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71章 平穩度過

  56號檔口賣完菜,通道里的交通才慢慢有序了起來。

  “陳老板,你這生意越做越大了,前后來了三輛卡車,一輛面包車,了不得。”

  “生意興隆,胡老板。”陳家志掏出煙給對面檔口走來的胡老板,又說:“這兩天基地里菜多,影響了交通,還請多見諒。”

  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胡老板并不覺得這有什么。

  “嗨,你和我沒競爭,還帶來了人流,我還情愿來的人都堵在這里!

  不過你旁邊那兩家商戶應該意見不小,小心他們投訴你哦。”

  “多謝提醒。”陳家志笑道:“對了,最近青椒走貨快嗎?”

  57號檔口今天來的一車菜里,就有一半是青椒,一半是茄子。

  “還行吧,一天也能賣一兩噸青椒。”胡老板咦噓道:“我可比不上你,就靠走量賺點差價。”

  從兩個市場的情況來看,花城的青椒需求也不少。

  陳家志不知道57號檔一天的經營時間多長,但能走三四噸貨也不少了。

  從一級市場拿貨只能賺辛苦錢,但如果從農村把菜拉回來,利潤也高。

  這年代跑貨運不容易,一趟長途貨運運費也能抵廠里打半年甚至一年螺絲的工資。

  只不過一般人也跑不了。

  光是買車就是一道坎,其次還需要記路看地圖,路況不好,還有車匪路霸。

  和陳家志一樣,王斌買的同樣是躍進輕卡,不過家里卻為此背上了負債。

  他也才學會開車,對各地路況更是不熟,暫時還不敢跑長途。

  陳家志給他結了今晚的運費,2.5噸貨,四十多公里路,也給了快300元,一趟一個普通菜工一個月的工資。

  但這個價格不高。

  陳家志能保證的就是往后一段時間每天都能有一趟。

  有了經驗后,王斌也可晚點到菜場裝貨,送到檔口后就卸貨。

  一趟下來只需三四個多小時。

  王斌說道:“陳哥,我只能給你跑一段時間,等熟了后,我還是想跑遠一點。”

  陳家志也理解,當下是公路運輸的黃金年代。

  有些買或者改裝的全掛、半掛貨車司機,一年下年賺幾十萬都很輕松。

  近郊蔬菜運輸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離家近,沒那么辛苦,更安全。

  “行,到時你提前說一下,以后也還有合作的機會。”

  “好,那我先走了。”

  薛軍也帶著東鄉菜場的人回去了,檔口里就剩下五十鈴卡車,陳正旭和李才開著面包車去給幾個合作的酒樓飯店送菜去了。

  “走吧,我們也回去。”

  一晚上折騰,再一次圓滿結束。

  四輛車、兩個市場、十個人,19800多斤蔬菜全部賣光,收入了兩萬元。

  早上開工時,去賣菜的幾個小組長就把昨晚的情況大概傳了出去。

  早上和香江收購商談崩,下午收菜時采菜工們就有了各種議論。

  如今,當晚上就解決了銷路問題,下午還能繼續采摘荷蘭豆莢。

  菜工們竟也松了口氣。

  實在是江心菜場待遇優厚,如果經營不善,很難再找到同樣的工作。

  不過,易定干在了解了細節后,心里卻泛起了漣漪。

  一萬斤荷蘭豆賣了1萬5,相比此前供港少了5千元,付出的成本和精力卻大幅增加。

  下午,睡了一上午的陳家志,才來到辦公室,易定干就跟著從菜田里回來。

  “家志,工人工資該控制一下了。”

  陳家志邊燒水,邊說:“漲起來容易,降下去難,菜場經營暫時也沒問題,不用動工資。”

  易定干說:“供港不能做,自己去市場銷售,增加了銷售成本、菜價低、農資價格還在漲,如果后續菜價不理想,再給工人發高工資,風險很高啊。

  我給你說過,我和你二姐才來花城種菜時,一個月工資才八九十元,現在你基本工資都給到360元了,如果加上提成獎金每人每月500元。

  相比其它菜場,我們的人工成本太高了!”

  陳家志笑了笑,“喲,你還算得挺精細啊,惦記著場長的位置?”

  易定干說:“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投了那么多錢進去,要失敗了,過往的努力可全都泡湯了!”

  “我再想想。”

  “還有什么好想的?”

  陳家志沉吟道:“其實我們也有很多優勢和應對方法,更應該把這些優勢持續發揚光大。

  首先就是種植,我們的菜產量普遍更高、品質更優,這也是高工價帶來的好處之一。

  其次,對市場行情的捕捉,在市場缺菜時大量出菜,在市場菜多時捕捉菜價高的品種,工價高,菜工也更愿意在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勞作。

  最后,就是設施栽培的應用,很多菜場不舍得投入這個成本。

  小拱棚這個優勢,我們至少還能享受兩年紅利。

  所以,與其考慮大幅動工資,不如繼續強化我們的優勢,就目前的基礎工資,菜場還能應付,提成比例,我也暫時不想變”

  易定干追問:“獎金呢?”

