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子一邊領著人去他們家族聚集的地方走去,一邊給麥軻等人講述他們的風俗習慣。
幾個人聽得,一邊津津有味,一邊瞠目結舌!
心道,這肯定是李聃的后代了,否則,怎么會如此的不拘一格?如此的獨具特色?如此的與風俗習慣格格不入?如此的對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遵循的的東西不屑一顧?
比如,他們的倒騎青牛,就有說頭,說頭還不少。
張果老倒騎毛驢,就一個人及驚世駭俗,大眾以為只有仙人才這樣倒行逆施。
可是老小子家族呢,人人都如此。
聽老小子說,他們的家族有青牛十萬頭,這些青牛都是和老子騎的那頭一樣,從來就沒有和其他牛種混雜過。
所以老子的后裔,人人騎青牛,這既是他們的代步工具,又是他們的伙伴。
為什么倒騎呢?
據老小子講,這是老祖宗老子思想和行為的集中反映。
老子騎牛西去,實際上是一種返古的集中體現,因此,倒騎牛代表了思想和行為都要與古代的標準看齊。
為什么要返古呢?那是因為老子認為人類在古時候,生性純樸,最接近那種沒有污染的自然狀態,而人類發展的結果,就是越來越敗壞,而老子所處的那個朝代,函谷關東的中原地帶、以及他自己曾經當官吏的楚國,都是奢華,遠離了他所崇尚的道德標準。
因此,他就毅然棄國而去,出函谷。反而去那些沒有開化的胡夷之地。
聽老小子這么一講,麥軻才知道,老子本人,老子以降的老子家族,所有人的思想和標準。都是和后人、尤其是近現代人不但格格不入,而且正好相反!
后人認為是越現代化越好,老子則認為越現代化越糟糕!
怪不得老子逃離那些俗世的繁華;怪不得老子后人全都倒騎青牛!
這個簡單的怪異行為,原來隱藏著如此之深的思想和標準。
麥軻和老小子談得投機,渾然不覺到了一處地方,已經遠離函谷。有一片場地,四周圍繞山嶺,上面松柏茂盛,哪怕是初春各處都是枯黃的野草,那些樹林毅然郁郁蔥蔥。
又走了一會。前面又是一亮,一片遼闊的原野。
靠山根的地方,有左右兩片茅草屋區,右邊有一個高大石碑,上面刻有四個大字——尹氏家族。
老小子說,這個住宅區,都是老子出關的時候,時任關長得尹喜家族。
尹喜就是那個堅持留住老子。一定要洗出他的思想和觀點,否則就不放他出關。
結果老子就來了個急就章,湊合了五千多字。急急出關去了。
這個臨時交出了的卷子,就是后來膾炙人口的《道德經》,據說成了世界上除圣經以外,讀者第二多的書籍。
所以《道德經》如果是一本書的話,作者老子固然是關鍵,因為這些思想都是出于它獨一無二的腦袋;但是。如果沒有尹喜,《道德經》就會永久地留在來自的腦袋里。
他的腦袋再獨特。他的思想再高端,也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無法傳給別人,甚至不能傳給他的后人。
因此,尹喜就如同發現千里馬的伯樂,就如同發掘出明星的星探,對老子的思想的保存、傳播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因此,老子的后裔非常感激這位關長,當然他本人成了老子的學生。
因為有這層關系,或者二個家族世世代代相鄰居住,互相支援,保持老子的傳統和理想。
兩個家族之間,有一座大屋,上書《太初宮》三個大字。
這個太和宮和尹喜請求老子寫書有關,但是老子寫書的時候,還沒有太初宮,這是后人 為了紀念這件事,在老子著經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宮。
太初宮為殿宇式古典建筑。
殿脊和山墻檐邊上塑有麒麟、獅、虎、雞、狗等珍禽異獸,神形兼備。
殿頂飛梁縱橫,椽檁參差,雖然屋架復雜,但卻自成規矩,殿宇寬闊,中無撐柱。
太初宮正門,立有石碑兩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順治年間,上面都記載著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的故事。
右邊的才是老子的后代居住的地方,大概有千戶左右。
房屋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草木坯石之類,很靠近自然。
麥軻不禁問道:“貴先祖老子至今,已經二千多年,難道僅僅這一千戶人家嗎?還是其他地方還另有居所?”
