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26【佳視再起】

夢想島中文    臺灣娛樂1971
🔊點這里聽書
*已支持Chrome,Edge,Safari,Firefox瀏覽器

  手機站:wap.zwwx

  背景:

  字號:

超級大大大大中小  電子書:

《》正文426佳視再起426佳視再起  1977年3月5日,星期6,驚蟄。4∴8065

  佳藝電視臺改編自古龍小說的電視劇《武林外史》剛剛結束不久,這部由米雪、魏秋華主演的武俠片頗受追捧,平均收視率達到了40。

  這個數據不算太離譜,去年《射雕英雄傳》播出的時候,最高收視率達到了70以上。

  此時的香港電視臺,新聞節目和電視劇節目,是收視率的大頭。特別是電視劇,動輒80到120集,每晚七點開播,能吸引約66的電視觀眾定時收看,總計約200300萬人。每當這些長篇電視劇播放大結局時,不論是街上或酒樓都不會有人逗留,為求趕返家中收看電視劇的大結局。

  電視劇開始后,就連出租車司機都沒了生意,干脆開回家看電視去了。搞得八十年代的酒樓不得不安裝電視,以留住客人。

  香港的電視臺除了自己拍攝電視劇不測,還會從臺灣和日本引進優良電視劇。臺灣那邊就不說了,王梓鈞的《上海灘》和《新白娘子傳奇》,讓香港街頭萬人空巷不是一兩回。

  日本那邊則有些杯摧,這幾年日本的電視劇以特攝片最為熱播,就是奧特曼、蜘蛛人那種。香港的電視臺看著眼熱,也引進了一些,獲得了廣大青少年的青睞,不過很快就出了問題。

  兩年前,兩個三、四歲的小盆友看了《蜘蛛人》后,模仿蜘蛛人上天入地,從九龍城七層大廈跳下去。弟弟當場死亡,哥哥大概是因為信春哥,竟然原地滿狀態復活。

  這種傷亡事件連續發生了好幾起,弄得民怨沸騰,港英當局間接下令禁止進口日本特攝片。

  《武林外史》之后,還有一段新聞節目和廣告,才是王梓鈞的《百家講壇》。佳視的改革從去年底開始,《職場風云》已經錄播了一期,不過要下周才開始播放,現在馬上要播的,就是第一個新節目《百家講壇》。

  佳視的員工都緊張地等待著,再播完兩個廣告,《百家講壇》就正式開始了。

  “石總監,昨天的《少兒節目》收視率統計已經出來了。”一個員工拿著報表說。

  石少鳴看都沒看他,間接問道:“多少?”

  那員工道:“26,比前天漲了8個百分點。”

  在場的聞言都是一喜,佳視除了電視劇欄目外,無論是新聞、綜藝和少兒節目,都遠遠比不上tvb和麗的電視臺。如今少兒節目能達到26,實在是一個好兆頭。

  “好!”石少鳴面有喜色。

  引起少兒節目收視率飛漲的原因,乃是因為引進了臺灣夢界動漫公司的動畫片《圣斗士》。這部動畫片夢界動漫公司耗時半年多,精心制造了前50集,如今連臺灣的電視臺都還沒有播出,佳藝電視臺稱得上是真正的獨家首播。

  最讓石少鳴高興的是,王梓鈞在夢界動漫公司是第一股東,那么為了佳視的利益,這部動畫片在香港只會賣給佳視。雖然佳視也為此多付出了一點獨播費,但以如今《圣斗士》的收視率增長來看,絕對值價。

  九點整。

  佳視每天的第二波教育節目正式開始。

  郝援朝是香港崇文中學中五(高二)的學生,還有半年都面臨會考,他的目標是香港大學。以他的勤奮和聰明來說,考入港大應該沒有問題。不過好援朝并不驕傲自滿,他因為某些原因,雖說才念高中,但已經23歲了。

  “援朝,別看電視,都九點了,快去復習一些功課就睡覺。”老爸郝建國提示道。

  《百家講壇》的動畫片頭已經開始,郝援朝說:“爸,我再看一會兒,《王梓鈞品三國》已經開始了。”

  佳視這些天關于《百家講壇》的廣告做得非常足,一向只關懷新聞節目的郝建國明顯也聽說過。他皺眉道:“就是那個臺灣講課的節目?這可不行,快把電視關了,的資產階級思想要不得。”

