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零七章:戰匈奴(十一)

  匈奴?不不不,這是華夏族群對他們的蔑稱,他們稱呼自己為“有熊之地”,外人對他們的人種稱呼其實應該叫“熊人”,目前并沒有組建成國家的社會形態,所以哪怕是有統一的稱呼那也是指族群而非國家,就像是華夏大地上那么多的列國,可是人種的稱呼是一致的。

  匈奴這個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大概是春秋時期華夏族群將戎人、狄人、犬人驅趕離開邊境,之后從西邊遷移來了新的胡人,雙方再次敵對上,長久的交戰使得華夏族群對于這股新來的胡人沒有太好的辦法,稱呼上就帶著侮辱性,稱呼這股新的胡人為匈奴,因此匈奴這個名稱也就出現了。實話實說,不然誰會在取名字的時候給自己按上個“奴”字,又不是有病。

  從“有熊之地”的命名來看,按照古人的命名習慣,他們的歷史一點也不比誰短。為什么這么說?挺簡單的推斷唄,第一個筑巢居住的叫有巢氏,第一個發現植物可馴服反復留種耕作的叫神農氏,那是上古時期才有的命名習慣了,那么這幫自稱“有熊之國”的胡人歷史能短到哪去?

  有著悠久歷史的族群非常多,但是能夠建立起自己文明的人卻是沒有多少,至于為什么同樣是智慧生物卻有這樣的區別…天曉得。

  熊人…好吧,還是按照華夏的習慣稱呼為匈奴,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只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起其余族群來說不行,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科技能夠增加戰斗力和增強生產力。

  事實上也是那樣,金屬結構和木質結構哪個好,鋒銳的金屬兵器和骨質兵器哪個比較厲害,只要是腦子正常的人都能明白吧?

  匈奴此番南下賺得最多的就是劫掠多少財帛,是從華夏大地擄掠了大量的人口,擄掠的人口之中又有著各式各樣的工匠,對于他們來說這些工匠遠要比占領多少土地來得有價值。

  其實匈奴人對于土地也不是那么重視,游牧民族對于土地的占有欲一直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那是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對于游牧民族來說什么樣的領土才是有價值的呢?觀看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對他們有價值的領土是能夠放牧的土地,越是水草豐美的環境價值也就越高。

  若說沒有南下之前,匈奴各個部落對南邊的土地感到興趣,那么第一次在陰山以南挨了秦軍建立起來的武城體系一棍子,被敲得有些暈懵之后退到雁門之外的草原,在那邊休整期間才從齊燕那邊知道更南邊崛起了一個比秦國更加強悍的勢力,他們對于南下占領土地其實已經不是那么熱衷。

  另外呢,對于趙地的劫掠和擄掠也讓匈奴各個部落的首領產生額外的想法,陰山以南的山地較多,沒有草原上的地勢平坦,山地多代表難以放牧。而他們的牧民除了放牧壓根就不會種地,占領基本都是山地的土地…說實話他們真的沒有太大的熱情,反而是對于擄掠人口起了絕大的興趣。

  冒頓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套建議,他認為既然齊國和燕國都說南邊新晉崛起的勢力十分強悍,齊軍和燕軍在面對漢軍的時候沒有多少抵抗之力,且漢軍隨時都能組織起一支超過百萬人數的大軍,更有從推測中比草原牧民更加厲害的騎兵,匈奴該好好想象能不能與之對抗了。

  草原上包括匈奴在內才有多少人口?雖然他們沒有人口普查的條件,但是真要粗略算一算總是能夠得到一個大概的數字。他們包括戰士和牧民,甚至是連老弱婦孺都算上,攏共也也不會超過八十萬的人口,去跟一個隨時能組織起百萬人數大軍的勢力交戰,有那個必要嗎?

  冒頓的意思是什么?他認為現在的匈奴不適合參與到華族人傳統的領地交戰中去,匈奴應該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從中原擄掠人口,對于有一技之長的人口更加應該重視,借從中原擄掠的人口回到草原發展自己的冶鐵技術,待在草原看著華族人自己打生打死。

  不得不說冒頓十分的理智,看出了以匈奴目前的實力難以在華夏地區久待,他還認為匈奴完全可以抽身回草原處身事外,若是華族人在內耗中虛弱到能夠輕易征服并奴役的地步,匈奴自然是要再次提兵殺將而來,要是那個叫漢國的勢力輕易消滅其余不服的華族人,那么就形成一個匈奴安心待在草原,有條件了再去劫掠一把的局面。

  華夏地區的人口真的太多了,且現在的華族人也不是那種在異族屠刀下被殺怕的群體,他們在面對胡人的時候不吝嗇于拼命,往往是被逼急了十來人都敢對著百來個胡人搏殺,可不是后世那種被殺怕了的兩腳羊,這點胡人在趙地劫掠的時候可是深有體會。

