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www.mhtxs.cc
一住棉花糖www.mhtxs.cc,精彩。
第二百二十一章崇禎朝第一肥缺 面對徐光啟龐大而且繁雜的賑災計劃,楊改革是有愛又怕,愛的是這幾手,就是徹底解決農民造反的法寶,怕的是,這樣高難度的動作會要了明末這架老的不能再老的國家機器的命。
計劃都是好的,可惜,能不能執行確實一個值得懷疑的事。
“陛下,除了興修水利,推廣抗旱作物之外,臣還有免除賦稅方面的內容。”盡管徐光啟說的話,在君臣的心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可是,朝堂之上,安靜得很,只有徐光啟一個人平靜的敘述。
“這個,有那些?”楊改革問道。
“免除賦稅方面,則比較簡單,和以前受災之后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如今牽涉到移民問題,這移民了,有些賦和稅,是落在需要移民的這些人身上的,一旦移民,這賦稅可能需要重新計算,可能牽扯不清,所以,臣以為,這牽涉到移民的賦稅問題,最好是一刀切,凡是移民的,都不在計較賦稅問題,待重新圍湖墾田之后,重新在當地重新繳納賦稅,和原來的地方徹底的脫鉤,如此,也才會使得這移民比較順利…”徐光啟又解釋自己這這項計劃。
楊改革心中暗嘆,果然是超級的復雜,這古代確實有些稅賦是綁定到人頭上的,如果這移民了,確實會導致原來移民遷出地的賦稅情況發生變化,這個,確實值得注意,否則,移民遷出地怕會出亂子。畢竟,這官府,是有權利每年動用很多人免費勞動的,一旦這些人搬走,這免費的勞役就沒了,唉…復雜啊!楊改革不住的哀嘆,這國事,怎么就如此艱難呢?
“嗯,徐師傅說的朕理解,這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還有其他的嗎?”
“啟稟陛下,臣所擬定的大致方案,就是如此了,其他的,細枝末節,臣也就不多累贅,臣才疏學淺,所擬之方案不見得就萬無一失,還請陛下指正…”徐光啟最后來了個虛心的結尾。
楊改革糾結徐光啟的這個超級賑災方案,早就覺得這個方案高山仰止,不可仰視了,那里還有能力對這個計劃說出個一二點不足來,這個計劃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楊改革目前都還沒有一個譜,還指出不足?楊改革覺得這也太為難自己了。唯一能說道和指出的就是,這徐光啟事先沒有和自己通氣,自己如今很被動。
“嗯,很好,徐師傅的這番計劃,相當的及時和有力,確實是不可多得好方案,諸位卿家,都議論議論吧。”楊改革拜服了,把這個機會讓給大臣們,看看大臣們有什么要說的。
朝堂之上也開始議論紛紛,徐光啟所說的這些東西,確實是遠超不少人的想象,在驚嘆過后,又都開始紛紛討論起這方案的得失起來。
首輔又是第一個出來挺徐光啟的,這既然決定投靠皇帝了,那就干脆,徹底一點吧。
“啟稟陛下,臣有話要說。”施鳳來第一個出來了。
“有什么話只管說。”楊改革現在巴不得有人提出點什么建議什么的。
