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人聲鼎沸,戰馬嘶鳴

夢想島中文    穿越之紅警抗戰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第三百一十七章人聲鼎沸,戰馬嘶鳴!

隨著楊佐田命令的下達,各團各師開始了有條不紊的執行各自的任務。阿甘  并且,在東方軍團的特意為之下,鬼子長官可以以某種微妙的角度,觀察到東方軍團的動向。

  此時,栗田直八郎站在石勒咯河鐵路橋邊上,看著工兵們從橋底下拆下來的一堆炸藥包,他得意地冷笑起來:當他得知鐵軌和枕木被拆毀的時候,就想到了敵人的意圖必然是為了遲滯自己部隊的前進時間,而炸毀鐵路橋將是敵人最佳的選擇。

  當他得知“鐵路橋完好無損”的時候,他一邊掩飾著內心的狂喜,一邊立即下達命令,讓工兵對大橋進行嚴密的搜查。現在,危險終于被排除了!工兵隊長向他報告說:“敵人的導火索是連接到北岸去的。僅在導火索被剪斷之后5、6分鐘,敵人點燃的引線就燃燒到了斷頭之處!真實太危險了!”——這當然是第八特種兵大隊的戰士們迷惑敵人的小手段了。

  栗田直八郎問工兵隊長道:“不需要對水下進行搜查嗎?”工兵隊長搖頭說道:“水下根本無法安裝炸藥。即使安裝了炸藥,現在已經過了這么長時間,導火索也將因為被水浸濕而無法點燃。”當然,現在的日軍還不知道電起爆技術,現在也沒有發明電雷管,工兵隊長的回答是正確的。

  雷管是能在較小的外界沖能激發后,輸出爆轟能量的管狀爆炸元件,種類繁多,性能各異。一般雷管的裝藥有三層,第一層是發火藥,有較高的敏感度,它最先接受外界刺激而發火。

  電雷管的發火藥多采用對火焰和熱橋絲敏感的三硝基間苯二酚鉛;第二層是中間裝藥或過渡裝藥,在接受第一層裝藥產生的爆燃能量后迅速轉變為爆轟,采用疊氮化鉛做起爆藥;第三層是底裝藥或輸出裝藥,用以增強爆轟和輸出能量,保證雷管的起爆能力,多采用爆炸猛烈的烈性炸藥。電雷管則由導線、電點火工具、炸藥裝藥等構成——他們制造的是在那個時代最普通的橋絲式電雷管。

  歷史上,20世紀80年代初,炸藥引信的防潮、防雨技術才得到突破性發展,基本解決了引信的全天候使用問題。

  電觸發引信于40年代出現在德國,壓電引信50年代出現在美國,它的目標感應裝置是由各種類型的撞擊開關或慣性開關等機構組成的,它的使命只是在碰擊目標時使開關閉合,接通發火控制電路,使發火控制電路正常工作。而現在的世界各國,使用的都是普通導火索或者浸漬過硝酸鉀溶液的點火索來引爆雷管,在水下爆破還屬于天方夜譚。而這些技術對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只不過是普通的常識而已。

  栗田直八郎終于放心了,他馬上命令日軍14師團已經集合完畢的一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聯隊立即過橋:日軍士兵按照《步兵典》中的標準動作,端著上了刺刀的38式步槍,排著整齊的隊伍,跟在背著38式馬槍、手拿馬刀的日軍騎兵后面,浩浩蕩蕩地向石勒咯河北岸涌來。

  石勒咯河北岸,東方軍團指揮部。楊佐田、張福榮和任輔臣三人拿著手里的望遠鏡凝神觀察著鐵路橋上日軍的行動。

  一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聯隊的日軍已經過了鐵路橋,三個人互相對望了一眼:到時候了!隨著楊佐田下達“通知八大隊,馬上起爆!”的命令,站在石勒咯河南岸的栗田直八郎驀然感覺到大地一震:最北端的橋墩帶著爆起的水花和無數的混凝土碎塊騰上了半空,僅僅只剩下路基石子的橋面向上鼓了一下,又忽然塌向了河里!原本清澈的河水隨著紛紛從天而降的各種雜物,立即變得渾濁起來。但是僅僅5分鐘以后,它就在清澈的雪山融水的洗刷中恢復了清潔。

  栗田直八郎被近在咫尺的強烈爆炸震倒在了地上,用癡呆的眼光看著落入河水中的日軍士兵隨著水流被沖向下游。

  旁邊恢復過來的警衛急忙把他攙扶起來,逐漸恢復了正常的栗田直八郎手扶著腰間的戰刀,把兇狠的目光落在了已經呆坐在地下的工兵隊長身上!

  他一步步近工兵隊長,猛地抽出戰刀:一道白光過后,工兵隊長冤屈的頭顱已經離開了他的身體,滿腔的熱血從他的脖腔里噴出一米多高,然后濺落在旁邊的日軍身上!

  可惜的是,落在地上的頭顱沒有絲毫痛苦的模樣,仍然是那副癡呆的表情——工兵隊長的精神已經處于癡呆的狀態,他可能絲毫沒有察覺到痛苦!

  栗田直八郎的怒火隨著工兵隊長頭顱的落地得到了排遣,他沒有理會工兵隊長的表情,而是立即向工兵營下達了修橋的命令。他的命令還沒有被傳達到工兵營,北岸的迫擊炮彈已經落在了沖過北岸的日軍騎兵的隊伍里!栗田直八郎的怒火又“騰”地沖上了腦門:“命令全軍,立即泅渡過河!”

  “哈依!”旁邊的作戰參謀一個立正,轉身跑向了正在往這里集結的日軍部隊......炮兵為陸戰之王。因為東方軍團沒有榴彈炮等重炮,他們只好對迫擊炮部隊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第二師的炮兵們,選擇在石勒咯河北岸的第一道阻擊陣地(小山頭后面的位置)設置了兩個迫擊炮陣地,各有10門82mm迫擊炮和10門60mm迫擊炮;第二道阻擊陣地也進行了同樣的安排;南岸有70門迫擊炮,由一師各團的炮兵營攜帶著。

  趙大力判斷:日軍南撤之時,必然為潰逃之軍,集中使用炮火反而容易讓敵人增加逃脫的機會;北岸則不同:對于進攻的敵人,集中炮火則是必須的,這樣可以在敵人發動集團沖鋒的時候,給予敵人火力攔阻和最大程度的殺傷。

  位于第一道阻擊陣地后面的兩個迫擊炮陣地,其射程恰好覆蓋了石勒咯河的整個河面——他們事先已經測試好了那里的各個彈著點的坐標參數,只要在山頭上設置的觀察哨把坐標用步話機告訴山后的炮兵,炮彈就會準確地落在那里。

  迫擊炮射程較近,這里處于敵人的榴彈炮射程之內。但是迫擊炮彈道彎曲,炮彈恰好可以越過那些矮小的山頭,把迫擊炮陣地安排在山的后坡,可以有效地防止敵人各種野戰炮的攻擊。

  日軍的另一個騎兵團最先抵達石勒咯河南岸。按照栗田直八郎的命令,日軍騎兵開始騎著戰馬渡河,隨后陸續趕到的步兵也緊隨在騎兵的后面進入了河水里:往日人跡罕至的石勒咯河立刻人聲鼎沸、戰馬嘶鳴。

  當人群和戰馬堆滿河面的時候,對岸的東方軍團開始使用帶空炸引信的短程導彈,向河中的日軍人馬急速射擊。

夢想島中文    穿越之紅警抗戰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