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臺灣武俠劇泰斗----韋辛

  說起武俠劇很多只知道香港武俠,其實在臺灣也有一個號稱泰山北斗的武俠劇制作人,他就是在武俠劇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的韋辛!

  當時臺灣三家電視臺各自培植了極佳的武俠劇制作人。臺視為陳明華,中視為周游,華視則以韋辛為首。

  一般說來,韋辛是以科幻、DPE特殊效果為主,手法新穎、創新。雖然當時周日八點檔是周游的《神州俠侶稱霸,轉戰八點檔的韋辛,其金庸武俠劇《俠客行也是八點檔的第一,由莫少聰一人分飾兩角的《俠客行最后還以37的高收視率下檔,再度肯定韋辛確是武俠劇高手。

  周游的武俠劇,崇尚典麗,被稱為武俠文藝戲,雖是武俠形式,卻有瓊瑤式的愛情幻夢。注重套招形式,注意場景、氣氛的營造是是周游式的武俠劇風格。陳明華則是土法煉鋼、作風扎實。陳明華在《倚天屠龍記大量采用棚里錄影,搭景都用道具,這種作法,有別于當時流行的ENG錄影。

  1985年12月韋辛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低潮與考驗。

  這位被華視尊為武俠劇“泰斗”的制作人,事業瀕臨低潮。電視圈是個極為現實的環境,韋辛的班底在此刻也分為了二派,有一派是支持他,認為他潛力十足,來日大有可為,他目前最需要的只是休息;另一派則認為他氣數已盡,對他甚為失望。

  在華視紅極一時的韋辛,對自己栽培的班底,竟有這樣的兩極化反應,心中想必感觸良多。

  韋辛在臺灣電視圈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華視早年轟動一時的《保鑣劇本即出自他的手筆,爾后他與華視當家武生衛子云、金鐘導演陳烈組成鐵三角,做了不少叱吒風云的武俠連續劇,例如《威震南臺、《唐三五誡、《七巧游龍、《五路福星等等,都擁有極高的收視率。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小李飛刀。當時港劇來襲,是臺灣武俠劇前所未有的低迷時期,韋辛與衛子云聯手合作,一個制作、一個導演,打了一場漂亮的硬仗,不少圈內人都公認韋辛的成名作當是《小李飛刀。

  《五路福星之后,衛子云走到幕后出任制作人,自導自演《陸小鳳,從此與韋辛很少有機會合作。

  韋辛的顛峰之作該是《天蠶再變。韋辛在《天劇首先將“DPE”特殊效果引入臺灣,將武俠劇帶入聲光的幻覺世界。也開創了特殊效果的先河,此后武俠劇、神話劇,乃至歌仔戲都大量使用“DPE”做噱頭,這股風潮方興未艾,連兒童節目都用上了。

  除此之外,《天蠶再變捧紅了藍文青,不少武俠演員都以能主演韋辛的戲為榮。

  繼《天蠶再變之后,韋辛再創《俠客行的佳績。《俠客行重新創造武俠劇的唯美風格,布景精致豪華不說,連男主角莫少聰都美得令人眩目,《俠客行扳回了華視八點檔的頹勢,也延續了《天蠶再變之后的收視高峰,更將在香港不是一線演員的莫少聰塑造成新偶像。

  華視豈會不明白韋辛對公司的貢獻,將下一檔武俠大戲《七海游龍的重責大任都交在他的雙手,并尊他為武俠劇的“泰斗”。

  就在韋辛被高高捧起的時候,韋辛竟然跑到臺視制作《俠游云天!如此“忘恩負義”的舉動令華視大為震怒,立刻縮減他制作的《生死門以示懲戒。

  而《七海游龍在中視《一代女皇強烈的攻勢下,節節敗退,比預期的成績差一大截,令華視大感失望。

  而韋辛在臺視制作的《俠游云天與《楚留香新傳之《影子傳奇對打,不但沒造成轟動,還輸得很慘,于是大家傳言韋辛開始走下坡。

  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過去韋辛也非檔檔叫座,《龍鳳奇俠雖然以衛子云和李陸齡為卡司,仍然敵不過綜藝節目《黃金拍檔的凌厲攻勢,但當時沒有發生跳槽事件,華視不以為意,仍視韋辛為王牌制作人。

  韋辛兩個節目雙雙敗北,遭到前所未有的冷落,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與華視的關系想來就令人擔憂。

  其實韋辛三年內作了十幾檔武俠劇,平均一年四、五部,兩、三個月就有一部新戲上場,這其中大部分的戲也都有好成績,沒有讓華視失望過。

  但在如此大量生產之下,即使韋辛不是“江郎”,也終有“才盡”的一天。

  看看韋辛那個時期的作品,大量復制的噱頭令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劇本的編寫更嫌粗糙,缺乏動人的故事,難怪收視率每下愈況,連一手栽培的班底,有的都趁機打擊他,向來在華視來一帆風順的他,此時此刻該有很深的體會吧!

