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鴻漸又找來了當年新聞上面報道過的波黑的大體情況地圖,結果一看他就知道了為啥薩拉熱窩第一時間就被塞族軍隊給圍了——除了首都旁邊正好有這么一個軍隊駐扎之外,這么一個波黑本身是一個類似三角形的國土,本來這么一個三角形北邊和西邊的兩條邊,應該都是跟克羅地亞接壤,只有東面的一條邊是跟塞爾維亞接壤,可是好死不死的是,北邊跟克羅地亞接壤的地區往里一大塊區域,都是塞族聚集區!然后東邊跟塞爾維亞的邊界呢,更不用說,也是一大片塞族的聚集區!然后好死不死的這薩拉熱窩正好緊貼著東部的塞族聚集區!可以說這波黑的“首都”那可是在他們波黑內戰之后,瞬間就變成前線了!首都在前線還能不被別人圍么?更不用說首都邊上還有“敵人”的軍隊了!
賈鴻漸同時也找了一下歐美各國在90年代甚至進入了21世紀之后,拍攝過有關那么一個時代那么一個地區戰事的電影。結果呢,他發現真的還沒有什么跟他的想法類似的電影!首先來說,美國好幾部片子那都是以士兵的角度來看的,比如什么飛行員轟炸或者偵察波黑,然后拍下來了塞族人大屠殺的證據什么的,或者是美國人拍攝的講述波黑一對發小分別是塞族和波黑族的,長大了以后也都是當年南斯拉夫射擊隊的運動員,結果隨著戰爭的爆發,兩個人走上了不同的路。一個變成了塞族武裝的射擊教官,專門給塞族武裝培養狙擊手,另外一個則是看不慣塞族狙擊冷槍殺百姓,則是加入了波黑的軍隊,最后倆發小在戰場上見面了之類的。
相對來說。美國人拍攝的電影角度更加的傳統,還是從戰場這么一個方面來講述戰爭來反戰什么的。而像是法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電影呢,那相對來說就比較傳統的文藝化了——也是從平民角度來看。但是都是從什么套路化的愛情的角度入手。比如說什么一個外國人帶著老婆孩子一起去了波黑建鐵路,哪怕當時波黑已經有點山雨欲來風滿樓了。但是為了錢這外國人還是去了。結果他建鐵路的時候,戰爭爆發了,兒子被拉壯丁當兵去了,老婆跟情人跑了,然后這么一個外國人就在那邊認識了一個快要被塞族人侮辱的可愛女孩兒,救了女孩兒之后,兩個人之間發生了愛情,最后可能兩個人都死了之類的…
或者就是什么城市里面跨越種族的兩個人相愛了。結果戰爭爆發了,逼著兩個人站隊,兩個人不站,結果最后被街頭的冷槍之類的打死了…說真的,這么一部兩部片子單看的話,還是挺震撼挺感動人的,但是真的把這么一些劇情大綱擺在了一起之后再一看,那真是覺得有點眼熟!說真的,這些劇情之類的玩意兒把時空背景改一下,放到二戰的時候都能拍好么!什么不同種族之類的愛情…難道就不能拍德國人和猶太人的愛情么?甚至像是曾經跟賈鴻漸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兒的時候。那么一個捷克的電影,講述醫學院的白富美為了躲避德國人的追捕跑到了鄉下嫁給了矮窮挫的農夫的故事,那故事不也跟這些故事都是一個套路么?說是用普通人的視角來看。但是看來看去都特么的是愛情!看來看去都是所謂戰爭對人命運的改變。這些東西第一個人拍出來,那真是天才,但是文藝片兒導演們你們一個個的都這么拍…真不覺得沒創意么?
是,你們的電影不僅僅是靠著劇情,你們電影是可以還有很多細膩的東西,比如靠著演員的表演,靠著細膩的鏡頭語言來打動觀眾,但是怎么就不能在劇本上多用用心呢?咱弄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劇本好不好!所以這么看下來,賈鴻漸真心覺得自己的點子那是相當有新意的!這么一個點子里。他絲毫沒有說什么愛情的事兒!哪怕有感情的因素,那也是家人之間的愛!然后他主要表達的。并不是什么戰爭對人立場的改變,并不是什么對人命運的改變。并不是什么讓白富美跟矮窮挫結婚,并不是什么兩個人相愛但是被弄死了。他要表達的是本來已經挺文明的人,是怎么一點點的被戰爭摧殘!一個平民是怎么慢慢的被戰爭摧殘的性格全變了的!比如一個醫生明明在美國是有點富豪架勢的,那是整天跑車開著名牌穿著,然后怎么到了戰爭中,變成了連泥水都可以喝,變成了穿的破破爛爛臉上充滿了絕望,變成了一個精明的可以想特種兵一樣在廢墟中快速前行以及隱蔽的強人的!