老小子說道:“對!只有這么多!先祖提倡小國寡民,這自然不能大肆生兒育女;因此,家族成員大多數都是一脈單傳。”
原來如此!簡單的一個小國寡民思想,竟然需要計劃生育。
涉及到這個方面,麥軻有一大堆問題要問,但是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他們還有正事要干呢。
麥軻忽然想到,既然這兩個家族促成了《道德經》問世,或許他們還保存著老子的真跡手稿呢!
老小子把麥軻讓進了一個中間稍大一點的房子,進去以后,每人發了一個草墊,直接席地而坐。
老小子告訴大家,這是全家族最大的一所房子,主要是用來開家族會議,今天請大家來,實際上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邀請家族之外的人進入家族范圍。
“麥軻,你和你的人對我們的家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為你們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先祖老子的道,所以我破例邀請你們來我族作客;下面我們就直接談這個話題。麥軻,你,或者你的同伴,我就問三個問題。如果你們給出的回答符合我們的標準,我會送你們一樣東西,為你們做一件事情,聽清楚了嗎?”
“什么東西?什么事情?”李秀成到底年輕,不禁問道。
“什么東西?當然是好東西。獨一無二!什么事情嘛,當然是好事情,應該是你們做不到的,我們出馬就能成功的。到底是什么,我先不說!如果你們贏了,東西給你們。是請我為你們來做好,自然就不必說了;如果你們輸了呢,就更不用說了!你說是不是,小兄弟?”
“嗯,您說得對。就這樣吧!”李秀成郁悶地沉寂下來。
麥軻一方的其他幾個人,除了李秀成以外,加文、衛理、穆藤額、鄂順安、福安健、主持智深、土司座山虎,也就福安健和主持智深比較熟悉《道德經》,其余的讀過就不錯了。
而福安健和主持智深二人,一個是研究孔孟之道的,一個是研究佛學的,對道家經典的理解。其本上就是那個時代他們那個階層的理解水平。
其核心就是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部分,然后加以接受,也就是僧道儒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大大雜燴。
原始的《道德經》當然不是這個意思,所以就不要在根紅苗正的老小子面前丟丑了。
因此,大家眼睛都看向了麥軻,只有他才能回答問題了!
不過。抱著希望的同時,大家也對麥軻的信心嚴重不足!
其他方面你是不錯。總不能連這些偏門你也精通吧?
“第一題:《道德經》第一句就提到道,也提到名。那么道和名的關系是什么?”老小子問道。
“這個問題的回答,依賴于對‘道’、‘名’這兩個字的理解。根據老子在道德經經文中自己的描述,‘道’,就是宇宙萬物中初初的、最根本的存在,老子把這個東西稱之為‘道’;世間萬物,都是從這個‘道’中產生的。
“‘名’,就是名字,它是反映這個存在的,初始的、根本的存在,其名字就是‘道’。
“因此,‘道’和‘名’的關系,就是二者說的是一件事情,道,就是實際存在;名,就是對這個實際存在的稱謂,也就是在人們的理解的前提下,對這個存在給予的描述。”
麥軻這一番話說出來,不但讓那些不懂《道德經》的幾位恍然大悟,就是老小子本人,也是豁然開朗。
老小子得到的教導正是這樣,但是沒有麥軻這樣清楚易懂。
震驚之余,老小子嘟噥了一句:“這事鬧的!到底誰是老小子呀?怎么你一個外人似乎比我還像?”
他搖晃了一下腦袋,接著來!
“第二題:《道德經》要實現的總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說,它指向的總方向是什么?”老小子心里話,我就不信這個你也懂!
沒想到麥軻嘻嘻一笑,說道:“這個簡單!為什么叫道德經?因為里面包括了兩個內容,一個是‘道’,一個是‘德’,二者合起來就是‘道德’。前面說了,道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存在,‘德’呢,最根本的意思就是‘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道’!而這個‘得到’‘道’的主語,就是人!人得到了‘道’,就是有‘德’!因此人得到了‘道’,有了德,成為有德的人,也就是‘道’延伸到了人的身上,就實現了《道德經》的目的!換句話說,人有了德,這是道在人身上的體現!”
眾人一邊聽,一邊吐糟,這還簡單?這個要是簡單,世界上沒有復雜的了!
不過,這對于老小子,就可以說簡單了,因為二者的關系,是老子留下來的特殊指示的重點,生怕兒孫不明白!沒想到麥軻幾句話就給說清楚了!
而且根本就不用引用經文,直接一個解題就解決了問題!
“第三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