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王,我們這次弄了個小妞回來,是專門孝敬龐大王的。”這是納蘭訥若小姐醒來之后聽到的第一句話。頭昏昏的,仿佛做了一個漫長的夢,納蘭訥若竟然完全想不起到底發生了什么。對這句話更是聽而不聞。她想起身,才發現自己被捆了起來。想尖叫,才知道嘴也被堵住。
“什么狗屁女人。這天寒地凍的,誰有這心思。”另外一個男笑道。
我被馬匪綁走?納蘭小姐的理智綜合了幾個過去和現在的事實,總算是確認了這個“荒誕”的現狀。她心隨即若突然產生了一番極大恐懼,她對男女之事完全沒了解。只是基于本能去感覺自己的衣服是不是有些變化。還算好,滿身的衣物倒是都有著熟悉的感覺。只是結實的捆綁讓她感覺極度不適應。
“龐大王,兄弟們知道你的意氣。上次許大哥說了,幾個王府的福晉格格龐大王那么久都沒輪上,他心里頭很過意不去。這次介紹兄弟過來跟著龐大王,一定要讓兄弟給龐大王找個好的。這小妞兄弟們根本動都沒動。等著龐大王先用。”
馬匪無恥的聲音以及聲音里頭明確無誤的含義讓納蘭訥若既想暈過去又怕暈過去。
“唉!少造點孽,多積點德吧。”龐大王說了這么一句話很有良心的話。
納蘭訥若正在驚喜,就聽到龐大王接著說道:“看你們這么夠意思,就這一次啊。”
龐大王暴露出了本來面目,又差點把納蘭小姐嚇昏過去。
腳步聲響,幾個男從外頭進來,兩人拽起納蘭訥若,把她放到一張椅上坐好。納蘭小姐一面絕望的掙扎,腦里走馬燈一樣想起了父親母親親戚朋友,被這群馬匪侮辱了之后還有自己以后該怎么見人啊?在這一片混亂里頭,最后也是最鮮明在她腦海里頭浮現的卻是陳克的樣。想到這個人出身的“大反賊”。納蘭訥若心突然涌出了一種渴望和勇氣。盡管嘴被堵住,她卻搖著頭,試圖說話。
看被俘的小妞這么激烈的動作,馬匪們哈哈大笑。龐梓本來也沒有胡搞的意思,他倒覺得這或許是擺脫的好機會。“把她最松開,看她說點啥。”龐梓命道。
因為被堵了太久,嘗試了好幾次,納蘭訥若好不容易才恢復了說話的能力,“安徽人民黨的陳克你們知道么?”納蘭訥若喊道。
龐梓臉色大變,其他幾個馬匪雖然不知道龐梓是人民黨的,卻也知道現在聲勢無雙的人民黨和他們的黨首陳克。
“在下是陳克的表妹,幾位好漢,不要誤傷了自家人!”納蘭小姐這不倫不類的江湖話讓龐梓感覺事情又嚴重,又滑稽。
納蘭小姐完全不明白江湖規矩,更不知道這話是在自尋死路。陳克名聲雖然大,可安徽與北京相距千里。眼前的馬匪們更沒有和陳克打過交道,本來就沒有一定要賣給一個素昧平生家伙面的理由。而他們即便是怕陳克以后打擊報復,與其那納蘭訥若跑去陳克那里告狀,那一刀殺了納蘭訥若反倒是絕了后患的最佳選擇。
幸運的是,納蘭訥若遇到了龐梓,“那你倒說說到底怎么一回事?”龐梓問道。
納蘭小姐畢竟是讀書人,納蘭家曾經結交人甚廣,無聊書也頗為不少。納蘭小姐也曾多次幻想過怎么和陳克怎在一起的事情。按照以前的想象,納蘭小姐講了一個再平庸不過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頭,納蘭小姐自稱李娜娜,是陳克的表妹。陳克的母親家姓李,卻亡故的早。陳克去革命之后,李家就躲了起來。這次趁機逃出京城。
馬匪們對這個故事完全沒興趣,可見到龐梓聽的認真,他們也不好打斷。等這個故事講完,馬匪才問道:“龐大王,你認識這姓陳的?”
