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京城,夜燈未升,顯得有些蒼涼。
余暉在地平線上緩緩退去,映照著一艘巨大的空行樓船。
方運與朝廷眾官站在空行樓船之下,望著船上那些大儒們的身影。
空行樓船緩緩起飛,越來越遠,最終消失在天幕盡頭。
一些景國官員出神地望著遠方,異常失落。
法家人終究還是走了。
方運轉過身,緩緩向城門走去,眾官見方運不上馬車,也不敢造次,默默跟在后面。
經歷圣道文會,朝廷中所有的暗子全部被拔除。
現在留在朝廷之上的,要么是方運的人,要么已經放棄反對方運。
只有在場的法家讀書人能感受到,方運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爐,仿佛在焚燒天地,讓他們難以靠近。
圣道法冠與圣道法典,至今還留在方運文宮之中。
方運的步子很慢,沒有一個人不耐煩。
眾官望著方運的背影,突然覺得那身影有些蒼老,似乎比之前更加穩健,但也更加孤獨。
每個人都知道,景國最難熬的時期即將到來。
雜家讀書人已經在論榜上公然放話,他們已經不在乎方運交不交出吏員考試,因為,雜家已經聯手慶國、谷國和嘉國,馬上展開吏員考試。
至于其他各國,除了武國早就在學習景國,其余各國都在觀望之中,至少目前為止,他們還不想暴露吃相。
嘉國倒向雜家,對景國人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許多人懷疑,這跟嘉國的雷家有不清不楚的關系。
走到城門口,方運才坐上跟隨的馬車,回到左相閣中,繼續處理政務。
原本喧鬧的京城,隨著大批各國讀書人的離開,突然變得安靜下來。
夜里八點一到,皇宮的宦官準時進入左相閣,請方運去皇宮之中,為景君趙淵授課。
方運的答復是給趙淵放一天假,明天晚上再去檢查功課。
宦官領命離開。
得到消息的太后坐在窗邊,看著稀稀落落的星辰,愁眉不展。
趙淵卻因為得了先生的假,在院子里跟宮女宦官玩得不亦樂乎。
整座內閣的官員都沒有離開。
明明沒有命令,但每個人都整齊劃一留在內閣之中,處理各種政務,忙忙碌碌,走來走去。
好像沒有一個人發現已經是夜晚。
論榜之上,有關圣道文會的話題漸漸降溫,流言四起,全都認為雜家將會對景國出手。
每個人都清楚,圣道文會,堅定了雜家抹除景國的決心。
繼續成長下去的景國,已經成為雜家最大的絆腳石。
燈火通明的左相閣中,眾官都不敢打擾方運,因為即便敲門,方運也沒有開門。
書房中,夜明珠的光芒柔和明亮,方運筆直地坐在太師椅上,面前的桌案上擺著一疊白紙。
硯龜在桌案上爬來爬起,時不時扭著屁股,總是露出不屑的樣子,嫌棄這里嫌棄那里。
墨女靜靜置身于墨汁之中,露出半張臉,小嘴在墨汁里吐著泡泡,目不轉睛盯著方運。
霧蝶在葬圣谷中得到大好處,已經在文宮中化為光繭,不知何時能破繭而出。
夜色由淺變深。
方運一直坐在桌子前,偶爾收發一些傳書。
當夜色由深變淺的時候,方運收發傳書的頻率加快。
景國,丁縣。
這座小城的二十里外,便是慶國。
作為兩國的交界處,因為貿易往來,讓丁縣慢慢繁榮。
當天幕由黑暗變為深藍的時候,一大片極淡的影子從慶國的方向急速本來。
只有大學士定神觀察,才能看清,那是一支被兵法掩蓋的大軍。
整整二十萬大軍在兵法與戰詩的加持下,以數倍于正常人全力奔跑的速度迫近丁縣。
高空之上,還有兩艘巨大的空行樓船,船上裝滿各種機關與戰爭物資。
在空行樓船上,除了各種機關和物資,還有眾多讀書人。
大學士超過三十人,翰林超過五十,進士過五百,舉人數以萬計。
這支大軍的實力,已經超越兩界山任何一軍。
早在第一次兩界山大戰時,人族圣院已經宣布最嚴厲的法令,各國不得動用大儒參與人族內戰,否則的話,空行樓船之上至少會多出五位大儒。
直到大軍抵達丁縣三里外,丁縣的圣廟才發出警告。
隨后,整座丁縣響起縣令楊出濤急切的聲音。
“丁縣全體聽令,慶國大軍壓境,即將攻城,所有差役和官兵,即刻前往城東,不得有誤!城中百姓若不愿參戰,可從西門逃出,若愿與丁縣共存亡,向城東聚集,一旦獲勝,將給予助戰之人獎勵!任何人妄圖制造混亂,殺無赦!”
丁縣數萬戶家中亮起連綿不斷的燈火,全城混亂,一部分人帶著家里最貴重的東西直奔城西逃亡,有的人呆在家中,不知所措,還有人帶著家里的農具,朝城東走去。
前往城東的人,還不到出逃人數的十分之一。
縣里各處的差役與官兵無論心里怎么想,都只能硬著頭皮前往城東,他們很清楚現在逃跑的后果。
不多時,縣里各處的人抵達城東,所有愿意參戰的讀書人站在城墻之上,望著前方,頭皮發麻。
慶國二十萬大軍已經停在三里外,他們沒有立刻進攻,而是在快速將攻城器械從空行樓船上搬下來。
在工家讀書人的努力下,最多一刻鐘,就可以組裝出整整五十套攻城器械,可以在短時年內突破丁縣的城墻,如果慶國愿意,甚至能迅速把整座丁縣夷為平地。
但是,最讓丁縣讀書人絕望的不是那些攻城器械,而是空行樓船上數以萬計的讀書人。
接下來,將不是戰斗,而是碾壓,慶軍攻破丁縣,比捏死一只螞蟻都容易。
慶國豐州大都督席實騎在披甲白色蛟馬之上,望著城墻上的眾多丁縣官員,露出一個淡然的微笑,道:“數年前,諸位也曾與席某同朝為官,席某素來念舊情,不愿多加殺戮。只要諸位獻城,席某便不殺生。若愿留,官升三級!若愿走,席某絕不阻攔。”
縣令楊出濤斬釘截鐵道:“多謝席大學士,但既然象州回歸景國,那我等生是景國的官,死是景國的魂。兩軍交戰,本不用多言,但此刻正值第二次兩界山大戰,妖蠻虎視眈眈,慶國卻挑起戰端,難道就不怕被天下讀書人戳脊梁骨嗎?”
席實道:“景君無道,方賊擅權,本將軍響應景國部分官員請求,救景國于水火,何談挑起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