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藪城地理優勢極佳,易守難攻,更是擁有湖澤可以就地取水,不用擔憂籠城戰最害怕的水源問題,背靠群山,進出依靠船只,敵人來襲,在沒有足夠船只情況下,唯有被守軍挑釁攻擊的份,毫無反擊的空間。何況湖澤雖然不大,但是多草澤,大船難以通行,小船添油戰術。守軍也不懼怕,可說是立于不敗之地。
哪曾想到如此堅城,外面僅僅放了幾聲恐怕,響動還在百里之外,長藪城內就亂了陣腳,實在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一開始畠山高政自作聰明,妄想不利于自己,授人以柄。再后來原本應該最需要維持團結,力爭團結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時候兄弟鬩墻。千不該萬不該的是,戰國時代成長的一代,人生悲歡離合,遭過罪的畠山高政沒有果決主動,不知道這個道理,也不知道加以掩飾麻痹對方,反戈一擊也該他倒霉,燒了船不說,還給堵住了進出的水道。
長藪城船舶內,燒毀了的船只已經撲滅,畠山高政面色蒼白,手腳不自覺的顫抖,看著燒焦了的板船,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他知道完了,一切都已經完了。
周圍的家臣、下人面無人色,一個個站在那里呆若木雞,茫然無措。不知道什么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率先義憤填膺的大聲痛罵起安見直政無恥敗類,用最惡毒的語言來發泄心中的恨意。
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是政治正確性的問題,你不當場痛罵安見直政兩句,那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同情安見直政的背叛行為,和他一樣想要背叛畠山高政,想要反出長藪城。
單單痛罵安見直政,省去畠山政能,這也是出于對于未來的考量,誰都看得出來安見直政和畠山政能背叛畠山高政反出長藪城透著古怪和蹊蹺。沒有看到畠山高政的親信們也都沒有提到畠山政能的名字,只提安見直政。
誰都看出來了,畠山家的天要塌了。再不想輒,不要說畠山高政和追誰他的家臣、下人從此深陷黑暗,永無天日,就連同他們的家人、族人都要遭到新的既得利益者們的打壓。人們常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樣是出于政治正確性,對于跟錯了主子的他們窮追猛打,還沒有任何危險性,實在是一件小付出大給予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長藪城空前絕望,畠山高政沒有咆哮,他在積累憤怒,塌知道自己退無可退。就算是還能夠翻山越嶺,可是如此一來他將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是的,當年他在游佐信教謀反前逃了出去,上一次和這一次的情況大為不同。
上一次就算是只身逃亡,亡命天涯,他的身份和血統就是籌碼。一直虎視眈眈窺視著河內國的三好長慶愿意為他付出高昂的代價,然后畠山高政利用三好長慶給出的代價作為籌碼回過頭來再和河內人談判,再度回歸河內國拿回屬于他的一切。這一次環顧四周,全都是伊達家的天下,沒有人敢于公開庇護他。他知道一旦逃了,將永無翻身之日。
畠山高政冷靜下來之后,開始面對現實,與親信家臣們商量對策。當務之急就是打開通往外面的通道,擊敗堵在長藪城門口的安見直政,重新拿回主動權。其次便是調用手上所有的力量加固各個山頭的防線,將長藪城防線打造得固若金湯,以待天下大勢變化。
第一件事情最為緊迫,也是后面一件事情的前提,如果安見直政一直堵在門口,等到源源不斷的伊達大軍到來,再想翻身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無法直走水道,翻山越嶺也有一條山間小道可以通行。
