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章、苴鉏去之

  建安十五年四月,在曹操假模假式三辭三讓以后,終于接受了封王的詔命,從此即為魏王,位列三公與諸侯王之上——理論上除了皇帝、皇后、太子、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外,再無人可比曹操尊貴。同時,并增上黨郡入魏。

  翌月下詔,封呂布為涼公,以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為涼國——因為魏氏群臣商量來去,暫時還以羈縻呂布為要,既然他想要五個郡,那就給他五個郡唄,反正都是人口不超過五萬的荒僻地方。而既然曹操不希望呂布哪怕在名義上地盤兒比自己大,干脆再給魏國增一上黨,可矣。

  消息傳至成都,劉備勃然大怒,拍案喝罵道:“老賊篡僭之心,昭然若揭矣!”

  其實劉玄德根本就沒有他所表現出來的那么憤怒,因為曹操篡位之勢已成,明眼人都能瞧得出來,劉備也早有心理準備了。他甚至還忍不住會想,明明可以一步邁上帝位的,偏要作喬拿勢,先封個王——曹操真是老啦,做事竟如此拖泥帶水,要是換了老子…

  此必老賊忌我與呂布也,乃不得不迂緩以進耳。

  劉備的野心并不在曹操之下,當然若說曹操篡漢、劉備擁漢,話也不能算錯。終究劉備為漢室宗親——即便世繁而不能考,起碼是同姓啊——對炎漢的感情比曹操要深得多,況且即便他篡位稱帝,朝名也是不會改的,仍然會叫做“漢”,以示正統。

  于是劉備即召聚群臣。商議對策。一來曹操封王了,咱們即便只是口頭上抗議,也得拿出方案來;二則一旦曹操鞏固了關東領地,必然西征,首要打擊的便是益州。必須預作準備。

  蜀郡太守、振威將軍長史法正法孝直率先提議,既然曹操封王,主公也當稱王,乃可與之拮抗也,許靖、龐羲、射援等盡皆附議,而另一名益州重臣——治中從事龐統龐士元卻冷眼旁觀。不發一語。

  劉備瞧瞧激昂陳詞的法正,再瞧瞧正襟危坐的龐統,臉上雖然一如既往仿佛戴了面具一般毫無表情,實際額頭青筋微跳,心中大感恚怒。

  此前從關中撤兵。回至成都州署,他屁股還沒坐熱呢,就先后接到了對法正和龐統的劾奏。對于法孝直,乃劾其破壞法紀,自作威福,擅殺無罪;對于龐士元,則劾其欺瞞主上,引用私人。其實這些事兒劉備全都心知肚明啊。只為“水至清則無魚”,故用其長而掩其短,假裝閉著眼睛瞧不見罷了。如今被人當面揭破,但覺頭痛無比。

  可是倘若就這些罪名還則罷了,至于有劾法正不識小大之勢,乃至關中之戰徒勞無功者,有劾龐統不能保證糧秣輸送,致使大軍糧盡而退者——一句話。這回咱們失敗的根由,全都在法、龐二人頭上——這就太明顯是誅心之論。黨同伐異啦。

  荊州士和東州士雖然都是外來戶,但根據入益的時間先后。以及原從劉備或自劉璋處投順為區隔,各成系統,相互攻詰,此亦劉備預料中事也。他原本就打算先想辦法彌合這兩個集團之間的矛盾,等穩固了益州以后,再揮師北伐的,結果為救孫吳,倉促出兵,反使矛盾激化。

  簡單而言,益州的大餅就這么大塊兒,原本就為蜀地土著和東州士搶吃的狀況,結果突然又空降來一伙劉備集團,那就更不夠分啦。倘若東州士多被清洗,自然能夠空出一部分利益來容納荊州士,問題以法正為首的東州士降者甚多,而劉備也為了盡快穩定蜀地局勢,大肆招降納叛,前事不究,導致分餅的舊人沒少幾個,新人又增加無數,餅卻還是那么大,怎么可能不出事兒呢?

  所以劉備在接到這些劾狀以后,就趕緊全都給按下了,以安法正、龐統之心,同時他又把上奏的幾名中級臣僚(當然不會是龐統親自彈劾法正,法正親自彈劾龐統啦,全都指使黨羽先探探路)貶往外郡,以作警告。兩派相爭,劉備急于尋找一名超脫于荊州、東州之上的人士來設謀解難,或者加以制約,但問題左右瞧瞧,自己元從黨中也就簡憲和略微還算有點兒政治頭腦——孫公祐就是一迂腐書生;關、張、趙等但識用兵,不識為政;夏侯纂出為廣漢太守,不在成都。

  于是只好矬子里拔將軍,把簡雍召來密談,將心中的擔憂和顧慮合盤托出。簡雍說啦:“孝直、士元,皆驕傲者也,豈甘下人?主公得此二杰,若使和睦,可定天下,但恐不能并立耳。”說完嘆了口氣:“若正方、元直輩,雖其稍遜,卻堪共濟。”

  只可惜兩派的首腦不是李嚴和徐庶,這二位雖然能力稍遜于法正、龐統,自視卻并沒有那么高,或許倒有和睦一心,共襄大業的可能性。

  劉備皺眉問道:“如之奈何?吾不忍偏廢也。”他既舍不得龐統,也舍不得法正,更重要的是,這二人乃是荊州士和東州士的領袖,隨便抑壓任何一個,都可能直接導致其所屬集團的離心離德——這可該怎么辦啊?難道就由得他們繼續攻訐下去嗎?