  匈奴與華夏族群交戰的歷史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很清楚華夏族群對草原沒有太大的興趣,之前雙方交戰都是在邊境,哪怕是匈奴戰事不利退往草原深處華夏的軍隊就不會追,他們認為南方那個新興崛起的漢國也該是這樣。

  而冒頓還有另外的看法,他認為匈奴現在完全沒必要去與人口眾多的華夏族群死磕,匈奴應該做的是消化這一次在華夏的劫掠果實,然后將矛頭指向東胡,擊敗東胡且消化東胡,等待匈奴實力壯大了再來審視是不是南侵,要是條件不允許南侵就將目光盯向世仇月氏人。

  頭曼不喜歡冒頓,一直都不喜歡,要是喜歡也不會將冒頓送往月氏那邊當人質。可是頭曼在不喜歡的同時也不得不認同冒頓的想法很對,之前匈奴與華夏族群建立的秦國和趙國不是沒打過,雙方大大小小的交戰沒有千次也有那么幾百次,似乎大多數都是匈奴吃虧落幕。

  匈奴對上秦軍和趙軍從來都沒有占到什么便宜,現在華夏族群內亂,忙活著自相殘殺,但是匈奴三十萬大軍南下也沒有想象中的勢如破竹,不是被秦國的將領…那個叫蒙恬的家伙擋在陰山以南狠狠地揍了一頓了嗎?

  秦國虛弱到這樣的程度還能抵抗住匈奴,匈奴在趙地那邊劫掠時遭遇的趙人也反抗意識強烈,南邊撲來了一個能夠戰勝秦軍并且似乎是很輕松能完虐齊、燕、趙的漢軍,繼續待在華夏大地真的不是那么理智,對吧?

  其實最讓匈奴這些人不理解的是,他們從齊燕那邊聽到了一個比較不可思議的消息,漢軍建立起來的騎兵怎么聽都比打小就與馬匹待在一塊的草原人更加剽悍,漢軍的騎兵不斷不斷地進行長途奔襲,能夠靈活地騎跨在馬背上作戰,這是非精銳草原騎兵都辦不到的事情,漢軍是怎么做到的?

  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一個不是自小與馬匹玩鬧的族群,竟然能夠靈活地騎跨戰馬作戰,而似乎還找到了長途騎乘不會讓戰馬大規模損耗的辦法,聽到這樣的事情可是把一些部落的首領給嚇壞了。

  漢軍的騎兵已經出現在河套,漢軍的步軍也在迅速地逼近,若是沒有從齊燕那邊聽到那么多關于漢軍的描述,匈奴還有興趣和新興崛起的漢軍較量較量,可是一聽說漢軍隨時能夠組織百萬大軍,也知道漢軍的騎兵的兇悍,他們是腦子有多傻才愿意與漢軍來一場碰撞。

  游牧民族的特性是什么?文藝點就是弱者習慣于服從強者,用服從于強者來換取生存,那也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則。直白點就是屬于那種欺軟怕硬的民族性格,他們打不過選擇逃跑一點心理負擔都不會有。

  冒頓的建議非常不錯,各個部落的首領也完全沒有興趣去與氣勢洶洶而來的漢軍拼殺,用非常短暫的時間就商議出一個結果。

  沒得說,放棄一些小部落的人完全沒什么,將齊燕那些人丟在一邊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不地道,頭曼連召喚小部落的首領都沒有,更是懶得去見田假和衛滿,直接派人下令讓他們先行北上。

  草原上的特性也注定那些小部落的首領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立刻聽命北上,倒是田假有些琢磨不透去找頭曼,想知道為什么是他們先行北上,而匈奴的主力卻是留在后面。

  頭曼才懶得跟田假啰嗦,見都不見就是讓人轉告田假,若是他還想獲得匈奴的庇護,只需要聽命行事,要是不愿意聽命行事,匈奴各個部落很有興趣砍了田假的腦袋,然后將幾萬齊軍的青壯瓜分干凈。

  其實頭曼完全可以用和顏歡色的姿態欺騙田假,說匈奴主力是為了創造條件把戰利品送回草原,這才讓主力留下來斷后。可是游牧民族是個什么玩意?之前頭曼覺得田假有點用處自然不吝嗇露出幾個笑容,現在頭曼覺得田假沒用了,用訓狗一樣的態度對待,這就是胡人該有的性格。

  衛滿在接到來自匈奴單于的指令時只是默默做出聽命的姿態,四萬左右身穿綠色戰袍的燕軍將士收拾好行囊,跟在那些小部落的后面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還真別說,猶豫早一些時間秦國修建北上的直道,被頭曼命令北上的隊伍,他們朝直道靠攏,踏上秦國修建的直道然后向北開進的速度一點都不慢。