“回稟陛下,臣以為,徐少保的這些應對之法,確實是天馬行空,給人與一種驚鴻一瞥的感覺,不過,這細細的品味一番,臣才覺得,這并不是徐少保特行,為了出風頭,為了一鳴驚人而想出來的怪異法子,臣細細的思索了一番,發覺,這徐少保的應對之法,很多都是集前人的智慧為今用,比如這移民,我朝先前就有過移民的先例,這,猛然聽到需要移民百萬,費用千萬,臣也覺得很唐突,不過細細一想,這確實是解決這陜西連綿天災的不二之法,陛下,臣全力支持陛下行此法…”
施鳳來一上來就全力給徐光啟的計劃說好話。
楊改革點點頭,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這移民,顯然比任何賑災辦法都要直接和給力,只有把人都遷移出去,這農民造反的事,才有可能徹底的平息下來,否則,這任何賑災的辦法,都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
“施愛卿言之有理,確實是這個道理,朕也贊同。”楊改革點頭說了施鳳來幾句好話,同時心中也下了決心,一定要把這移民計劃執行下去,不行也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
不過,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
一位大臣站出來,持了不同的意見。
“啟稟陛下,臣有不同的看法,臣雖然也覺得這移民確實是一件好事,能夠徹底解決這天災問題,可是,這耗費白銀千萬兩,對于目前我朝來說,數額實在是太龐大了一些,想我朝遠征朝鮮,動用十數萬兵馬在朝鮮作戰,歷事數年,耗費也沒到千萬,已經給朝廷造成了相當的壓力了,如今這移民比援朝抗倭一事的費用,更加的龐大,臣怕這對朝政造成的影響,無法估量啊!陛下,此事,還請三思…”這位大臣也說出了自己的擔心,這千萬兩實在是太巨大了,比抗倭援朝這種軍國大事還要巨大,花費的銀子還要多,這已經不能用朝廷的負擔來形容了。
“嗯,這位卿家所言有理,這移民必定會對我朝有深遠的影響,耗費確實是很大,不過,朕不是湊了八百多萬兩銀子了嗎?這八百萬兩銀子,都是額外的收入,和原來的收入并沒有多大的瓜葛,雖然耗費頗大,但是朕覺得值,嗯,這件事,朕先前已經說過了,暫緩研究,那么,移民這件事,就暫且不考慮了吧,諸位卿家,說說其他的吧。”楊改革是堅定的移民派,絕對不會放棄移民的,一千萬兩不夠,那就二千萬兩,自己就是站在故宮博物院門口收門票也要把這移民工作干下去,反正一句話,要讓這造成明朝滅亡的農民起義徹底的熄火,自己才能過得安生。
朝臣見皇帝對這件事下了定論,也就不再爭論,開始說其他的問題了。
“啟稟陛下,臣十分贊成徐少保的方略,不過,也有一些擔心,不知道該說不該說。”又來了一位提意見的。
“說吧,有什么說什么,不要藏著掖著。”
“遵命,陛下,臣雖然贊成這諸多方略,可是臣也想問,如此龐大,繁雜的計劃,如何執行,誰去執行?這牽涉上千萬兩銀子的使用,如何監管?這個,陛下,可有考慮…”這個大臣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徐光啟超級計劃的核心問題。誰來負責?
誰來負責?楊改革也只能仰天長嘆,自己這個皇帝,足不出戶,最遠的只到過北京城的城墻,要讓自己來管理這件事,怕自己會非常痛苦,會把這件事搞得一團糟,那誰去管理?