“嗯,我一個朋友認識他。幾位兄弟,等我再問幾個問題。”龐梓說完,就詢問起陳克的相貌。
現在已經改名李娜娜的納蘭訥若小姐就把陳克的身高相貌,還有寫過什么書,什么時候成的親說了一遍。
“李娜娜”這些真實情報,龐梓也知道。如果龐梓家庭經驗再豐富些,例如含辛茹苦的把幾個女兒養大,他自然就能夠發現些這些話里頭的問題。可龐梓到現在為止的一生,大多數是在戰場上與死神朝夕相處,讓他理解少女心這種玩意,也實在是太強人所難。最重要的是,龐梓本來也在給自己找借口不對少女施暴。所以他居然就信了。
“幾位兄弟,這真的是那個陳克。哥哥我能不能…”
話剛到這里,幾位馬匪已經打斷了龐梓的話,“龐大王,你這人講義氣我們都是知道的。我們也不讓你為難,這小妞你怎么辦你說了算。不過龐大王見到你的那朋友,也望不要提我們幾個。”
“這個是當然。”龐梓連忙答道。
現名李娜娜的納蘭訥若聽到這話,眼圈一紅突然留起眼淚來。擺脫了可怕的命運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靠了她仰慕青睞的那人的名聲就得救了,李娜娜此事最想的是抓住遠在安徽的陳克哭訴一番自己的委屈。
給李娜娜松了綁,龐梓問道:“李小姐,你現在準備怎么辦?要我派人送你回家么?”
現名李娜娜的納蘭訥若本想說同意,可是她非常本能感覺到,如果這么回去的話,她不僅再也沒辦法在父母親友面前抬起頭來,更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機會。思忖良久,李娜娜終于說出了一句話,“我…,我想去安徽找我表哥陳克。”
安排人送李娜娜去先去山東根據地,再輾轉去安徽根據地。龐梓繼續帶著那些豪杰肆虐北京。肆虐很快到了盡頭。1908年12月22日,龐梓接到了消息。北洋袁世凱已經調兵北上。告訴跟隨自己的那幾個團隊的馬匪,最近風頭不好趕緊跑。龐梓自己匯合了剩余的同志一路撤向山東根據地。
自打甘陜綠營覆滅之后,攝政王載灃徹底崩潰了。他舍近求遠,令甘陜綠營勤王的決定,曾經一度被朝大臣理解。不用達到張之洞的政治能力,舍近求遠的舉動本身就代表朝廷公開對袁世凱說,“我們不相信你!”智商超過平均線的官員都知道這是最后的手段。沒人肯在這時候表態,這時候表態就是公開與攝政王過不去,攝政王或許收拾不了袁世凱,收拾自己還是綽綽有余的。
直到只穿著上衣,脖上綁著人頭、印信、軍旗的那幾百俘虜被數千馬匪在京城下釋放。京城仔細驗過,這些光腚赤腳的可憐家伙的確是前來勤王的甘陜綠營殘兵。朝內對攝政王的態度立刻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變化。慶親王表面不吭聲,卻背后指使。要求速調袁世凱進京的奏章在攝政王的桌案上壘起幾尺高。外國公使團也再次用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清廷調袁世凱回來恢復秩序。
萬把馬匪就能將京城折騰成這般局面,原本習慣于服從清廷的滿朝官員們大多數心如死灰。他們記起了一件事,宣統登基的時候坐在龍椅上大聲哭鬧,宣統的親爹載灃忍不住上去勸告,“別哭了,就快完了。”當時好多大臣已經皺起了眉頭。
“就快完了!”是啊,看現在的樣,這大清的天下真的就快完了。以載灃表現出對袁世凱的態度,歷史上為此起兵造反的臣可是數不勝數。不造反等死么?