  郝援朝翻了翻白眼,對自己的老爹說:“資產階級思想要不得,那你怎么不回大陸去。”

  郝建國被這話堵了一下,眼睛一瞪,剛要罵人,老婆陳芳做完家務進來了,勸道:“老郝,兒子要看就讓他看,聽說這個《百家講壇》是教育節目,多學些東西也好。”

  郝建國一聽妻子發言就不說話了,要不是老婆當年力排眾議從廣州逃過來,他們一家還在大陸餓肚子呢。

  其實聽他們父子的名字就知道,他們百分之百是大陸的偷渡客。一個建國,一個援朝,多明顯啊。

  這一家子是十多年前“五月大逃亡”過來的。

  大陸的“三年自然災害”雖然在60年就結束了,可后遺癥持續了好幾年,當時全國餓死的人不計其數,即便沒餓死,孕fù也因為營養不良而大范疇流產,不流產的也因為養不起而不要孩子。為此,大陸政fu以至出臺政策,鼓勵生育,生一個補助多少糧食,生兩個、三個要得表彰。

  內陸的百姓再苦也只有忍著,但沿海的不同啊。

  珠三角一帶的老百姓為了處理糧食短缺問題,紛紛致信香港親友求助。香港親友于是把食物裝入鋅鐵盒子密封起來,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結結實實,寫上姓名地址,通過郵局寄回大陸。

  然而,大陸政fu出于政治考慮,下令禁止郵包入境,于是所有的郵包全數折回香港。人們沒有飯吃,就沉思著往外跑,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偷渡完全是形勢逼出來的。更為重要的是,港英政fu從1961年3月開始實施了新身份證申請政策。新政策規定,給予那些能夠成功抵達市區而又有親戚朋友接濟,加上本身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士簽發香港身份證。

  這樣的做法,是港英政fu為了處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勞動力短缺所提出來的,但實際上相當于變相地承認了移民的“合法”身份。新政策的實施,成為境者的“大赦令”,以至于粵港邊境謠言四起,說什么“英國女皇誕辰,大放三天”、“第三次世界大戰快打了”,不少群眾認為,只有“逃港”才是唯一的生機。

  1962年掀起“逃港”,史稱“五月大逃亡”。據記載,單是在5月16日一天,便有5000多人,由新界邊界地區剪破鐵絲網涌入香港。

  郝建國一家也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一家三口來香港投奔一個叔公,叔公無兒無女,身下還有一家小店鋪。沒幾年叔公撒手而去,小店鋪就成了郝建國一家的產業,加上老婆精明,郝建國自己又能干,十多年過去,已經發展成了一個三十多個員工的小公司。

  現實上,不止是1962年,整個60至70年代,偷渡已經成了廣東民間的一種風氣。從城市到鄉村,從孩童到老人,各色的群眾以不同的方式向粵港邊境靠攏,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或爬火車,或乘小船,或只身泅水,不顧一切,向著香港奔去。曾有老人回憶,在那個時代的廣州,群眾常常自發去珠江中練習游泳,其目的就是為了在日后的“逃港”中用得上。不少人從小便被家人灌輸“好好練身體,日后去香港”之類的思想。

  “叔,嬸子,我功課做好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小男生走進來。

  這男孩是郝建國弟弟的兒子郝,在知道自己叔叔這邊過得好,去年一個人從廣州跑出來的。

  大陸去年結束,各方面有所放寬,再度掀起了“逃港”熱潮,現在還好些,到了明年,一年的逃港人次就達十萬,成功逃脫的近兩萬人。以至出現干部組團偷渡的事情,某大隊支書親身領著一票人“逃港”打前站,走的時候村里其他人出來踐行。被抓的只能灰頭土臉地被遣返,要是哪家有人偷渡成功,還會放鞭炮慶祝,有點能力的還會大擺酒席。

  郝現在已經改名叫郝多福了,他原來那個名字在香港沒法呆。

  郝多福同學一進來就盯著電視看,他本來計劃逃到香港來打工吃飯的,沒想到叔叔嬸子讓他念了書。一進學,郝多福就被多彩的學校生活給晃花了演,學會了打街機、學會了看電影,以至偶爾還積累著零花錢和同學去唱卡拉ok。

  王梓鈞就是郝多福同學的偶像,他最喜歡看王梓鈞的電影,唱王梓鈞的歌,他覺得這比以前的樣板戲、革命歌曲好看好聽多了。

  去年一到香港,郝多福就被奇妙的電視機所吸引,當時佳視正在播《三國演義》,郝多福都是提前半個鐘頭就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

