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三百二十六)“永久黃集團”

  正文(三百二十六)

  高科技軍閥正文(三百二十六)

  (才子銀刀駙馬:正文(三百二十六),本閣每日火速更新,才子晝夜為君墨,只望得君識其思,假如本章節內容不完整或有其他問題可與本閣管理書童:冞氏寀子(admin)取得聯系或登陸君自用戶報錯,請務必注明書名與章節哦!君若報時,閣必會處理!)

  “一只贏弱的馬拖著幾千斤的輜重車,走上了險峻的山坡,一步步地往上爬,要往后退是不可能,要再往前去是實在不能勝任了。我那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欲罷不能的疲勞使我永久感覺一種無可形容的重壓。精神上政治上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以致于腦筋麻木,停止一切種種思想。”

  “我明白嘯白的心意,確實是累了。”楊朔銘看著屈霜,點了點頭,“其實嘯白一直是想尋找解脫的。但這種解脫,可不應該是生命的消失。”

  聽到楊朔銘的話,屈霜有些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他看了看楊朔銘,回頭又看了看陳乾聲,似乎明白了什么。

  “嘯白難道不想看到一個新的中國出現嗎?”楊朔銘道。

  “當然想,可新的中國,什么時候會出現。”屈霜嘆息道。

  “嘯白和我走吧。”楊朔銘笑了笑,向前欠了欠身,伸出了手。

  屈霜緊緊的盯著楊朔銘的眼睛,此時這雙眼睛,紅色竟然完全消失,他看到的,是真誠和自信的光芒。

  屈霜情不自禁的伸出了自己的手,和楊朔銘用力的握在了一起。

  天津,濱海新工業區,中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

  “想不到這么短的時間,咱們已經由一個的實驗室,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研究社了。”

  站在山上的董事長范旭東看著位于塘沽的中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不無欣慰之意的對身邊的老友李燭塵道。

  “有錢能使鬼推磨嘛。”李燭塵笑著道,“當初對咱們來,十萬銀元的本錢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哪想到那位財政部長大人肯出到十倍的資金。再弄不出點成績來,怕是愧對這位部長大人了。”

  “此人以前曾被稱為‘高科技軍閥’,因其重視科學技術,屢建奇功也。”范旭東道,“但在我看來,能如此重視科學發展及民教醫藥衛生,又大力提倡‘科學、民主、自由’三原則的人,怕是和軍閥貼不上邊。”

  “是”李燭塵笑了笑,道,“其實自從咱們‘永久黃’一成立,他就一直在暗中資助咱們,只不過是咱們不知道而已。”

  坐落在天津濱海新區。誕生于1914年的,雖然只是一家企業,但在現在的中國,如同軍事工業之于安慶、鋼鐵工業之于漢陽、煤炭工業之于唐山、紡織工業之于南通一樣,化學工業對于天津濱海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塘沽城區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與催化作用。“永久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同時也是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面旗幟。

  是簡稱,是被稱為“中國化學工業先導者”的范旭東在天津創辦的“永利”和“久大”兩個化工企業,以及黃海化學工業實驗室,在20世紀中國工業史上曾經光華四射。范旭東時進入湖南長沙時務學堂,1912年自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畢業歸國,兩年后,他就在天津創辦了第一家企業“久大”精鹽公司,接著又歷盡艱辛辦起了“永利”制堿公司,重用年輕的留美化工博士侯德榜等人,成功地制造出自己的純堿,而且進入國際市場。他深知,“中國今日若不重視科學,中國工業有何希望?”在短短數年的時間里,范旭東赤手空拳,以一片熱忱,開創了“永久黃”工業集團。

  “永久黃”下屬的“久大”精鹽公司生產的精鹽品質純凈,色澤潔白,一出廠就受到民眾的廣泛歡迎,獲空前成功,但也受到一直壟斷著中國傳統鹽業的鹽商集團的極力阻礙,他們只許“久大”產品在天津東馬路設店行銷,不許越界。為此入股的楊度曾拿兩瓶精鹽送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嘗過后贊賞不已,于是給了“久大”五個口岸的銷售地,從此“久大”精鹽才在長江流域的湘、鄂、皖、贛四省打開了銷售局面。久大精鹽的良好開局,為建永利制堿廠準備了初創的資金,并且集聚了中國的化工精英,意義十分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導致中國進口的洋堿減少,國內用洋堿做原料的企業紛紛停工。范旭東決定在“久大”精鹽廠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辦中國的制堿工業。1915年6月7日,“久大”精鹽廠破土動工,可以拉開了塘沽城區近代化建設的序幕,對后來塘沽城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917年,范旭東創辦了“永利”制堿公司和“黃海”化工實驗室。后來聞名世界的“永久黃”化學工業企業集團至此初步形成。