北洋最初起家于江淮,李鴻章先是跟隨曾國藩起兵,然后自創淮軍。消滅了天平天國之后,淮軍又平定了捻軍。從基層起家,這兩人升到了樞大臣。那時候借了這兩人和左宗棠之力,有了天下督撫半漢人的局面。《慈禧的這一生》官員們雖然沒敢收藏原件,可是刪去了最后預言的手抄本絕不是一本兩本。官員們親自經歷過或者聽說過很多事情,與《慈禧的這一生》對照之后,大家都看得清楚,慈禧太后通過手腕把兩人玩弄的跟狗一樣,最后強行把前北洋與湘軍出身的南洋新軍削弱到了如此程度。
可是打一派就得借一派,后北洋袁世凱與張之洞的崛起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袁世凱怎么可能不知道兩位前輩的下場?所以袁世凱死抓兵權不放,就是怕自己哪天也落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袁世凱北洋集團致力奪取立憲主導權,目的就是為了把立憲推動到“責任內閣制”,以達成北洋掌權央,以壓制宗室的局面。而南方岑春煊聯絡清流與士紳名流,試圖通過斗倒袁世凱,把立憲給引到“議會制”的道路上,以達成“清流主導的士紳”掌權的局面。
慈禧用巧妙的手腕平息了這次斗爭,一邊打擊清流士紳,一面排除北洋央系。老太太頒布了確立絕對皇權的《欽定立憲大綱》,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天下,“想奪權,你們想都別想!”如果慈禧真的能夠再活十年,只怕還真的能夠完成這種布置安排。
可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前安徽這腹心之地突然就冒出了一伙人民黨亂匪,在年輕的北洋后輩陳克帶領下,人民黨攻城略地,戰無不勝。諸多新軍要么全軍覆沒,要么幾乎全軍覆沒,要么慘遭重創。連赫赫有名的北洋新軍與湖北新軍也都不能幸免。袁世凱坐擁三鎮新軍也不敢輕易動手。
朝廷里頭的人知道的很清楚,載灃已經斷了北洋軍在河南的補給。現在想撲滅安徽亂黨,朝廷上下一心尚且極為艱難,更何況這般君臣仇視的局面。袁世凱不進京還能維持一個暫時的穩定。袁世凱進京的時候也是矛盾徹底公開化的時候。在朝廷連手最后的“疑似軍隊”都覆滅的今天,北洋三鎮完全可以用武力來解決政治問題。而且袁世凱甚至有相當正當的政治理由來解決這個矛盾。
當袁世凱大權在握的時候…,這大清也就從“快完了”變成“該完了”。
所以,攝政王載灃12月20日在朝會上公開宣布要召袁世凱回京的時候,大臣們看著載灃的臉,都想從載灃的臉上看出些端倪。令人意外的是,載灃除了一種放棄似的坦然之外,竟然沒有絲毫反應。那種坦然很像是看透了生死的人才有的坦然。既然攝政王都這么一個態度,下頭的官員也自然不再多說什么。他們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命袁世凱回河北的消息傳到河南,袁世凱的部下們立刻掀起了一陣興奮的情緒。這些已經決心只忠于袁世凱的將領都知道這是清廷的服軟。回到京城后肯定還會有場龍爭虎斗,可現在回京必須是朝廷的命令,而不能使袁世凱自作主張。
袁世凱北洋并沒有壓倒一切的軍事力量。袁世凱北洋集團的所有官都會支持袁世凱奪取主導權,卻未必支持袁世凱公開某朝篡位。以兵力為后盾進京會讓袁世凱落一個叛賊的名頭,現在的袁世凱還承擔不起這個帽。
