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87章 錯失

  張啟仁看過去,迎面而來的是一輛長頭大卡車,估計菜能裝不少,神色也變得很驚訝。

  “老陳,你不會又來了這么一大車青椒吧,那就該你賺錢嘍!”

  “我也想是青椒,可惜啊,是菜心。”陳家志搖了搖頭,回檔口去指揮車輛停車卸貨。

  張啟仁聞言一愣,呢喃道:“菜心?哦,也對,你也一直有菜心。”

  63號檔現在最出名的是青椒,再往前則是荷蘭豆。

  菜心雖然也長期有,但一直不溫不火,最多時也不過兩三千斤,芥菜和芥蘭也同理。

  然而,陳家志的長期路線還是菜心等青菜。

  車停好后,才卸完兩車共11噸青椒的何強等人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卸菜心。

  陳家志和李秀都來到一旁驗貨,菜心用竹筐裝著,上下兩筐菜之間用了稻草和報紙隔離,手工比不上自家的,但也還算整齊。

  陳家志從先卸下的一筐菜里抱出上面幾層,沒做保鮮措施,中下層的菜心略微有些發熱。

  薛軍也感受了下下面菜心的溫度,說道:“我們七點開始裝車,開過來加入場差不多3個半小時,基本沒怎么耽誤,這菜應該沒問題吧?”

  “嗯”陳家志沉吟道:“沒淋過水,應該沒什么大問題,能賣,一共有多少?”

  薛軍說:“差不多8噸,不過沒有一筐一筐的定重,賣的時候還要現稱重。”

  “嗯”

  這時,李秀扯了扯陳家志衣袖,有人在問菜心價格,陳家志還是定價6毛/斤。

  進價4毛5,價差1毛5,如果順利賣完,一車菜的毛利潤2400元。

  但還要去除運費、搬運費、入場費、損耗、人工等等成本,相對于投入成本,一車菜凈利潤能有5以上,算不錯了。

  要是一天能批發五六十噸,利潤也很可觀。

  不過,63號檔當下菜心走量比較難。

  除了一幫子老客戶,在本市場開拓的新客戶其實比較少。

  主要還是最近市場菜多,青菜尤其多,63號檔口靠著青椒引流,以及價格優勢,或許能把這一車菜賣完。

  時間流逝。

  青椒和菜心全都卸載在了檔口里。

  和往日差不多,青椒在凌晨2點左右就全部賣完了,陳家志和李秀便去車上睡了一覺,留薛軍一個人守攤。

  等天亮時,兩人才起來。

  薛軍說道:“菜心還剩兩噸,天亮后小客戶比較多,磨一磨時間,應該能賣完。”

  陳家志說道:“你先去車上睡一會兒吧,剩下的,我們來賣。”

  薛軍正分揀著菜,笑道:“沒事,賣完了再回床上睡舒服一些。”

  “那行,你們看著,我去市場上轉一下。”

  天亮后,市場上的菜也沒那么多了。

  尤其是最前面一些位置比較好的檔口,基本都處于收尾的狀態。

  不過有些檔口也開始在補貨了,尤其是賣冬瓜、南瓜等耐儲藏蔬菜的檔口,一車車的補。

  市場整體行情比較平穩,價格一般,但交易量很大。

  到早上九點時,63號檔進貨的第一車8噸菜心才賣完,賣得很辛苦,到最后時,都是有人問就賣,虧本處理也賣。

  因為菜放了一夜,又沒加冰塊保鮮,越往后,很容易腐爛。

  在廣東,最講究青菜要新鮮。

  “哎喲,終于賣完了”

  “收工!”

  薛軍問道:“算一下銷售額呢,是虧了還是賺了?”

  “已經算好了。”陳家志早就得出了一個數字,“還不錯,扣了你和薛軍的工資,都還有400塊錢左右的利潤。”

  第一車就能賺錢,無疑是好的開始,也讓薛軍頗受鼓舞。

  “那今天繼續發一車菜心哇?”

  “發!”陳家志沉吟道:“能賺錢就發一車回來,以后你就和李才打配合,一人在外采購,一人在檔口銷售,江心菜場的菜跟著也會給你們留利潤。”

  “好!”

  這一晚上,江心菜場的青椒在63號檔賣了4.8萬,遠高于只賺了400塊的菜心,但卻有不同的意義。

  也是在這之后,陳家志讓陳正旭去工商注冊的公司營業執照也下來了。

  名字一早就定好了的:靠譜鮮生農業有限公司。

  法人也是陳家志。

  旗下主要有兩個版塊,蔬菜分揀配送和蔬菜批發,分別由陳正旭和李才負責。

  行政和財務由李秀暫時兼任,陳家志總領全局。

  辦公室也就在配送中心分揀室旁邊,配齊了辦公桌椅,座機電話等。

  現目前陳家志和李秀每天都一起往返菜場和市場,各種問題隨時解決。

  同時,江心菜場的蔬菜銷售也正式交由63號檔口代賣。

  檔口賺取不同的手續費,以青椒為例,每噸收400元,按現在的量,一晚上手續費都要收四千多塊。

  但對菜場來說,兩塊一斤的青椒,這個成本完全能接受。

  轉眼到了5月18日下午。

  原本還算明媚的天空中,忽然飄來了一團烏云,陳家志坐在辦公室里,就能感覺到天色明顯昏暗了下來。

  隨即就聽到窗外傳來各種嘈雜的聲音。

  “要下雨嘍!”

  “變天了!”

