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人來人往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人來人往  轉眼,到了除夕。

  上房正堂,掛起了祖譜,擺上各種貢品。

  曹颙帶著長生、天佑等,李氏帶著媳婦、孫女,在祖譜前祭拜,完成了簡便的祭祖儀式。

  而后眾人轉移到李氏房中,用團圓飯。

  女眷一桌,男人們一桌。就連年紀最小的天寶,也由天佑與恒生照看著,上了桌。

  高太君與李氏畢竟上了年歲,不耐煩大魚大肉,看著半桌子各色食蔬,胃口都好了不少。

  其中有兩道菜,是妞妞與天慧親手做的。一道蝦仁油菜,一道醬油瓜片,雖比不得大廚的手藝,也有幾分模樣。

  大家用了,少不得又贊他們姑侄兩句。

  男人那邊,曹颙看著半桌子少年,頗為欣慰。

  用了團圓飯,曹颙帶著幾個孩子去院子里放煙花,都準備是彩花,看的大家目不轉睛。

  放完煙花,高太君年邁,先回去休息,剩下的人在李氏這邊守歲。

  等熬到子時,由曹颙、初瑜帶著孩子們,給李氏磕頭拜年。

  李氏早已預備好壓歲錢,一人一個荷包,里面裝著小金錁子。

  孩子們又請曹颙與初瑜上座,磕頭拜年。

  拜了一圈,大家伙才散去休息。

  次日一早,便是大年初一,旁人還好說,曹颙卻是早起,在官邸接待來前來拜年的地方官員。

  清苑城中,能同總督府往來相交的,除了寅賓館的十阿哥,就只有朱家,所以孩子們需要走動拜年的地方,只有這兩處。

  朱府這邊,對于總督府幾位少爺,都是相熟的,自然招待殷勤;對于頭一次進門的恒生,還格外熱絡幾分。

  寅賓館中,初瑜年前就送了兩匣子銀錠子過去,給十阿哥賞人使。宴席、新衣也都齊全,使得十阿哥看起來,少了幾分寂寥與寒磣。

  去完這兩處拜年,孩子們就松快下來,逛了清苑城里的幾處廟會。買回來不少小玩意兒,在的李氏與初瑜跟前獻寶,平添了不少孩氣…

  江寧城,總兵府。

  只跟著長子一家過年,兆佳氏察覺了冷清。即便頂著總兵府太夫人的名號,可到了年節,也是關門自家的事兒。

  她有些想念京城的日子,尤為掛念遠在山西當官的幼子。

  等到幼子來家書,提及小兒媳婦有孕后,兆佳氏滿心牽掛就化為喜悅。

  因兒子“雄風不振”,使得她這些年來在小兒媳婦面前,都缺了底氣,生怕媳婦鬧出來,使得兒子丟了顏面。

  對于賢惠的大媳婦,她時不時還挑剔一回;對于性子清冷的小兒媳婦,她卻只有客客氣氣的。

  沒想到這回外放,幼子那邊竟有了轉機。

  她歡喜不已,親自張羅著,預備了兩車東西,使人往山西送。

  原本她還興致勃勃地挑了兩個丫鬟,想要隨東西送過去,省得素芯懷孕,兒子身邊沒人侍候。

  想了想,她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歡聚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

  上書房正月十六就開課,恒生不能在清苑過十五。

  拖到正月初十,他將啟程回京。

  隨著他上京的,還有左住兄弟,他們也要趕在十五前,去寧家與馬俊、永慶這幾家拜年。

  旁人還好說,天佑與天慧同恒生關系最好,很是舍不得他。

  天佑拉著他念叨好幾遭,讓他同四阿哥、五阿哥相處,留些心眼,要是受委屈,千萬別忍著。要是在京里受欺負了,來不及聯系這邊,尋不找旁人做主,就去尋三姑姑。

  恒生笑著聽了,如今大了,他也明白親戚待自己與兄長不同的緣故。

  換做旁人,許是會心生不平,可他并沒有放在心上。世人多重視血脈,像父親、母親這樣,能將養子視為親生的,又有幾個?

  親戚本就是血脈牽系,他們待自己疏離,也沒什么可挑剔的。

  愛屋及烏,真心視他為晚輩的,他也打心里感激。

  恒生向來最疼天慧,天慧也親近這個哥哥。

  見他連元宵節都不能同家人一起過,天慧覺得二哥很可憐,去廚房親手包了幾十個元宵凍好,裝起來讓恒生帶到京中去。

  等恒生與左住兄弟一走,府里一下子冷清下來。

  初瑜都有些蔫蔫的,只說落下這個,落下這個,生怕給恒生帶的東西不周全。

  曹颙見狀,就將喀爾喀要來人接恒生的事情隱下,左右還有幾個月的功夫,到時候再說。

  不止是初瑜舍不得,曹颙也有些舍不得,卻不僅僅是對恒生,還有左住兄弟與妞妞。

  若無意外,今年曹颙的總督也要卸任回京。

  孩子們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年底,到時候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都要離開曹府,自立門戶。