其實真的捫心自問,這幫決定把身價性命壓倒袁世凱這邊的將領也沒有做好當反賊的打算。
袁世凱并沒有激動,人民黨的軍事力量實在是讓他感到很大壓力。這點時間用來和各地督撫聯絡也完全不夠。聯省自治說起來容易,讓各地督撫們接受起來卻未必那么容易。督撫并不是土皇帝,慈禧費盡心思,用盡手腕的目的就是要拆散封疆大吏的力量。
不過政治這東西就跟蹺蹺板一樣,有效的削弱了各地主管官員的力量,卻讓地方士紳的力量崛起了。歸根結底,大家都是要過日的。官員今天來明天走,誰有心思真的埋頭干地方的事情。在上層力量無法維持的情況下,士紳們迅速獲得了各個地方極大的發言權。
督撫們當然想地方自治,更想千秋萬代的擁有一省之地。拋去這個大家都渴望的“想法”,督撫面臨的現實局面是,他們的勢力遠未能夠扎根在他們現在所在的地盤上。除非袁世凱能讓各地督撫真正相信,督撫們絕對能夠得到這一省之地,否則督撫沒有理由支持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的斗爭。假如督撫支持了袁世凱,結果用完就被扔了…,與其干這等“被人賣了還在麻袋里頭幫人數錢”的蠢事,還不如維持現狀來的好。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奇妙的局面,袁世凱沒有入主央,他的話就沒有份量。可是沒有督撫的支持,袁世凱入主央的努力就很容易遭到挫折。萬一督撫們聯手指責袁世凱是曹操,那可也真的不好收拾。督撫們可以唾面自干,事后說“我當時被蒙蔽,冤枉了袁公。”反正袁世凱為了兌現承諾,得給他們地盤。袁世凱被惡心倒還是小事,壞了他的行動計劃則是大事。
在這個時候,袁世凱真心希望有陳克這樣的家伙能夠在他身邊出謀劃策。那袁世凱就可以把這些工作交給陳克,自己集注意力去干更重要的事情。不過陳克雖然沒來,但是一個叫楊度的家伙投奔到了袁世凱門下。袁世凱認為楊度的能力雖然不如陳克,在現在的局面下,楊度倒是個很有用的人。
聯絡督撫的工作沒有完成前,袁世凱先派第四鎮吳鳳嶺帶兵“北上剿匪,恢復直隸秩序”。并且命在山東的第五鎮“剿滅山東亂匪”。
兩軍都進展神速。山東的第五鎮輕而易舉的“恢復了秩序”。直隸河北的第四鎮吳鳳嶺稍微慢了點。他先派人守住了進入太行山的要道,接著以北洋步兵為各地節點,馬隊為機動力量。對各地進行拉網搜捕。皇莊早就被搶的差不多了,除了化裝成馬匪的人民黨之外,真正的馬匪們既沒實力也沒膽量騷擾北京城。馬匪們都進入尚且沒有被劫掠的河北南部流動搶掠。這下正好被第四鎮逮住一通猛打。
袁世凱有嚴令,絕不許私自吞沒被搶的財物,違者殺頭。第四鎮的吳鳳嶺知道這道命令絕對不能違抗。北洋軍每殲滅一股馬匪,先是嚴刑逼供,逼供完畢后,就按照馬匪們的供述,把財務還給遭搶的地方。最后再把馬匪在他們搶掠過的地方盡數斬首,以向地方百姓證明北洋軍的功績。
地方上的地主士紳自然心懷感激的贈送萬民傘,官府報喜的書也是一個勁的往上送。袁世凱并沒有逼迫央,而是用事實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作用。隨著一籠籠馬匪人頭送進京城,隨著北京城外馬匪絕跡。被破壞的鐵路和電報開始恢復,京城很快恢復舊日模樣。上上下下贊美袁項城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到了1909年1月20日,袁世凱終于完成了與人民黨最后的地盤談判,各地需要聯絡的督撫也聯絡完畢。他動身帶著北洋第鎮前往北京。第二鎮為了“防備安徽亂黨”留在了河南。
