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五十六章 【穎川訪高士】

夢想島中文    獵擊三國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盡在尋書網()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更多支持!

  (感謝大盟、趙無恤2014、ufgw、無頭公爵支持!)

  從雒陽到穎川并不遠,也就三百多里,快馬奔行,不過三四rì,正因為近,馬悍才敢來一個穎川行。這一次,他只帶一隊狼牙飛騎隨行——不是他不想多帶,他親領的一百重騎與一百飛騎,已不是單純的白狼營騎軍,而是身負護衛天子的禁衛護軍。如果他帶走太多,必然會引起眾臣不滿與天子憂慮。五十騎,算是上限。

  周倉、烏追、韓希等都請求率兵隨行,不過俱被馬悍否決。眼下他手頭兵少將寡,守關尚且勉強,怎能讓這些守關將領給自己當隨從?

  對于此行的安全,馬悍并不擔心。轘轅關離陽翟不過二百里,守將烏追麾下多為騎兵,但有所需,飛鷹傳書,一rì夜便可有三百騎馳援抵達。馬悍相信,只要手頭有三百白狼悍騎,不敢說縱橫馳騁,但若想要走的話,天下沒幾支軍隊能攔得住。

  馬悍率精騎護送隨行,對蔡*昭姬而言,當真是意外之喜。這不僅是安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馬悍所代表的身份,對其父殯殮之禮堪稱一種高規格。而昭姬之所以等到如今才扶柩南下,蓋因等她那位上黨之妻的妹妹。畢竟這樣的大事,姊妹缺一不可。

  昭姬之妹明姬,模樣與乃姊并不肖似,圓臉白膚,體態豐腴,滿頭珠翠。衣飾華麗,有車馬代步,隨行有十余僮仆及二十護衛騎士。

  由于是扶柩而行,姊妹二人俱披麻衣,半rì乘車,半rì扶柩,飲食也以素食為主,以示誠孝。

  馬悍與隨行狼騎則收起兵甲,裝束一如普通護衛,但行動卻嚴格遵守行軍方式:十騎前出十里為前哨。十騎后掇五里為斷后,左右百步各十騎遮斷,倚傍左右的,則是十騎與兩名鷹奴。以及一位并不屬于狼牙飛騎的帳下督,賈璣。

  賈璣是自行請求來的,馬悍知其心意,看在老賈的面子上,便也同意了。

  如此一路緩行,兩rì之后才出轘轅關。烏追親率百騎護送出三十里,直到嵩山腳下才返回。隊伍沿嵩山山脈穿行,順穎水而下,又行兩rì。抵達陽城。

  陽城本是上縣,戶口最盛時曾達五萬余口,不過在初平二年,李傕曾縱兵大掠穎川。荼毒百里。當時荀彧若非早有預感,及時遷徙家族,只怕早已成為刀下之鬼。穎川世家與李傕結下的仇。不可謂不深。從這一點也可看出,得罪了天下士人的李傕,也只能猖獗一時而已,敗亡是早晚的事。

  歷史上曹cāo與李傕無怨無仇,卻下手如此毒辣,夷其三族,除了天子銜恨之外,很難說這其中沒有荀彧的報復因素。

  陽城已是斷垣殘壁,野無遺矢,自非久留之地,隊伍加緊南行,終于在第六rì抵達箕山。過箕山便入陽翟,而當年蔡邕相中并買下的一塊風水寶地,就在箕山第一峰逍遙嶺。事實上,后世蔡邕之墓,就在陽翟(今河南禹州)、箕山、逍遙嶺上。

  這幾rì以來,馬悍一直壓著行程速度,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對蔡邕這位大儒靈柩,表現出足夠的敬意。而賈璣更是鞍前馬后,照顧倍至。以至明姬看這二人的眼神都是怪怪的,私下問乃姊,這是什么情況?一個是衛將軍,一個是小卒子,尊卑通殺,姊姊的吸引力也太大了些吧?

  昭姬也不分辯,只是指了指靈柩,明姬吐吐香舌,乖乖閉口不言。

  箕山,形如箕斗,山高百仞,仰俯之間,峰巒如屏,穎水奔流。背山望水,從風水學上說,的確是個殯葬寶地。

  馬悍手握天子詔書,主持蔡邕葬禮,規格按亭侯的級別下葬——這一點尤其令蔡氏姊妹感激,望著那個忙忙碌碌指揮的身影,姊妹二人不約而同生起一抹恍惚,仿佛那才是這場葬禮的男主人。

  正所謂人多好辦事,他們這一行七八十人,設靈搭棚,掘坑下葬,四壁嵌石,封土立碑,不過兩rì功夫便完成得七七八八。

  rì暮黃昏,當眾軍士或飲馬清洗,或埋鍋造飯,炊煙裊裊之時。山頂之顛,響起一陣叮咚悅耳、幽怨哀婉的琴聲。淙淙琴聲中,伴以婉轉清麗之洞蕭。弦聲哀怨,蕭聲幽幽,琴蕭合鳴,令人傷懷。

