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三八章 典型試驗田

  “原來尊駕便是鼎鼎大名的林昭,在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這位新科狀元倒是挺客氣的,至少沒有高傲,眼高于頂。而且這廝記性還不錯,在應天府外的庵堂里只是一面之緣,半年多后還能一眼便認出林昭。

  林昭笑道:“哪里,閣下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恭喜恭喜!”

  “說起來,還得多謝你吉言,在下才潛心讀書,信心十足,有此幸運的。”這也是他能夠深刻記住林昭的緣故。

  林昭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依稀記得當時確實說過金榜題名,獨占鰲頭的話!不過也只是那么隨口那么一說,類似與祝福一類的話語,沒想到事情還真就是怎么巧!

  “哎,還是你自己飽讀詩書,寒窗苦讀的結果。對了,不知閣下如何稱呼?”林昭急忙岔開話題,最近忙的焦頭爛額,對于朝政關注不多,甚至連新科狀元的姓名都不知曉。

  狀元郎一拍頭,恍然道:“看我,竟忘了自報家門,抱歉…在下蔡京,表字元長,以后還要請林兄多關照!”

  “元長客氣了,你我一起共事,以后少不得要多合作!”林昭初時并未在意,說著說著,猛然一驚,愕然道:“你叫蔡京?”

  蔡京這個名字頓時讓林昭心中滿是震驚!宋朝書法有“蘇黃米蔡”之說,眼前的蘇軾、汴京見過的黃庭堅、尚未露面的米芾,還有便是眼前這位蔡京。

  這些都不是關鍵,蔡京更有名的稱號是北宋末年的“六賊”。官居太師的蔡京正是六賊之手。某種程度上。北朝也是葬送在他們這些人手中的。蔡京可是歷史上有名好的jiān臣。林昭自然印象深刻。

  此刻,眼前這位文質彬彬的新科狀元,便是導致北宋亡國的蔡京嗎?

  靖康之變發生在公元1127年,而現在的熙寧二年是公元1069年。靖康前的徽宗朝,蔡京已經年老,如此推算起來倒也差不多…

  同名同姓的有,畢竟很偶然。蔡京晚年能當上宰輔之臣,按照宋朝的慣例必定是有進士出身的。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便很難有巧合了,應該是不會錯了。

  蔡京驚訝地看著林昭,疑惑道:“怎么?林兄聽說過在下?還是…”

  “是的!”林昭訕笑到:“就說嘛,之前曾聽別人說過新科狀元,今rì我竟忘記了…”

  驚天的秘密自燃不能透露,面對這個現在的有為青年,將來的jiān臣,林昭的心情有些復雜。

  不過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本來科舉在熙寧四年,現在提前到了熙寧三年。蔡京最初的職位本來是錢塘尉。因為一場提前的叛亂,他直接出任余杭縣令。因為林昭的參與。歷史軌跡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那么蔡京的個人發展軌跡呢?會不會也發生一些改變呢?

  潛移默化增加影響,或者悉心調教,大jiān臣是否能成為忠君報國的棟梁之才呢?林昭在想,要不要做些嘗試!

  雖然完顏打骨打已經不存在,女真未必能興起,可林昭還是不放心,畢竟歷史有偶然性,但更多還是其必然性。

  蔡京的出現讓林昭感覺到了緊迫感。在原本的歷史上,北宋亡國不過是一個甲子后的事情,而導致靖康悲劇的因素與人物則是從此刻就開始出現了。

  改變,必須要改變,心中這個想法越發的強烈了!

  如今王安石已經當上參知政事,變法條文正在草創之中,要不了多久就能著手實施。

  對此林昭充滿期待。

  在這方面,蔡京也算是志同道合。他是王安石的支持者,新法擁護者。在后來宋朝激烈的黨政之中,每當舊黨上臺,新法便被盡數廢除,而當蔡京主政之后便立即恢復新法。這些都是后話,但至少眼下,可以相處融洽,甚至相互合作。

  皇帝趙頊將蔡京派到杭州來,未嘗沒有這樣的心思。與林昭通力合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一種歷練。換句話說,蔡京也是趙頊看著的人物,準備當做心腹來培養,余杭縣令只是一個開始。

  對于林昭的解釋,蔡京將信將疑,不過也不好多問,笑道:“以后同在杭州共事,還請林兄多照顧。”

  “一定,一定!”