徐光啟?理論上是最好的負責人,也是這個計劃的發起人,可是,楊改革卻舍不得放這位自己的左膀右臂出去,要是徐光啟去忙這件事了,那這朝中的事誰負責?徐光啟是自己內政上的幫手,這如果去做移民這件事了,必定會出京,到陜西,南方去,那朝中,誰幫自己?目前自己還沒有一個值得敬重和依靠的人。
孫承宗就更不行,這可是軍事方面的幫手,這訓練新軍目前正在緊要的關頭,更不可能跳槽去執行這個超級計劃。
畢自嚴?這個家伙,自己的很多動作,比如用銀票代替銀子,比如發行銀幣,發行紙幣,都需要戶部的配合,在戶部沒有一個靠得住的“自己人”,怕做起事來,不順手,別到時候把自己的斂財路子搞砸了。
其他的?楊改革不是信不過,就是了解不多,再不就是某些人的“歷史成績”十分的糟糕,楊改革更加的不敢派這樣的人去做這件事。
“這位愛卿,所擔心這事,也正是朕擔心的事,朕暫時也沒有一個確切的人選,這個,以后再論吧,暫且不提…”
皇帝的話,讓下面的眾臣,心中暗喜,個個躍躍欲試,都知道這移民欽差,必定是一位權利通天,掌控財力無數的超級肥差,見皇帝說沒有確切的人選,個個心里都驚艷了一把,準備活動活動,看自己能不能干這個差事。這估計是崇禎朝第一肥差了。
下面的朝臣,得知皇帝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負責移民的人選,看皇帝的眼神都變得不一樣了,這說話的語氣,也變得不一樣了,剛開始,還有幾個反對的,持不同意見的,希望皇帝慎重一點的,現在全都變成歌功頌德,變成說好話,變成討好皇帝的了,都知道,移民這件事,如果在朝廷沒有錢的情況下,還可以反對反對,畢竟,沒錢是辦不成事的,但是,如今這皇帝攢出近千萬兩的銀子,不存在缺錢的情況,這移民,就變成了十成十的事了,這差事變成了崇禎朝的第一肥缺,如果說不動心,那還當這個官干嘛?
群臣又是討論了一陣這賑災的問題,不過,都是一些邊角料的東西,沒有什么太高的價值。
朝臣們的心思,皇帝不懂,不過,楊改革也不是沒自己的想法,楊改革的想法就是自己回去睡一覺,搜搜這明末又名的人物,看看這些人的“歷事成績”,然后在幾位“歷事成績”比較可靠的人選中,挑一個來,如果朝臣們知道皇帝是如此打算的話,怕個個都會跌破眼鏡,大喊不公平。
所以,楊改革喊了暫停。
皇帝暫停了人選問題,朝臣們對皇帝的態度,那叫一個親熱,那叫一個奉承。都盼望著,自己能給皇帝一個好印象,能得到這個好差事。
這移民是賑災方案中牽涉最大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暫停了,其他的賑濟方案討論下去也就沒有多大的意思了。楊改革聽了一陣子,覺得沒什么收獲,決定收尾,眼瞧著,今天這早朝,已經要變成午朝了,自己那個收回鑄幣權的事,還沒影子,這個,得抓緊辦啊!
楊改革的手壓了壓,群臣很乖巧的都安靜下來,如今,這崇禎朝第一肥差即將出爐,這個,全看皇帝的意思,所以,如今的皇帝的話,還是要聽,更是要仔細的聽,萬一那一點惹惱了皇帝,或者是給皇帝一個不好的影響,這崇禎朝第一肥缺,怕要歸別人了。
整個朝堂之上的風氣,迅速的轉變,個個都變成了乖寶寶。
“這賑災這件事,牽涉太大,朕段時間里,也沒個頭緒,今日,就暫且說到這里吧,待日后通盤考慮清楚,再做決定。”這賑災,實在是個超級工程,是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個小時里,作出決定的,這個,還得反復的醞釀,反復的考慮,才能出臺具體的措施。
群臣都不作聲了,這件事,確實關系重大,確實需要從長計議,這從長計議了,才有時間活動,這移民的欽差花落誰家,還得爭一爭。
徐光啟卻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雖然這具體的細節,或者方案尚需要討論,不過,這江南籌集糧食,是不是先提前了?臣以為,是不是先派人到江南,開始收集糧食?讓江南各州縣開始籌集糧食?讓沿河各州縣著手準備調動人手待命?一旦具體的方案和人選定下來,也可以節約不少時間?陛下以為呢?”
