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慈沒有下輦車,靜靜注視,如果像他確定的那樣,這位道人是現實的存在,那么,是敵是友?是不是青衣童子所說的接引?
就算是,幾乎不可能再有活人存在的太霄神庭核心區,出現這么一位莫測深淺的人物,又是什么道理?在他和太霄神庭“共同造夢”的過程里,這位是不是起了什么作用?
不要怪余慈瞎琢磨,實在是這位出現的時機、地點太過微妙,場景也太過詭譎。≤頂≤點≤小≤說,
幾乎就是驗證余慈的懷疑,道人一直似瞌非瞌的眼睛睜開,眼中分明就是赤芒閃動,眼底還透著幽綠顏色,一層接一層,層次分明,又覺得層層疊疊,永無止境。妖異之處,怎么看都不是玄門正宗。
余慈心神與符詔貼合得更加緊密,萬古云霄的威能,已經是一觸即發。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就看到,道人視線移轉,先是在他這邊一掃,臉上似乎是笑了一下,隨即提起手,當余慈看清,他手上微微發黑的顏色,是已經凝固的血漿之際,道人回手,重重一拳,轟在自己胸口。
在他動手,氣機激蕩的剎那,封神臺上,嘩啦啦一陣響,超過二十條以上、成人手腕粗細的血色長鏈擺蕩,每一條鎖鏈竟是都穿過了他的胸腹之間,把他牢牢勒住。
這些血色長鏈,都介于虛實之間,每一根、每一環上面都刻有復雜的符文結構,且是非常明顯的上清法度。環環相扣之下,余慈大略估算了一根鎖鏈的禁錮力量,以這種穿心透肺的禁錮方式而言,臨時鎖住一位薛平治級別的大劫法宗師強者,應該沒有問題。
而二十幾條鎖鏈交錯,各鏈條之間又形成了新的結構,這種方式類似于余慈天垣本命金符的符法神通,都是以符法結構取勝。這種程度的禁錮結構,鎖住的會是怎樣一個層次的強者,就不是一時半會兒所能估算出來的了。
如果單從這個情況看,道人的身份倒是愈發地往敵對方向傾斜。
可是,也是在此刻,余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道人身上蓬勃而起的氣機,分明又是比穿過他胸腹的二十余條血色鎖鏈加起來都要純正——是的,那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上清根本法度。
余慈一時沉默難言,他在車上,與道人妖異詭譎的眼神對視,片刻之后,振衣下車,步空蹈虛,一步步來到封神臺前。
因為感受到了生人氣息,臺上沖霄血氣有些躁動,與封神臺合而為一的斬龍臺,就在余慈的正前方,隔了一個道人,此時恍若行刑之地的臺上,殘缺龍影躍躍欲動,當年能鎮壓處斬太古天龍的兇戾強橫殺意,噴薄欲出。
但很快,仍持在神將手中,和余慈氣機相通的那道符詔,清光透空,往封神臺上刷落。殘缺龍影當即哀鳴回縮,一應兇相,都乖乖收斂起來。
道人的目光跟隨著余慈的身形,有些純然好奇的意味兒。這眼神與他之前的動作、表現并在一起,更是詭異。
余慈卻不怎么在意,只是緩步上前,末了一躬到地:
“上清弟子余慈,敢問前輩高姓大名?”
“你是上清弟子?”
道人的言語有些意味深長。
余慈面色不變,坦蕩蕩答道:“師從朱太乙,蒙老先生不棄,選我為傳法之人,主修諸天飛星之術。后因緣巧合,得萬古云霄神通。”
“萬古云霄…”
道人將這個神通名號念了兩遍,微微點頭,繼而一笑,“什么神通都比不過實實在在的東西,既然你能到此,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我還要問,可控得斬龍臺否?”
余慈想到之前借來掌刑神將和斬龍臺虛影破敵之事,又看到如今臺上殘缺龍影馴服之態,也微笑道:
“控得。”
“好!”
道人大笑,轉身便走。隨他動作,穿透胸腹的血色鎖鏈又是嘩嘩作響,激烈抖動,一層層靈光激發,似要控制他的行動范圍,又化為有形無形的尖刺,鎖扣筋絡,封閉竅穴,斷絕氣血運行。
可就是這樣,那道人依舊健步如飛,不多時就上了斬龍臺,可謂視禁鎖如無物。
而隨著他走上臺去,象征著斬龍臺威煞與戾氣的殘缺龍影,其表現也是非常奇怪,是那種欲發作又不敢發作,甚至于恐懼蟄伏的模樣。
在從太古時代傳承下來的斬龍臺,當然不是光憑這幾道龍影嚇唬人,其一體三部,無論是斬龍臺、困龍樁、斷龍石,都自有神異,合而為一,就是對地仙大能也可以形成壓制。
可在此時,余慈分明看到,道人頭頂放出一道清光,如澹澹之水煙,若有若無。就是這么一道清光,無論臺上血光如何刷落、纏繞、絞鎖,都是毫無用處。
余慈面色沉靜,看臺上莫測變化,靜待道人給他一個解釋。
這種時候,他毫無疑問就是太霄神庭之主,對其中發生的一切都有掌控之權,如果沒有這份覺悟,進來又有什么意義?