  簡憲和論口舌為一世之杰(雖然曾經被是勛給比下去過),論眼光也自不俗,但具體謀劃能力卻也平平,他能夠瞧得出來法正、龐統難以并立,卻根本提不出具體的解決辦法來,只能安慰劉備:“但使云長、益德等典兵,公緒(夏侯纂)等坐擁大郡,又何傷耶?。”只要咱們原班人馬把兵權、主要地方政權都捏在手心里,就算黨爭,也鬧不出太大亂子來吧?

  劉備連連搖頭:“韓非子有云:‘千丈之堤’如何如何…”他讀書少,簡雍也知道,趕緊給補充:“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劉備說對——“小隙不補,大廈終傾,未可輕也。”當然他也明白簡雍的能力局限,于是就說啦:“蜀之大也,豈無良才,可為吾解憂耶?乃使憲和按察各郡,為吾訪賢。”你去給我找找看,有沒有足智多謀的本地人,可以出主意幫我解決這個難題。

  簡雍領命而去,還沒回來呢,就趕上這回商議曹操封王之事。法正建議劉備也稱王,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與曹操勢不兩立的態度,方便收攏人心,積聚實力。龐統雖然內心也贊同法正所言,但因為二人矛盾正深,所以故意緘口不語,他的黨羽瞧著老大是這種態度,也皆沉默。

  劉備跟上面瞧著,心里就來氣,可是也不好直接點破。反正龐統等人既然不表示反對,那就算默認吧,他正待認可法正所奏,忽然就聽不遠處想起一聲長長的嘆息:“嗚呼,憫天不吊!中原虎狼竊據,吾是以南游荊楚,以為得見英雄,可為朱虛之怒。今始知也,朱虛苴鉏之言,為己欲王耳。”

  “朱虛”是指的朱虛侯劉章,當時諸呂并王,劉章卻在宴席上對呂后說:“深耕既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苴鉏而去之。”意思是種田的道理,就是保留秧苗,而把雜草全都除去——言下之意,劉氏是需要保護的秧苗啊,呂氏不過雜草而已,怎能讓它們跟秧苗共同成長呢?等到呂后去世,劉章遂與周勃、陳平等合謀,誅滅了諸呂,因功封為城陽王。

  這人就說啦,我今天才明白,敢情劉章抑壓諸呂,不是為了漢室江山著想,只是自己想要稱王哪——劉備你要是也敢封王,那就跟曹操相同,并為篡逆!

  話音才落,人皆驚悚——這特么誰啊?竟敢當面嘲諷我主(雖然拐了個彎子),目之為篡?法正更是羞惱,終究對于他的建議,劉備還并沒有點頭哪,也就是說,是我欲導主公為篡乎?這跟指著我的鼻子大罵“讒佞小人”有啥區別?何物如此猖狂,得無為荊州士耶?

  當下怒氣沖沖地循聲望去,可是瞟了一眼,反倒釋然了——原來是他!敢情不是咱們自己人,就特么一個外人,還是習慣于滿嘴跑火車,四六不著調的…

  就見這說話之人已屆暮年,但精神還很矍鑠,氣色也好,身量不高,須發斑白,一張方臉,細眉挑目,有傲視天下之態,高鼻薄唇,顯睥睨群雄之姿。

  瞧見大家伙兒的目光全都落在自己身上,這人挺得意,當即站起身來,一步三搖,來與劉備對面,隨即籠著袖子一拱手,斜眼瞟著法正:“孝直中州上士,惜乎久居偏僻,乃數典而忘禮乎?昔高皇帝白馬盟誓,非劉不王,故曹操非王,實篡也,與諸呂同。玄德公劉姓而王,事本宜也,然無天子嘉策,而由群臣并舉,此與曹操何所異耶?”

  那曹操也是指使群臣上奏,逼迫皇帝封他為王的,法正你也打算慫恿劉備這么干嗎?那跟曹操還有什么區別?

  “數典而忘禮”之言一出,法正再也無法淡定了——混蛋你還蹬鼻子上臉了?莫非是龐士元所指使乎?你上了龐統的賊船了嗎?要在主公面前如此抹污我!雙眉一挑,正待出言駁斥,卻被劉備擺擺手給攔住了。劉備倒是對此人態度相當恭敬,乃柔聲問道:“即以孔公意,吾當何如?”(

夢想島中文    漢魏文魁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