畠山高政從三四千守軍中精挑細選了六百精銳,親自率軍出征。
自畠山政能背叛,畠山高政再也難以相信任何人了,還有誰可以托付身家性命。更何況,畠山高政親征還有另外想法,萬一攻城不克,伊達援軍抵達,腹背受敵。他也不用再在孤城中困死,可以更加從容應對。稍有不對立即撤退,轉戰各地打游擊。再不行,也可以帶著親信家臣遠赴駿河托庇于今川義元那兒。
安見直政堵在長藪城外的城砦其實是一座引湖澤之水為壕溝,大門外掛著吊橋,正對面,一座堅固的箭樓矗立在風中的一座被圍墻包圍起來的館舍。原本就是長藪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暫時被命名為西館。守衛西館的正是原長藪城主長藪次郎,被畠山高政鵲巢鳩占之后,原本心中就不甘心,在安見直政鼓動下一拍即合,陣前轉投畠山政能,反出畠山高政,堵住了長藪城進出的水路要道。
長藪次郎將畠山政能和安見直政引入西館之后,長藪次郎乃是當地的一個土豪,畠山政能和安見直政都是見過世面的大人物,他不敢怠慢,立即將最好的房間讓給了他們。
安見直政沒有矯揉造作,他留下畠山政能,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道:“現在我們堵住了長藪城,長藪城畠山高政一定是發瘋了,他一定會想要千方百計想要我們死,我們唯有自救。”
畠山政能神情嚴肅,若有所思,他知道安見直政所言不假,但是還有一些遲疑,問道:“美作守,我等為何要堵在長藪城,不如一同前往京都向伊達家報告畠山高政謀反一事。”
安見政能看了一眼畠山政能,他遲疑了片刻,方才說道:“我等突然跑到京都中去,就算所說不假,但是戰后我等能夠得到什么回報,恐怕到時候我等要隨著畠山家一同泯滅于世間。”
畠山政能臉色微變,現在他和安見直政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安見直政鄭重其事的告訴他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不會欺瞞他的。他知曉兄長畠山高政謀反,自絕于世間,他就要擔負起復興河內畠山家的重任。如果沒有半點功勞的話,平定畠山高政之后,正如安見直政所言,他們得不到丁點的回報,到時候不用說復興河內畠山家了,要傳承河內畠山家都困難重重。
安見直政望著若有所思的畠山政能,他知道畠山政能聽進去了,繼續說道:“現在的局勢如此,我等要在長藪城外牽制住畠山高政,力爭在這場合戰中獲得一些戰功。”
畠山政能點頭應道:“正如你所言。”他相信了安見直政的話語,他知道唯有在這場爭端中取勝,更何況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河內畠山家的內亂,是畠山高政、政能兄弟之間政見不同引起的兄弟鬩墻,誰能夠取勝誰就能夠攫取河內畠山家殘存的力量,以作復興河內畠山家的根基。
安見直政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不過他也清楚一點,他不能夠做出頭椽子,給伊達家留下奸臣的影響,他反出長藪城不是不忠河內畠山家,而是因為畠山兄弟之間政見不同,他和畠山政能的政見相同罷了。他需要畠山政能這個傀儡擺在前頭,不過他也需要在伊達家面前露上一手,讓伊達家的人們看看他才是畠山家的重要人物,這也是他留守西館的緣由之一。
安見直政眼見得畠山政能認可了他的觀點,馬上拋出了他的想法,道:“大人,您現在趁著長藪城還沒有來襲之前,加緊前往河內國伊達家駐地,將長藪城的情況告訴伊達家的人,盡快帶著援軍趕回來,只要我等能夠堅守住西館,就能夠在平定長藪城之戰中獲得一份功勞。”
畠山政能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他唯有聽從安見直政的建議,不惜一切代價的趕往伊達家的駐地。他清楚留守西館要面臨長藪城畠山高政的攻擊,如果沒有援軍的話九死一生。
