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幾日之后,楊逸一行再度從杭州出發,經廬山、渡洞庭,游岳陽樓,至潭州時,清娘死活不肯走了,非要楊逸上湘江西岸岳麓山一趟,這丫頭上岳麓山,自然是沖著岳麓書院去的。
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岳麓書院,一百多年過去,岳麓書院已經成了大宋四大書院之一。大門上的‘岳麓書院’四字是真宗皇帝親筆手書。
不過,此時的岳麓書院還沒到全盛時期,門口也還沒有那副頗為自負的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
大大名鼎鼎的愛晚亭也還沒有,楊逸這回倒是很慷慨,捐資五千貫,于岳麓山下清風峽建一座亭,嗯嗯,就叫‘愛晚亭’了。
楊太傅還讓清娘手書了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光明正大的落款:晚安居士。刻成詩碑,立于亭前。楊太傅則親手于亭前栽種了三株楓樹。
這也算是給后世留一處古跡,一段佳話吧。清娘的字雖然算不得大家手筆,但總算娟美秀麗,字寫得如何不是重點,關鍵是她第一才女的名聲,在這留在一塊詩碑,總引后人念想就是了。
再怎么著也得讓人家唐伯虎追秋香時,有“愛晚亭上楓葉愁”可為藏頭詩不是。
楊逸在潭州(長沙)逗留了數日,主要察看這里的農耕和教育,在商業方面,潭州一帶還比較落后,但幾年前朝廷遷民百萬安置于荊湖,其中主要安置點就是岳陽到潭州一帶;
遷民荊湖時,朝廷耗費巨大,現在終于開始有回報了。這一帶土地肥沃,水系發達,利于農耕。所種的占城稻一年兩熟;
經過幾年開發。荊湖一帶已有了很大的變化,隱然有成為大宋另一個糧倉之勢,糧食產量直追蘇湖。或許再過十年,蘇湖熟天下足就可以變成荊湖熟天下足了。
問題當然也還存在不少,但總體上是向好的方面發展,楊逸再次提筆,洋洋灑灑給朝廷上了份千言奏章。將荊湖存在的問題和自己的整改意見,一并送回了東京。這或許也是他此行最后一次給朝廷上奏章了。
從潭州再往南,一路上盡是熱火朝天的修路場面,朝廷開發嶺南的一港兩道中,縱向的一條直道是北起潭州,南至欽州。中間溝通衡陽、桂州、柳州、邕州。
因為朝廷每年投入不到兩千萬貫,目前工程還沒有完工,縱向直道只修通了欽州到桂州(桂林)一段,桂州到潭州這段還在修筑當中。
所用勞力一半是交趾俘虜,一半是雇用沿途的百姓。同時很多路段是承包給商人來修筑。
楊逸這次南行,少不得要對工程質量盤查一番。
快到衡陽時,隨行的清娘、阿黛拉、秦國大長公主游興已經大減,畢竟這邊不及江南繁華。交通也沒那么便利。有時走二三十里才能看到人家。
這天入住衡山驛,驛館頗為簡陋。一排低矮的瓦房,兩個老驛卒在墻腳曬太陽,房中至少有半個月沒打掃了,桌椅上都是灰塵。
聽說當朝太傅到來,兩個驛卒嚇得兩腳發軟,連滾帶爬的出來迎接,又連滾帶爬的進去打掃,以至于楊逸自始至終都沒看清他倆長什么樣。
驛館里能拿出來的也全是些粗茶淡飯,幸好小白下午去獵到了一只黃猄,好歹有些肉吃了。
楊逸感覺有些愧對清娘三女,吃飯時便說道:“清娘,瑩兒,阿黛拉,這樣好了,你們自此折返江南吧,在杭州等我,等我返程時再接你們一起回京。”
三女沒料到他突然說這話,相互對望了一眼,最后卻是由阿黛拉用夾著西域腔的調兒吟道:“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阿黛拉念的是蘇東坡所作的一首《定風波》,這首詞有一個頗為感人的典故,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牽連了一些親朋好友,這些人一同被罷黜。其中大名士王旦之孫王鞏被貶嶺南賓州;
王鞏系駙馬,蓄有許多歌妓,王鞏定案時,家中歌女紛紛散去,其中一名歌妓叫做宇文柔奴,卻甘愿一路相隨王鞏貶謫蠻荒,陪伴zuoyou嘗盡艱辛,歷經五年后才得以回京。
老友相見,免不得一番噓寒問暖、觥籌交錯間,蘇軾出于禮節地問王鞏的歌姬宇文柔奴:“廣南風土,應是不好?”
