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兒所”

  1647年2月25日,拉普拉塔,馬德普拉塔港。

  被東岸俘獲的“檢審法官”號三桅戰艦掛著鮮艷的紅底蒼鷹旗,正揚帆在外海巡弋著。而在港內,幾艘一兩百噸的小船正在做著出航前的最后準備,岸上黑壓壓的一群身著中山裝、頭戴包頭布巾的男人正在接受訓話。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募集過來的各國水手,其中有加勒比的海盜、有鄰國(巴西和拉普拉塔)被高工資吸引過來的水手、有因為捕魚業遭受沉重打擊而失業的法國漁民,此外人數最多的當是在東岸本地招募的普通人了這些人之前很多都從事著與航海無關的工作。”小說“小說章節  隨著與西班牙人戰爭的持續進行,培養后備水手的工作必須要提上議事日程了。畢竟任誰都zhidao,一場海戰下來傷亡數百人都是輕的,而水手緊缺的東岸顯然是玩不起長期消耗戰的。即便你船比人家厲害、訓練比人家精熟,但那又如何?作為一個底蘊深厚、擁有四五百萬人口的航海大國,西班牙耗也把你耗死了。前次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口內圍殲西班牙拉普拉塔艦隊,優勢那么巨大的情況下東岸人依然傷亡了250多人(其中只有七十多人能傷愈重返海軍),這個傷亡數字對東岸人來說真的是很肉痛的,因為在東岸地區,水手的補充實在是太困難了,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對水手充滿了渴求。

  截止目前,全國在籍注冊船員數量也不過才2413人(不包括海軍),這個數字比起歐洲航海強國來說只能說小到微乎其微。比如17世紀時法王路易十四決定重振海軍。他下令在海外效力的法蘭西籍船員回國。結果光荷蘭一地一次就有3萬多名船員響應。這個數字簡直能讓東岸人羞愧致死。這2413名水手基本都擔負著重要的任務,很難抽調補充海軍損失的人手,而以目前海軍航海學校每年才只能畢業300名學生的事實,那么只能說東岸海軍的前景真的很不妙,若是再經歷幾場大戰,也許人手就會跟不上了。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海軍部在執委會和政務院的協助下,開始在全國挑選后備水手。所謂后備水手。就是為了補充海軍戰損的。這些新招的人基本都是旱鴨子,他們將被分配到一些漁船、運輸船和戰艦上實習,半年實習期結束后就送到海軍去接受挑選。與此同時,統戰部在加勒比海以及鄰近地區的統戰工作也依舊在進行著,很多想從良的海盜以及鄰國水手都被招募了過來。

  此外,從兩年前開始,東岸設立在波爾多的商站就已經開始在法國招募水手了。因為他們發現由于西班牙人的打擊和英格蘭、葡萄牙人有意無意的排擠,在紐芬蘭地區進行鱈魚捕撈作業的大量法國船只被驅逐或遭到劫掠,頂峰時期有超過400艘法國漁船在紐芬蘭海域捕撈鱈魚,但現在仍在那里活動的則只剩下三分之一了這些船只主要來自波爾多、南特和圣馬洛。不光如此。加萊、諾曼底、皮卡爾迪等地區在英國沿海附近捕撈鯡魚的法國漁船也遭到了西班牙尼德蘭海軍的屢次襲擊,大量船只不得不返航。漁民陷入失業的窘境,處境艱難。東岸人看準機會,在波爾多、拉羅謝爾等地連續出擊,兩年時間內招募了超過400名法國移民前往東岸工作,有力補充了國內的水手數量。

  眼前站在馬德普拉塔港口碼頭上的這700名“水手”(超過三分之二是旱鴨子)就是這個計劃的產物。港口內停泊著1艘海軍訓練艦(“東岸之鷹”號)、2艘魷釣船、4艘鱈魚捕撈船和1艘補給船(兼加工漁獲),所有人將輪番在這8艘船上進行實習訓練,同時也順便進行捕魚以為國家創造一些效益。

  在這些船中,海軍訓練艦“東岸之鷹”號排水量250噸,魷釣船和鱈魚捕撈船的排水量都是100噸,那艘補給加工船的噸位略大,為300噸。這8艘船幾乎都超配了兩倍的人手,她們將在海軍戰艦“檢審法官”號的護航兼監督下從馬德普拉塔港出發,沿著巴塔哥尼亞海岸線進行捕撈、海釣作業,一邊捕撈本地還算豐富的鱈魚、滑柔魚,一邊順便訓練各種海上技能。

  其實以漁船訓練水手,在此時的歐洲各國非常普遍。比如在此時的英格蘭,由于其沿海地帶有豐富的鯡魚資源,因此每年捕魚季節到來時,大批小漁船從各個港口出發,開始追尋魚群的路線并進行捕撈,并與聞訊而來的荷蘭人、法國人、愛爾蘭人以及挪威人展開競爭。這些漁船普遍都不大,甚至其中最小的英格蘭漁船基本都只有可笑的612噸的排水量,法國人的漁船也只有四五十噸,即便最大荷蘭漁船也只有80噸左右。

  此外,在紐芬蘭和冰島海域,大批英格蘭漁船(60100噸)蜂擁而至,四處捕撈當地豐富的鱈魚資源,在創造了大量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在國內形成了巨量的水手儲備。當時英國海軍將領們形象稱這些漁船為“海上托兒所”,意為為海軍培養基層水手的搖籃。