  兩人又是一番寒暄,彼此逐漸熟識。蔡京雖然是狀元,才學出眾的風光人物,但是在杭州他還是表現的很低調。

  因為眼前兩人皆非同一般,蘇軾是舉國聞名的大才子,自己的斤兩與之相比差遠了,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至于林昭,雖然不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卻也不敢輕視。林昭為數不多的幾首詩詞作品已經傳開,文采出眾絲毫不比躍龍門的進士。蔡京自己都有些自慚形穢,遠遠不如,故而不敢大意。眼下他能拿得出手,完勝林昭的可能只有書法了。

  最重要的是林昭能力出眾,汴京破奇案與出使遼國已經傳為美談。單是這次杭州弄出的大動靜,已經是滿朝震驚,足以證明林昭的能力非同一般。從汴京來,蔡京更是深知官家趙頊與宰相王安石對林昭的寵信。

  蔡京是著名書法名家蔡襄重孫,名門之后,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官場上的門道卻都心中有數。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或者說優勢,由此可見,蔡京在大宋官場上如魚得水,一路高升并非偶然。

  林昭起初以為,只是與蔡京見個面,沒想到蘇軾道:“東陽與元長有舊,彼此熟悉自然最好不過!新任的趙知州已經到了,待會一起去拜見,一同用晚飯吧!”

  新任的知州趙抃到了?

  在此之前,林昭并不知道這位并不十分出名的老大人的名諱。這幾rì才有些了解。只知道這位老大人以剛正不阿著稱。包拯死后。他便是典范了。讓林昭有些擔心的是,趙抃雖不是舊黨人物,但卻相對為人保守,千萬別像司馬光或者鄭獬那樣就行了。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趙抃大人不要太固執…

  進入內堂,一個老者走出來,看著似乎很威嚴,卻也平易近人,或者說挺慈祥的。

  “子瞻。元長!”趙抃本就認識蘇軾,至于蔡京則是跟他一起前來杭州的。待目光落到林昭臉上,微笑道:“想必這位就是官家贊不絕口的林東陽吧?”

  “林昭見過老大人!”不管怎么說,趙抃德高望重,自然得格外尊重些。

  “果然年輕有為!”趙抃看著林昭,品頭論足。

  林昭不禁奇怪,這位趙知州似乎對自己很有興趣。

  “讓老大人見笑了!”

  “不必謙虛,杭州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心里都清楚!”趙抃對林昭多有贊譽,氣氛相當的和諧。這一點倒是在意料之外。沒想到這位趙知州如何好相與,看來以后的rì子能好過點了。

  趙抃又道:“不過呢。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官家擢升你為錢塘縣令,主政一方,當多費些心思,勤于王事才是。”話雖是如此,很簡單的場面話,但趙知州看林昭的眼神卻異常的投入與關注!

  “是!”林昭并未在意,當即答應!

  可接下來究竟做什么事情呢?

  杭州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謀反叛亂也為造成太大破壞與損失,基本上一切事務都是按部就班,照常進行就是了。要說真有什么事情,那便是變法新政的實施。

  熙寧二年八月,備受矚目的變法第一彈青苗法,千呼萬喚始出來,終于面世了。

  青苗法,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宋朝初期,在各地設有常平。惠民等倉庫,”調劑人民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但收效不大。

  現在,王安石對此做出的改革,《宋史食貨志四》:‘今放青苗錢,凡chūn貸十千,半年之內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歲終又令納利二千。

  通俗點講,當時主持變法的制置三司條例司頒布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十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十五貫,末等戶一貫。當年借款隨chūn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二分。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因為在北宋中期,土地兼并非常嚴重。其中很常見的一個模式便是,尋常百姓因為收成不好,或者家中有突然事情,需要大量錢財。不得已之下,將土地抵押給地主或者富戶。但是借款期限已經到了之后,卻還不起借貸,無可奈何這下,只得轉讓土地所有權。

  如此一來,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而土地開始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尤其是擁有大量徒弟的大地主越來越多,這就是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土地兼并。

  要知道古代的農業賦稅主要來源于自耕農,當失去土地的人自耕農越來越多,國家的納稅來源就會減少,財政收入也會下降。如此一來,國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失去土地的農民可能會淪為佃戶,生活可能會越發困難,久而久之,矛盾會越發的機會。一旦這些人無法生活下去,離開了土地在外流浪,就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王朝的穩定,尤其是古代天災經常發生,使得這個模式更加的脆弱。

  為什么宋朝的冗兵問題這么嚴重,就是因為每當發生災荒之時,便開始從流民中招募士兵。以北宋的軍事制度來看,只可能會有造反的百姓,不會有造反的軍隊。這樣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問題,卻也是飲鴆止渴。

  現在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趙頊意識到北朝的這一危機,之所以啟用王安石變法,目的正在與此。

  而王安石給出的改革思路,最初的切入點就是青苗法。王安石等人認為,青苗法實施之后。放貸人由地主變成了朝廷。而且這個貸款利率也可以控制。

  減少了地主對農民的盤剝。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土地兼并。而且這部分青苗錢也可以幫主百姓度過青黃不接時的困難,對于社會問鼎是很有幫助的。朝廷在穩定稅源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青苗法的利息增加一部分收入。

  這可以說是王安石變法的一個指導原則,那就是增加國家收入。這也就是當初王雱為什么問林昭,藏富于民與藏富于國的問題。

  這是王安石的想法!

