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七十章.截佛人間之爭---封禪

  美名恒久遠,仁孝永流傳!

  太子掏心救父,孝感動天,失心而不死,震動天下,萬民歸心,萬邦來朝,太子在大唐的地位直線上升,甚至有人上書,要李治退位讓賢,把皇位讓與狴犴。

  就像武曌想的一樣,得佛門至寶九品金蓮之子入藥,李治那些頑疾瞬間就痊愈了,病好之后的李治重掌朝政,將朝中大權從武曌手中奪回。

  這么多年過去了,武曌雖仍寵冠后宮,但沒有一個君王不渴望權利,以前是身體不好沒有辦法,現在身體好了,李治自然要收回權利,即便那個人是自己最愛的女人。

  那金蓮子有神效,使如今的李治神清氣爽,精力旺盛,處理起國家大事來,絲毫不感覺吃力。但讓李治有些頭疼的,不是自己那個美艷動人,而且權力欲望旺盛的皇后,而是那個賢明滿天下,至孝動天心的好兒子。

  一想到李賢,李治心情非常復雜。他不知道其中因果,只知他能掏心救父,李治每當想起此事,心里都十分感動。但就因掏心救父,太子賢名不光在大唐境內流傳,還傳到外邦去了。如今每日都有老儒上書,要李治退位讓賢。

  依大唐律,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管做什么,都不算犯法,就是強奸,也不能用刑收監。而這些老儒,就更了不得了,個個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別說是上書了,就算豎起反旗揭竿造反,李治也不能那他們如何。而且不但不能殺,還得下罪己詔,陳明己過。能逼得這么大歲數的儒者造反,不是說你君王昏庸無道么?

  如果現在是花甲古稀之年,不用人勸,李治都會將皇位傳給那個孝順兒子。可現在自己正當壯年,就退位讓賢,如何得了?

  儲君這位子最不好做,昏庸不行,太賢明了也不行。昏庸了,就會被罷黜。太賢明了,就會為君王所忌。現在的李賢,也就是狴犴,就處在這么個火坑之上。

  太極殿中,李治將南海大儒陳塘的上書丟在一旁,冷哼一聲,起身走出太極殿,往武曌宮中走去。那陳塘上書,又是勸自己退位讓賢,這讓李治越發的惱火。

  來在武曌宮門,看著那出迎的武曌,李治心中一暖,想自己生病時,將朝中大權托付于她,自己病一好,就將權力奪回,但武曌從無怨言,不愧是有賢后之稱的女人。

  皇后、太子都是賢名滿天下,但李治心里從來沒有對武曌的忌憚。因為就連李治也不相信,這天下會有牝雞司晨之事。

  和武曌一起入到宮中,李治拉著武曌坐下,命眾宮女退下,這對人間最顯貴的夫妻在宮中說著貼心話兒。

  見李治眉宇間有懊惱之色,武曌心中一喜,“老師說的不錯,佛門醫好了陛下的病,對狴犴反倒不是好事。”

  起身來在李治背后,武曌輕輕地為他揉著太陽穴,柔聲道:“此處只有臣妾與陛下,陛下有什么煩心事,不如與臣妾說說。”

  “哎…”李治輕輕一嘆,伸手拉住武曌的手,“還是媚娘最好。”

  武曌微微一笑,攔住李治脖子,“陛下可是為了太子之事煩心?”

  “還是媚娘知我。”李治眼中閃過無奈之色,將這幾日總有人上書,請自己退位讓賢之事說與武曌。

  雖然早就知道了,但武曌卻露出一副渾然不知的樣子,聽李治細細說完,想了想才說:“太子至情至孝,當不會有大逆不道之想。依臣妾看,此事是有人在后面推波助瀾,壞陛下、太子父子情分,要亂我大唐江山!”

  李治聞言,先是一怔,而后心里大急,忙問道:“媚娘此話何意?”

  武曌道:“恕臣妾斗膽,敢問陛下可還記得高祖在位時的佛道之爭?”

  “你是說…”李治眼中寒光一閃,明白了武曌的意思。高祖,就是唐高祖李淵。李淵在位時,人間有佛道之爭。當時佛門助太宗皇帝李世民,道門扶高祖李淵,最后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登基,尊李淵為太上皇,請入太極宮,至死不出。以武曌的意思,眼下佛道之爭又起,那道門相助的是李治,佛門扶的則是李賢。

  李治不知道此時的道門和當年的道門不同,當年的道門以袁守城、袁天罡、李淳風三人為首,這三人都是闡教玉清門下。而現在人間的道門,以截教武當、終南、峨眉三門為主。李治不清楚這些,但在他心里,道門是向著自己的,不然當年長安城鬧妖怪,那武當山彌天道君怎會出手相助。此次又派門下弟子鴻呉子,遠來長安為自己瞧病。

  而那佛門向著李賢,李治也能看得出來,不光是李賢,以前佛門就向著李弘,李弘被廢后,又向著李賢。想想上一次佛道之爭,李治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他卻是怕那玄武門之變在自己父子身上上演。

  李治越想,就越覺得武曌的話越有道理,越想就越害怕。都說無情帝王家,但再無情也有骨肉親情,李治將武曌拉到自己身旁坐下,和她商量道:“媚娘,如果真是佛道之爭再起,那可如何是好?”