  如今又聽說自己的偶像王梓鈞要講三國,自然心癢難耐。

  電視機里,動畫加電視劇片段的三國場面,配合著解說,勾勒出那個英雄輩出的亂世。一身中山裝的王梓鈞出現,開始侃起了三國。

  “要說這周瑜啊,也是個靚仔。不是有句話叫‘曲有誤,周郎顧就是靚仔的意思,在江東,周瑜被稱為周郎,孫策被稱為孫郎。按照今天的話說,就是周靚仔、孫靚仔的意思。大家想想啊,兩個二十出頭,才華橫溢的靚仔,娶了當地最美的靚女大喬、小喬,這多拉風啊?所以千年后,蘇東坡還在發出感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

  電視里傳來王梓鈞極富現代親和力的講說,原本對三國不怎么熟悉的陳芳都被吸引住了,遑論本就癡迷三國的大小三個男人。

  郝援朝只覺得王梓鈞講得太有趣了,這種嚴肅的教育節目竟然被他講得妙趣橫生,什么靚仔、靚女,開“爬梯”,開演唱會,唱卡拉ok都來了,說到絕妙處,郝援朝和堂弟都忍不住大笑。

  即便是原本對王梓鈞不屑的郝建國,也不得不承認王梓鈞講得好,決定明天還要看這個節目。

  等到《王梓鈞說三國》第一集播完,幾個人還意猶未盡,他們以前哪看過這種節目?雖然佳視的節目預告里,說今晚只播一集《百家講壇》,可他們心理還抱著僥幸——弄不好還要播一集呢?

  不斷坐在電視機前等了大半個小時,直到后面佳視一個教基礎物理的老教育節目都快放完了,一家人才有些惋惜地關掉電視。

  郝援朝和郝多福乖乖地回房睡覺,香港的住房一向很緊張,像郝家也勉強算中產階級了,不過堂兄弟兩個還睡在一個房間。

  燈關了,兄弟兩個就在黑暗中討論著剛才的節目,說著說著就轉到了《三國演義》上,各自為他們心中的英雄爭得面紅耳赤。

  “諸葛亮沒那么厲害,王梓鈞不是說了嗎?什么三氣周瑜,三把大火,都是子虛烏有的。周靚仔人家是自己得病死的,赤壁之戰周瑜才是主帥。”郝援朝說道,他聽了一集之后,已經成了周靚仔的粉絲。

  郝多福卻一向是諸葛亮的擁躉,反駁道:“就算那些是羅貫中編的,諸葛亮也厲害。不然劉備以前總是逃跑,有了諸葛亮一下子就發達了。”

  “諸葛亮是戰略家好不好,不是戰術家、指揮官。唉,算了,你個小屁孩才多大,說了你也不懂。”郝援朝不屑道。

  郝多福不滿道:“誰說我不懂?像就是戰略家,十大元帥就是戰術家、指揮官。所以就像諸葛亮,十大元帥就是周瑜,你說厲害還是十大元帥厲害?”

  “呃…”郝援朝被自己只有十五歲的堂弟給嗆住了。

  郝建國和妻子陳芳回房后,陳芳洗白白了穿著睡衣不停地向丈夫拋著媚眼,可郝建國卻裝沒看見。他被剛才的節目勾起了三國癮,竟然從柜子里翻出那本叔公留下的,好久沒讀過的《三國演義》出來重溫。

  陳芳踹了老公幾腳,對方都沒反應,好像那本書比她更有魅力。

  此時的香港還是每周單休,而且就是這幾年才開始單休的,以前都是全日上班,以至到現在有些工種也沒有休息日。

  《王梓鈞說三國》第一集實在周六晚播出,由于第二天不需要早起,所以看電視看得晚的人還挺多。

  年前王梓鈞入主佳視的新聞,配合著王梓鈞和趙雅芝的緋聞,王梓鈞稱為香港首個千萬導演,王梓鈞和奧黛麗.赫本創辦慈善基金會…等等等等的新聞層出不窮,佳視的宣傳配合著這些新聞不停地在背后使力,其效果明顯不錯。

  周六的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純粹是好奇,才在9點之后將頻道換成佳視,想看看王梓鈞能把《三國》說出什么花來。

  如果郝家那幾口人一樣,大部分收看《王梓鈞說三國》的觀眾都被抓住了眼球。

  到第二天周末,一些書店突然發覺買《三國演義》的顧客多了起來。要知道這個社會,大家都忙著賺錢,閑下來就看看電影、武俠言情小說、漫畫,除了學生外誰會去啃《三國》、《水滸》這種名著?