  是在衛滿所率燕軍出發的第二天,田假率領的齊軍才慢吞吞地沿著直道北上。

  田假這一股部隊行動緩慢有著太多的理由。首先就是田假不認為匈奴會有那么大的情操,在有危險的時候讓齊燕先走他們的主力留下斷后,認為這里面肯定是有問題,也就磨磨蹭蹭地跟頭曼唧唧歪歪了一段時間。其二是齊軍手里掌握的物資不少,除了能夠讓二十來萬人吃上半年的糧秣,一大批兵器等器械也是不少,既然是要向北移動,那總歸是要打包帶上的吧?最后呢,田假命令部隊收拾物資的時候,頭曼卻是來了新的命令,讓齊軍只帶少部分的糧秣,兵器等器械更是要全部留下,結果優勢糾纏了不少時間。

  要是有可能,田假絕對不樂意將大量的糧食留下,更不愿意交出兵器等物資,可是他沒有多少與頭曼叫板的資本,期期艾艾地糾纏著,一直是到頭曼讓胡人大軍做出包圍齊軍的姿態,田假情不得已之下才放棄那么多的物資,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離開匈奴主力北向的數量有多少?算上齊燕的十來萬和那些小部落,數量該是在二十五萬左右。可是二十五萬所指是軍隊的數量,要是將胡擄掠來的秦人和趙人算上,總數怎么也有個三十五萬上下。

  分散在該片區域的非匈奴、齊、燕這方,屬于秦軍、漢軍、趙軍游動的斥候很快發現敵軍成為兩個部分。

  “向北而行的敵軍有點復雜,除了胡人之外有齊燕的軍隊,另外就是被擄掠的黔首。”章邯介紹軍情已經有一小會了,現在是到了總結的時候:“留在原地的敵軍先是在我們廢棄的定陽一線待了二天,隨后做出了向南移動的姿態,可是走了約有十里左右又突然拐向東面,根據最新的情報現實現在又改變方向做出向西北方向移動的跡象。”

  頭曼的主力部隊該是在十六萬人左右,他們這一股胡人擁有的馬匹至少是在五十萬匹上下,攜帶的牛羊多到難以進行計算…

  如果章邯說得再詳細一些,他們肯定能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匈奴的主力不管是怎么拐彎其實都是圍繞著羊群、糧秣、物資為中心。

  “我們有部隊在那幾個方向嗎?”共尉聽了許久,這是第一次出聲。

  章邯很肯定地答道:“那幾個方向除了幾支斥候隊沒有大軍。”

  共尉又問:“那么胡人有針對那些區域進行劫掠嗎?”

  章邯這一次沒有馬上回答,派出的斥候之所以是斥候,那是因為數量肯定是少數,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只能是盯緊敵軍主力,對于一些分散的敵軍關注度則是可有可無了,這樣一來實在不好確定敵軍有沒有劫掠。

  他們現在是不清楚匈奴人繞來繞去是個什么情況,協商那些是要猜測出一個結果,好讓部隊做出及時的反應。

  胡人都是騎馬行軍姿態,真要跑起來速度自然是奇快無比,這就加大了難以猜測胡人最終動向的難度。

  “敵軍在南邊的隊伍近期以來也比較活躍,冒頓所率的那股敵軍每天都在接納原本屬于游動狀態的胡人騎兵,”章邯手指沙盤上標注為高奴向西北方向的位置:“這里距離高奴約有七十里。冒頓這股敵軍自從在雕陰向后退卻之后,有幾次進行小股分散,活動范圍是洛水上游附近。我們的斥候猜測敵軍是在尋找洛水河灘比較淺的區域,該是要尋找合適的地點進行渡河。”

  那么問題來了,冒頓南下之后又掉頭北上,隨后一直是在洛水上游移動,很明顯就是在偵測地形,想要尋找可渡河地段是沒跑的事情,但是冒頓在渡河之后又想干什么?

