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躊躇滿志,帶領大軍,準備進攻復州。
可以選擇進攻的地方是不少的,從海州出發,往右邊去,可以進攻岫巖,占領鳳凰城以及旋城等地,往前可以進攻永寧和復州,濟爾哈朗的意見,本是進攻岫巖,占領鳳凰城和旋城等地,迂回進攻復州和宣州,這樣可以令駐扎在復州等地的江寧營猝不及防,可惜這個建議,多鐸是堅決不同意的。
多鐸與濟爾哈朗之間,明顯是存在矛盾的,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為主帥,多鐸很不服氣,他長時間駐扎在海州,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況且自己的親哥哥多爾袞駐扎在遼東,成為了主帥,兩人幾乎是同時駐扎在遼東和海州的,不管從哪個方面說,自己都應該成為主帥的。
因為駐扎在海州的時間有些長,多鐸熟悉這里的情況,而且將麾下的大軍,分散部署在海州、耀州和蓋州,要說這些防御還是很不錯的,有防御的部署,也有進攻的準備,上一次的復州和宣州之戰,多鐸是很不服氣的,他所帶領的大軍,幾乎沒有與江寧營正面接觸,雄心萬丈的出發,灰溜溜的回到了海州。
皇太極任命濟爾哈朗為主帥,觸動了多鐸的心思,豪格成為了皇太子,多鐸的內心就不是很舒服,他一直都認為,哥哥多爾袞是遠遠強于豪格的,若是從大清國的未來出發,應該是多爾袞繼承皇位的,再說大清國也不一定要采用父傳子的繼承方式,有德有才的人,才是能夠身居高位的,大清國需要強盛,需要進攻中原。需要推翻大明朝,如此的情況下,多爾袞就應該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豪格成為了皇太子之后,多鐸也是動了一些心思的,想著攛掇諸多的滿人權貴,給豪格找麻煩。同時暗中集聚力龗量,等到皇太極龍御歸天之后,幫助多爾袞奪取皇位,可惜形勢的發展,令多爾袞和多鐸的處境越來越不利了,若不是大明發動進攻,說不定豪格會騰出手來,對付多爾袞、阿濟格和他的。
明軍大舉進攻,這樣的形勢下。皇位的爭奪已經不是最大的事情,何況豪格的地位在逐漸的穩固,代善、濟爾哈朗等人,都是支持豪格的,滿八旗之中的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擁護皇太極做出來的決定,如此情況下。聰明人都知龗道該怎么做了。
這一次的戰役,在皇太極和豪格等人看來。是護衛大清國,但在多爾袞與多鐸看來,就是他們展現能力的機會,若是在這次的大戰之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自身的地位肯定是能夠更加的穩固的。豪格就是成為了皇帝,也要尊重他們的。
沒有能夠成為海州方向的主帥,多鐸是異常氣憤的,盡管是副帥,但從功勞和影響方面來說。是大打折扣的,這對于他今后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多鐸可不敢嫉恨皇太極,皇太極的英明睿智,不是他所能夠撼動的,盡管知龗道,這樣的安排,就是皇太極的意思,所以說,多鐸將怨恨記在了豪格與濟爾哈朗的頭上。
濟爾哈朗同樣是大清國驍勇的將領,可如今的情況不同了,濟爾哈朗長時間的呆在沈陽,很少參與到征伐之中,而且很長時間沒有到海州了,上次到海州,還是在復州和宣州之戰的時候,也沒有在海州停留多長的時間,根本就不熟悉情況,雖說濟爾哈朗曾經在宣州等地征伐,但那時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就在皇太極決定讓濟爾哈朗成為海州方向主帥的時候,多爾袞專門給多鐸寫信了,勸誡了多鐸,一定要服從皇太極的決定,畢竟大清國即將遭遇明軍的進攻,而且是大規模的進攻,這個時候,大清國的安危,比什么事情都重要。
皇太極也專門和多鐸談話了,言下之意,要求多鐸在作出決定之前,還是要多與濟爾哈朗協商,要服從主帥的命令,皇太極是清楚多鐸驍勇的,都是自家兄弟,可就算是兄弟情誼,在重大的原則問題面前,還是要讓步的。
這一切的做法,沒有能夠徹底解開多鐸的心結。
濟爾哈朗來到了海州之后,多鐸態度一般,沒有表現出來應有的尊重。
濟爾哈朗老謀深算,當然清楚其中的奧妙。
皇太極對海州方向的部署,是主動展開進攻,盡可能的收復復州和宣州等地,就算是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也要給予防御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江寧營最大的打擊。
