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五章 燃眉之急 錦州兵將

  “遼餉的事,外面怎么看?”

  對著自己的首輔,崇禎直接談到了正題,并沒有拐彎抹角。

  “河南賊亂軍情緊急,攘外必先安內,滅奴先滅寇,分撥遼餉以平內賊,事在必行。朝野內外,也都知此乃不得已之計,故眾臣并無異議。”

  周延儒的話半真半假,朝野上下是知道分遼餉平內亂乃不得已之策,但卻不是一點異議也沒有。別的不說,且說這些日子來,科道監察官員們就上了不下三十道奏疏,都是要朝廷不分遼餉的,可無一例外,這些奏疏都被周延儒授意通政司壓下了。即便有幾疏入了大內,也被崇禎自己刻意忽略了。

  “朕也是迫于無奈,才用此下策,待河南捷報傳來,遼餉還是專用的好。”

  崇禎嘆了口氣,若是有銀子,他何苦要拆東墻補西墻。苦笑一聲,突然朝前走了幾步,壓低聲音對周延儒道:“若朕調遼軍入關平亂,首輔以為可行否?”

  “這...”

  周延儒微一沉吟,點頭道:“爾今國家多事,既要安內,又要攘外,流賊與東虜都是國家心腹大患,然當此風雨飄搖之計,二者不可同時用兵,必擇一者全力對付。可是國家歷年用兵,元氣損傷很大,如無必勝把握,還是以持滿不發為上策。”

  周延儒一番話說完,崇禎卻是沒有聽明白,這首輔是同意調遼軍入關,還是不同意呢?

  他尚年輕,性子較急,因此有些不快的看了眼周延儒,悶聲道:“首輔不妨說得明白些。朕也知道使將士以弱敵強,暴骨沙場,不惟有損國家元氣,可是朕心雖不忍,卻更不忍見祖宗基業毀于朕手。此間只有朕與首輔二人,朕虛心求教,望首輔能誠心以告。”

  崇禎這般說話,周延儒知道這關是避不過了,側臉往屏風后看了一眼,轉過頭來,終是說道:“皇上是堯舜之君,仁德被于草木,愛將士猶如赤子。以今日形勢而言,既要內剿流賊,又要外抗東虜,兵力財力兩困,都不好辦。以眼下形勢而言,東虜方在錦州吃了敗仗,短期內定無力南犯,可是反觀我方,卻也是慘勝。祖大壽遼軍全軍覆沒,關門、薊鎮之兵又葬于小凌河,寧錦一線,我可用之兵實不足五千之數,且兵疲將勞,若冒然抽兵入關,則寧錦無疑空城一座。要是東虜探知虛實,大兵壓境,臣恐怕...”說到這,周延儒沒有再說下去,而是有所擔心的看著崇禎。

  “照首輔這般說,遼兵是一兵一卒都不可入關了?”周延儒的話讓崇禎有些失望,可是他也知道周延儒說的是實情,錦州大捷確是一場慘勝,東虜固然元氣大傷,可是大明也同樣是舉步維艱,根本掙扎不得半分。

  “倒也不是不可抽遼兵,若是...若是...”周延儒心中猶豫,但見皇上為無兵平亂苦惱,想到若是自己所倡能夠成功,則可解君王大憂,定國家千秋,不由鼓起勇氣道:“若是議和可以成功,則盡調遼軍入關也可。”

  “議和?”崇禎吃了一驚,睜大眼睛看著周延儒。

  趙全也是吃了一驚,張大嘴巴呆呆的望著周延儒。屏風后,隱約有個身形微一顫動,但很快又平靜下去。

  周延儒卻是很鎮定,迎著崇禎的目光毫無半分羞愧與尷尬之色。

  半響,崇禎幽幽的說了句:“若是議和,外朝可有意見?”

  周延儒坦然說道:“此臣私下所思,外朝并無他人知道。”

  聽了周延儒的回答,崇禎有點放心了,與建奴議和之事,他也確是想過,去年太仆寺少卿張春就給他上過一疏,提的就是議和的種種好處,當時看了,也是心中頗動。

  奈何東虜兵強,大明兵弱,一方攻勢,一方守勢,且明軍逢戰必輸,金軍氣焰囂張,哪里有議和的半分出路。再加上時西北民亂尚未蔓延,故滿朝上下均未想過與東虜議和,反倒極力主戰。

  情形如同當年英宗被俘,朝野仍主戰一般。自太祖立國起,二百年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似乎已成國家定例。對外族,戰便戰到底,不和親、不議和,朝中上下皆以主戰為榮。在此大勢下,崇禎也不敢冒天下之大韙,開啟與東虜議和之門。

  可是任誰也沒有想到,本只是西北一處的民亂,竟然在短短兩年間蔓延開來,賊亂更是波及到了中原,已經動搖國家根基。再加上兩年前東虜入寇關內,京畿淪陷,待建奴出關后,留給崇禎的是一堆爛得不能再爛的攤子,當真是愁得他茶飯不思。

  內外交困之下,崇禎的心思也開始發生動搖,他覺得,若是能和東虜議和,爾后集中精力鎮壓賊亂,似乎也不是不可走的路。

  但是,東虜能與我大明議和嗎?