  可現在就奇怪了,竟然有許多上班族都來買《三國演義》。

  岳華書店是一家老書店,從49年起,已經運營了近30年。

  老板岳家田有些疑惑了,去年佳視《三國演義》熱播時都沒幾個啊,怎么突然有人來買《三國演義》。

  “老板,有《三國演義》賣嗎?”書店里進來了幾個女孩子。

  岳家田看那幾個女孩子的打扮和年齡,應該是公司里的白領,這些女白領平時都是看電影、聽英文歌、吃西餐的啊,怎么突然想起讀典范名著了?

  “我這就五本存貨,還是去年進的,因為后來沒人買,就沒有再去進。”岳家田拿出兩本來,說道,“喏,今天一天就賣出三本,就剩這兩本了,封面有些磨損,不知道你們要不要。我能夠給個九折。”

  一共三個女孩子,當中那個扎著白色絲巾,看起來很文靜的女白領說:“沒有包裝精美一點的么?”

  “有啊,不過今天沒有。你要的話,等幾天我再去進貨。”岳家田道。

  另一個女子道:“梅梅,要不到別處看看吧。這封面有條印子,買了讓人看見好丟人。”

  “那就再去別的書店看看。”梅梅說。

  三個女子轉身要走,岳家田趕緊叫住,問道:“靚女,能不能問一下,你們怎么突然想起來要買《三國演義》?”

  三女當中那個圓臉女生道:“你昨晚沒看《王梓鈞說三國》嗎?”

  “沒有。”岳家田搖頭,不過很快明白過來,問道,“你們都是王梓鈞的粉絲?”

  “那是當然,我們都是‘阿鈞歌友會’的會員。”圓臉女生說,“阿鈞做節目說三國,我們要是連《三國演義》都沒看過,那不是很丟人?”

  岳家田無語,明星的偶像都是這么不可理喻。

  岳華書店是岳家田的老爹岳華傳下來的,岳家田如今單身,現在吃住都在書店里。不過對于一個嗜書如狂的人來說,這日子倒也不錯,除了偶爾見到女人容易咽口水之外。

  書店里有一臺電視,是岳家田今天才裝的,不過喜歡讀書的他,看電視的時間并不多。

  聽了三個女白領的說法,岳家田對《王梓鈞品三國》頗感興趣,決定今晚要看看。對于三國,岳家田可比普通人了解得多多了,他十多歲就把《三國志》給翻爛了,如果王梓鈞說三國是照著《三國演義》來說的話,那么岳家田這樣的專家級三國粉,是不會買賬的。

  岳家田端著一本王詡的《鬼谷子》看得起勁,調好的鬧鐘突然響了起來。

  時間到了。

  《百家講壇》節目片頭過后,是《王梓鈞說三國》的片花,那畫得精致寫實的三國人物動畫形象,讓岳家田看得頗為意動。解說回述了一下上集《大江東去》,又引出這一集《真假曹的內容。

  正餐開始,原本還抱著吐槽目的岳家田,很快就放棄了自己的原則。

  這一集主要論的是曹這個人,說他大度又小氣、善良又兇殘、忠直又狡猾、真誠又虛偽…整個一精神分裂者。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曹就是這么一個把所有矛盾人格集于一身,而又完美運用的可愛的奸雄。

  看到這里,岳家田拍案叫好,王梓鈞的分析可是說到他心坎里去了。他原本對之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報以不屑,可人家王梓鈞引用的資料里,不僅有《三國志》,還有《資治通鑒》等好幾本書,所知的比他多多了。

  “不愧是能寫出《大唐雙龍傳》和《搜神記》的人。”岳家田服了。特別是王梓鈞在這一集的結束留一個懸念,更讓他對下一集期待不已,可惜的是,明天周一,距離下一集播出還有整整六天時間。

  突然,岳家田腦子一轉,突然想到了一個商機,風風火火地拋出去,找了個街邊電話亭給供書商打電話,一下子訂了數百套《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百家講壇》的頭兩期已經過了數天,香港的市民突然發覺身邊討論三國的人多了起來。這不僅是《王梓鈞說三國》的功勞,還有佳視啟動早已預謀好的一系列活動——“讀三國,得大獎”、“人人都是三國迷”、“青梅煮酒論英雄”…