  陳家志沉吟道:“我覺得可以把差距拉開,長期表現不合格的菜工也要剔除,如今花城、深城滿大街都是南下來找工作的人。

  我們要充分利用工價高的優勢,帶出來一批精兵強將,這件事就交給你做,童剛配合你,怎么樣?”

  易定干思索了一下,認為這也是一個辦法,喝了兩杯茶后,他又下了樓。

  陳家志很理解他的擔憂。

  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供港菜場發展很迅速,靠的是什么?

  一是人工不值錢,二是菜價好,即使有被中間商吸血,但利潤依然很不錯。

  而陳家志把工價抬得太高了。

  易定干能考慮到并提出這個問題,證明他有在思考如何經營一個菜場。

  這讓陳家志挺欣慰。

  但工資結構不能變,工價也不好降,這是菜場保持高效率、高品質的不二法寶。

  當下的菜工很吃這一套。

  等到后世就不行了,2025年時,收菜工月工資至少1萬元以上,干活還不爽利。

  與之相比,菜價也不景氣,所以95以上的菜場都是虧損。

  老板入行時開奔馳勞斯萊斯,一年后就只能騎小電驢了。

  然而,依然有大企業大資本投資蔬菜基地。

  基地不賺錢,但其它環節可以賺錢,這就是形成了全產業鏈體系。

  陳家志也在往這方面做,雖然每個環節都還極其纖弱,但如今也是九十年代,各個環節面臨的競爭都不強。

  在菜場經營上,也是他的拿手好戲,需要高工價來吸引一批能吃苦耐勞的優質菜工,關鍵時候搏一搏行情。

  其實工價也沒高出多少。

  江心菜場基礎工資12元/天,比花城平均菜工工價高出1020。

  但年畝產量和畝均收益上,江心菜場比平均水平遠不止高出20。

  維持現有的工價沒問題,且有必要。

  但易定干也提醒了他,可以利用這次的‘危機’,剔除隊伍里濫竽充數的人。

  另外,就是下游環節要早點做起來。

  下午四點左右,陳正旭和李才雙雙來了辦公室。

  陳家志和兩人討論著采購、銷售和配送環節的籌建任務。

  “等江南市場的檔口租好,分揀配送也要抓起來,迅速擴大客戶群體。”

  “另一個重點,等槍到手了,也要開始到周邊,或者更遠的地方找靠譜貨源,最好能與農戶達成長期合作…”

  陳正旭和李才記著筆記。

  李才問道:“陳哥,新檔口和辦公點是以你個人成立,還是屬于江心菜場?”

  陳家志撓了撓頭,說:“你們先去了解情況,我再想想。”

  他其實想成立新公司單獨運營,但還有另外兩名股東。

  “對了,正旭,云杉的配送開始了沒?”

  “還沒,但也聯系過了,主要是目前分揀也不方便。”陳正旭說道:“等新檔口租好,我再去聯系云杉,其它一些潛在客戶也能一起接過來。”

  陳家志點頭道:“后續需要人手,可優先從東鄉菜場里挑,后面轉場,部分精明伶俐的老鄉跟著你們倆走。”

  “那可就太好了。”

  “也要對外招一些有文化基礎的。”

  現在除了基地不缺人,其他各個環節都缺人,而且陳正旭和李才也并不是很懂。

  所以,采購、分揀配送環節的籌建,陳家志也會親自操盤。

  至于基地,關鍵管理環節他也都寫清楚了,有易定干盯著,應該不會有問題。

  連著幾天過去,銷售工作都很順利。

  江心菜場日收約1.5萬元,東鄉菜場日收約5千,雖然收入不高,但供港渠道斷裂的陣痛逐漸消散。

  菜工們也恢復了信心,并且在易定干宣布要踢人后,菜場的效率又提高了一些。

  畢竟,當下來花城的人實在太多了。

  而工作崗位其實沒那么多。

  絕大部分人都不想離開江心菜場,只能更認真的干,更用心的干。

  不知不覺,就到了3月末,陳家志在辦公室里查看東鄉菜場的工作日志,昨晚薛軍帶給他的。

  從寒潮的菜心結束后,敖德海就突出一個字:穩。

  芥菜和芥蘭在月中陸續沒菜,但菜心從3月初開始出菜,每天26002800斤,一天沒斷。

  他看了敖德海的茬口規劃,簡單明了,以菜心為主。

  如果沒有意外,菜心一直不會斷菜,其余菜時而會有。

  這基本符合一開始的定位。

  不過陳家志打算建外部采購渠道,通過外部供應滿足平常時期的需求。

  而東鄉菜場在征地前,也許還能有再博一次的機會,最近幾天他都在考察市場。

  忽地,樓下傳來汽車喇叭長鳴聲。

  陳家志出門,便看到了公路邊站著的葉璨江,正怔怔打量著菜場里的青椒和豆莢。

  請:m.llskw.org

夢想島中文    1994:菜農逆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