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5節 登山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正文第165節登山第165節登山  晚上,王靜語出面和葉之然、胡秘書一起請林教授、劉石清等人吃晚飯。飯后,胡秘書在縣委招待所安排了四個房間。第二天一早,葉之然和馬艷麗過來陪同課題組成員吃過早餐,就一起上西山。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行路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追求。林教授不是一個苦讀書、苦專研的學者,他一直認為搞經濟研究更需要和實踐相結合,否則就是一個脫離了實際的空洞的純理論家。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四處走一走,包括這種旅游性質更多一點的活動。

  十二月的天氣已經漸涼,七個人沿著新砌的石階上山,山路上積了薄薄的一層落葉。然而,這種原生態的山景更讓劉石清等人贊賞。

  他隨口問道:“馬廠長,你們這個西山不準備開發為旅游景區嗎?”

  馬艷麗吐了吐舌頭,道:“這要問葉長,我小老百姓一個,哪里知道領導們的決策。”

  劉石清轉過頭問:“小葉,我聽馬廠長稱你為‘葉長’,這有什么講究嗎?”

  葉之然解釋道:“劉主任,我們這里的習慣,稱呼鄉鎮一級的領導一般都在姓氏之后加一個‘長’字。這個‘長’和其他地方的‘頭’意思差不多的,都是一種尊稱。如果官級高了,就不稱某長了,而要稱首長。”

  劉石清點頭道:“原來這樣,這個‘長’就是長官的意思。國人都是語言大師,一個稱呼也可以反映出地方的文化。”

  又道:“西山這么好的資源不去開發,有點可惜了。”

  葉之然道:“常嘉縣政府剛組建了縣旅游局。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班子領導都對旅游經濟這一塊很重視。不過,圍繞西山的開發卻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將西山改造成為收費旅游景區,游客需要購買門票才能上山。一種是免費上山同時擴大宣傳,以外地游客帶來的住宿、吃飯、購物等消費,來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兩種意見現在勢均力敵。”

  林教授感興趣問:“唐書記是什么想法?”

  葉之然回答說:“唐書記偏向于不收門票,政府投一部分錢,先擴大影響。但縣政府和旅游局的同志都偏向于收取門票,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收了門票,有了經濟來源更可以保護西山的環境。”

  宋雙見馬艷麗的圍巾好看,昨晚臨別時托馬艷麗給她買了一條,上山前也戴上圍巾臭美。但走了一會山路,感覺有些熱了,便把圍巾解下來拿在手里。她走在葉之然的前面,手臂擺動時圍巾隨之飄動,圍巾不停地在葉之然面前晃動,讓他感覺不適,不得不多離開她兩個石階的距離。

  林教授說道:“不少地方將旅游經濟等同于門票經濟,沒有大旅游概念。其實,門票收入在整個旅游產業鏈中占的比例非常低。常嘉要發展旅游經濟,更應該把目光放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上。如果把旅游資源開發好了,再在服務及相關配套設施上提高檔次,讓每個游客多留住一天就多了一份收入,這才是正確的思維。”

  葉之然欣然道:“林教授的意見太好了,我一定如實反映給唐書記和張縣長,他們是決策者,必然會重視林教授的意見。”

  七個人說說停停到了東林寺前的小廣場,葉之然便充當導游角色,在古樹旁的山石前講述了道衍和尚的故事。

  聽著葉之然如數家珍般地將道衍和尚的歷史和西山東林寺的淵源講述一遍,不僅林教授、劉石清、宋雙等人大感興趣,就是馬艷麗也是目光頻頻閃動。讓她心里多了一份新奇。

  “原來“葉郎”懂這么多!”

