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三十章 過河

  “粉墮百花州,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16kbook更新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三月的大觀園已冷清許多,不少班子不是在演練新詞新曲,就是在收拾行裝,準備北上。小半月魁星樓里,飛天藝坊就只有外班繼續演出,唱的都是今世詞曲,跳的也是唐宋古舞。

  正是下午茶時分,黃埔江上喧囂之聲涌涌而來,隔音良好的廳堂也難擋住。舞臺下稀疏觀眾并不在意,他們都習慣了,自北伐號令一下,黃埔江上就是這般熱鬧。

  觀眾多在低聲議論著風云激蕩的南北大勢,注意力并沒放在這曲舞上,盡管臺上正賣力演出的是外班新秀,花名小燕子,早前以滿宮清唱扮丑角聞名,現在像變了人似的,一臉凄苦哀愁,只能走唐舞宋詞、深閨怨娘的老戲路,靠著《石頭記》的詞曲,漸漸掙了些名氣。

  也不是所有人心不在焉,一人坐在角落里,半瞇著眼正細細品著唱腔,手里揮著一根筷子,像是在調度歌者的旋律。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到最后部分,筷子一僵,這個儒生打扮的年輕人搖頭慨嘆:“是爾不是兒,就不該選旗人唱這詞。”

  又一個嗓音響起:“非是音誤,而是你這詞者心誤…”

  一個儒衫中年徑直在年輕人身前落坐,口里還沒停:“名園筑何處,仙境別紅塵;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夢阮啊,你這石頭記也要在中原揚名了。你都不知,多少紅衣武夫揣槍上陣,心里還惦著寶黛之緣。可你在第八十回里來了這么一首詩。真要拆了兩人,就連我也要肝腸寸斷。”

  年輕人正是曹沾,他苦笑道:“能得人與我共愁,斷腸又何妨。”

  仰頭一杯濁酒下腹。似乎這兩年來的苦愁再翻上心胸,曹沾自覺又醉了。

  表妹終究是嫁人了,新郎官既不是皇帝,也不是他,在汪朱案上的失意,辜負表妹之心的悔意,兩樁深愁一并纏住了他。讓他對自己憎惡失望到了極點,干脆埋首書案,一腔郁血寫就八十回《石頭記》。一邊寫還一邊在大觀園里與藝伎們唱酬廝混,贏得一個“曹邦彥”的諢號,《石頭記》也廣傳于世。

  英華北伐了,華夏要一統了,他全不關心,自年初到現在。八十回之后該怎么寫,他日日憋著,就是不敢動筆。如來人所說,寶玉和黛玉,到底該得來什么命運?這一落筆,自己此生怕就再無顧念。

  對了,來人…

  曹沾清醒了些,趕緊起身作揖道:“吳兵備,此時怎還有空來見我這個廢人?”

  來人吳敬梓,他呵呵笑著還禮道:“此時我已不是江蘇兵備道了。”

  曹沾皺眉:“難道是…

  吳敬梓點頭:“白道隆之事,我也有涉,張廣泗是武人。依令行事,殺戮有功無過,可我是文官。都察院彈劾我處置不密,有失職守,所以…”

  丟開自己的愁苦,曹沾頓生義憤:“都察院怎么也成了舊世風聞鼓噪的碎嘴御史?就只知拉自家人后腿!”

  吳敬梓再笑道:“剛交卸兵備道大印。又被征調為山東兗沂曹濟道置制使,統領軍政,手下正缺一個兵備道,夢阮,與我一同北上建業吧!”

  曹沾呆住,許久后才訥訥道:“我、我已無心仕途…”

  吳敬梓斂容沉聲道:“這豈關個人仕途!?我所知的曹夢阮,不是文才斐然的曹邦彥,而是在居延堡與將士一同浴血疆場的曹校尉!我也相信,那個曹夢阮還在,就在你心底里!繁華錦世里,你可以作你的曹邦彥,任你自艾自憐,可如今英華北伐,華夏一統,正是上天重布風云之時,怎能再埋在兒女情長中?曹校尉…出來擔天下一角罷!”

  曹沾握著酒杯的手哆嗦起來,此時外面雜聲驟然拔高,漸漸匯聚為一股沖天浪潮,還有人沖進廳堂喊道:“禁衛第六師開拔了!”