  縱是那些不解音律的軍漢,也不由得停下手里的活計,側耳傾聽,心有戚戚焉。

  馬悍坐在一塊大石上,雙手按膝,默默注視墳前那對撫琴奏蕭的姊妹花。身側不遠處侍立著賈璣,這個弱冠青年已聽得如癡如醉,手掌不斷擊旁側石塊,掌心通紅亦兀自不覺。

  這時有狼騎哨探悄然靠近,向馬悍低聲稟報:“將軍,有一士子裝束之人,帶著幾個僮仆,從另一側山上下來,正循琴蕭之聲而來。要不要…”

  馬悍沒有說話,豎掌擺擺手,哨探躬身退下。

  少傾,山道上出現一高冠羽衣之士,年約四旬,身量瘦長,容貌清奇,須發黑亮。此人行于山道,從容不迫,衣裾飛揚,大袖飄飄,令人望之心生好感。

  馬悍望見,伸手招了招,而那高士也不認生,徑直走來,向馬悍欠了欠身。其身后僮仆蓐草的蓐草、鋪席的鋪席,恭恭敬敬請其入坐,而那高士則是一副理所當然之狀,顯然是養尊處優慣了的世家子。

  琴蕭清音,空谷環繞,高士捻須閉目,隨著幽悠的清音搖頭晃腦。直到一曲終了,方輕輕一嘆,向馬悍點點頭:“二位夫人琴蕭合璧,端是動人,夫子有言繞梁三rì。不過如是。”

  馬悍淡笑搖頭:“撫琴奏蕭者,乃是一對姊妹,一為河東衛氏遺孀;一為上黨太守正室,此行是為其父遷徙骸骨。”

  “啊,失言、失言。”那高士向馬悍致歉,忽爾似有所悟,tuō口而出,“河東衛氏、上黨太守,莫非此處乃是蔡中郎之英靈?”

  馬悍點頭:“正是。”

  那高士啊了一聲,急步走到二女身前。先向墳塋敬拜一番,轉而對二女喟嘆:“在下潁陰荀悅荀仲豫,曾與先君有數面之緣,不想昔rì一別,竟只能拜謁故人墳塋了。”

  二女齊聲道:“原來是穎川荀門高士,失敬了。”齊齊下拜。

  天下英才,七八在穎,穎川英才,半在荀門。雖然以后世的眼光看。這話夸張了些,但在彼時,天下士人都覺理所當然。馬悍沒想到,還沒進入陽翟。親赴穎陰,就碰到了一位荀門高士。

  這位荀悅還真是高士,此人乃荀淑之孫、“荀氏八龍”之首、人稱“荀大龍”的荀儉之子,鼎鼎大名的荀彧之從兄。因厭倦漢末官場亂象。托病歸隱,寄情于山水間,時人多不識荊。故名聲不顯,唯有荀彧對這位從兄之才多有贊譽。當然,荀彧所贊的是從兄的學識,而非謀劃之能,因為這位荀悅所長為治學。這一點,馬悍與之攀談之后,很明顯就能感覺出來。

  這種有可能成為大儒的人物,并非馬悍眼下爭霸天下所需的人才,但用來裝點門面,吸引天下士人歸附,倒是個不錯的招牌。馬悍表明身份之后,極力邀請荀悅前往雒陽:“方今天子還都,撥亂反正,銳意進取,廣召賢良,重振漢室。此正是先生為國效力,大展鴻圖之良機,萬勿錯失啊。”

  荀悅還真有些心動,他先前不愿出仕,所厭者一為十常侍之流的宦官,二為董、李、郭之流的逆賊,眼下這兩者都退散了,又有當朝衛將軍力邀,此時出仕,正是其時。

  馬悍趁熱打鐵,進一步鼓動道:“荀氏一門,英才輩出,天子聞名久矣。此次我出雒之時,天子曾面召,務必請荀門諸俊,偕歸上雒,面君建言興邦之策。不知此時穎陰荀門之中,尚有哪位大賢在隱?”

  荀悅目注馬悍,撫須一笑:“荀門雖不乏才俊,但能助將軍成就大業者,無非文若、友若、休若、公達四人而已。”

  果然不愧為荀門中人,雖無王佐之才,卻不乏識人之術,一眼就看出馬悍所求的,不是他這樣的飽學之士,而是具有王佐之才的謀士。他所說的四個人,為荀門最具謀士才干的四子:荀彧(文若)、荀諶(友若)、荀衍(休若)、荀攸(公達)。

  “文若有安邦之能,惜乎早投兗州牧曹公,為其帳下謀主,與君無緣;友若長于舌辯,早年隨袁公起于渤海,憑三寸舌為袁公輕取冀州,目下為袁公麾下謀主,亦難附將軍;公達最為大才,雖領蜀郡太守之印綬,然受阻于道,滯于荊州已數載,縱有投效之心,一時也難返轉;而休若則在上月接到文若來信,勸其投效曹公,休若已啟程上路,將軍晚了一步…”

  馬悍懊喪地連拍大腿:“可惜,可惜…”

  實際上馬悍真正可惜的,并非這個后世名聲不顯的荀衍,而是羈旅于途,遠在荊州的荀攸——這位才是真正的一流謀士。

  荀悅微笑道:“將軍倒也不必太過自責,有道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其實眼下陽翟就有一位不輸于我荀門四士之大才,將軍若得此人,當不虛此行。”

  馬悍精神一振:“哦,這位大才是…”

  荀悅豎指向天,悠然一笑:“天生郭奉孝。”(小說《》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

夢想島中文    獵擊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