  西山的風景有幾個特別的地方:從山頂“掛”下來的潺潺溪水神奇地在寺前的水潭逗留后再曲折而下,東林寺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西山上的樹木。西山的樹木不僅僅寺旁的那個古楓林極具特色,其他地方的樹木也都郁郁蔥蔥,高大挺直,非一早一夕就能畢其功。

  上了西山當然要進東林寺,進了東林寺當然要見苦德和尚。苦德和尚已經成了東林寺的活招牌,聲名播于四方。林教授等也有耳聞。

  由于人多,東林寺的廂房坐不下,苦德和尚就引大家在講經堂休息。一番暢談之后,林教授和苦德和尚都有惺惺相惜之感。一個覺得對方佛理深湛,聰辯無方;一個覺得對方時局了解透徹,觀點中不乏治國治民的良方。

  林教授嘆道:“大師,盛名之下果然無虛,聽你一番講經,消除了我心中好多個疑問。”

  苦德和尚合什說道:“阿彌陀佛,林施主學識淵博,更且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有經世緯地之能,令和尚敬佩不已。”

  又看了看劉石清說:“令高徒亦不愧為名師之后,日后有一番成就,但請常念及黎民之苦,在經濟上多多為民謀利方好。和尚在民國的時候就知道滬東有證券交易所。但那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場所。但愿滬東新開的證交所不會淪為盤剝黎民百姓的工具。”

  劉石清道:“證交所的主要功能是為企業融資,有利于經濟建設,也間接地為投資者謀利的。”

  苦德和尚看了看劉石清,卻是搖了搖頭,滿臉的慈悲之色。

  隨行的人員中,宋雙早聽說過苦德和尚的故事,對他猶感興趣,聽到林教授、劉石清他們一直在和苦德說些“濟世興邦”的話題,頗為不耐。等苦德和尚慈悲不語,流露出感慨之時,插嘴說道:“大師,我常聽人說起你能算命,能給我算算嗎?”

  苦德和尚笑道:“宋施主此言謬亦,算命是道士的事情,和尚只是略略懂得面相。”

  劉石清道:“大師,面相真能反映人的將來?”

  苦德和尚說:“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這是相由心生的由來。”

  又道:“說起相由心生,還有一個典故。唐朝名相裴度小時候貧困潦倒,有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一行禪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后,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后一定可以貴為宰相。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由來。”

  宋雙喜道:“那請大師看看我的面相如何?”

  苦德微微一笑,道:“女施主相貌中正平和,只要一心向善,日后自能平安。觀你面相,有子有孫,福緣非淺。”

  馬艷麗說完此言,不由關切地問:“我呢?”

  苦德和尚道:“馬施主心底善良,日后必然境隨心轉,三十五歲之前有子嗣誕生,一生富足平安。”

  馬艷麗一心念念所求,就在事業和生子,此刻無意間聽到苦德和尚這番話,不覺心花怒放。許愿道:“大師,我若日后有子,當來東林寺重塑菩薩金身。”說完,笑吟吟地看了看葉之然。

  葉之然眉頭一皺,腹誹了馬艷麗幾句。心里想,苦德和尚雖然看上去木訥,其實比誰都明白。她這樣笑吟吟地將目光掃過來,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阿三不曾偷”的道理嗎?

  在講經堂坐談了近一個小時,一行人出東林寺門后,葉之然又帶大家往寺旁的楓樹林游覽。這片古楓樹有數百年歷史,棵棵高大,歲月又在樹干上留下斑斑痕跡,有幾棵大樹的樹心部分已經成了巨大的樹洞,但依然枝繁葉茂,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而西山的景色,主要就集中在半山腰。

  在這里可以觀賞到溪流、寺廟、古楓林。宋雙卻一心想爬上山頂,要看一看溪水的源頭。這個提議一出來,馬艷麗心境正好,自然贊同。讓葉之然想不到的是,林教授居然也興致勃勃。大家于是再向山頂攀登。

  從山腳到東林寺的一段山路,全部鋪有石階。而從東林寺往山頂的一段路,就只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了。好在雖然雜草叢生,但天氣轉冷,蛇都已進洞,不會再有傷人事件發生。

  西山雖然不高,但爬上山頭,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

  登山的樂趣就在到達山頂之后,可以一覽腳下的景色。等七個人都登上山頂,遠眺四周的景色,心胸為之開闊許多。

  林教授擦了擦汗,吟詩一首:“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吟完,怡然自得。

  葉之然知道這是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當時的王安石初涉宦海,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托壯懷。后二句詩和蘇東坡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官場中人又有幾個可以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夢想島中文    步步封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