袁世凱進軍速度不快。北洋軍距離北京越近,京城的宗室們就越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都堅信,袁世凱一進京就會展開對他們的清算。為了避免這幾乎不可改變的結局,宗室們玩命的游說載灃。載灃其實早就想開了,到了現在這個局面,他不敢,也不愿意再采用任何暴力手段。以前的話,載灃手里好歹有些沒用但是存在的“疑似軍隊”。現今連這點本錢也在馬匪肆虐消耗的干干凈凈。
殺袁世凱完全是有可能的,把袁世凱請進紫禁城,毒藥也好,或者別的也好。甚至一群手握武器的太監宮女都能把袁世凱給干掉。可是這有何意義?干完之后,載灃就必須面對北洋諸將的血腥報復。雖然宗室們比較二一些,可這么簡單的道理載灃還是能明白的。如果宗室殺了袁世凱,北洋將領絕對不會認為宗室會“既往不咎,進而重用自己”,北洋將領們會一致認為自己就是下一個遭殃的人。
但是經不住宗室眾人的哭泣哀求和自己兩個弟弟一味勸說,載灃最后同意了宗室們的要求。載灃也難得的提出了自己堅定的意見。那就是“事情我可以干。但是你們絕對不允許制造流血沖突。如果一旦出現流血沖突,我立刻就辭了這攝政王的位置。其他人愛干嘛干嘛去。”
袁世凱原先是得不到這種級別情報的,新投誠的人很快就給袁世凱通風報信。“載灃居然有了這等見識?”袁世凱忍不住嘆道。
載灃并不是害怕北洋死人,甚至不是單純在為自己打算。他也在為自己的兒宣統小皇帝,以及滿清的全部宗室著想。一旦宗室挑起了對北洋的流血沖突,作為富戶的宗室肯定要遭到報復性全面血洗。
“陳克還真干對了這件事。”袁世凱暗自贊道。不把宗室逼到這等地步,袁世凱即便回京又有何用。作為北洋這么久的老對手,宗室無疑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么多年第一次完全處于上風,袁世凱只覺得意氣風發。若不是袁世凱素來講體面,他現在是很想放聲大笑的。
可就在這意氣風發的時候,另一個疑惑突然又冒了出來,“與陳克的結盟到底是對是錯?”僅僅想到這個問題,袁世凱就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人民黨這支肆虐河北山東的馬匪部隊在戰略上完全可以用來截斷袁世凱的退路。占據了湖北安徽的人民黨再從南邊打過來,袁世凱和三鎮北洋軍就成了甕捉鱉的形勢。那時候他往哪里撤?如果往蘇北方向去,北洋軍依舊無法擺脫被兩路夾擊的命運。山東南部在人民黨手,在路途上隨時準備應付幾千騎兵,那簡直是噩夢。
這支來自山東的騎兵,既能給滿清最后的打擊,也能給袁世凱致命的傷害。陳克是布局之后才掀開了合作的牌面。為了追求效率,陳克甚至把安徽的幾萬軍隊投放到了湖北去。這次投放的結果收益極大,人民黨奪取了武漢三鎮后,確保了自己的武器彈藥供應。早在袁世凱收獲勝利果實前,人民黨已經開始品嘗勝利的美味。
即便是袁世凱未來奪取了央政權,又能如何呢?剛奪權的階段,袁世凱地位極為不穩。號召全國各路督撫圍剿陳克,那完全是自曝其短,自取其禍。奪取北京政權后,袁世凱根本不敢離開北京。令人諷刺的是,此事的北洋軍反倒要真正承擔其建立時的目的,“拱衛京城的安全”。現在孤零零懸掛在河南的北洋軍第二鎮與其說是防備陳克,倒不如說是陳克威脅袁世凱的人質。陳克殲滅三鎮北洋軍或許會崩掉門牙,殲滅了北洋新軍第二鎮就輕松的多。陳克或許無法推翻滿清,可他有能力徹底攪黃袁世凱投注了那么多精力的戰略。
