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一百九章阿薩姆(一)
第一百九章阿薩姆 通過葉富和葉祖的中間竄連、私下協商,胡楚元還是和林泰曾、劉步蟾達成了一個無聲的協議,這兩人在廣州入港,葉祖則率領其他三艘炮艇前往馬尾。
隨后,胡楚元正式啟程離開新加坡,穿過馬六甲海峽,前往印度洋,并向著歐洲而去。
整個航行還要持續二十天,實際是不止一個月,因為胡楚元對生活和飲食要求是很高的,即便是在船上,他也不可能吃發青發霉的土豆。
哪怕是新鮮的土豆,連吃三頓,他也會不滿。
泰昌號上專門保留了一個船艙,專門在里面養著激、鴨、鵝、鵪鶉、魚、羊…每天殺一個,燉炒悶蒸煲,每次都得變換花樣。
鮑魚燕窩、花生杏仁、紅豆黃豆…都是干貨,這些還好辦。
最麻煩的是水果和時鮮蔬菜。
所以,只要有港口可以停泊,泰昌號每隔兩三天就要靠岸停一下,讓胡榮上岸采購蔬菜和水果。
別人采購的,胡榮不放心,萬一讓胡楚元吃壞肚子,那可是天大的事,他都擔待不起。
實話,其他人也跟著享福。
航速是慢了點,可大家都很開心。
1879年9月15日,泰昌號抵達孟加拉灣的吉大港。
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胡楚元決定在這里停留一周的時間,船停在碼頭不久,他就讓鄭錫泰去當地找了幾個向導,準備深入到阿薩姆邦。
他這樣的舉動讓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可是,大家也沒有提出異議。
一同跟著胡楚元前往歐洲的人很多,華蘅芳、羅爾斯、吳德章等人是技術方面的顧問和監理,顏士璋、繆荃孫、鈕玉庚、顧家相是他的私人幕僚,葉富、鄧世昌、呂瀚是福建水師外派的留學管帶。
胡楚元讓大家收拾幾件簡單的行李,華蘅芳、吳德章、顏士璋、繆荃孫、鈕玉庚、顧家相、葉富都要陪他一起去阿薩姆邦,伍淑珍自然也要去,只有鄧世昌、呂瀚等人留在泰昌號看船。
他們將在當地向導的陪同下,一起乘坐火車前往阿爾加塔拉,那里是阿薩姆茶業公司的茶園種植區,在當地,他們擁有7710英畝的茶園。
雖然胡楚元顯得很認真,可大家都沒有太在意,只當是一次旅行傳說中的天竺國。
很多人都還是第一次接觸火車,其中就包括吳德章這樣的人,顏士璋等人就更別提了。
在火車上,對于他們這樣很少見到的華人,印度人都顯得很好奇,時常會有人主動過來問一問,或者是和胡楚元聘請的那幾個向導詢問一下。
聽說他們是要去看茶園,很快就有一位阿薩姆商人好奇的前來詢問。
阿薩姆人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印度人,而是撣族人,也就是傣族、泰族,“阿薩姆”的來源是也就是“撣”在英語中的音譯。
在英國入侵印度和緬甸之前,撣族人已經占領阿薩姆近四百余年的時間,直到很多年后,他們仍然是阿薩姆邦的主要人口。
主動和鄭錫泰交談的商人就是撣族人,他也是經營茶葉生意,對此很有興趣。
他說,阿薩姆邦的茶業是越來越好做,很多人都在種植茶園,不過,最主要的投資人還是英國人,他們大面積的開設新茶園,每一家的規模都在數千英畝以上。
通常,這些茶葉公司會將茶葉直接運送到英國,并在倫敦茶葉市場上公開拍賣。
在胡楚元這一行人,真正的商人只有兩個,胡楚元、鄭錫泰。
鄭錫泰的英語很流利,又曾經在上海麗如銀行工作了多年,對印度人有所了解,在印度的行程就一直是他在負責。
聽著那個商人的話,還有其他幾個可以說英文的阿薩姆人的交談,鄭錫泰漸漸明白了胡楚元此行的目的。
鄭錫泰是很清楚的,他知道胡楚元最想做大做強的兩個產業就是生絲和茶葉,最近這幾年,中國茶葉的銷量急劇下滑,毫無疑問都是印度茶葉惹的禍。
然而,這個事情還能挽回嗎?
