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05章 采收入庫

  漫天紅霞灑落稻田,兩道人影從滿是雜草的田埂上踩過。

  “地勢有些低,容易被淹。”

  繞著新租的地走了個遍,易定干如此點評。

  陳家志說:“江心菜場原本也是這樣,地勢平坦較低,容易積水。”

  易定干:“這次也要大改嗎?”

  “改要改,但沒必要大動。”陳家志說道:“成本太高,新拿的地主種冬春季,夏天隨緣吧,可以多種空心菜。”

  這種地勢低的稻田,沒改造就拿來種葉菜,夏天睡不好覺。

  但如果改造,那就走了江心菜場老路,投資很大,沒實力不要去碰。

  陳家志舍得投錢,但不愿意一上來就把資金投在基礎設施上。

  早稻還要個把月才能采收,等割了稻,接收了地,再改造一番,也得八九月份了。

  等九月份在穩扎穩打的種半年好菜,這成本可能也差不多就能回來。

  用這塊地的收入再投資是他更能接受的選擇。

  看了新基地,兩人又往回走,其實這片地就挨著北片三組,再往西就是鄰近的東升農場。

  走過一條條田埂后,江心菜場的繁忙再次入眼。

  依舊還在緊鑼密鼓的栽苗。

  敖德良的青甜椒也拔苗了,6月初栽的一百畝,以及最近的7天500畝計劃。

  總共600畝都要在半個月內完成移栽。

  兩人到了育苗棚。

  陳家志查看著育苗情況,強調了育苗工作也得跟上。

  這次梭哈不一定能成,失敗了就繼續移栽下一批,陳家志不相信現在的爛市有多厲害。

  現在菜場人手也足。

  這幾天礙于村上和鎮上面子,又招收了一批本地人,讓菜工人數擴大到了300人。

  新招的人主要分配在了育苗和包裝兩個環節,工資稍低一些。

  菜場里工資最高的環節還是收菜,也是要求最高的工種。

  簡易的大棚里穴盤苗琳瑯滿目,除了菜心,也夾雜有上海青、小白菜、油麥菜等蔬菜,生長期都較短。

  品種太單一,賭中了會很爽,但行情不佳時,也會很難受。

  如果這幾天出的菜品類能豐富些,其實不至于如此被動。

市民的菜籃子里不缺菜了,就會開始嘗試各種蔬菜,等品類也豐富了,就會追求品質  現在國內蔬菜行業已發展到了第二階段,讓選擇更豐富。

  除了菜心,油麥菜、芥蘭、芥菜、小白菜等蔬菜也要適當發展。

  看了大棚,到了冷庫,陳家志又對出入庫做了要求。

  非必要不要打開冷庫。

  同時出庫裝車時,優先裝入庫時間更久的菜,把冷庫作用發揮好。

  誰也不知道行情要低迷多久。

  東升農場。

  老板區景泰帶著草帽,像普通農民一樣踏入了隔壁的江心菜場。

  去年他很少關注江心菜場,但最近這幾月他和李繼勇可沒少來。

  一茬荷蘭豆,一茬青椒,讓多少人羨慕。

  只是最近一個月江心菜場的動作讓他看不懂。

  “阿勇,江心菜場天天都栽苗嗎?”

  “嗯,每天都是兩百多號人在栽,栽苗進度很快,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能栽完”

  “年輕人賭性太重!”區景泰說道:“這樣的種法,遲早得栽跟頭。”

  李繼勇說:“可能是前兩次的好運氣,讓他們膨脹了吧。”

  區景泰眺望著菜地里小跑著干活的菜工,說道:“我們工人干活效率不夠快,得想辦法提起來。”

  李繼勇苦惱道:“沒辦法呀,他們工資給得高,有獎金和提成,工人干活都和拼命一樣。

  東升想提高效率,也只能給工人大幅上漲工資。”

  “這不可能。”區景泰說道:“幾百號工人,如果一人漲100塊,一個月都要多支出好幾萬,不能漲!

  只能加強監督管理,時刻看著,減少偷奸耍滑的人…”

  李繼勇聽得直撇嘴,合著是既不想出錢,又想讓人出力唄。

  走了一會兒,區景泰又注意到了敞開的小拱棚,薄膜放在畦溝里。

  “都6月份了,這薄膜都還不收起來,不怕壞了嗎?”

  前半年都主種的荷蘭豆和青椒,區景泰并不知曉薄膜的作用。

  但李繼勇已經知道了,他撓了撓頭,說:“薄膜好像是拿來防雨水,下雨前會把薄膜蓋上。”

  “有用嗎?”

  “用處有限吧。”李繼勇有些疑慮,“除了冬天那一季青菜,今年只有月初出了一批菜心,但都沒賣上價,產值一般。”

  區景泰問:“這種蓋膜方式一畝投資多少?”