即便現在雙方精誠合作,陳克要控制四省之地,可袁世凱也要統合北方乃至全國。等袁世凱把全國力量整合起來,那得十幾年吧。那時候袁世凱是不是在世且不說,陳克的力量會膨脹到什么地步就很難講了。想解決陳克,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聯絡洋人,請洋人出兵。
不過這個計劃也有致命的缺陷,滿清的罪狀之一就是“賣國求榮”。袁世凱若是不想背上同樣的罵名,就得小心謹慎,不僅不能引洋人進國打仗,還得從洋人那里收回很多他們在國的權力。
就算是袁世凱不顧一切,奪取北京政權后立刻撕破了臉皮邀請洋人出兵一起進剿人民黨。可這幾年滿清財政收入每年八千萬兩,支出卻高達一億兩。這么巨大的財政口今年也不會改變。洋人胃口素來極大,請洋人出兵相助,三四年之內袁世凱也沒信心改變這個財政問題。沒信心擁有能讓洋人放心的財力。滿清的關稅現在就捏在洋人手,袁世凱準備拿什么抵押?拿國土抵押,莫說全國上下不會同意。只怕北洋內部也堅決不會同意。
思前想后,袁世凱發現未來三五年內,北洋與人民黨決戰的戰略基礎都沒有成熟。不僅僅是軍事戰略,袁世凱一旦篡奪滿清的權力,他甚至聯合各督撫討伐革命黨的理由都沒有了。說個不好聽的,袁世凱與各督撫之間的互信,只怕還不如他和陳克之間的互信。北洋與人民黨哪怕是拼到你死我活,但是袁世凱依舊覺得能相信陳克的話。雖然不知道理由,但是袁世凱就是這么很直覺的感受到了這點。
陳克是主動前來要求合作的,沒有害羞,沒有扭捏作態,更沒有漫天要價。就是在這個時間上死死扣住了袁世凱的命脈。一邊是北洋入主樞的絢爛未來,一邊是與人民黨兩敗俱傷之后的悲慘結局。現在連北洋軍上下的態度袁世凱都無法完全把控。自己當時讓馮煦當眾說話或許不對,可是現在看來,即便是當時不讓馮煦當眾說話,人民黨就沒有辦法私下鼓動北洋軍么?
人民黨沒有搞陰謀詭計,他們只是說了實話,而且在紛繁的未來指出對北洋最有利,同時也是對人民黨最有利的一條道路。
想到這里,袁世凱總算是恍然大悟了。他的所有不滿其實不是對現在發生事情的不滿。而是他對陳克主導局面的極大不滿。在未來長遠的眼光,袁世凱已經清楚知道自己不如陳克。1909年,陳克不過29歲。與現在得到的地位與掌握的實力相比,陳克年輕的甚至有些過份。袁世凱的祖父、父親、以及叔叔伯伯,還沒有能夠活過60歲的。袁世凱不迷信,可對這個60歲魔咒很是在意。他1859年出身,今年正好50歲。再過十年,袁世凱就要面臨60歲關口。那時候陳克不過是39歲的壯年…
“這就是命啊!”袁世凱閉上眼睛喃喃說道。陳克的出現讓袁世凱距離至尊的寶座只有這么一步之遙。在此之前,袁世凱甚至認為自己這一生可能都無法實現這個leduwo。可是就要達成目的之前,袁世凱才發現他其實想要的更多。他想要的是成為國獨一無二的領導者,他想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者。其他人只能從袁世凱的權力之下得到權力,而不是像陳克一樣,表面上依附袁世凱,實際上卻有著與袁世凱等同的真正權力。
在這種情緒的煎熬下,袁世凱突然反省起自己來,“我是不是太貪心了?”