  范旭東之所以將廠址選在塘沽地區,是與這里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條件是分不開的。首先,天津濱海屬長蘆鹽區,鹽田廣布,質量優良,為發展鹽堿工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海鹽資源;其次,開灤的煤炭和石灰石都要經塘沽向外轉運,這也為制堿工業提供了成本低廉的原材料和原燃料;第三,塘沽依河傍海,北枕鐵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以上幾個條件疊加在一起,塘沽就成了天賦的化學工業基地。

  “永久黃”落戶塘沽以后,塘沽城鄉建設緩慢的局面被徹底打破。企業發展吸引人口向塘沽集聚,各類配套生產生活設施不斷建設,相關商業和服務業迅速崛起并走向興旺,原本分散的居民點很快連成一片,使塘沽城區雛形初步顯現。

  范旭東在塘沽的鹽堿荒灘上創辦近代化工企業,離不開大量的人才。從一開始,范旭東就采取科研成果和培養人才并重的方針,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19年,為從事化工研究準備創辦“黃海”化工實驗室,范旭東重金聘來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孫學悟。在孫博士的主持下,中國第一家民營化工科研機構——“黃海”化學工業實驗室成立。實驗室以“黃海”為名,因為它誕生于塘沽,塘沽面臨渤海,而渤海匯合百川,朝宗于黃海,意寓十分深遠。范旭東:“我們把研究機構定名為‘黃海’,表明了我們對海洋的深情。我們深信中國未來的命運在海洋。”

  范旭東處處以人為本,重視企業員工的生活福利和身心健康。在企業發展尚處艱難之際,他就為員工建起工人新村宿舍,為職工改善居住條件。和國內眾多的民族工業企業不同,“永久黃”企業員工宿舍一開始就通水通電,生活十分方便,但房租卻很便宜。范旭東為了解決職工看病問題,還專門建立了職工醫院,并專設婦產科,為員工家屬提供醫療服務,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范旭東還在廠內開設學,員工子女一律免收學費。職工在大食堂吃飯,廚師工資、煤水電等消耗均由公司支付,僅照米面菜肉購入價收取飯費。范旭東還設立職工俱樂部、圖書館、合作社等福利機構,均設專人指導,為員工服務。這在當時的天津地區,“永久黃”的企業員工的待遇和生活都堪稱一流。

  范旭東還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職工學除傳統文化教育外,還開設英語課,并組織了“永久”戲劇團,由廠部出資購行頭,在廠區的文娛演出活動從未間斷。范旭東還創辦了中國第一份有分量的企業旬刊雜志《海王》,每期有十多個版面,給塘沽及天津地區帶來了濃厚的企業文化氣息。“永久黃”的職工居住區還設有籃球場、球場及多種體育設施,范旭東聘請籃球、球、武術等專業教練指導職工從事各體育項目的鍛煉,并經常與寧河、天津地區交流比賽。

  在這樣一個時代,范旭東在塘沽“永久黃”艱難創業歷程中,就能夠始終重視并實施企業文化建設并卓有成效,其科學民主的思想根基,以人為本為文化理念,求真務實的仁愛舉措,體現出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可以開一代之先河。

  但想要維持企業這樣的全面發展,需要不斷的注入大量的資金,資金的短缺成了范旭東的事業發展的最大阻礙,盡管范旭東成功的招來了很多社會名流和大商家入股,但資金仍然不夠,這時,剛剛崛起于中國內地的“人和藥業”向他伸出了援手。

  對于國內以“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的生產而成功崛起的醫藥企業“人和藥業”,范旭東并不算了解,他只知道這家企業的擁有者是一位“軍閥”的夫人,其生產理念和經營方式也是西方化的。在“永久黃”成立后,曾有人建議和“人和藥業”合作,但由于這家醫藥企業有“軍閥”的背景,范旭東一直心存疑慮。但他沒有想到,在“永久黃”的發展進入到了最困難的時期的時候,竟然是這家企業慷慨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且不要求任何的回報。

  事后范旭東才了解到,“人和藥業”的所有者,是一位名叫黃韻芝的女子,而她,是名動天下的“高科技軍閥”楊朔銘的夫人。

  現在范旭東還記得,那位美麗得如同天使般的女子出現在“永久黃”的廠區,當面向他和李燭塵等人贈送股份時的情景。

  為了能使范旭東、李燭塵和孫學悟等人安心的辦好企業,黃韻芝向他們個人每人贈送了50000銀元的股份,使他們成為“永久黃”的股東,對于她的義舉(當然也是楊朔銘的主意),范旭東和李燭塵等人都存有發自內心的感激。