  “物資一畝五六百元,主要是人力成本。”李繼勇沉吟道:“蓋膜揭膜很頻繁,感覺要下雨就得干,工作量很大。

我看過一次他們蓋膜,幾百號人浩浩蕩蕩往菜田里沖,和打仗似的,蓋膜效率也很高,二十分鐘內就能全部蓋完  東升可能比不了,蓋膜慢了,也發揮不了防雨水的作用。”

  區景泰也聽明白了,一涉及到人工的工作,東升農場都比不了。

  按東升現在的效率,組織幾百號人蓋薄膜,可能得用半下午時間才能蓋完,發揮不了防雨的作用。

  說白了,還是工資。

  沒有高工資,江心菜場栽苗效率不可能如此高。

  環環相扣。

  區景泰其實在聽到小拱棚能防雨后,其實也眼前一亮,但一蓋一揭又讓他打消了這份心思。

  區景泰沒走多遠便開始返回,才到菜場,便有管理人員上前。

  “李場長,區總,今天能采收點菜嗎?這菜薹已經在開花了。”

  “我那片也是,再不采收,就有點晚了。”

  李繼勇也看向區景泰,說道:“區總,確實有兩批菜早到了采收期,再過幾天可能就只有爛地里了。”

  “那就爛地里。”

  區景泰給出了答復,又看向江心菜場的方向,按江心菜場的栽法,后續情況只怕更難。

  年輕人賭性太重可不是好事。

  這天早上,陳家志又一次來到63號檔口,檔口菜不多,總共也就10來噸菜心。

  行情一般,檔口沒必要放太多貨,反正走精品路線,不用靠量吸引人氣。

  最近幾天,63號檔都是間歇性發貨。

  下午發一車,晚上發一車,早上發一車。

  為了省運費,今天早上這車菜還是陳家志帶來的。

  “昨晚賣得怎么樣?”

  “老樣子,一般,斷斷續續賣了大約9噸,差點一萬塊錢都沒賣到。”

  “也還行了。”

  守攤的薛軍,李才應當是換班回去休息了。

  把車停在檔口卸貨,陳家志又去了配送中心,沿途檔口的菜都還不少。

  也難怪行情差。

  但靠譜鮮生的配送仍舊做得不錯,單量仍然保持著增長趨勢,并不受市場行情影響。

  甚至因為采購成本下降,毛利潤略有上漲。

  “江曉艷,你會用電腦嗎?”

  “不會。”

  “哦,找地方學一學,過段時間會買電腦,銷售數據都要做記錄在電腦上,到時每天可以郵件及時發給我。”

  陳家志查看了這幾天的賬目,都是手寫的,便提及了電腦。

  江曉艷問道:“必須得學嗎?”

  “也可以不學。”陳家志說:“我再招人就是了。”

  “呃…”

  “我這幾天試了試,也不難,你年輕,又讀過高中,很快就能上手,等學會了,工資我再給你調一點。”

  先打一棒再給顆糖,江曉艷當即就點頭同意,“可我去哪找電腦呀!”

  “這就得你自己想辦法了。”

  陳正旭一大早就外出拜訪客戶去了,陳家志便沒在配送中心多呆。

  而是又去了在市場外買的兩層小樓,裝修進度也并不慢。

  一共兩層,一樓敲了幾面墻,寬敞了不少,主要用作分揀和辦公,二樓則是住宿。

  站在大街上看著這棟小樓,陳家志是越看越歡喜。

  這地理位置還真不錯。

  別看周邊不少田野,但江南市場以后想往外拓,還只能是這個方向。

  更別提旁邊還有越秀、東旺等其它批發市場,采購也很方便。

  等條件成熟了,配送也不必局限于蔬菜,生鮮嘛,除了蔬菜,肯定還包括了肉和水果。

  “滴滴”

  一輛瘋狂摁喇叭的車吸引了陳家志的注意力。

  車上是竹筐裝著的青菜,車去的方向也不對勁,鉆進了小樓旁的小道。

  那后面除了一條河,什么也沒有,拉著去后面干啥?

  倒菜?

  陳家志心里下意識就出現了答案,他跟著也往河邊走,沒走一段路,就又看到了那輛車。

  果然在一筐筐的把菜往河里倒。

  他沒再往前走。

  如今這條河被戲稱為‘黑龍江’,河里又黑又臟,想來這段時間又增加了不少腐爛的菜。

  行情不好時確實很能影響人心情。

  兩三天時間,往河里倒菜的商戶更多了,市場里也出現了蔬菜垃圾堆。

  這就是沒有冷庫的結果。

  稍微滯銷幾天,蔬菜要么爛在地里,要么爛在市場。

  慶幸的是,江心菜場有品質和包裝優勢。

  如果不是價格要高出近一半,其實出貨量能高許多。

  但有冷庫,完全可以慢慢賣,沒必要賤賣,畢竟品質也要付出成本。

  三日晴,一日雨。

  要說雨水也不少,就是太過于溫和。

  江心菜場還得蓋薄膜,注意到有下雨征兆,聽到指示,菜工就風風火火行動。

  都形成本能了。

  可是雨水沖擊力弱,露天菜苗很難被打趴下,菜地也沒有被打板結。

  唯一作用就是高溫高濕下,蔬菜品質下降,以及儲藏困難。

  江心菜場的品質優勢再一次凸顯,能賣到7毛/斤,高出市價近一半。

  但行情沒有根本性改變。

  6月10日,東鄉菜場于5.26日開始移栽的菜心也開始采收。

  6月15日,易定干博行情的300畝菜心存貨全部銷完。

  但江心菜場最早移栽的100畝,也采收入庫,庫存一天天多起來。

夢想島中文    1994:菜農逆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