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局長看著這個觀后感,那可真是有點意外的感覺。他雖然知道斯皮爾伯格很強,但是沒想到這斯皮爾伯格新片里面20分鐘的內容就足夠讓老頭兒們寫這么多的字,而且還全都是夸的!要知道這些老頭兒以前那可是很挑剔的,幾乎什么片子他們都能找到毛病批評一通,本來他們陶局長等人看下來覺得還不錯的片子,到了這幫老頭兒的嘴里,那就到處是漏洞,那就到處是問題,簡直就像是垃圾一樣!有時候都弄得陶局長不得不懷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審美觀什么的有問題了!
“接下來他們接到了一個奇怪的命令,八個人需要為了一個人去奔波小說章節。他們作為軍人,雖然很不理解這樣的命令,但是最終還是服從了。在米勒中尉的帶領下,他們一行八人踏上了找大兵瑞恩的旅途。在接下來的140分鐘尋找大兵瑞恩的旅途中,斯皮爾伯格充分的展現了他作為世界頂尖導演的敘事水平和手法的登峰造極。
可以說整部片子160余分鐘中,沒有一分一秒是浪費的,沒有一分一秒是冗余的。他精確的把握住了這160多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面,他抓住時機,三兩個鏡頭換位,幾句活靈活現的對白,一個不經意間的手勢,一曲經典的戰爭絕唱一氣呵成。甚至稍微夸張點的說,完全可以認為斯皮爾伯格的這個關于二戰的戰爭片,幾乎就是空前絕后的。他的這部片子拍完之后。世界上很難再有關于二戰的戰爭片能超越他這部片子的!”
“在片子里面,斯皮爾伯格不著痕跡的展現了很多他個人對于戰爭的理解。戰場上到底是什么樣的,是不是跟小孩子幻想的那樣是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的游樂場?不是!在斯皮爾伯格看來,戰爭是殘酷的,是冷血的,是推著人不斷異化的,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講的!在戰爭中,戰士們就像是暴風雨中的一片小舟,幾乎完全不能左右自己前進的方向,隨時可能被拍來的巨浪打的粉碎。通過這樣的一種現實主義寫實拍攝。斯皮爾伯格傳達給了觀眾一種觀念真正的戰爭不是看起來那么美好的。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斯皮爾伯格想表達的就是這么一種人性化的反戰觀念,而且在表達的時候。他還注意刻畫展現了戰爭中士兵角色的立體感。”
“在斯皮爾伯格的影片中。他并沒有把士兵的形象千篇一律話。也并沒有各種意識形態化,而是充分的塑造了每個士兵不同但是又真實、立體的形象。像是狙擊手這個角色,顯然像是一個虔誠的信教者。他下手殺敵人最狠辣,每次開槍前親一下十字架,然后一發子彈就消滅一個敵人,之后他晚上睡覺還是睡的最香的。或者憨厚的壯漢卡帕佐,倔強的猶太人梅利士,不聽話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盡職守,還有一個怡享天年的結局…”
“還有一個懂一點外語濫竽充數、手無縛雞之力、精神緊張放不開、理想主義還幼稚可笑的士兵厄本,他似乎一無是處,對敵人心慈手軟,緊要關頭還不爭氣尿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萬惡的日本兵活活捅死。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個士兵角色卻是最貼近不同人的。雖然這樣的一個士兵的角色,讓他出自于一個久經戰陣的軍隊,這好像有點不太合理,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個設置卻能讓人從英雄主義代入感中脫離出來,讓觀眾們頓時清醒的認識到,他們更多時候并不會是英雄,而是這個懦弱的厄本。”
陶局長只覺得這篇讀后感里面,怎么好像每句話都是在夸這個斯皮爾伯格的片子?怎么好像這片子被他們說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呢?這可太讓陶局長好奇了!他到任了那么久,可是從來沒見過這些老頭兒給一部電影只說好話不說壞話的!此時的他,真心對這斯皮爾伯格感興趣了!“這片子真有這么好?”他開口問道。畢竟不管怎么說,這片子都是他讓李局長過去打過招呼的,雖然明白這幫老頭兒肯定會好評,但是給好評到了這種地步,那還真讓人會對這好評本身到底摻沒摻水分產生那么一點點的懷疑!
“真的有這么好!”那老頭兒此時一臉嚴肅的說道,“其實要不是李局長來打招呼的話,我們也不會第一個就看這個片子。可惜啊…”“可惜什么?”陶局長和李局長不約而同的問道。“可惜啊,這樣的珠玉在前,讓我們之后還怎么看片子?這后面還有張一謀的賀歲片呢,本來張一謀的片子我們看了基本就不會動刀子什么的,結果有了斯皮爾伯格的片子做對照,說不定我們今天看起來張一謀的片子,也會覺得到處都有小問題…”
原來是這么回事兒!本來還以為真的有什么可惜的陶局長等人,可算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氣了!這邊他們松了一口氣之后,那接下來就是更對斯皮爾伯格的這個片子感興趣了。“這樣吧,你們先休息一下,放松一下心情,讓我們先看看這《拯救瑞恩》還是什么的片子到底有沒有你們說的這么好!”