“徐師傅所言有理,這不管誰去負責這賑災這件事,籌集糧食都是必須的,也該提前,那么,就依徐師傅所言,下旨,先籌集糧食,讓沿河各州縣,著手準備吧,一旦定下方案人選,可立即響應,也不至于手足無措。”楊改革贊成了徐光啟的提議。
楊改革定下這事,見沒什么人出來說事,覺得,這終于到辦鑄幣權的事了,今天的腦子,可真夠混亂的。自己忙完這事,還有很多不解需要問徐光啟,這個超級龐大的計劃,居然事先沒有和自己討論,通過氣,搞得自己現在被動得很,自己是讓自己的嫡系在鑄幣權上面找個托,把收回鑄幣權的事帶出來,可沒讓徐光啟找托把這提前賑災的事給托出來啊!這徐光啟也太不懂事了吧,楊改革又埋怨起徐光啟來,呆會得好好的問問徐光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即便是提前賑災很重要,可是,也不該不和自己商量啊!
“那位卿家,還有事要奏?”楊改革現在只想著快點辦完這鑄幣權的事,然后去問徐光啟,到底怎么回事,看看徐光啟如何的解釋。
果然,楊改革的話為落音,后面就有人站出來,要奏事了,楊改革一看,是站在后面的,這個,也許就是徐光啟他們找的托了吧。
“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
楊改革很高興,這終于到鑄幣權的事了,于是道:“嗯,很好,卿家有何事要奏?”
“啟稟陛下,關于解決移民,安置百姓一事,臣也有一策,供陛下遴選。”這個站在后面的大臣說話了。
楊改革就納悶了,這好像不是說鑄幣權的事啊!鑄幣權一開頭難到不是說我剛登基,改元,需要發行新錢嗎?怎么又說到移民的事上去了?這個,也扯太遠了。不過,楊改革還是讓那個大臣把話說下去:“哦?那卿家就說說,何策?”
“回稟陛下,臣以為,既然陛下要遷移安置災民,陛下何不多開一些於田呢?”這個大臣說到。
於田?這是什么?楊改革疑惑,這和古人交流,還是有點障礙啊!
“於田?何是於田?”楊改革這個歷史小白又不恥下問了。
大臣們也沒好意思笑皇帝,這皇帝整天都呆在紫禁城里,恐怕連田是什么樣子都沒見過,別說什么於田了,大臣很能理解皇帝的苦衷。紛紛只是憋在心里笑笑而已。
這個大臣面色嚴肅的解釋道:“回稟陛下,於田就是河水沖刷的淤泥,用掘水法引入田內,使土質肥沃,稱淤田。”
聽這個官如此一解釋,楊改革算是明白了,小時候聽老人家說過,冬天里,把河里的淤泥挖出來當肥料,可以使農田增加產量,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嗯,朕明白了,卿家接著說。”楊改革給了一個鼓勵的眼神給這個大臣。
“遵命,陛下,臣以為,如今有上百萬的人需要遷移,需要重新安置,臣以為,不遠千里遷移到南方去,不如就近安置在北方,如此,也省力,省錢不少。…臣以為,用掘水法掘黃河、涇河等泥沙較多的河流,開堤沖荒灘,荒地,如此,就形成良田了,可就近安置不少百姓,雖然比不上徐少保的百萬移民,但是移民數萬,也是沒有問題的。”這個大臣似乎很有信心。
“開黃河、涇河堤壩?沖於田?”楊改革腦袋里紛亂的事,亂七八糟,不住的在腦海深處回憶這黃河是怎么回事,想起來,這黃河中學歷史書上說了,是地上河,這河道比兩岸高出很多,原因就是這黃河的泥沙太多,累年的沉積,這河床就越來越高,這堤壩也就越修越高,也就有了地上河之稱,一開掘堤壩…明顯,河道里的水就會沖到兩岸來。
“這位卿家,你的意思朕懂了,能具體的說一下嗎?可有方案?”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決黃河、涇河灌於田此事,我朝一直就有,不曾停過,臣的意思是,陛下只需要派人組織陜西災民前來,一切都有定例可循,簡單易行,陛下只需要加派人手,多多尋找可決堤之處,必可多得無數良田,如果規模夠大,安置數萬百姓,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