  窗戶也被吹得啪啪作響,緊接著又是易定干和小組長們急促的呼喊聲。

  “趕緊蓋薄膜!”

  “手里的事都趕緊放下來!”

  “快,快,都跑起來!”

  陳家志也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一走出辦公室,就看到了天空的烏云。

  看樣子真要下暴雨了。

  菜田里的菜工早已奔跑了起來,分片區,分小組,分小隊的兩兩一組開始飛奔著蓋膜。

  小組長們都跑著在指揮,喊聲此起彼伏,徐瑤、黃川、童剛等行政人員也都跟著去幫忙。

  需要蓋膜的也就南片300畝地,易定干把北片的的人也都調去南片幫忙,整個菜場就像李云龍攻打平安縣城一樣,亂成了一鍋粥。

  陳家志沒有跟著去添亂,就站在二樓上看著工人調動,心里也在默算。

  兩百多號人蓋300畝地,兩人一組,一組3畝地。

  因為全是用水泵抽水,水管澆水,不需要糞瓢,一個小拱棚設計時長8米,寬1.5米,12個平方,拋除畦溝,一畝大概50個棚。

  蓋一個棚用時長的10秒鐘,短的5秒鐘,平均每分鐘蓋9個…

  “需要差不多20分鐘才能蓋完”

  礙于沒有微噴灌,菜畦偏短了點,再長一點還要快上一些。

  看了一會兒,雨點開始落下,在雨大之時,小拱棚的薄膜也全部蓋好了,雨點打在上面啪啪作響。

  “有集團作戰的感覺了”

  “希望付出能對得起收獲吧。”

  陳家志呢喃道,他感覺這雨也不算特別大,對葉菜生長會有影響,但不至于形成洪澇,大多數菜田應該都不會被淹。

  好在有小拱棚保護,葉菜‘顏值’這一塊還是能輕松脫穎而出。

  越往后,越明顯。

  陳家志又扭頭看了看已經在進行設備安裝的泡沫箱廠。

  等再一次統一包裝標準,江心菜場也將完全繼承東鄉菜場的‘顏值’優勢。

  只要菜品相和包裝遠比別人的好,至少不愁銷路。

  工人陸續找地方躲雨,易定干和小組長們也都跑回了辦公樓,嘴里碎叨叨的。

  “這雨來得真踏馬快!”

  “被淋成狗了,全身衣服都打濕了”

  “就是要這樣下,雨下得越大越好,讓菜價趕緊漲起來。”易定干笑道:“我們的第一批菜心也馬上要出來了。”

  幾人上了樓,陳家志挨個給點了煙,煙一抽上,幾人就又提起了勁兒。

  “不得不說,小拱棚除了蓋膜累,用來防雨是真有用啊!”李明坤得意的說:“雨下這么大,我的菜畦都沒有打濕。”

  “下吧,下吧,雨再下大一點,再下久一點。”易定干神叨叨的念道:“還有15天就端午節了,這龍舟雨也該來了。”

  然而,這雨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沒下一會兒,雨就又停了。

  不過天空仍舊陰沉沉的,還有可能繼續下雨,薄膜也就一直蓋著。

  下雨天也不敢摘青椒,不僅容易染病,貨架期也短,你敢摘去賣,別人就敢壓價。

  一時之間,菜場就閑了下來,只能讓工人提前下班。

  陳家志也陸續給夏有車和薛軍打了電話:今日下雨無菜。

  兩個電話打完,屋外便又響起了下雨聲。

  陳家志想打電話給李才,如果佛山沒下雨,讓他有機會就多發兩車菜回來。

  但李才沒有固定聯系方式,一般也是他主動打電話回來。

  這讓陳家志迫切想念手機。

花城一下雨,蔬菜供應就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葉菜  這時從外地發干貨來市場,就很容易賺到信息差的錢。

  轉過念頭,陳家志便又把電話打給了薛軍。

  “如果李才給你打電話,讓他連夜組織再發兩車葉菜過來,今晚上和明天菜都應該比較好賣。”

  “好”

  然而,想法很美好,現實卻是來不及了。

  佛山白天沒下雨,但晚上就下起了雨,李才沒有時間組織貨源。

  當天晚上沒淋雨的蔬菜也確實更搶手。

  這一波小機會就這么錯過了。

  李才得知后也很懊惱,沒留下固定聯系方式,或者該早點回電話。

  但這東西難以預料。

  從這場雨后之后,花城又間歇性的下了兩場雨。

  和去年的場景很是類似,江心菜場的青椒產量受到了直接影響,落花落果大幅增多。

  連續停了三天,一直到5月22日晚上,才又恢復了采摘。

  一車7噸發往香江。

  另兩車13噸發往63號檔口,同時還有李才發回來一車菜心,東鄉菜場也來了一滿車高品質青菜。

  一天大約有二十六七噸菜,銷售勢頭也很不錯。

  到天亮時,就賣完了。

  準備收工時,陳家志注意到旁邊張啟仁的檔口來了一大車冬瓜。

  一問,忙著囤貨。

  由于最近雨水增多,市場里不少人都在囤貨,尤其是冬瓜、土豆等耐儲蔬菜。

  “家志,冷庫馬上就能用了,要不我們也囤點冬瓜吧,端午節快到了,應該會有行情。”

  回家的路上,李秀也在向陳家志提議。

  “囤不了,當大伙都在囤貨的時候,很可能就要倒霉了。”

  端午節今年是6月2日,還有十天時間,變數還很大。

夢想島中文    1994:菜農逆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