  這是盧國沾負責的節目推廣活動,投入巨資制造《百家講壇》和《王梓鈞說三國》的品牌知名度,只這些活動費用,已經相當于拍一部80級電視連續劇的制造費了。

  特別是看《百家講壇》贏彩電噱頭,每期《百家講壇》的最后都有兩個提問。一個提問是面向大眾化,只需認真看了節目,是傻子都能答出來。來信答對的人,將會有三位幸運兒,分別獲得電飯鍋、縫紉機和收音機大獎。另一個提問則要難一些,需要動用文學或者歷史學問,這道題的獎品則是彩色電視機和黑白電視機,分別獎勵給兩位幸運兒。

  另外,凡是答對題的人,都有機會獲得《百家講壇》現場嘉賓的資格,并會得到一份神秘禮物。

  而如果同一個人累計獲得兩次大獎,那就會得到一輛價值20萬港幣的高級轎車。每個月底,還會舉辦一場“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辯論賽,獲勝者獎勵1萬元現金大獎。

  隨著佳視鋪天蓋地的宣傳,原本從不看佳視的人,都知道了佳視有個節目叫《百家講壇》,目前正在講三國,而且還會拿大獎。

  當第二周的節目開播之前,第一周兩集《品三國》的有獎問答已經揭曉,五位獲獎人捧著電飯鍋、電視機的照片也出現在報端雜志。

  別的還好說,那幫子家庭主fù和老太太坐不住了,這些人本就愛貪小便宜,獎品又是如此實用的產品。而她們只需好好看節目,再于每周2之前寫封信就能夠,成本不過幾毛錢。如此劃算的投資,何樂而不為?

  稍微有點學問能力的,卻是想挑戰第二個專業問題,既能夠拿彩電大獎,又證明了自己的學識。

  等到第二周《百家講壇》播出之后,統計出來的收視率把石少鳴嚇了一跳。

  第一周《百家講壇》的前兩集平均收視率只有11,這還是沾了王梓鈞名氣的光,以及佳視的前期宣傳。終究佳視原來這個時段的節目,收視率還不足1。

  可是第二周節目一上,第三集收視率猛增到25,第四集更是一舉超過了30。

  這對于其他電視臺9點檔節目來說,都是個很不錯的成績,而對一項激肋的佳視來說,已經能夠算作是逆天了。

  佳視的員工們喝彩雀躍,從高層到普通員工都在慶祝。前段時間四周都謠傳佳視快倒閉,如今打了一個翻身仗,大家自然是高興。

  《王梓鈞說三國》第二周的井噴式熱播,才真正讓《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品牌火起來。

  這個結果,不光是盧國沾的節目推廣做得好,如果是以前那種枯燥的教育節目,即便是弄出大獎的噱頭,那是沒人看的,十個有八個都會看個幾分鐘就換臺或者睡著。

  之所以能起到效果,乃是因為王梓鈞的名氣和信譽擺在那里,王梓鈞做出的電影、歌曲和小說,以至是那首引起小驚動的詩歌,都從來沒讓人失望過。

  特別是《新白娘子傳奇》和《上海灘》,以前許多普通觀眾都只注意主演,而不注意導演,佳視的宣傳一打出這兩部電視劇的導演要錄《百家講壇》,立即給這些普通觀眾吃了顆定心丸。

  在許多人眼里,王梓鈞做的東西,就是質量的保證。

  還有一些觀眾,那就是純粹為了看王梓鈞或者看《三國》而來。前者是王梓鈞的鐵桿粉絲,后者是三國的鐵桿粉絲。這兩種人,只需是跟王梓鈞或者跟三國沾上邊的節目,他們都會來關注。隨著廣告和觀眾的口口相傳,這個群體就如滾雪球一般強大。

  那些和佳視簽訂了合同的廣告商又是高興又是痛苦,高興的是節目收視率越高,他們的廣告效果越好,痛苦的卻是當初簽的是按收視率高低來收費。如今《百家講壇》的收視率越來越高,他們出的廣告費也就越來越多。早知道當初還不如間接答應佳視提出來的價碼,現在《百家講壇》的收視率換算下來,已經比電視劇節目廣告費都高了。