這個疑問并沒持續太久,袁世凱就回答了自己的問題,“是的,我的確是太貪心了。”袁世凱年輕的時候讀到皇帝們煉丹求道以求長生,心里頭很是嘲笑那些人不知足。在那時候,袁世凱還年輕,未來遠遠大于過去。等到他自己面對自己這一生的leduwo即將實現時,袁世凱發現自己也未必比那些皇帝強到哪里去。
想到這里,袁世凱起身到了桌邊,磨墨粘筆,思忖一陣,寫了首詩“百年心事總,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一年前袁世凱被慈禧打擊的最厲害的時候,他甚至已經準備好隨時被攆回家的心理準備。那時袁世凱心灰意冷,幻想著自己當個漁翁,乘坐一小舟,在無人的野地里垂釣。現在回想起當時心境,這詩還是能做出來的。
把這詩讀了幾遍,袁世凱心境逐漸平復下來。去了這浮躁心思,袁世凱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冷靜。陳克就算是測算無疑又能如何?天意就是天意,袁世凱現在看似風光,其實前途依舊風險甚多。攝政王載灃再說不許宗室制造流血沖突,保不準宗室里頭哪個家伙犯起二來,在紫禁城,在很多地方,想殺人都是能殺的。面對這種風險,袁世凱并不在意。諸葛武侯說過“聽天命盡人事”,陳克再能未卜先知,可在他與袁世凱頭上都有天意呢。而天意到底對誰眷顧些可難講的很。
想到這里,袁世凱把寫好的詩扔在火盆燒了,轉頭叫了親兵進來,“傳令,北上!”
就在北京南郊,攝政王載灃最后一次嘗試用滿清的權力挽救滿清的命運。袁世凱接到了攝政王載灃的詔書,被加封了諸多官職和榮譽頭銜之后,攝政王載灃以袁世凱有“足疾”為由,強行剝削了袁世凱的權力。命袁世凱速回老家養老。
載灃自己都不認為這道詔書真的能有效果。他知道袁世凱只要回到央,借著各路朝廷力量的支持,以及洋人的支持。載灃不可能斗得過袁世凱。
這道詔書雖然蠻橫無理,可是某種意義上也是和平解決問題的最后可能方式。載灃是表明自己心甘情愿的接受不善待大臣的惡名。但是他也不會再做更多無理要求了。滿清歷史上比這更惡劣的不善待臣下的事情數不勝數。如果皇權依舊,載灃這做法也未必談得上過份。
可是滿清的皇權已經不再依舊。
在眾人的驚愕,袁世凱恭恭敬敬的拜服接受了這道詔書。這個消息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了整個北京。
率先起來反抗的并不是軍隊,而是京城的警察。袁世凱既然知道了載灃的安排,他也自然不肯背上兵變的惡名。能有效威懾卻又不是軍隊的只有警察。袁世凱一手建立的警察系統在這次馬匪肆虐承擔了守衛京城的工作。他們歷經艱辛總算是維持了京城沒有大規模內亂。沒想到平定了馬匪的袁大人竟然遭到了這樣的對待,早就已經暗商議好的人一帶頭,義憤填膺的警察們放棄了職務,走上街頭開始游行抗議。
平素管理京城的就是警察,他們親自游行抗議,還有誰能阻擋。隊伍所到之處,各個衙門紛紛關門。憤怒的警察抗議無門,干脆到紫禁城門口去抗議。紫禁城大門緊閉,衛兵們雖然不允許警察進入,卻也不敢驅散。
以警察抗議為先導,接著是各行各業組織起來一起抗議。北洋在京城勢力雄厚,只要有人領頭,對袁世凱“感恩戴德”的各界紛紛抗議請愿。要求朝廷收回成名,繼續任用袁世凱。
載灃就干脆躲在紫禁城不出來。他就準備看看,到底這幫人能夠耗多久。
這幫人的確是準備耗下去了,他們不僅圍堵紫禁城,更是圍堵個宗室家。宗室知道自己惹了眾怒,也不敢出門。
接下來的幾天里頭,北洋軍兩鎮新軍包圍了北京,卻根本不入城。載灃被堵,任何試圖傳消息出去的人都被“各界群眾”攔住不讓走。以往他們遇到此事自然是對阻攔者狂施暴力,現在卻只能陪著笑給“各界群眾”解釋,“各位爺,讓讓路行不行。我也只是奉命行事,奉命行事啊。”