  武曌心中暗喜,粉面上卻是一片凝重之色,“哎…這事是有些棘手,太子是陛下與臣妾的骨肉,斷不能叫佛門從中作梗。”說到此處,武曌頓了頓,驚喜道:“陛下,臣妾有一計,可穩我大唐江山社稷。”

  “媚娘快快說來。”

  “陛下可知驅虎吞狼?”

  “媚娘的意思是…”李治也不笨,瞬間就明白了武曌的意思,一把將武曌拉入懷中,喜道:“媚娘真是女中諸葛!”

  次日,李治當朝下旨,奉武當山彌天道君為大唐國師,并在五月初五,往武當山封禪。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每當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帝王都會出宮封禪。但自古帝王封禪都在泰山,可李治偏偏在封禪之地選在武當山。

  經太宗貞觀之治至今,大唐國力昌盛,政事通達,百姓日漸富足,的確算得上太平盛世。而彌天仙尊長安降妖、太子掏心救父,也稱得上“祥瑞”二字。封禪,也并無不可。但李治要將封禪之地,從那天下第一的泰山換成武當山,卻是引來人們熱議。

  有的上書反對,有的上書支持,一時間滿朝文武一分為二,吵得不可開交。自高祖起,大唐就不以言論獲罪。對那些反對者,李治也不能把他們如何,只能盼著贊同往武當山封禪的一方能夠獲勝。

  就在這時,佛門不干了。帝王親臨封禪,在人間是天大的事,這可了不得啊。如果李治按著規矩往泰山封禪,那也就罷了,沒什么好爭的。可現在李治要往武當山封禪,卻引來了佛門的不滿。在他們看來,既然李治能往武當山,那么就能往中岳嵩山封禪。論山川壯麗,嵩山絲毫不比武當山差。嵩山少林更是佛門圣地,當年曾助太宗皇帝大敗王世充,李治身為人子,怎么也應該擇嵩山而棄武當。就這樣,大唐皇家大法師方丈明安和尚入宮見駕,強烈要求李治往嵩山封禪。

  佛門要是不這樣,李治可能會改變圣意,將封禪地點改回泰山。但佛門這么一鬧,李治就想起了武曌的話,此次往武當山封禪,就是為了扶持截教,好打壓佛門。要是往嵩山封禪,那豈非南轅北轍?

  和高祖、太宗不同,李治非馬上君王,性格也不是那么強勢。但今日早朝時,面對爭執不休的眾文武,李治勃然大怒,斥責那些要求往泰山、嵩山封禪的文武大臣。大罵了一通之后,李治甩袖離去,回宮去了。

  李治這一怒,百官都知道了皇帝陛下的心思,朝中有耿直大臣,也有茍且鉆營之輩。

  許敬宗,昔日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也算是三朝元老了。此人甚好鉆營之道,擅于揣摩帝王心思。見李治一心想往武當山封禪,不但大力支持,還在朝中拉攏同僚,一起上書贊同李治往武當山封禪。

  一時間朝廷中贊成往武當山封禪的一方占了上風,李治順水推舟賜下圣旨,四月二十鑾駕出長安,五月初五于武當山封禪。

  西牛賀洲,靈山。

  八寶功德池前,二圣并肩而坐,阿彌陀佛看著不斷掐指推算的準提佛母,面色疾苦地不住搖頭。

  半響,準提佛母停了推算,皺眉道:“我佛門為那唐王醫病,唐王為何還對我佛門有這么大的戒心?”準提佛母是能算計,可他能算得清天機因果,卻算不到人心。他和兩世為人的陳九公不同,這位圣人乃先天生靈,自一出世就是高高在上,根本不懂凡人間的那些道道兒。在他看來,佛門以金蓮子為李治醫病,李治不感恩戴德也就罷了,怎么還處處對佛門不利呢?

  準提佛母想不明白,阿彌陀佛就更想不明白了,只見他微微搖頭,“師弟要小心了!此劫我佛門大興,但卻是在天道之下,如今那陳九公已非天道圣人,恐怕會從中作梗,壞我佛門氣運。”說到此處,阿彌陀佛眼中白光流轉,將推算出來的天機道出:“我佛門與截教在人間,當有三戰,三戰定人皇!那第一戰,就在武當山!”(

夢想島中文    截教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