  與此同時,佳視的第二個新節目《職場風云》也在周五晚上開播。這個節目明顯沒《百家講壇》那么火,但在特殊群體里卻備受關注。特別是一個跑龍套,每個月只能賺到一千塊的龍虎武師,在《職場風云》里面獲得臺灣王氏娛樂經紀公司青睞,當場與簽訂藝人合同后,報名的電話就突然多起來。

  接下來幾期,不斷有底層人士和剛畢業的職中生找到好工作,雖然只是試用,但依然引得無數人眼紅。

  這幾年香港的工作越來越難找,失業人口也增加,《職場風云》簡直就像是無業人員的救星一樣。即便是這些無業人員本人不想來,他們的親戚朋友也會慫恿他們來,以至是間接幫其報名。

  一千個報名的人里,也就只有那么兩三個能夠獲得資格參加節目錄制,而參加節目后,又只有一兩個能獲得工作,而獲得好工作的只有一個,以至是一個都沒有。

  幾率很小,比自己找工作的幾率都還小,但架不住有幸運兒的例子,觀眾的報名熱情依舊高漲不已。許多人自己沒有機會找到好工作,但是看到電視里和自己能力差不多,學歷差不多的人找到了好工作,那種感覺是很美好的,就像電視里那個人是自己一樣,會下意識地給自己希望。

  對于佳視的這兩個新節目,《明報》間接在教育版花了兩個版面來做出評論。看清楚,是教育版,不是娛樂版。而且是金老爺子親身執筆。

  去年金庸19歲的大兒子自殺身亡,金庸身受打擊,之后不斷銷聲匿跡。

  有關金庸大兒子自殺的傳聞很多,一種是說金少俠年紀悄然了悟佛法,覺得此身無戀,然后自殺了。一種是說金少俠被女朋友拋棄,想不開自殺了。還有一種是說法是,金庸有了婚外情,想跟朱枚離婚另娶,金少俠為母親抗爭,以死明志。

  對于最后一種說法,后來估計是為給金庸面子,換成了金少俠先自殺,金庸魂不守舍中遇到了溫柔的酒店服務生林樂怡,兩人暗生情愫。

  反正,金少俠自殺的時間,正好跟金庸搞婚外情的時間差不多。到底是誰前誰后,這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了。

  反正最后的結局是,大兒子自殺了,共患難的發妻朱枚孤苦后半生,連死的時候身邊都沒人陪著,是護士幫忙拿的死亡證。而金庸有了小嬌妻,被金庸迷稱為小龍女的林樂怡從一個酒店服務生一下子變成了社會名流。

  去年金庸大兒子自殺的時候,王梓鈞正在賭船上拍《賭神》,直到回臺灣的時候才得知消息,也只能掛一個電話過去慰問。

  (其實幫金庸圓謊的人,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林樂怡與金庸認識的時候才16歲,按時間推算應該是1969年,也就是說金庸和林樂怡的地下情最長可能持續了7年之久,在大兒子自殺后才暴露于大眾。)

  反正不管怎樣,本該在悲痛中,又或者在跟老婆鬧離婚的金庸,突然跑出來寫了一篇評論。

  “七日前,我在家中埋首卷堆,以解心中憂煩。忽接梁羽生電話,我問何事,梁兄問我,佳視之《百家講壇》可曾看?我答曰,未曾。梁兄告我,此節目可看,小友王梓鈞力作也。

  我初看《百家講壇》乃是6日周末,王小友正講到《真假曹,令我感悟頗多。曹乃千古奸雄,此已有定論。然王小友曰:乃可愛之奸雄。細究曹之性格,得出諸多矛盾之復雜人性。

  由古思今,今人亦然也。同一人,不同時日,不同地點,其所思所想不一,然諸多行為,皆真性情也。人因時異,徒呼奈何…”

  前面扯了亂七八糟一大段,看得看報紙的人滿頭霧水,不知道這剛死了兒子的金庸又在發什么神經。不過王梓鈞拿到報紙之后,一看就明白了,估計是金庸有感而發,下意識為自己的移情別戀開脫。

  別人之所以看不明白,乃是因為去年金庸長子去世是在美國,消息傳到香港時,又正值《賭神》上映,香港這邊沒鬧出的動靜并不是太大,而且金庸的婚外戀此時還沒傳出來。

  金庸啰嗦了一大堆才說到正題:

  “三國我亦曾讀之,古今評述者甚多。《王梓鈞說三國》中,王小友之觀點頗為新穎,條列陳述,邏輯推理,尋典舉證,蓋西方史家科學之方法也。我與王小友雖有觀點而不同者,但亦欣然受之。

  我聞佳視教育節目凋敝,陷入不敷出之困境。王小友毅然接之,勇氣可嘉。今觀之,彼早已胸有成竹。中國之歷史,西方之科學,民間之俚語,三者溶為一體,自可吸引觀眾。此為一創新,佳視走出困境已成定局。

  而《職場風云》,此節目則于民生有益,當鼓勵之。我聞有呵斥者,不知此君所思為何…”

  金庸的評論之后,則是《明報》的其他評論員的文章,重點講的是教育節目的改革,說此改革在全世界的電視節目中,也屬于先鋒之作,能夠說是百般贊揚。

  與《明報》的這幾篇評論不同,也有大唱反調的。

  一種是對歷史有研究的人,說王梓鈞的講課漏洞百出,簡直是誤人子弟。

  還有一種說佳視的教育節目做得太出格,《百家講壇》成了說書的舞臺,《職場風云》就是替企業做招聘的節目。這些都跟教育臺的初衷不符,佳視已經違規了。

  后一種的批評愈加猛烈,以至間接投訴到廣播電視發展小組那里,要求佳視限期整改,否則就收回電視牌照。

  用膝蓋想都知道后一種是誰在暗中使力,不外乎麗的電視臺和tvb。他們看到佳視的節目收視率大漲,自然是如臨大敵,一邊在媒體上大加抨擊,一邊不停地寫信投訴佳視違規。

  佳視也不示弱,開始寫各種文章進行反駁。

  你說《百家講壇》是說書?有這么說書的嗎?這是歷史人物評論,是在講歷史,而不是在講小說。

  你說《職場風云》是在幫企業做招聘?那我問你教育跟找工作有沒有關系,你只讀書不吃飯啊,我們這是方便大家的教育學以致用。怎么就不是教育節目了?

  報紙上打嘴仗打得厲害,廣播發展小組那邊的一群鬼佬也在討論。討論了半天,最后不了了之,說違規,佳視似乎也違了歸,說不違規,人家跟教育沾了邊。最后討論的結果,就是再看看情況,只需不是佳視弄得太離譜,那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

  就在外界爭論不休的時候,佳視趁熱打鐵,在每個星期四播出了第三檔新節目《人與自然》。如果說《百家講壇》講的是人文科學學問,《職場風云》是實用謀生技能,那《人與自然》就是大自然的奧妙。寬闊了大家的眼界,教會了許多有關動物和自然界的學問,這是當之無愧的教育節目。

  這片子真的很難找,林旭華作為材料搜集經理,把他殺了也弄不來。

  能買到這片子,還多虧了詹姆斯.布朗這個老家伙幫忙。他本身就在非洲呆了三年,加上他的人脈面子都很廣,間接從bbc給弄來了一套非洲系列。

  佳視要花巨資引進,bbc也樂得賺錢,大家皆大歡喜。

  七十年代的香港不是很發達,大多數的香港人都沒機會出去旅游看看。《人與自然》一播出,那廣袤壯闊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獅子、大象、犀牛,還有奇妙的動物生存和氣候變化,立即就遭到廣大觀眾的歡飲。

  就這樣,佳視從周四到周末的節目收視率節節攀升,廣告收入大漲,一掃去年的疲態,教育節目從一個包袱變成了招牌。

  許多學問分子覺得佳視的節目有檔次、有內涵,值得一看,普通觀眾也覺得佳視的節目貼合大眾,很好看。

  無線電視臺和麗的電視臺高層震動,告佳視違規又不成功,只得組織人手研究佳視成功的竅門,然后開始山寨跟風。

  這樣做無異于東施效顰,無線電視臺和麗的電視臺本就是以娛樂為主,把娛樂節目換成科學教育節目,這不是丟己之長的糊涂做法嗎?

  研究來研究去,就覺得《職場風云》能夠借鑒,于是紛紛辦起了求職節目。

  而原本從佳視撤出去的股東傻眼了,他們當初惹不得全都賣出去的垃圾股份,現在竟然成了下金蛋的激。可惜,后悔已經來不及了。

  越多人閱讀本書,更新越快,宣傳本地址:

  書友同時閱讀:

夢想島中文    臺灣娛樂1971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