  不知為何,崇禎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兩年前被他所殺的袁崇煥,當年袁崇煥不正是因為私下與東虜議和被自己斬殺的嗎?

  如今自己要與東虜議和,東虜肯嗎?

  “東虜可愿與我議和?”崇禎有些擔心。

  周延儒很是肯定道:“袁崇煥在時,便有傳聞東虜欲與我大明議和,可見東虜一直以來便有與我大明議和之意。今時今日,臣更是認為,東虜肯定比我大明還急于議和!”

  崇禎嘴巴微張:“首輔何以如此肯定?”

  周延儒道:“東虜乃蕃外蠻族,行徑與強盜無疑,并無大志。兵強馬壯之時,自然強盜行性,所貪更多。以前我大明屢戰他不過,其心必大,所求更多。不過錦州一戰,東虜遭受重創,已經領教我大明厲害,哪里還敢再逞強。加之關外這兩年雨水不調,物產不豐,故臣以為,議和對我也好,對他東虜也好,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若是再打下去,只能是兩敗俱傷。”

  崇禎聽后,也以為是,但仍是為難道:“真要議和,朕豈不是成了偏安的趙構,留下千古罵名?”

  見皇上對議和動心,只是擔心罵名,周延儒忙慷慨道:“自古以來,未有內亂不止而能對外取勝者。故欲攘外,必先安內,此一定不移之理。今日國家處境雖然危急萬狀,但究竟非南宋偏安局面可比。

  東虜雖迭次人塞,騷擾畿輔,然東起遼海,西至大同,雄關重鎮,均在我手。故為國家打算,莫如對東虜施以羈摩之策,拖延時日,而對內一鼓剿滅關中之賊,然后迫賊首俯首就范;如其仍懷異志,思欲一逞,亦不難次第剿除。

  一旦國家無內顧之憂,皇上即可以整軍經武,對東虜大張撻伐,以雪今日之恥,永絕邊境之患,諒彼蕞爾小邦,偏處一隅,何能與大朝抗衡!”

  聞言,崇禎有些激動道:“朕亦深知欲攘外必先安內,嗯,議和雖會為朕留下罵名,但對國家卻是利處多多。若真如首輔所言,則朕他日必親率大軍出關伐奴!”

  周延儒忙跪下道:“皇上英明!”

  不過崇禎還是有些不放心,小聲囑咐周延儒道:“此事要迅速進行,切不可使外廷百官知道,致密議未成,先遭物議。”

  周延儒忙答應:“臣知道。”

  “倘若撫事成功,國家即可無東顧之憂,朕可立即抽調關外遼軍和宣大勁旅,全力剿賊,克期蕩平內亂。”

  想到議和成功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的好處,崇禎心緒不由波濤洶涌,遲遲不能平靜。

  周延儒也是躊躇滿志,志得意滿,一臉笑容。

  君臣二人就這么高興的對望著,許是感受到皇上心中此時的高興,便是趙全也是識趣的露出笑容,傻傻的望著。

  一會,崇禎卻是想起一個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便是高起潛所說調遼兵入關之事。

  議和雖好,可總須時日,那孔賊卻是沒有給大明時間。要不能盡快調遼兵入關,孔賊之亂說不得真和西北民亂一樣,成星火燎原之勢,一發不可收拾了。

  “議和的事,首輔要盡快去辦。但是朕眼下卻是急著要調遼兵入關。首輔當知道,朱大典的京營敗了,孔賊已殺往青州,若再無勁旅前去平定,朕只怕山東和登萊被孔賊荼毒。”崇禎的語氣有些焦急。

  不想,周延儒此時卻一點也沒有為難之色,也沒有說些什么空話,而是胸有成竹道:“據臣所知,孔賊所部不過兩三千遼兵,其余多是裹挾之眾,不堪一擊。皇上根本不必擔心孔賊之亂,眼下要解燃眉之急,倒是有一支現成兵馬可用。”

  “噢?首輔指的是?”崇禎有些糊涂,不明白周延儒指的是哪支兵馬。

  周延儒笑道:“皇上忘了錦州獻捷的兵馬了嗎?他們可是就在通州。”

夢想島中文    大明狼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