本來人家審片的老頭兒是想著一口氣看完的,但是這局長都這么說了,他還能怎么辦?按照領導指示的辦唄!于是乎這陶局長等人,那就風風火火的往放映室而去。當他們到了放映室了之后,一切自然不用他們自己動手,幾個老頭兒幫他們弄好了片子,開始放映了之后,老頭兒們就出去“放松”了,留著陶局長等三人在放映室里看著。這場面要是被別人看到了,搞不好怎么都要被人認為是老頭兒們看到了一個方面超標之類的電影,然后故意匯報領導,讓領導過去也“批判”一下這種毒草呢!
很快,斯皮爾伯格的這個電影就在陶局長等人的面前上映了。本來陶局長等人,那可是帶著120的期待來看這電影的,結果誰知道開頭幾分鐘卻是一個老頭兒來中國去墓地的場景。雖然這場景挺讓人好奇前因后果的,但是說實話,這場景還真的沒辦法讓人的精神興奮起來,至少沒辦法一下抓住陶局長等人的心。
但是很快,鏡頭隨著老頭兒的回憶就進入到了戰爭階段,而這幾乎可以算得上是突如其來的長達20分鐘的戰爭橋段,那真是把陶局長等人驚到了!要知道他們之前,那還是有點小小的失望,還有點注意力不集中什么的,可以說心思并沒有完全放在電影上。而突然間,他們就被吸引到了戰爭場面上,甚至說是被強行扔到戰爭場景都不為過!
這種感覺,就像是本來上一秒鐘還在和平年代,下一秒鐘直接就到了戰爭年代的戰場上一樣!聽著環繞立體聲不斷左右呼應的槍炮聲,聽著左右“戰友們”的呼喊甚至還有慘叫,外加上“咻咻”飛來的子彈聲,甚至都讓陶局長下意識有一種貓腰躲子彈的感覺了!他此時下意識覺得他自己怎么就突然被扔到了戰場上?這他娘的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打仗?這場仗到底他娘的打的是誰?是干什么來的?是正義的還是不正義的?
可是還壞人誘匠肪忱錈分析出來這一切問題的答案,日軍的萬歲沖鋒就來了!一個日軍當時雖然被擊中了幾槍,但是還是兇狠的抱著刺刀沖到了一個年輕士兵的面前,然后趁著這小年輕手忙腳亂拉槍栓的時候,他一個刺刀就刺入了這小年輕的胸膛!當時斯皮爾伯格還正好給了這日軍扭曲的面孔一個特寫,這種特寫給陶局長的感覺,那就是身體都有了應激反應了全身寒毛都豎起來了,感覺就像是日軍把那刺刀刺到了他的胸膛似的!
此時作為主角的米勒中尉出現,他用步槍直接對著日軍的頭來了一槍,然后這日軍就死了。可是日軍死了沒什么,剛才那被刺刀刺中胸膛的小年輕戰友卻是也挺不住了。只見著他一邊癱在了米勒中尉的懷里,一邊絲毫沒有英雄主義氣質的緊緊抓著中尉的領口,然后死命的嚎叫,甚至還一邊嚎一邊哭,還在喊媽媽!
這場景可跟陶局長他們以前看過的戰爭片完全不同!以前中國的戰爭片,那都是講究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都是要講究樹立高大形象也就是把幾個人的事跡給放到一個人身上。從藝術的角度上來說這是沒什么錯的,畢竟這樣才能更加突出典型。不過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弄得國人覺得解放軍啊什么的就應該是鐵血戰士,在戰爭里面每個人中槍了快不行的時候,都應該從兜里拿出來一點錢,說“這是我這個月的黨費”。
同時一點也沒有嚎叫,而是堅強的跟鐵血戰士一樣忍痛,甚至最后“唔”一聲就去了。對比一下這銀幕上的小士兵,這簡直就是窩囊廢啊!他嚎叫的聲音那讓人聽到了就覺得胸口痛,甚至銀幕上都不用出現太多鮮血,就能讓人覺得不忍心去看!更不要說那種血進了氣管,然后小士兵喊媽媽的時候那聲音像是嘴里含著水在說話的動靜,讓人聽到了就覺得后脊梁冒涼氣有沒有!
這他娘的戰爭片…也太寫實了吧?這真的不是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