  英國人那么做,東岸人當然也可以這樣做。以前因為種種原因,海軍不愿過多干擾國內正常的生產秩序,因此只在自己的部分戰艦上超配了一定比例的人員,以作為后備力量培養,且這些人的培養周期一般都很長,培養的各種知識、技能什么的也比較全面。不過在戰爭爆發前一些新戰艦相繼下水,海軍在幾年內培養的后備力量一下子被吸了個一干二凈。沒辦法之下,他們只能開始委托國內的各種遠洋船只也開始幫忙培訓一定數量的水手。

  好在政府這邊也比較zhidao輕重,如今正是戰爭期間。一切當然以戰爭為重。因此他們很爽快地下令南海漁業公司、南海運輸公司開始超配人員、培養水手。如今馬德普拉塔港內的這8艘船原本只需要不到230名水手的。但現在卻足足有700人等待上船,可見確實是超配了兩倍的人手。

  此時碼頭上南海漁業公司的幾位主要領導也全部到場。因為年紀偏大(50多歲)而從海軍上尉任上退役擔任南海漁業公司老總的韓德智,分管財務和后勤的穿越眾副總胡志剛,分管人事和紀律的副總胡志勇(胡志剛弟弟),捕鯨船船長出身、分管日常生產的本時空土著張云分別進行了講話,對這些“水手”們進行了一番鼓舞,勉勵他們努力學習技能、不負祖國重托云云。不過在看到這些人疑惑、麻木、不解和不耐的眼神后,韓德智頓時失去了再進行一番思想動員的興趣。只見他大手一揮,“水手”們在老軍官的帶領下魚貫進入了各條船的船艙,然后在“檢審法官”號三桅戰艦的護航下順著巴塔哥尼亞海岸線南下而去。

  出海兩天后,他們在南緯43度左右的海域停了下來,此時“東岸之鷹”號海軍訓練艦開到一邊進行炮擊訓練,而其余幾艘漁船則開始了正常的捕撈作業。畢竟,他們可不是專門出來玩的,捕魚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啊,至于訓練則只不過是順便而已。

  巴塔哥尼亞附近海域還是有一些漁業資源的,雖然比不上紐芬蘭、秘魯、北海道等一線大漁場。甚至也比不上舟山群島、北海(英國附近)等二線漁場,但是總的來說這個漁場的漁業資源還可以用“豐富”這兩個字來形容的。在后世20世紀后期。阿根廷每年在這里捕撈約五六十萬噸的漁獲,到了21世紀,這個數字增長到了200多萬噸。

  這里最主要的漁產品是無須鱈魚(拉普拉塔深海鱈魚),約占到整個漁獲量的4060;其次是滑柔魚(阿根廷魷魚),產量波動較大,多的年份能占到20,少的年份不足10;至于其他的鯛魚、金槍魚之類則比較少,往往加起來也就45的樣子,不值一提。

  捕撈鱈魚的方法,在此時的歐洲有兩種。一種是噸位較大的漁船(100噸以上)采用的,即使用圍網進行捕撈,但此法頗為不易,因為鱈魚是深海魚類,往往生活在海底,很難發現哪里形成了大規模的魚群;而如果船只噸位較小,那么就只有用延繩釣法來釣了。技術落后的法蘭西漁船(噸位40噸左右)一般是用單鉤魚線來釣,效率較低,而技術先進的荷蘭人、英格蘭人,則采用多鉤釣法來釣,即一根魚線上有多個魚鉤。至于說滑柔魚,因為生活在海水中上層,可以利用其趨光性進行捕撈,同時也可以用魚鉤來釣,總之比鱈魚方便多了。

  從2月27日抵達此地開始直到3月15日,一共17天的時間內,水手們共捕獲了5500余條鱈魚(約22噸)以及10噸滑柔魚,這些漁獲都被運到了補給加工船上,水手們將魚按大小分類,分別進行加工、腌制,腌制完畢后再裝進木桶內存放起來。按照目前的東岸行情,鱈魚每斤5分錢,一條中等大小的鱈魚就是0.4元,22噸鱈魚就是2200元;至于那些以低收入階層消費居多的滑柔魚,則廉價了許多,每斤才2分錢,10噸魚也不過才400元,只能說是聊勝于無。

  在此時歐洲經濟富裕的意大利地區,普通人每個月大約消費840克左右的魚,基本都是鯡魚或鱈魚(荷蘭出口),瑞典由于飲食結構wenti則為恐怖的接近8千克(中產以上階層)。東岸雖然沒有歐洲發達的漁業,從而造成鱈魚、魷魚這兩種主要食用魚類的價格偏高,但老百姓們憑借著較高的收入依舊能夠每月享用1條鱈魚或十多斤魷魚。特別是那些信仰天主教的新移民,他們在很多節日會大量享用鱈魚這是從舊大陸帶來的傳統,保守估計目前東岸每月的鱈魚需求量是15萬條以上,約合6萬元,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

  當然,除了捕魚之外,這700名水手還在幾條船上進行輪崗訓練,以充分保證各種技能都訓練到位。3月15日的時候海軍還派人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抽查,總的結果還是很bucuo的。

  3月16日,船隊離開訓練了多日的海域,換了一處繼續進行捕魚和訓練。(

夢想島中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