  用不了幾年,天佑他們兄妹幾個也要相繼嫁娶。

  曹颙覺得自己的心境蒼老,生出幾分寂寞。

  可眼下,實沒功夫感慨這些,因為衙門一開印,又開始忙起來。

  曹颙要給自己的總督任期畫個滿意的句號,要留下些余地,讓皇上訓斥不足;還要杜絕那些弊端,省得自己卸任后,也清算到自己頭上。

  元宵節剛過沒幾日,戶部就有公文下來,地方糧倉倉儲糧食種類,可以根據地方作物不同,進行調整。

  曹颙見狀,對十三阿哥辦事的效率很是稱贊。更欣喜的,則是主管民生的布政使唐執玉。

  他早就想整頓地方糧倉,一直尋不到契機。如今正好有這個公文下來,他正好可以使人摸清地方官倉底細。

  直隸大力發展農業,增加了賦稅,藩庫中有銀子,官倉中有余糧。

  即便直隸再受旱災困擾,不用朝廷賑濟,直隸也能自己解決。前提是,藩庫中的銀子沒用被挪用,官倉中的糧食沒有被騰空。

  對于唐執玉的作為,曹颙只有支持的。

  曹颙同唐執玉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每次唐執玉過來總督府,曹颙就拉著他站在直隸地圖前,將發展直隸的細則補充了又補充。

  教育、交通、招商、農業…曹颙將后世見聞的一些發展地方經濟的法子,都一一講述。

  唐執玉開始聽得津津有味,對于不解好奇之處,也像個學生似的,虛心請教。

  聽到后來,他卻覺得不對勁。

  “大人,您這是…”他帶了幾分猶疑問道:“要教導卑職,并不急于一時。卑職有什么不懂的,以后來請問大人便是。”

  兩人同僚多年,曹颙也不瞞他,直言道:“我總要回京的,直隸這邊的經營,還是要靠益功費心。這些都是利國利民之大事,要是半途而廢,豈不是使人嘆惋?”

  唐執玉聽了,轉念一想,明白曹颙這般說的緣故。

  直隸總督,鮮少有做長的。

  唐執玉向來勤勉愛民,聽了曹颙這些話,少不得生出一段心事。

  要是換了總督,直隸還能保持這種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么?

  他越發拿定主意,不敢有絲毫懈怠,下定決心要在曹颙調離前,做出一番好成績。

  同十三阿哥相比,訥爾蘇的效率也不低。

  正月底,恒生的家書上,便提及平親王請封世子之事。王府嫡長子福彭,已經正式冊封為的親王世子。還提起平親王將帶福晉,前往盛京祭祖。

  曹颙見狀,心中松了口氣。

  遠離朝局也好,有福彭在京中,就算訥爾蘇隱退,也不會有人敢欺負。

  沒幾日,訥爾蘇與曹佳氏的家書也到了。兩人的信中,除了問候李氏與曹颙夫婦外,剩下的都是好話,就像他們夫妻只是單純出關祭祖一般。

  曹颙沒時間去分辨姐姐、姐夫說的是真話、假話,因為總督府來了兩位貴客。

  五阿哥弘晝,還有平親王世子福彭。

  兩人奉了秘旨,過來接十阿哥回京。

  這真是意外之極,雖說曹颙也盼著府中這尊“大佛”早點離去,可之前半點皇上要放人的消息都沒有。這突如其來的好事,使得曹颙摸不著頭腦,覺得心里不踏實。

  可一個皇子,一個世子,手中拿著又是明晃晃地圣旨,還能有假?

  曹颙尋了機會,私下問了福彭:“之前并沒有聽到相關的動靜,皇上怎么會想起突然吩咐接人?”

  福彭道:“舅舅,我也不知,三日前,皇上使人傳我覲見,五叔也在那里,而后皇上便將差事交代下來。出了宮,便往清苑來,連王府那邊都沒回。”

  事情不會這么簡單,曹颙皺眉問道:“你出京前,宮里可有什么動靜或是傳言?”

  “宮里…”福彭想了想,道:“福惠阿哥又病了…皇上給年老太爺賜了人參…還有就是有傳言,說十四貝子回京了…”

  這是處置完外臣,要整肅宗室?

  曹颙又尋機會問了弘晝兩句,弘晝也是不知。

  他們兩個就在清苑待了一晚,次日一早,便“護送”十阿哥回京。

  倒是初瑜,想得簡單些,認為皇上能使一個皇子、一個世子帶了旨意過來接,也是給十阿哥體面。

  曹颙曉得,這旨意與密旨差了一字,含義卻不相同。

  過了沒幾日,曹颙便知道皇上使人接十阿哥回京的用意。

  九阿哥來了,從西寧押回,要安置在清苑這邊。

  即便是已經落敗的敵人,皇上也不希望兩位阿哥碰到一塊兒,可見忌憚之深…

夢想島中文    重生于康熙末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