在英資銀行工作過多年的鄭錫泰很清楚英國人的實力,他的心里也并不樂觀。
聽著對面的印度人、阿薩姆人熱情高興的說著茶業上的新發展和越來越好的局勢,坐在他們對面的鄭錫泰,不遠處的胡楚元,兩個人的心中都不痛快。
經過了十多個小時的顛簸,胡楚元這一行人終于抵達了阿加爾塔拉,并在當地的酒店住下。
印度是一個種姓階級社會,當地最好的酒店只向白種人和高種姓開放…其實整個城鎮中就這么一家,還是印度高種姓的人開設的,即便是胡楚元,他也只能和大家一起找個小旅館住下來。
第二天,在幾名印度向導的介紹下,鄭錫泰花費重金禮聘了一個在當地做茶藝師的英國人做向導,又通過這個人聯系了幾家茶葉公司,說是中國的茶商,想來印度購買較為便宜的紅茶。
鄭錫泰是個多聰明的人啊,既然是派他出去聯系事情,安排行程,胡楚元又何必擔心呢。
下午,胡楚元就和伍淑珍一起出去,在當地的茶市上買了十幾種牌號的印度茶葉。
阿薩姆邦的本地茶葉消費也是一個大宗買賣,茶葉市場很熱鬧,不僅有阿加爾塔拉的本地茶,也有藏茶和其他地區的印度茶葉。
買了這些茶葉,兩人就返回租住的旅館,將顏士璋、繆荃孫、葉富等人都喊了過來,每人泡上十幾杯個品茶會。
一碗碗紅潤的茶湯展現在眼前,大家都頗有興趣,紛紛品嘗。
一時之間,滿屋子里都飄著濃濃的茶香。
印度紅茶的特點是茶湯濃,顏色深,紅潤鮮亮,茶葉較大,但不顯得老。
這些人都是老茶客了,尤其是顏士璋、繆荃孫這樣的文人,品茶的功夫都很深。
過了片刻,繆荃孫就先和胡楚元說道:“大人,很可惜啊,湯色倒是很不錯,味卻有點酸苦,香氣更是過重了,本地人種茶,未能盡得我中原茶藝之精髓啊。”
聽他說完,顏士璋和葉富等人也都是微微點頭,看起來是意見很統一。
胡楚元自己何嘗不是品茶的高手,他慣常喝的茶都是國內最頂級的綠茶、紅茶、烏龍,而他最喜歡的是烏龍茶和龍井。
他也各自都喝了一點,每杯之間都用清水漱口,免得錯味。
比起國內的茶,這些茶的口味確實有點奇特,味道酸苦…他不覺得,只是味道比較重。
總的來說,這十幾種印度紅茶的特點大致相同,湯紅味重。
他自己并沒有發表意見,因為他很清楚,他的口味被養刁了,其實品不出印度茶的好處。
他看向伍淑珍,對她的品嘗和評價充滿了特殊的期待。
見他這么奇特的看過來,伍淑珍莞爾一笑,道:“我倒覺得還不錯,至少看起來不錯,乍喝的時候有點不舒服,像是沒有煮透的感覺,還殘留著新鮮茶葉的生澀味。多喝了一點,感覺就好多了。不知道它在外國的賣價是多少,如果按照我們在茶市上買來的價格計算,三個洋圓就能買兩磅,實在是很便宜!”
胡楚元正要接著說話,華蘅芳卻忽然道:“這是用機器大規模炒制所導致的,因為他們用的炒鍋很大,像個圓球,外部加熱,螺旋槳一般的炒鏟子在里面翻轉,必然不如我們的手炒法精細,茶葉內部沒有炒透,所以就會殘留一絲的生澀味。這樣的工藝呢,味道雖然略差,但在成本上無疑是低廉的。”
胡楚元不免有些驚喜,和華蘅芳問道:“原來你清楚這些啊?”
華蘅芳笑了笑,道:“幾年前,有一家英資商行想把這些機器賣給徐老板,徐老板就邀請我去考察一下,也看過英國人當場使用那套機械,算是略有了解。”
他說的徐老板自然就是徐潤。
徐潤加入江南商行后,原有的茶葉生意和茶棧、茶行都并購到江南商行,使得商行在茶葉生意上迅速擴張,在整個江南五省的茶葉市場上都有了不小的份額。
胡楚元想了一下,和華蘅芳問道:“有辦法將這種生澀味去除嗎?”
華蘅芳搖了搖頭,道:“如果能有辦法去除,徐潤當初就肯定會買幾套機械開辦西式茶莊,這不是機械設計和制造上的問題,而是使用大炒鍋所必然產生的問題。”
“哦!”