  但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官員,對此表示反對,在朝廷上又出現了一場激烈的爭辯。保守派的士大夫們認為,朝廷豈可與民爭利。處處計算財貨之利。對于這種國家向百姓收利息錢的行為頗為不屑,其中一個著名代表任務便是歐陽修。

  有人甚至故意混淆試聽,偷換概念,不斷攻擊青苗法。翰林學士范鎮,祠部郎中趙瞻上奏宋神宗說:“常平(倉)之法,是西漢以來,國家用以積谷備荒,兼有調節糧價性質的糧倉,起于漢盛世,視谷貴賤發斂(放和收)。以便農末,最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起于唐之衰世。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五十步之間耳。今有兩人坐市貿易,一人敖下(降低)其值(價格)以相傾,則人皆知然之,可以朝延而行市道之所惡乎?”

  他們唐代宗時期,不等谷物成熟,便提前征收當時稱之為青苗錢的稅賦的行為,與王安石的青苗相提并論,以此來指責。

  當然了,并非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胡攪蠻纏。在制置三司條例司擔任檢詳文字的蘇轍就提出了意見。他親自參與整個青苗法內容的起草,他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官員在其中搗鬼,比如扇子提高利息,收受好處之內的。第二、不能保證得到錢的百姓要用錢,要用錢的百姓能得到錢。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無法按時歸還本息,該怎么辦?

  蘇轍甚至因此而離開制置三司條例司,從一個變法的支持者轉變成為變法的反對者,這對剛剛啟動的變法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對于這些問題,王安石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一回應。至于有些問題,他并不認為會怎么樣。加之有很多人毫無道理的盲目反對,讓素來固執的拗相公更加堅持,不以為然。

  不過這青苗法該如何實施,就必須要慎重考慮了!

  皇宮垂拱殿,皇帝趙頊道:“介甫,朕以為,不若先行挑選幾個州、路進行試行,查其優缺,然后在全國推廣,如何?”

  看著官家心里似乎也不安定,決心并不堅定,王安石雖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卻也無可奈何。既然官家如此提議了,那就是先試行吧,他對此很有信心。

  “陛下提議甚好,先行試驗吧!”

  趙頊點頭道:“那這樣吧,就在京東路、河南路、淮南路推行試驗吧!”

  以三個地區來做試驗,效果可以看的很清晰明了,王安石點頭道:“嗯,如此甚好!”

  趙頊也看得出王安石的心思,說道:“介甫不必在意,這一年多來朝堂上的爭辯還少嗎?許多碌碌無為之人,莫名其妙的胡言亂語罷了!朕需要你,需要你主持變法大計,朕需要你來幫助,實現富國強兵的宏圖大志!”

  這番話是君安臣心,王安石心知肚明,有道是君無戲言。一個皇帝能把話說道這份上,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知遇之恩,必須厚報!

  “陛下放心,臣必定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王安石說的絕不是空話,在未來的幾年,他將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這個諾言。

  皇帝趙頊點頭道:“朕知曉…介甫,朕突然有個想法,青苗法的推行,除了以上三路之外,可否再加個地方?”

  “不知陛下意yù在何處推行?”王安石對此還有些好奇。

  趙頊輕輕一笑,說道:“杭州,準確說是錢塘與余杭兩縣!”

  “陛下的意思是…”王安石略微錯愕,馬上明白過來,原來官家是這個心思。

  “東陽能力強,心思活絡,至于蔡京,頗有才學,有變革之心,對變法改革多有見地,這也是朕為什么會點他為狀元的緣故。”趙頊道:“他們兩人年輕,有闖勁,有能力,相信能有些成效的。有趙抃和蘇軾在那盯著,也不至于出什么亂子,一旦出了成果,還會很有說服力。”

  官家想做什么,王安石很清楚!這是找了一塊特殊的試驗田啊,想要樹立一個典型!看來官家林昭和蔡京的期望不是一般的高!對于變法本身就信心十足,這兩個人更是毋庸置疑,王安石對此信心滿滿。

  遠在杭州的林昭并不知道,自己已經率先參與到變法之中。不過對他而言,這也是他第一次親自體驗王安石變法,優劣利弊,是非功過都會有一個自身的體驗。

  趙頊與王安石雖然對這塊典型試驗田充滿期待,可結果就一定會得償所愿嗎?一切都拭目以待!(

夢想島中文    宋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