不過,畠山政能清楚安見直政是想要在伊達家面前露臉,不過他也有同樣的打算,不管西館守城如何,他都能夠從中得到一份功勞,更何況他只要在伊達家面前率先露臉,安見直政的念頭就難以實現。
畠山政能沉思良久,把其中的關系理順之后,心底就有底了,大概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帶上兩名侍從,悄悄從山間小道向著河內國前去向駐軍求援。
安見直政送走畠山政能,馬上招來了親信家臣,還有長藪次郎,將畠山高政想要謀反的消息統統告訴了他們,立即引來了群情激憤。誰都知道伊達家如日中天,單憑小小的長藪城想要謀反,這不是裹挾著大家一同赴死嗎?群情激憤之下,西館之內全體人員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加緊加固城防,他們全都相信一旦這里的消息傳出,伊達家定然會派遣援軍到來。
時間推移到了三月二十九日一早,已經是反出長藪城的第三日。畠山高政率領六百精銳在翻山越嶺之后還在樹林子中休憩了一晚,養精蓄銳之后方才向著西館涌來。畠山高政知道時間的寶貴,不過他同樣知道用一支疲軍前去攻打以逸待勞還有圍墻堅守的敵人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畠山高政已經知道了安見直政不僅沒有走遠,還在西館中留了下來,他不知道畠山政能是否還在其中,不過他現在的目光深炯,臉色蒼白,神情有些猙獰,低聲喃喃道:“可惡的東西。”
西館箭樓之上,一名哨手敲響了警鐘,發出了警報:“大人,敵人過來了,數量不少。”西館內老小婦孺紛紛準備起來,只見得人頭涌動,在陽光下,武器之上泛起點點寒光。
終于來了嘛!
安見直政的血在沸騰,他爬上了吊橋上的哨樓,看向了來襲的掛著二兩旗幟的畠山高政,握緊了拳頭,下令道:“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射箭!”他在等待最佳的時機,一擊必勝的時機。
畠山高政指揮刀向前揮舞,大聲喊道:“沖!”說著跟隨在他身邊的武士帶領著精銳足輕殺了上去,畠山高政沒有跟隨,一直保持著向前揮動的姿勢,一動也沒有動彈。
畠山高政一方率先開始發射長箭,一邊發射長箭一邊在鼓聲中穩步推進,推進的速度非常快,轉眼已經到達四十步的距離。長箭射中圍墻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射中了幾個冒失的年輕人。
長藪次郎急了,受傷的是他的族人,他大叫起來:“再不還擊,我們會被射成刺猬的。”
安見直政堅決的搖了搖頭:“不行,我們的弓箭數量太少,只有三次齊射的數目,不能夠浪費了,大家拉好弓弦后躲藏在圍墻后,等我的命令,等我的命令,等我的命令。”
畠山部發射了兩輪長箭,安見直政身前插滿了箭支,他沒有動彈一步,眼神一凝,終于喊道:“射!”三四十步的距離,長箭射到也就是眨眼間的事情,更何況西館有一大半靠近湖澤,能夠攻過來的只有一段挖有壕溝的正面。
畠山部當無可擋,立即就射中了一片人,少說就有二三十人,連續三輪齊射,造成了四五十人的傷亡。安見直政歡呼起來,大聲喊道:“伊達家的援軍很快就會到來,大家堅持住。”
畠山高政知道退無可退,他親自上陣,想要奪取西館,數度齊射徹底壓制住了他們的軍勢,再也不敢冒頭沖出去,更何況他們不是沒有聽到西館內的歡呼聲,面面相覷之下紛紛敗下陣來。
畠山高政揮舞著手中的太刀,想要一舉重奪西館已經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有甚者他的隊伍中出現了動搖之人,還有妖言惑眾之輩,暗流涌動。原本大家以為他們代表著正義,是來打擊叛逆的,沒有想到到頭來畠山政能、安見直政投靠伊達家,這讓他們心中的懷疑無限放大。既然畠山政能代表的伊達家,那么畠山高政是否已經背叛了伊達家。
西館之戰陷入僵局,畠山政能送到了本國寺參見政衡,更有一支規模約在二千五百余人的軍勢在清水宗治的帶領下遙遙望見了長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