胡楚元有那點失望,但也高興,這意味著印度茶葉至少在國內是很難推廣開的,除非英國人繼續提高技術水準和機械設備。
他有感嘆一聲,道:“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大家看起來是我在生意上的事,其實,這是真正的國事,而且是我們國內最大最重要的事。大家想一想,茶葉以前是國內的第一出口資源,為咱們換回了多少白銀?可這些年呢,我估算了一下,過去十年中,中國茶葉每年的出口總量并沒有明顯的下降,可茶葉的價格卻一直在跌,另一方面,國際茶葉出口總額卻在保持每年7的增幅。這意味著印度茶葉每年都在高速增加,產銷量是十年翻一番,三十年之后就是四番。那時候,咱們的茶葉怕是再也無法出口了!”
顏士璋、繆荃孫都不敢說話,身為幕僚,他們在生意和經營方面的能耐還不如一個商行伙計。
顧家相比較年輕,當即就笑道:“大人多慮了,印度人又不善于種茶,而我國則是數千年之產茶大國,國運深遠,茶藝精湛莫深,非外人所能習傳。”
伍淑珍淡淡的輕笑一聲,和胡楚元商量道:“英國應該是世界上的第一茶葉進口大國吧?”
胡楚元點著頭,道:“他們占了全球茶葉進口市場的7成,法國、俄國和西班牙排在其后,隨后是美國、德國、土耳其。”
伍淑珍一貫是個很優雅的女人,笑盈盈的建議道:“我倒覺得美國的市場空間很大,目前的美國有接近五千萬的人口,其中有25的人集中在城市,美國又一直遵循雷蒙德高薪主義,消費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關鍵是如何推廣和開發。美國以制造業為立國根本,生活節奏很快,不像英國人那樣有充裕的時間享受生活。”
她的話倒是提醒了胡楚元。
英、法、俄、西這四大茶葉進口國都是生活節奏較為緩慢的國家,而制造業強大的美國和德國,雖然總體經濟實力很強,經濟繁榮,卻并不是茶葉的主要消費國。
然而,如何開發美國和德國的茶葉市場,如何在英法俄西四大傳統茶葉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這些問題,胡楚元并沒有一個答案。
因為胡雪巖的關系,胡楚元從一開始就對生絲業有著充足的考慮,再加上家族的根基,他才能迅速對中國絲業作出反應和調整。
茶葉呢?
胡楚元曾寄希望于徐潤,可徐潤畢竟不是他,徐潤是要賺錢的,此時的徐潤更希望將精力和財力集中在上海的地產業上。
對于胡楚元所在考慮的大問題,其他人都愛莫能助,未免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
眾人都沉默了一會兒,葉富忽然和胡楚元問道:“大人,您能不能和咱們此事影響到底會有多大?”
胡楚元想了想,站起身在房間里走了幾圈,這才和大家解釋道:“英國人是咱們最大的茶葉買家,占據中國茶葉出口的七成江山,可他們在印度搞起了茶園,以后只在印度買茶葉,那咱們的茶葉怎么辦呢?諸位可能還是覺得這不過是一門生意,可是,這門生意不僅關系中國的聲譽和尊嚴,也關系著幾千萬茶農及其家眷兒女的生計。”
聽了這話,大家都不免有些唏噓。
繆荃孫依然有點不解,和胡楚元問道:“大人,咱們以前也沒有和洋人出口國過茶葉,百姓過的不是tǐng好嗎?既然英國人不買咱們的茶葉,可咱們自己也會買的呀?”
“是啊!”顧家相和華蘅芳都微微點頭。
不用胡楚元回答,伍淑珍就笑道:“兩位先生的道理看似簡單直接,其實并不對。國家的發展也和做學問一樣,不進則退,因為別人總是都在發展的。如果沒有茶葉出口,我們無法從國外吸取大量的白銀,國家經濟就很難增長,也將進一步落后于世界。國家積弱落后,必然會有圓明園的事情發生,俄國也才敢于侵占伊犁。”
“這樣啊?”繆荃孫似乎有點懂了。
胡楚元不免有些苦笑,沒有外貿出口,沒有資金流入的弊端,在很多年后的中國,即便是高中生都能懂,可在今天,連繆荃孫、顏士璋這樣的進士學者都不懂如此淺顯的道理,還得要他來解釋。
[公告]隨時隨地閱讀本作品,請訪問139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