還可以表現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本來之前一直迷戀各種明星什么的,整天都沒有思考過生活的這么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怎么被戰爭磨礪成了會修里各種東西,會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以及自己的身體來給全家人賺取食物的!來表現這么一個之前“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小年輕,是怎么一步步的快速成長成了可以給家人放哨,可以讓家人絕對信任而且無比沉穩的一個戰士一樣的男人的!他要表現的是戰爭對人的異化,這么一個人不需要有什么文藝人士喜愛的愛情題材什么的,只要表現這么一個人的生活和習慣完全的被那么一場戰爭改變了,甚至戰爭結束之后n年,他都會下意識的在家里儲存再次陷入戰爭環境時候物資儲備的那么一種變化!
大體的點子定下來了,而且也確定了自己這邊是獨一無二的創意之后,賈鴻漸接下來那就是要敲定大體的情節走向以及敲定出場人物什么的了。就人物來說,賈鴻漸覺得肯定要給一點主角光環的,對吧?總要讓主角在那么一個環境下能夠變得比較的牛掰,這樣才有故事啊!總不能讓主角一路都是一個廢柴,一路都是不靠譜只能靠著別人保護的人吧?要是讓主角牛逼點,說不定咱還可以找湯姆克魯斯來演呢,如果主角一路廢柴的話,人家湯姆克魯斯也許就看不上了呢!讓主角可以牛逼,但是又不能一開場在沒打仗的時候就牛逼!
為什么這么說呢?先抑后揚啊!而且沖著觀眾帶入感來說,好萊塢多少電影特別是英雄類電影,剛開始的時候主角都是普通人的架勢,然后家里老婆不待見他,孩子也不尊重他,各種家庭問題叢生…讓主角剛開始跟普通人無聊的生活接近,跟普通人那種為了生活而各種奔波的狀態接近,這是好萊塢一貫采用的手法啊!就像是州長阿諾拍的那么一個《真實的謊言》不是也是讓特種主角扮演成一個平常的上班族么?這不也是為了讓普通的上班族能夠有一個yy的空間么?所以同樣,這么一個主角最好開局的時候職業也平凡一點!
不過這么一個職業的設定,卻應該正好或者說理所應當的讓主角在戰爭環境下變得非常牛逼!當然了,這不是說主角要槍術無敵之類的。畢竟賈鴻漸要安排的是一個被圍起來的城市,雖然有戰爭的氛圍,但是主角還是平民,并沒有迫在眉睫的需要跟敵對軍人打仗對槍的需求。所以主角應該有的是一種在戰爭時期的城市里面求生非常有用的技能!比如說像是一個醫生…不,醫生在美國那收入也狂高的,不如設計成主角是個男護士!這樣一來剛開場的時候日子過的一半,但是到了戰爭環境下,因為懂得護理和基礎的一些醫學知識,可以緊急包扎或者在資源不足的時候怎么救人,這技能一下子就強了啊!畢竟那么一個時候大家都沒有醫生都沒有醫院,誰會治病救人,誰就是牛逼!那么一個狀況下,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有求到醫生或者護士的時候!
除此之外,那可能就是各種修理技能比較重要,或者是懂得一些建筑方面的知識,這樣一來可以靠著修理來獲得“威望”以及靠著建筑方面的知識什么的來搭建自己的“堡壘”或者是“陷阱”!當然了,這后面兩個的技能,不一定是主角都擁有,也可以分散給別人。因為到時候主角他們一家子算四口人的話,要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面,而且還是戰爭的時候生存下來,那是真心的難!這種時候還是人多力量大!同時加上賈鴻漸之前不是想過讓主角變成早幾年從南斯拉夫移民出去的人么?那就可以設計的讓主角一家在南斯拉夫特別是薩拉熱窩這邊有親戚!到時候就可以是躲親戚家,然后親戚里面有人會這些啊!這樣不就有了一個團隊了么?
這么下來,主角一家就可以是四個人。主角一個老爺們兒,外加一個不怎么待見主角的老婆,然后有一個十五六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兒子,整天到處惹事兒而且還靠不住的那種,以及一個七八歲可愛至極的女兒,怎么樣?到時候再來個薩拉熱窩這邊當地的表兄或者表弟一家子,這湊個七八個人,那就是一個小團隊了啊!這七八個人在一起,那生存起來總比三四個人容易吧?而且再說了,角色多了這后續發展起來才更有戲啊,才更有挖掘的空間啊!就像是美劇《迷失》那不也是弄了一批人一起坐著飛機失事掉在了島上,然后沒事兒就可以閃回一下講這么一些角色以前的事兒什么的么?咱總要留出來足夠的空間,這樣總比未來要加故事卻發現沒辦法加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