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5章 漁陽鼓起

  楊逸與馬漢卿同車進皇宮,今天沒有大朝會,楊逸便讓車子就近從左掖門進入,左掖門里聚集了上千工匠,正在拆秘書監的屋子,準備在此建一座明堂。

  木蘭詩中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若是你把明堂誤會成各種明亮的宮殿,那就大錯特錯了。

  明堂指的是皇宮里特定的一座宮殿,是歷朝歷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明堂的建筑也非常講究,必須是外圓內方;

  說白了就是中間的宮殿是方形的,外面還有一大圈圓形的臺基,圍以漢白玉欄桿,飾以金龍;通達四出,各有左右房,東出謂之青陽,南出謂之明堂,西出謂之總章,北出謂之玄堂。

  據記載,歷史上氣勢最為恢弘的明堂要數武周朝所建的明堂,當時武側天又管其叫神宮,高達二百九十四尺,合后世的86米,四面各寬三百尺。

  古人在沒有鋼筋水泥的情況下,建起86米高的宮殿,相當于后世的三十層樓那么高,這不能不說是個建筑史上的奇跡。

  然而大宋自立國以來,卻一直沒有明堂,太后劉清菁覺得不妥,于是提出在左掖門內興建一座明堂。

  政事堂執宰們幾番商議,覺得大宋連明堂都沒有,確實有些不象話,而且現在國用豐足,建座明堂雖然花費不少,但還不至于對國庫建成太大的壓力。便也就同意了。權當這是加大內需的一項投資吧。

  當然。大宋不可能象武則天那樣,弄出一座高八十多米的明堂來,大宋的皇宮比較窄,也沒地方弄那么恢弘的宮殿;

  經八作司的能工巧匠實地查看規劃,確定了四面各寬一百五十五尺,高一百零八尺的宮殿設計圖。

  楊逸進左掖門看到的繁忙景象,正是工匠們開始在施工。

  十三娘一直沒閑著,她收集楊逸那些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新鮮理念,自己加以總結,制造出不了少新的工具。現在工匠們使的許多簡便工具可都是十三娘的功勞呢。

  見到這些,楊逸不禁會心一笑,嗯,回去要好好親親十三娘才行。

  他和馬漢卿的表情都很輕松。李湘弦和花木蘭這對景明雙璧都快要做娘了,這對楊逸和馬漢卿來說都是喜事,兩個大男人一路過來正聊著這事呢。

  大人,這不公平,我家生了女兒,就得給你家做童養媳,你家的生了女兒,卻不給我家做童養媳,沒這道理。

這是這道理,我家仙女喜歡吃甜食。生女兒的機率比較大,你家花木蘭喜歡吃酸食,生兒子的機率大些,既然你家花木蘭生兒子的機率大,我家仙兒生兒子的機率比較小,還讓我家接受你家一樣的條件,那才是不公平呢  馬漢卿被他繞得頭昏腦脹,乍一想好象是這個道理,差點就答應下來了。

  可再想想還是不對啊,我若是接受你這條件。不管我家花木蘭生男生女的機率如何,就虧定了。我家生男的,沒法拿你家的女兒做童養媳,生了女兒,直接就得送你家做去做童養媳。

  天啊。怎么都是虧,我不生了我。

  兩個大男人聊著家事。走過金水河,楊逸進東府,馬卿去西府。

  結果楊逸剛剛在東府前院和審計司知事賀伯年聊幾句,馬漢卿又匆匆趕了過來,一見楊逸便說道:大人,剛剛接上京消息,耶律延禧下旨集結遼國三十萬大軍,準備御架親征,揚言要一舉撲滅長轄底。

  御駕親征楊逸聽到這四個字,就不禁直皺眉,別人還好說,耶律延禧這個菜貨玩御駕親征,只怕是去給長轄底送菜。

上回不惜動用楊志等多枚重要的棋子,才干掉長轄底兩員大將,使得阻卜部攻勢緩和下來,耶律延禧該不會是因為上京城外的那場勝利,而信心爆棚了吧  這倒霉的蠢貨這回若是主動去送菜,被長轄底一口給吃掉的話,恐怕神仙也救不了遼國了。

  想起歷史上耶律延禧御駕親征時那彪悍的戰績,七十萬敗于完顏阿骨打二萬,楊逸不禁心頭發涼,這是怎么樣的神人才弄得出這樣的戰績來啊。

  走,去政事堂。楊逸說著當先往政事堂快步而去。

  章惇等人接到這個消息,卻不象楊逸這么著急,無他,畢竟現在的歷史耶律延禧還沒取得那么驕人的戰績過,章惇他們還不知道這貨能耐有多高。

  他們認為耶律延禧御駕親征,可能會極大鼓舞遼軍士氣,反而為長轄底擔心起來,因為遼國和阻卜部之間保持僵持之勢,才最符合大宋的利益,一但阻卜部敗亡,對大宋將很不利。

  楊逸一時也不知怎么解釋,畢竟現在的歷史耶律延禧沒有七十萬敗于二萬過;