  “我王曾經說過一句話。”共尉環視在場諸人一圈:“敵人想干的就是我們應該破壞的,敵人想要的就是我們必須爭奪的。”

  呂哲說過的話多了去了,有些有道理的詞語則是被記錄起來,共尉所說的那句正是其中之一。

  很明顯的道理,敵軍所要達到的目標一定是對敵軍有利的,那么己方哪怕是搞不明白敵軍為什么要做到那樣的目標,總之進行破壞就對了嘛。

  蒙恬點了點頭,嘴上卻是說:“冒頓所部離我們這里有一百三十里,我們若是派軍前去路上還有頭曼親率的二十余萬敵軍。小股部隊穿插過去徒增傷亡,大股部隊必然是要被頭曼所部攔截。”

  共尉懂了,蒙恬是想要知道從齊魯大地過來的幾路漢軍目前的動向。他心里在想“那些又不是什么特別機密,直接問不就是了。”想著眼神看向李良,示意李良進行介紹。

  是不是機密蒙恬不清楚,可是他長期作為一軍主帥,該了解的事項一點都沒有含糊,目前雙方是友軍,不久的將來還會成為同一帝國之下的袍澤,可現在漢軍是漢軍,秦軍是秦軍,有些事情不能太隨意了。

  李良直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他短暫地介紹一些動向,在蒙恬期待的目光中先是請示共尉,得到共尉的允許,接著說:“在河套附近的騎兵已經有一部分進入上郡邊線,這股騎兵的數量只有三萬,他們的目標是沿著黃河北岸直撲陰山以南的胡人疆域,先期清剿與摸清那邊的地形。直至越過云中向九原移動之時,騎兵的數量已經突破五萬,除了我們自己的三萬騎兵,其他的兩萬人是在云中收服的胡人。”

  話說回來,李良可沒有說那三萬騎兵是什么建制,不說是不想雙方都尷尬。

  作為先鋒騎兵的三萬騎兵有兩萬是來自于秦軍的王賁所部,有一萬是漢軍的第一騎兵軍團序列,該支騎兵的主將是王賁。他們進入河套區域的時間是在兩個月之前,已經在華夏族群稱呼為云中的草原那邊休整了快一個月,清剿該區域的胡人的同時,也在了解地形,更是收買胡人為己所用。

  呂哲是一個民主主義者沒錯,但是他也清楚收服異族為己所用的重要性,大軍開進草原的時候下達的軍令無比清楚,能夠收服的胡人就收服起來作為向導,面對不服者則是給予鐵與火的毀滅。

  胡人是什么尿性?呂哲對此要是不了解也白白研究了那么多的戰史,更白瞎了自認為民主主義者的身份。胡人一直沒有什么民族觀念,草原上也從來都是強者生存弱者屈服的現狀,展現強大然后收服一些胡人,在血腥的屠殺和態度相對較好的拉攏下,“胡奸”的產生絕對是前仆后繼的。

  先鋒騎兵收服的兩萬胡人成分很雜,說雜不止是部落的關系,還有那兩萬人中的婦女足足占了六成還多。會有這樣的原因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畢竟頭曼在南下之前可是號召草原上的部落一同南下,各部落的青壯大批南下,留下的自然都是老弱和婦女。

  “三萬?”蒙恬有些迷惑:“北路的騎軍不是有十七萬,怎么只有三萬出現在河套?”

  李良笑著解惑:“幾支騎兵是在雁門集結,集結完畢之后又分為幾個方向分別行動。”

  蒙恬點點頭不說話了,他一直對漢軍大兵團作戰的模式很感興趣,長久以來怎么都搞不太明白漢王哲是用什么辦法將這種大兵團但是分兵模式的交戰模式指揮得那么順當。

  要知道啊,冷兵器時代雖說是幾十萬對幾十萬交戰,可是很多時候都是兩邊集中在一起進行運動,只有在特殊的時刻才會進行分兵交戰,極少是從一開始就分為幾路幾路的軍隊各自行動。會有這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受于通訊的制約,主將一旦分兵之后,與之分出去的軍隊存在信息上的延遲性,而戰爭從來都沒有暫停存檔再來的荒謬事,一旦聯系不順,分出去的軍隊就等于是一種“存在性質”的玩意,除非是重新的合攏,不然主將真心是沒指望能夠及時再指揮了。

  現在卻不是蒙恬探究呂哲怎么去指揮大兵團分兵作戰的時候,他最想知道的是離敵軍最近的漢軍位置,好做到心里有數,也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部署,在之后的交戰中起到他們這支部隊的作用。

  “蒙將軍,其實不止有十七萬能夠高速移動的騎兵了,我們殺入草原具有很強的突然性,于河套區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戰利品中有將近二十余萬匹被王上稱呼為‘蒙古馬’的馬匹,這些馬匹雖然暫時無法成為騎乘用的戰馬,可是完全能夠利用代步,”李良神神秘秘地笑了一會,說:“我們現在能夠高速移動的軍隊不下于三十五萬,除開一些接受其它王命的部隊,在敵軍范圍五十里內,該是有將近二十萬部隊隨時能加入交戰。”

  這是一章二合一的章節,另外向各位推薦榮譽看著不錯的科幻書,是真的科幻,不是套著科幻皮的玄幻什么的,書名《重裝突擊》,在起點探索就有了。

夢想島中文    大秦之帝國再起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