這樣的安排部署,讓濟爾哈朗與多鐸有著巨大的施展空間,嚴格說起來,海州方向的進攻,比遼東的防御要重要,若是海州方向的進攻取得了成效,遼東方向進攻的明軍,自然是會受到打擊的。
濟爾哈朗來到海州之后,不管多鐸是什么態度,開始和多鐸商議進攻部署的事宜。
濟爾哈朗的意見,是從岫巖方向發動進攻,側面迂回打擊復州,江寧營主要駐扎在復州和永寧等地,至于說岫巖、旋城以及鳳凰城方向,駐扎的江寧營軍士不多,進攻這些地方,所造成的傷亡肯定小一些,而且占據了這些地方,也能夠給予江寧營沉重的打擊。
多鐸堅決不同意這樣的安排,要說他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
江寧營主要駐扎在復州等地,目的就是要守住旅順的碼頭,方便登州方向的江寧營,隨時增援,所以反擊就要選準復州和永寧,直接給予江寧營重大的打擊,只要擊潰了復州的江寧營軍士,宣州、岫巖、鳳凰城、旋城等地,唾手可得,江寧營根本就沒有能力顧及到這些地方了,而且首先攻打岫巖、旋城等地,弄得不好會驚動江寧營,讓江寧營軍士在永寧和復州等地,做好充足的準備。
濟爾哈朗不是聽不進去意見的人,他也認為,多鐸思考的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也就沒有完全堅持自身的意見,這并不是說濟爾哈朗沒有主見,相反,若是考慮成熟的意見,不管處于什么樣的情況之下,濟爾哈朗都是會堅持的,只不過這次進攻的方向,濟爾哈朗聽了范文程的一些建議,首先攻打岫巖,就是范文程提出來的。
主攻方向的選擇,必須要呈報豪格與皇太極。
濟爾哈朗與多鐸經過好幾次的商議之后,最終還是決定,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由多鐸率領五萬大軍,直接進攻永寧和復州,能夠一舉拿下最好,不能夠立即拿下,也要堅持住,濟爾哈朗會率領將士在關鍵的時候增援。
這份奏折,寫的非常的詳細,將所有進攻的理由,全部都說出來了,包括所有的安排部署、進攻的時間、行軍路線等等,悉數都稱述出來了,濟爾哈朗與多鐸直接將奏折呈報給了皇太極,沒有經過豪格與范文程,這也是濟爾哈朗聰明的地方,盡量的避免出現矛盾,既然范文程有著不同的建議,那就請皇太極直接做出來決定,若是皇太極征求了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還是決定從岫巖進攻,那就不是他所能夠決定的事情了,多鐸也必須要執行。
皇太極看了這份奏折之后,沒有猶豫,立刻同意了。在這個過程中,皇太極沒有征求豪格與范文程的意見,其實這里面的蹊蹺,皇太極是清楚的,若是要求豪格與范文程拿出來具體的意見,恐怕還是進攻岫巖和旋城等地,迂回包圍和進攻復州。
但皇太極還是做出來了一定的修改,那就是在參與進攻的將士人數方面,皇太極要求多鐸率領三萬將士進攻,蓋州、耀州和海州,還是必須要固守的,濟爾哈朗與多鐸的奏折里面,陳述多鐸率領五萬大軍進攻,那么守衛蓋州等地的將士人數,明顯有些少了,而且濟爾哈朗還要率領大軍后續增援,若是這里面,出現了什么差錯,很有可能出現問題的。
接到了皇太極的圣旨,多鐸非常的高興,不管怎么說,他的建議得到了批準,而且帶領大軍直接進攻復州和永寧等地,是能夠立下大功的,這樣的功勞,足以傲視群雄了。
濟爾哈朗顯得很是平靜,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現,在安排出征將士的時候,濟爾哈朗建議滿八旗之中的鑲白旗、漢八旗之中的部分正藍旗將士,包括一部分的漢軍,跟隨行動,至于說具體的作戰部署,早就確定下來,若是遇龗見什么特殊的情況,一切由多鐸臨時做出來決定。
在安排的過程之中,多爾袞再次給多鐸寫信了,專門告誡了多鐸,一切的行動都要注意,都要稟報濟爾哈朗,不管怎么說,濟爾哈朗是主帥。多鐸接受了這樣的建議,一方面同意了濟爾哈朗的安排,另外一方面,也將所有的作戰部署安排,再次稟報了濟爾哈朗。
一切看起來都是很順利的,先頭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后面的大部隊,八月十六日從蓋州出發,兩軍相聚不過五十里地,大部分浩浩蕩蕩朝著復州的方向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