  他只得對章惇等人說道:各位樞相請想,耶律延禧剛剛登基不久,威德未立,加上遼國內部派系林立,相互傾軋,上京城又剛剛發生過叛亂,這個時候耶律延禧傾舉國之兵御駕親征,本來就是極為愚蠢的事情,一但后方不穩,軍心必潰,即便后方無事,耶律延禧從未率軍征戰過,貿然統率數十萬大軍出征,指揮調度方面一定會失靈,長轄底是久戰沙場的老將,很容易就能找到耶律延禧的破綻,到那時,耶律延禧帶的兵越多,輸得只會越慘。

  尚書右丞蔡卞問道:楊大學士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吧耶律延禧未經戰陣不假,但遼國并不缺善戰之將,有他們輔佐,耶律延禧即便不能大勝長轄底,應該也不至少大敗才是。

  持蔡卞這種觀點的人可不少,這回包括樞密使許將尚書右仆射蘇頌在內,也認為楊逸是杞人憂天了。

  楊逸皺著眉頭說道:本官出使遼國時,曾對耶律延禧的脾xg作過詳細了解,此人缺少雄才偉略,卻又好大喜功,絕非明主,現在他剛登基不久,不顧內部不穩,就決意御駕親征,這恰好印證了他好大喜功的xg格,他威德未立,親征之時必定剛愎自用,緊抓軍隊指揮權,因為只有這樣,一但獲勝,才能迅速提高他的威望,到時就怕遼國有再多善戰之將,提出再多正確的建議,耶律延禧也未必會聽取啊。

  這回政事堂的執宰們沒有立即反駁楊逸,楊逸的分析確實很有道理,當年太宗皇帝親征燕云,就是最好的例子;

論戰將,當時有藩美曹彬等老將隨太宗親征,這些老將無不是隨太祖一起打江山,滅人之國過的,結果如何  太宗皇帝當時也是剛登基不久,為了建立自己的威德,不聽藩美曹彬等老將的勸阻,滅掉北漢后以疲師遠征幽燕,并緊緊抓住軍隊指揮權不放;

  最終導致了高粱河大敗,大宋開國時那支睥睨天下的百戰之師幾乎被打斷了脊梁。

  現在耶律延禧的情形和宋太宗頗為相似。經楊逸這么一提醒,眾人想起此事,心中都猶疑不定起來。

章惇沉聲問道:楊學士認為耶律延禧兵敗的可能和幾成  八成。

  楊逸毫不猶豫地答出自己的判斷,在坐諸人,論戰陣他經歷得最多,論對長轄底及耶律延禧,也是他最為了解,他給出這樣的判斷,政事堂的執宰是不能不重視的。

吏部尚書張商英說道:有沒有可能讓禮部尚書出面,阻止耶律延禧親征呢  聽了這個問題,楊逸剛想搖頭,馬漢卿已經出來說道:并報各位樞相,根據職方館傳回的消息,耶律淳在上京之戰中獲勝后,禮部尚書楊大人不久便已啟程回國,算行程如今恐怕已經到幽州了。

其實就算楊畏沒有離開上京,也不大可能阻止得了耶律延禧御駕親征,這等關系重大之事,豈會容一個外臣來插嘴  耶律延禧這一親征,再次打亂了大宋的步驟,經過政事堂緊急榷商,最后又不得不加快了備戰燕云的步伐。

  原來的歷史上,遼國上京失陷后,西南兩京又支撐了一年左右,但愿這回也能這樣吧,到時大宋就從容多了。

  遼國這邊的事情才商議好計策,又一道八百里加急奏報送達了政事堂,這是來自沙州種建中的奏報。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茅山派大弟子玄一道長被約昌城主薩爾瓦迫害,僥幸被黃頭回鶻牧民從河中救起,種建中請調四部之兵,與沙州宋軍一齊,問罪約昌城。

  這種請調只是一個形式,因為路途遙遠,朝廷一早就給了種建中臨機決斷權,也就是說,他這份奏報送來的同時,已經以沙州節度副使的職能,調集四部兵力了。

  現在朝廷能掌握的不是打不打,而只是讓種建中打到什么程度為止,同時向外發布一個開戰理由。

  兩邊的事情一湊到一起,不禁又讓人有些頭大。

章惇認為,既然已開始調集四部兵力,那就不可能再阻止種建中開戰,否則四部人馬豈不認為大宋出爾反爾,形同兒戲  但是戰爭也不能打得太大,僅限于約昌城,問罪薩爾瓦就好,一但戰事無限擴大,大宋的jg力又必將被分散到西域去,到時只怕難以面面兼顧。

  楊逸等人也沒有反對,便讓職方館以飛鴿傳令,命種建中控制好戰爭的規模。

但楊逸心底始終有一個疑慮,戰爭一但打響,這規模可不好控制啊  有時你不想打了,別人還不服氣呢。

夢想島中文    大宋私生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