  在中,范旭東把“黃海”化學工業實驗室看做是企業的神經中樞,是與“永”、“久”兩大公司并立的化工學術研究機關。“永久黃”的內部刊物《海王》雜志上的調查報告、科學論文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而在企業缺乏資金,實驗室物資器材短缺的情況下,楊朔銘的大力資助使“黃海”化學工業實驗室很快便升級成了“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

  作為一代實業家,范旭東知道“事業的真正基礎是人才”,“凡事待人而興”、“好在事在人為”都是他的口頭禪。對于楊朔銘的資助,范旭東感激莫名,因此在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大樓建成后,他將研究社的實驗樓取名為“思源樓”,“思源”是為了紀念楊朔銘夫婦的義舉。范旭東表示“吾人今日只有前進,赴湯蹈火,亦所弗顧”,“只知責任所在,拼命為之而已”。楊朔銘聽后亦為之感動。為了充實“永久黃”的企業文化,宏揚科學發展的理念,楊朔銘還和范旭東等人一起為訂立了4項信條:

  “一、我們在原則上絕對相信科學;二、我們在事業上積極發展實業;三、我們在行動上寧愿犧牲個人,顧全團體;四、我們在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光榮。”

  而正是憑著這樣的信條,中國的化學工業終于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而在楊朔銘的倡議下,1920年,在未來著名于世的“盤古”生物研究所在范旭東等人的幫助下,也建立了起來。

  “這么好的條件,我們要是再辦不好這企業,連我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李燭塵感嘆道。

  李燭塵生于湖南鄉村,1912年有機會公費到日本留學時已將近30歲,在東京高等工業學校他的是電氣化學專業,與同鄉范旭東一樣懷有“實業救國”的理想。1918年他就是懷著這個夢想歸國的,此時范旭東已在天津辦起了第一家企業“久大”精鹽公司,他應約而去。在“久大”企業,范旭東為總經理,他任廠長,以后又建立了“永利”堿廠,也是他為廠長。創立“黃海”化學工業實驗室最初就是他的主意。范旭東他們的底子其實是“書生事業”,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知識分子。俗語:“秀才遇到兵,有理不清”,但李燭塵致函在經營管理和人事管理上顯示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在應對國內各種軍閥勢力、政治勢力方面,因為他的機智無畏,對“永久黃”的事業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李燭塵在“永久黃”集團體服務數年,企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但他個人卻沒有私蓄,范旭東曾為了讓他能參加董事會而大傷腦筋,而李燭塵正是得到了黃韻芝的50000銀元贈股后,才順利當選為董事。李燭塵當然明白,這位奇女子如此作為是因為誰。1922年9月17日,楊朔銘前往天津視察,并舉辦招待實業界代表人物的宴會,李燭塵應邀出席,楊朔銘在宴會上盛贊范旭東、李燭塵創辦化學工業對中國發展的貢獻,并邀請他入政府部門擔任要職,雖然對楊朔銘夫婦的幫助心存感激,但李燭塵還是婉言謝絕了楊朔銘的邀請,打算一心從事中國化學工業的建設。對此楊朔銘也表示理解,并沒有強求,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和范旭東。雖然李燭塵無意于官場,但他并不是對政治毫不關心,他對楊朔銘所一向倡導的“民主”理念和“手把手教民主”的實際行動贊佩不已。作為對楊朔銘知遇的回報,李燭塵參與發起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在中國國內“左右之爭”和“紅潮”席卷的情況下,堅持主張“不右袒,不左傾”,堅持中間立場。并以無黨派社會賢達的身份代表實業界參加國會會議。他還向楊朔銘建議,中國“以農立國,政府首先應全力改善農業,工業則由民族工業界去搞。”李燭塵的建議得到了楊朔銘的首肯,而在此之后,楊朔銘經常大力出資幫助國內有希望的民族工業企業。

  范旭東和李燭塵走下了山坡,進入了研究社區,來到了一間實驗樓里,在這座樓內的一座座房間里,身著白大褂的人們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做著各種實驗,而在他們當中,有很多青年男女的身影。

  看著這些充滿朝氣的年輕人,范旭東和李燭塵相視一笑,似乎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了。

  而在這些研究人員當中,幾名身材高大的外國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這幾位應該是剛剛從德國來的專家。”李燭塵笑著對范旭東道,“我們的部長大人,可是抄底的高手,這一次從德國劃拉回來不少的人才呢。”

  “我還以為是美國人呢。”范旭東笑著道。

“德國如今經濟蕭條,通貨嚴重膨脹,失業的人很多,一些專家連給孩子買牛奶的錢都沒有了,所以有不少讓咱們給高薪聘請過來了。”李燭塵呵呵一笑,“要放在平時,這些人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與猶未盡,即點下回,現章未續,即回,更多神書等您評閱!”

  電腦站:

管理書童:冞氏寀子刷新速度:0.000197721秒

夢想島中文    高科技軍閥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