  禁衛第六師!?

  一瞬間,居延堡的血汗時光又在腦中閃現,捏著自己的遺書卻先戰歿的同僚代去病,教導自己如何克服死亡恐懼,卻已再無恐懼的營指揮楊繼遠,一個個化作自己紙上數字消逝的生命,以及自己在群龍無首時挺身而出的惶恐,功成時又如脫胎換骨般自新的釋然,樁樁心念那么清晰,像是就發生在昨日。

  “是啊,我曾經還是禁衛第六師的校尉參謀…那個身份所承載的使命,還沒看到終點,今日機會就在眼前,我已失去了表妹,難道還要失去那一個自我?”

  原本黯淡的眼瞳里漸漸顯露光彩,初時迷亂,最終聚為精芒。曹沾抬頭時,眼中已清澈無比:“曹沾愿往!”

  舞臺上,一身古唐仕女裝扮的小燕子揮舞彩綾,還在盡職地唱著:“豈是繡絨殘吐,卷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

  徐州城東門,眺望三里外的子房山,三月春光灑下,不高的山頭像是提把,牽起無盡綠意。可這春光與綠意卻沒給大清徐州知府,加江蘇巡撫銜的姚知津帶去丁點生氣,他縮在城垛下,就覺渾身正血液逆流,酸麻苦楚,難以動彈。

  好不容易攢夠了力氣,他哆嗦著問部下:“今日已過了幾面旗?”

  部下也打著抖答道:“大紅纛一面,大紅麾三面,紅幡四面,鑲紅旌旗十二面,鑲白旌旗…數不過來。”

  姚知津一邊扳著指頭,一邊喃喃自語:“那就是過了一個將軍,三個戰兵營,四個輔兵營,十二股民團和…”

  別說手指,腳趾加上都數不過來,姚知津煩躁地道:“到底是多少,你就不能給個準數!?”

  部下兩眼散焦了。欲哭無淚地道:“府尊大人,小人覺得沒必要數了。”

  姚知津暴怒,側頭就要喝罵,透過垛眼。一直不敢去看的景象驟然闖入眼角,身上的麻痹之感驟然侵上心房。

  車流、人流滾滾而行,各色旗幟招展如云,向北直抵黃河岸邊1,向南延伸至視野極處,將春意盎然的大地分割而開。而城北黃河上,船帆遮天蔽日。與這車馬人流縱橫交錯,動靜相織間,觀者就覺自身渺小如塵。

  姚知津心中還存著的一絲抵抗之心,被這洪流瞬間碾為粉末。

  “府尊!該做決斷了!”

  “遲恐不及啊!”

  “徐州城數萬生靈,就在府尊一念之間啊!”

  府通判、銅山知縣等僚屬,甚至師爺都跪下了,齊聲哭求著。

  姚知津本是鼓足了決死相抗之心的,他主政徐州多年。可以默許南蠻商賈自由來往,可以無視徐州都統白道隆與南蠻眉來眼去,但徐州是大清所治。這一張皮面他絕不會丟。

  當白道隆被殺時,他還滿肚子幸災樂禍,活該!同時他也在凜然中更堅定了死戰之心,因為他也是旗人。雖然是漢軍旗人,但他可不像英華對待旗人那般,還要分滿漢兩分,他就是大清八旗子弟,他就是大清棟梁。

  南蠻北伐消息傳出,徐州副都統帶著兩千旗營倉皇北逃,可他不會逃。短短兩三日。他就以鐵腕手段驅走了全城商賈,只剩下一般民人,以及從北面聚來的團練民勇。大治火藥槍炮,準備跟南蠻大軍決死一戰。

  徐州是北上門戶,南蠻北伐,首當其沖。姚知津滿心憧憬著在地獄般慘烈的場景中。自己壯烈殉國的情形,想想自己的節烈即將傳遍天下,他就興奮得渾身發抖。

  當南蠻紅衣現身,一面面戰旗在城下飄揚時,姚知津就在想,會有多少?三萬?五萬?十萬?越多越好哇!他姚知津孤城力拒南蠻十萬大軍,青史留名啊!