這話純屬多此一問,因為其時在所有士子的眼中,嶺南乃蠻荒之地,窮山惡水,不好已是共識。
然而,宇文柔奴卻淡然地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蘇東坡沒想到如此一個柔弱女子,竟能脫口說出如此豁達之語,不禁對柔奴大為贊賞,立刻填下了這首《定風波》。
此刻阿黛拉三人別的不說,只吟出這闕詞,楊逸也頗為感動,給她們每人挾了一塊黃猄肉,連聲說道:“快吃,快吃,明天我讓護衛到前面去打頭站,提前作些安排,再不讓你們受這等苦,今天是我思慮不周全,自當罰酒三杯。”
清娘動作輕靈,一把搶過酒壺哼道:“在楊大哥心里,看我三人不及一個歌妓也就罷了,你這檢討做得也沒有一點誠意,什么叫自罰三杯,這酒是咱們從江南帶來的佳釀,人家還想喝呢,你自罰是假,想獨吞佳釀是真,當人家不知嗎?”
楊逸舉著個空杯,一臉尷尬,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清娘,你又調皮了。”
“嘻嘻,人家是跟晴兒姐姐學的。”
“不許學她,她是妖女。”
“嘻嘻哈哈那楊大哥也不許蒙混過關,你先作首詩詞來,才能算數。”
“對對對,快作。”秦國大長公主和阿黛拉也跟著起哄,一個個笑靨如花地望著他。嗯。或者說監視著他更貼切一些。
楊太傅大袖一揮,豪氣地說道:“這有何難,詩詞一道于我不過是雕蟲小技耳!筆墨侍候!”
清娘二話不說,立即放下碗筷,跑去磨墨,楊太傅裝模作樣地在院中踱著方步,時而作仰首望月狀。時而低頭深思呃,準確地說是低頭找螞蟻,不就一首詞嘛,用得著去深思嗎?
等清娘把墨磨好,他欣然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地寫下一首《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清娘三人看完此詞,不禁連聲叫好,楊太傅趁三人圍著自己的筆墨鑒賞之際。好整以暇地拿過酒壺。很自覺地“罰”了自己三杯。
嗯,那個秦少游。如今在糧料院干著肥差,因為自己的出現,他沒有被貶謫郴州,自己若不弄出來,這詞也永遠不可能問世了,既然如此,楊太傅用這首詞來換三杯美酒可謂是心安理得。
“呀,楊大哥最壞了,趁人家不注意,偷酒喝。”清娘終于發現了某人的鄙夷行徑,頓時嬌呼起來。
“別搶,別搶,清娘,不許淘氣!”
“可是你把一壺酒都快喝完了。”
“可是這不是沒喝完嗎?”
“可是人家不說的話,你就喝完了。”
“可是你說了。”
“嘻嘻”清娘終于可是不下去了,軟軟地撲倒在他膝上,俏顏花含露,韻態水籠煙,傾盡三千筆墨,也寫不盡那醉人美態。
清娘是從小跟在楊逸身邊長大,說是青梅竹馬也毫不過分,她在楊逸面前戲語言笑,就算是撒嬌嗔怪,總是那么自然,絲毫沒有一點做作,那自然而親近的感覺看得秦國公主和阿黛拉都有些羨慕。
“別看了,趕緊坐下來繼續用餐,多吃些,這嶺南道路難行,得攢些力氣才行。”楊逸在清娘俏臀上輕拍了一巴掌,然后催促著趙倩和阿黛拉。
幾人在晚風中用完晚餐,晚上四人同宿一室,沒辦法,這驛站就三間瓦房,驛卒和護衛加起來人多,占兩間還擠,剩下一間,楊太傅也只好“勉為其難”地與清娘三女擠擠了。
楊太傅到底有多“為難”,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楊逸說嶺南道路難行,這回到時說錯了,進入廣西全州后,新修的直道寬敞平坦,裝有減震器的車馬奔馳其上,并不感覺有多顛簸,加上接近桂州了,道路兩旁翠峰如黛,千奇百怪,讓人目不暇接。
清娘三人從未見過如此秀美奇特的山水,一時疲態全消,到桂州后,楊逸帶著她們三人泛舟漓江之上,游賞象鼻山、駝峰山。
“唱山歌哩,這邊唱來那邊和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哩不怕灘險彎又多彎又多”
楊太傅一曲山歌唱響在青山綠水間,聽得清娘三人一愣一愣的。
楊太傅繼續:“什么水面打筋斗哩?嘿了了嘍,什么水面起高樓哩?嘿了了嘍,什么水面撐陽傘哩,嘿了了嘍,什么水面共白頭哩”
可惜楊太傅曲高和寡,清娘三女不會對歌,在他教了N次之后,阿黛拉才敢先于開腔,而且這腔調又帶上了西域的另類味兒:“鴨兒水面打筋斗哩,大船水面起高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