  韋辛霸業崩盤韋辛的低潮是否意謂著武俠劇沒落了呢?當時在三家電視臺推出的武俠劇在聲勢上確實都大不如前。

  一向是兵家必爭的周日八點武俠時段,臺視播的是韋辛的《俠游云天,中視則是改編自臥龍生的武俠名著《飛燕驚龍。

  《俠游云天剛剛上檔,照理來說傳統武俠劇的觀眾應該會有新鮮感,何況該劇詼諧有趣,風格獨特,但卻沒有在一開演就大放光彩,引起觀眾的注意,后勢看來“兇多吉少”。

  《飛燕驚龍則進入高潮結尾,以《飛劇的卡司,施思、爾冬升堪稱堅強,此戲開頭聲勢也頗驚人,哪知看了幾過后,劇情愈拖愈長,摻水嚴重,許多觀眾邊看邊罵,收視率開始走軟,所幸在完結篇,觀眾回流要看結局,還是創下百分之三十四的高收視率,總算保住顏面。

  由于《飛劇未能保住戰果,聲勢一路下滑,中視采“短打”政策,推出《楚留香新傳,來帶動周日武俠檔的新聲勢。

  《楚留香新傳--影子傳奇的單元,挾楚香帥鄭少秋的魅力,是否能讓稍顯沉寂的武俠戰場,重現往日風光局面?1985年12月22日推出之時,即可得知答案。

  另外,韋辛制作的八點檔“武俠劇”《七海游龍也不敵中視的《一代女皇,這頗出很多人意料之外。向來武俠劇都能雄踞八點檔的寶座,《七海游龍的馬失前蹄,令很多制作人對武俠劇未來的發展,呈觀望的態度。

  韋辛制作約二檔武俠劇《生死門、《七海游龍加上在臺視播出的《俠游云天,都未能有極佳的收視率,很明顯的令人聯想武俠劇已近沒落。

  因為港劇的影響,武俠劇成為近三年來最具魅力的戲劇形態。

  港劇《楚留香、《楊門女將、《天龍八部都締造轟動一時的高收視率。

  臺制武俠劇如華視的《天蠶再變、中視的《神鵬俠侶、臺視的《倚天屠龍記都創下了武俠劇高潮,引領風騷。

  但是武俠劇這半年來的聲勢已大不如前。

  電視圈人士分析:主要是這一窩蜂的武俠劇,題材不脫江湖尋仇、俠骨柔情,觀眾日久生膩;武俠劇成本大,武生難找、優秀武俠制作人難尋,也使得電視臺對武俠大感頭痛。

  以韋辛為例:一人橫跨三家電視臺制作三檔戲,這種作法能拍出高水準的武俠劇嗎?曾經受港劇的影響使得“電視臺”總是“重武輕文”,但是不求品質,也使得武俠劇日趨沒落。

  22日推出的《影子傳奇,古龍原著,鄭少秋主演,制作成本高,場景華麗。精美包裝的《影子傳奇能否重新帶來武俠劇高潮?香帥重出江湖,他的魅力如何?堪稱影響臺灣武俠劇生死未來的關鍵之戰……后來《影子傳奇的收視率幾近40,還將韋辛的《俠游云天殺得大敗而歸。經此一役,韋辛的“金字招牌”顏色盡失,往后武俠劇幾乎只剩下鄭少秋的《楚留香成為可以叱吒風云的“金字招牌”。

  在世代人類的眼中,武俠小說從平面走向電視舞臺,最精彩難忘的年代莫過于港劇時代,與港劇過后的“韋辛”、“周游”時代。

  這個年代“金庸”、“古龍”的代表作也都躍上電視螢幕,那三年多的時間,幾乎每一天都有”武俠劇」在上演,就這樣讓武俠劇伴隨著他們長大。

  潘迎紫的一代系列(《一代女皇、《一代公主)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當年一代系列所引起的風風雨雨,掩蓋住了武俠劇的光芒,縱使當年中視想藉由《一代女皇的氣勢,拉抬古龍原著改編的武俠劇《大旗英雄傳,但一切的努力都屬枉然,在《一代系列耀眼的光輝對比之下,《大旗英雄傳倍顯落寞,或許該是曲終人散的時候了,《大旗英雄傳未能保持《一代女皇的光輝,終是結束了那個港劇風潮所延續下來的武俠年代。

  往后的武俠劇已成為“強弩之末”,如1986年8月22日,中視八點檔古龍原著的武俠劇《武林外史,便斗不過華視的瓊瑤大戲《煙雨蒙蒙。這個時期,瓊瑤的愛情帝國也隱然形成,從華視于1986年1月的《幾度夕陽紅開始,到接下來的《煙雨蒙蒙都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從當年瓊瑤帝國的演員,一個是《笑傲江湖的劉雪華,一個是《倚天屠龍記的劉德凱,也可發現瓊瑤的招牌確實比武俠劇好用多了,一場“世代交替”的轉移是時勢所趨。

  不久《一代女皇潘迎紫主演的《靈山神箭雖然又創高峰,但《靈山神箭畢竟是在暑假時期推出,觀眾階層鎖定在小孩子,再下去,正宗的武俠劇就開始消聲匿跡了一段時間…1987年隨著世局的演變,舊武俠劇時代幾乎過了,但那還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金庸、古龍、黃鷹、臥龍生、諸葛青云,甚至電視臺自編。

  雖然武俠劇的寒冬沒有太久,畢竟武俠劇是二年一小炒,三、五年一大炒,在邁入90年代之前,臺灣還拍過《蟬翼刀、《揮劍問情…等武俠劇,這些武俠劇的劇情都還是傳統武林爭霸那類的內容。爾后進入90年代,由鄭少秋與趙雅芝主演、紅遍一時的《戲說乾隆中,武俠劇的內容已是一變;楊佩佩的《英雄少年、《碧海情天內容雖是在古代,但劇中沒有神刀、寶劍、武功、秘笈與英雄爭霸的故事,像是在演古代的小人物如何奮發向上,頗具寫實性,也不知道那是否還算得上是武俠劇?至于在1992年11月,華視耗費大成本制作的金庸武俠劇《書劍恩仇錄也沒有好的表現,因而黯然下臺,如果到了連金庸都救不了的地步,看來也沒人敢再拍武俠劇了。

好像在那個年代,“俠客”的事跡、美人的傳奇、那刀光劍影的夢已不合時宜,是否這就是時

夢想島中文    影城大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