奉命行事也不行!群眾讓這些人交出詔書,若是亂命的話,群眾絕對不讓這些人出去。北京的滿清統制終于在北洋組織的“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里頭”完全成了一個個可憐的孤島。
不僅是北京城癱瘓了,官僚系統也癱瘓了。所有各部門可羅雀,在這場宗室希望利用滿清威望來最后賭一賭未來的場地,根本沒有京城官員支持攝政王載灃。
各國使館團再次要求載灃結束這等“無政府”局面的時候,群眾倒是給洋人讓路。由于早就知道洋人的行動目的,“人民群眾”甚至第一次給洋鬼們叫好支持。
載灃對此依舊置之不理。這也是他意料之的事情。北洋在央實力雄厚,載灃是斗不過的。現在載灃要看的是各省督撫的意見。如果各省督撫聯合起來反對袁世凱,袁世凱最終也會屈服的。
這場北京的大圍城堅持了15天之后,一直對此不置一詞的督撫們終于拍法電報進京。第一個拍法電報是卻是兩廣總督張人駿。張人俊并不是北洋一系,老頭還是頗為忠于滿清的。但是這次,張人駿認為朝廷剝奪袁世凱官職一事是“亂命”。袁世凱有功無過,不該遭受這等對待。
這封電報一發,其他各省紛紛相應,除了被人民黨控制的安徽與湖北之外,大部分督撫都支持袁世凱。不支持袁世凱的,也只是沉默不語。
載灃倒也朗利,見到已經是天下四分之三的督撫都支持袁世凱的局面,他坦然對裕隆太后說道:“我已經盡力了。”
載灃隨即以攝政王的身份發了詔書,“恢復袁世凱一切職務。”
袁世凱此時已經回到了天津的家,在重重護衛等待著這場他一手策劃的故事最后結局。
這道命令傳到天津,袁世凱當即表示愿意為滿清盡鞍馬之勞。
載灃隨即下達了作為攝政王的最后一道詔書,“載灃辭去攝政王,歸政太后。”
雖然并不是一個稱職的政治家,載灃卻不是一個不識大體的人。既然袁世凱已經在這場斗爭得到了全面勝利,載灃知道再繼續斗爭下去毫無意義。如果載灃依舊把持攝政王的地位,這個看似榮光的頭銜在毀了載灃的同時,也會把宗室們帶入可怕的深淵。
1909年2月10日,作為勝利者的袁世凱重返北京。
2月15日,在慶親王奕劻的支持下,袁世凱撤裁軍機處。
2月18日,宣布建立過渡責任內閣。
2月22日,公布內閣名單。慶親王奕劻擔任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當選內閣副總理大臣,內閣成員有外務大臣梁敦彥,民政大臣趙秉鈞、度支大臣嚴修、學務大臣唐景崇、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薩鎮冰、司法大臣沈家本、農工商大臣張謇、郵傳部大臣楊士琦、理藩大臣達壽。并以胡惟德、烏珍、陳錦o、楊度、田烈、譚學衡、梁啟超、熙彥、梁如浩、榮勛分任各部副臣。
自1861年時任曾國藩部下的李鴻章首先通過張樹聲招募了合肥西鄉三山諸部團練開始,到1909年北洋正式掌握央權力。48年間,北洋集團經歷了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庚事變,人民黨造反,馬匪肆虐直隸山東,滿清頑固派反撲。
盡管歷經變故,北洋也分為李鴻章前北洋與袁世凱后北洋兩大斷層。這個集團的干將們在1909年終于執掌了各部大權,壓制了滿清宗社力量,滿清央已經變成了北洋央。
在這個時候,有人歡欣鼓舞,有人頓足捶胸,有人舉杯相慶,有人嚎啕大哭。北洋終結了滿清皇權至上的歷史,但是北洋所開創的局面會把國帶向何處,沒有人能猜得到。
網由書友高品質更新速度超快(天才一秒鐘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