所以,不管這個道人是魔頭也好,是上清前輩也罷,是秘術保留的什么特殊存在也沒關系。只要他不能給自己一個信得過的解釋,余慈就不會介意統合太霄神庭的各種力量,將他抹殺。
這是余慈初入太霄神庭,就從千百上清英靈的記憶中學到的血的原則。
千年之前,魔劫肆虐之時,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要么已經死了,要么就是被魔化的敵人。
道人立于臺上,對余慈笑道:“你知我名號,并無意義,反生枝節。我不瞞你,在我體內,封著不少魔頭,距離魔染,也不過半步之差。只能借助封神臺之力,將其壓制,如今終迎得契機進來…你能掌太霄神庭,當知當年之事,這一刀可斬得?”
余慈默然半晌,卻不是說為難之類,他與道人素昧平生,縱然是上清前輩,縱然是精神可敬,要說斬不去,未免矯情了。
他沉默的原因,是在觀察,是否真的可以下刀。
道人的修為境界,他一時看不到底,只能確認,定是一位地仙大能。
當年上清宗在太霄神庭內的地仙強者,余慈都聽趙相山說起過,對照下來,還真不曾找到對應的,就是現在與趙相山溝通,也搖頭講不曾見過。
依趙相山的說法,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冒充的,想借余慈的手、利用斬龍臺做些什么事情;另一種就是確實為上清前輩,但身份敏感,擔心后世弟子不敢下手,干脆掩去面目。
而從現在的情況看,斬龍臺對道人的壓制,簡直是慘不忍睹,有等于無,這倒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道人極有可能是曾在上清宗位高權重的哪位大能。
當年上清遭遇魔劫,兩位鎮宗地仙戰歿,但按照趙相山的估計,其宗門地仙,歷代累積,就不算失蹤的,怎么也該還有五到七位,偏在魔劫之下,緲無聲息。
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上清宗將地仙回歸的坐標,設在太霄神庭之中。
本以為最為穩妥,卻不想禍起蕭墻,先堵住了后援之路。
便是地仙陸續回返,有心算無心之下,被幾位末法主級別的魔頭合圍,也是有死無生。
事實上,趙相山還真的聽到過類似的風聲,但不能確證。
因為上清魔劫之后,域外的上百支天魔族群,并沒有哪個有突然興盛的跡象,不像在魔劫中撈到好處的樣子。
說一千道一萬,余慈只確認了一點,從最理智的角度講,這一刀都斬得,而且,要斬得干脆利落,決不能留下任何手尾。
此次再追究道人的身份來歷,當真是徒增煩惱,如此他只有最后一個問題了:
“前輩可為接引?”
道人撫須而笑:“道境受詔,仙鶴引路,至于此間,為上清圣人引路,義不容辭,一刀落下,便可見分曉。”
聽得此言,余慈就明白,與他共營道境的,不只是渾渾噩噩的太霄神庭,還有這位道人。
雖然里面的環節不怎么清晰,可要驗證,正如道人所言:
一刀落下,便見分曉!
“如此,請前輩上路!”
余慈再不多想,淡淡道一句:“請符詔!”
仍在輦車上的兩位神將,都步下車來,隨后竟是又登上了斬龍臺,不但沒有受到壓制,氣機共鳴下,反而隱受加持,果然如余慈所想,都是掌刑神將出身。
事實上,在這片“夢境”中,余慈一念,也等若是天意符詔,掌不掌刑,又有什么區別?
兩個神將一左一右,分別站在斷龍石旁邊,左邊那位高舉符詔,喝道:
“符詔至,刀來!”
斬龍臺上,血光沖霄而起,而那道人則微微一笑,端端正正跪下,又伏在斷龍石上,引頸赴死。
只是他那一道水煙似的神光,依舊升騰,逼得血光煞氣落不下來。
余慈和趙相山,包括影鬼等合計了一下,可以確認,不是道人故意耍弄人玩兒,而是他要鎮壓體內魔頭,已盡全力,神通自發,已經無力收斂。否則真有余力,這些年恐怕早已經自控斬龍臺,加以了斷。
他問余慈“可斬得”,既是問心境,也是問神通法力。
余慈定定看向臺上,片刻,向道人稽禮,心念驟發,真文道韻,便在已為青質的符詔之下,層層綻開,形成一朵碗大青蓮,飄飄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