的則很多了,陶瓷器、漆器、絲綢、布帛、書籍、各種金銀銅鐵錫以及相關制品、銅錢、玩具、梳、扇、傘、樂器等工藝品、藥材、茶、糖、果脯、酒、米、鹽…反正大多數東西都能銷售出去,只是外國窮啊,買不起,或者沒有足夠的貨物交易。

  所以產生了一個局面,銅錢外流。

  宋朝富啊,于是宋朝銅錢喧賓奪主,取代了當地銅錢,成了倭國、高麗、交趾以及南海諸國的硬通貨幣,有一些國家包括倭國為了杜止這種局面,不讓宋錢進入,但因為自己國家的銅幣質量不合格,標準不一,最終產生了貨幣混亂,經濟萎縮。于是不得不又放開宋錢涌入。以至有人哀嘆“我國還是卷入了汪洋的宋錢經濟的漩渦中”。實際宋朝巴不得他們自己鑄的錢管用呢。這個貨幣外流,讓宋朝更悲催。

  但為什么有酒米鹽呢?

  酒是指高檔的清酒,也往倭國與高麗銷售。

  鹽是一些缺鹽地區。雖然宋朝鹽很貴,但利用海船的優勢。還能用鹽換回更多的貨物。

  這個米便是指高麗與倭國,這兩個國家山多地少人多,糧食很緊張,一旦有了災害,糧價漲起來更快。當然,這便產生了交易。

  所以,從這兩個國家帶回的糧食并不多。

  而且東南開始出現旱情,于是一起涌入杭州卸下。交給官府去處理。

  同時一批糧食也從荊湖路與巴蜀,順長江而下,運到了東南。這個成本有些高,但來得正及時,潤州常州,從秋后同樣出現了很重的旱災。

  以至一些知道真相的大臣慨嘆,王巨這小子料事如神。

  還有一件事也證明了王巨的料事能力。

  落雨了,實際雨落得不多,北方的旱情也沒有完全解除。

  不過河堤暴曬之下浸水,終于一處河堤潰崩。但因為雨水不大。河汛也不大。

  因此文彥博在奏章里寫道:“河溢壞民田,多者六十村,戶至萬七千。少者九村,戶至四千六百,愿蠲租稅。”

  但文彥博夸大了。

  這是大名府地界,地勢平坦,那可能九村就有四千六百多戶百姓?有一些大村莊確實有五百戶百姓,可這樣的大村莊在宋朝極少極少的,即便邊境的大寨子,一州超過五百戶的寨子也是一巴掌能數得過來的。況且是九個在一起的村莊。

  再說,是六十多村一萬七千戶受災。還是九村四千六百戶受災?不能誤差這么大吧。

  趙頊也沒有太在意,既然受災了。那就罷其租稅吧。

  然而文彥博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受災百姓的免稅。而是針對了程昉去的。

  程昉犯了嚴重錯誤,有水災,不上報朝廷。

  趙頊便讓都水監官員責問程昉,文彥博更是利用手中職權,對程昉進行種種詰難。

  若是歷史不變動的話,實際宋神宗時,人口增漲最快的不是熙寧之時,而是元豐之時。原因很簡單,正是王安石實施了農田水利法,從河北種種水利到南方的江東圩,它們的出現,養活了更多的百姓。

  河北這塊,程昉得占據一半功勞。

  然而因為程昉是太監,又不附從文彥博韓琦等人,現在又憑空增加了一道恩怨,那就是王巨與他走得很近,結果種種誣蔑。

  在文彥博的帶領下,無數士大夫對程昉瘋狂地群起夾攻,導致其提前兩年憂憤而死…

  但老文事兒攤大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第二個原因,便是契丹來敲詐了。

  熙寧七年這場大旱,都能在整個中國歷史排上號的。

  如果遼國能略略表達一些善意,那怕派使前來慰問一下,也許趙頊也不會那么憤恨,以至留下遺囑,誰能收復燕云者,立授異姓王。

  但遼國沒有,看到宋朝大旱,立即派了使者到宋朝,對趙頊說,我們兩國重新商議一下邊境。

  趙頊立即蒙了。

  他又想到了王巨奏章上所說的話,宋遼兩國久未開戰,邊民松弛,邊軍不能戰,甚至連有的堡砦都快荒廢了。一旦有變,京城危矣。所以必須要訓練一支強大的禁兵,以及禁騎兵,然后酌情于河北河東置設邊軍。

  果然來了。

  現在不但邊境松弛,而且百姓都在逃荒中,整個河北一片混亂。

  想一想一旦遼國此時乘機入侵,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因此他讓劉忱與呂大忠陪著遼國使者蕭禧前去邊境談判,在劉呂臨離開京城時,他含羞忍憤說了一句:“遼國那邊都是粗野之人,道理說不通就會動粗。他們想要什么,就給他們什么好了。”

  意思是只要你們能將遼國穩住不發兵,那怕適度地割讓一些土地,朕都不怪罪你們!

  不管歷史改不改變,遼國的這次敲詐,實際是一次毀滅性的敲詐,一再地趁我們大宋困難時過來敲詐。

  反正你們遼國不遵守信諾,那么我們宋朝為什么還要遵守信諾,一旦我們大宋強盛了,為什么不能撕毀條約,向你們遼國發兵!

  好了,若是歷史不改變,海上之盟來了…

  不過趙頊這一回派錯了人,他根本就未想到這二人熱愛大宋愛得過了份,連命也不要了,正是這二人不要命,韓琦臨終前迅速掉了逼格。(

夢想島中文    暗黑大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