  可這火熱之心在前日就遭當頭棒喝,現身的紅衣就留下了幾百人和幾門炮,懶洋洋朝東門一陣轟擊,城墻上的大小將軍炮不得不全部撤掉。其他的紅衣則徑直北上,壓根不搭理徐州城。

  姚知津只能勉強維持著城中人心,至于出城邀擊…別看只有幾百紅衣在對徐州動手,就在東面城外行進的洪流里隨便分出一股,就能把徐州城給淹了,他確信打開城門時,也就是丟掉城池時。

  心驚膽戰地等到昨日,紅衣總該攻城了吧,卻沒料到,等來的卻是這般望不到頭尾的無盡人馬洪流。更想不到的是,這洪流對徐州城置若罔聞,繼續北上過河,滾滾涌向北方。

  這是什么門道?

  姚知津百思不得其解,徐州城就像是暴風中的風眼,反而格外平靜,這倒也讓他安然度過了昨日,不至被城中民人淹了。

  一面疑惑,一面依舊打起百倍精神,一刻不放松地緊守城池。而一天守下來,眼睛也花了,心也被震散了。

  何止十萬!這一日經過徐州城的牛馬怕都不下十萬了…

  到了今日,洪流依舊無邊無際,論人的話,怕不止二三十萬之數,等見著這洪流的尾巴,總數恐怕不下三五十萬。姚知津心口涼比寒冰。完了,大清真完了,僅僅只是徐州一路,就有三五十萬,傳言南蠻六路北伐,加在一起,二三百萬…這是什么概念!?旗人總數都沒這么多!

  于是到了今日,姚知津的死戰之心就只剩下一絲了。力抗強敵,不屈而死,這是壯烈,可眼前這是強敵嗎?這是泰山壓頂!他的打算就是螳臂擋車,史書上能留下的就是不自量力的嘲笑而已。

  再被僚屬們這一鼓噪,看向城下聚著的無數民人,眼色都很不對勁,姚知津艱辛地吞著唾沫,他很明白,這些僚屬也是被逼著來的,他若還要壓著民人與這洪流為敵,自己就要先被民人碾碎。

  城外城中兩面逼壓,姚知津心中的節氣轟然崩潰,他閉眼拂袖:“罷了…”

  鏗鏘一聲,拔出腰間長劍,姚知津面北而拜,橫劍就要自刎。卻被僚屬們一把抱住。

  “府尊使不得!”

  “明公勿棄一城百姓!”

  僚屬們七嘴八舌喊著,師爺更直接道:“徐州一城能得什么處置,還要府尊向南面朝廷交代啊!”

  聽懂了師爺的意思,心中已無堤壩的姚知津驟然恍悟。沒錯沒錯,我是漢軍旗人,我還有可能在南面保得性命,甚至求得富貴。

  “開城、請降!”

  姚知津滿臉淚痕,中氣十足地呼喝道。

  三月七日,被晾了兩日的徐州降了,可在英華史料中。徐州是三月十日光復的,這偏差是怎么來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姚知津帶著僚屬們剪了辮子,摘了冬帽,光著腦袋,高舉請降白旗出城,在城外子房山下的一座茶鋪里,拜見了這兩日一直守著他們的那支紅衣小部隊的官長。

  “我只奉令壓制徐州。確保大隊行軍安全,無權接受你們的請降。”

  一個紅衣騎尉郁郁不樂地這么說著,看起來他對自己這樁差事也很不滿。

  “誰有權受降?我也在等著呢。該不會太久,按照遠近原則,估計也是安徽哪府的接收你們。若想得從寬處置,就安生等著,盡量讓城中一切如常。”

  騎尉的回答讓姚知津頗覺新鮮,安徽哪府的來接收徐州?這是什么章程?定得還挺細的。舊時不就是委下官吏,大軍進城,換掉旗號牌匾,清點錢糧薄冊,恩威相加。收撫人心,就這么改朝換代了么?

  帶著一頭霧水,姚知津回了城,再坐如針氈地當了最后三天大清知府,才終于等來了受降人,這已是后話了。

  就在姚知津出城請降的同時。徐州城東北,黃河岸邊,幾艘無桅大平船橫臥河中,以鐵索連起寬大踏板,絡繹不絕的人流如履平地,越過黃河,向北行去。

  幾個大紙箱立在鎮遠鏢局北區總管候全腳下,他從箱子里取出一件鮮紅衣物,展開一看,是件無袖馬甲,胸前背后都繡著一個套在圓圈里的“鏢”字,另有“鎮遠”兩個大字。

  候全套上馬甲,招呼著手下:“把這些紅馬甲分發給各部,叮囑鏢師們穿好了再過河,在北面不穿這個就持槍在外,監察可要當作敵兵處置。”

  正說話時,一個驚喜之聲響起:“老二!”

  候全抬頭看去,卻是一個中年紅袍官員,面目與自己酷似,只是全無自己的彪悍之氣,渾身溢著肅正味道,像把尺子似的,他瞪眼大叫:“大哥!”

  兩人再異口同聲道:“你怎么在這!?”

  紅袍官員正是候全的大哥候安,十多年前,在江南經手米五娘案時還只是個小小的縣通判,現在已任安徽按察使,而候全退伍后接手了大哥的鏢局份子,現在也是董事之一,更管著整個北方事業。

  跟在候安身后的是大隊黑衣紅袖套的兵丁,候全再笑道:“說曹操,曹操就到,大哥,你該就是監察的大頭目吧。”

  候安呵呵應道:“在陳相手下辦事,領山東行軍監察使,山東監察都歸我管。”

  候全感慨地道:“大哥,二十多年了,咱們終于又在一起,并肩作戰了。”

  候安深有同感地點頭,當年他們這對兄弟還是湖南大山里的窮苦孩子,在大清治下當過練勇,在英華治下當過衛軍,早年最值得一提的事就是抓到了岳超龍,盡管人家是自己南投的。而后兄弟倆先后入了紅衣,轉戰交趾乃至南洋,再各奔前程。繞了一大圈,當英華北伐時,盡管都已不在軍中,卻還是并肩向北了。

  “不算紅衣和義勇,安徽一省,抽調的官員、警差就上萬了,再加上你們鏢局的人,隨軍協力商人,還有民團,怕不下十萬…”

  候安笑道:“北伐,連軍帶民,總數百萬都不止,怕會有三五百萬之多,這么一算,我們兄弟倆必然會遇見的。”

  候全乍舌:“三五百萬!?乖乖,咱們這北伐還真是傾國而出啊…”

  候安掃視候安手下這些鏢師頭目,視線繼續向前方渡橋延伸,南岸還是服色紛雜的人流,上橋后主色調已匯為一片赤潮,人人披紅。不是紅衣官兵,就是套著紅馬甲的義勇、鏢師乃至民間所組的北伐隨軍團。

  林立的旗幟在這條浩蕩赤潮上空飄飛招展,繡著各式軍徽紋章的紅旗是紅衣陸軍,鑲白邊寫著省份編號的紅旗是義勇,紅邊藍旗是官方政務人員,紅邊白旗繡著字號的是鏢局,紅邊青旗是天廟以及民間醫護人員,紅邊藍旗是隨軍商賈協力,紅邊灰旗的是“還鄉團”等民間組織,林林種種,難以概述。

  這都是南北事務總署根據事前擬定好的北伐“總體戰”方略,在動員一國時所頒布的北上編組條令,軍政官民依照這些嚴密細致的規制,將有史以來最為龐大的進軍洪流有序地編組起來。以各地警差為主體的監察照管。不僅是徐州,陜西方向也是這般情景,不僅是陸上,水路上的船帆上也飄揚著各式鮮明號旗。

  每一股車馬人流的進軍都有明確方向和目標,有清晰的事務安排,每一類人要做什么都心里有底,每一日的行程都有照管有引領,軍隊早已踏上北方大地,而這股緊跟在軍隊后方的洪流,將如甘泉一般涌向北方,將帶著新鮮生氣的甘泉澆灌進干涸的大地。

  “大哥,過河吧!”

  候全打斷了兄長的遐思。

  候安前瞻后望,滾滾赤潮在眼中奔流著,他意氣風發地道:“我們就是大河啊,是北方馬上要過我們這條大河!”()

夢想島中文    草清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