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0章 堅持即是意義

  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天一夜。

  一早,讓菜農又愛又恨的太陽從江面上爬了起來。

  太陽出來,這薄膜又得立馬揭開,就是反復折磨人。

  不過當翠綠的菜心隨風搖擺,仿佛小學生一般歡呼高唱時,這份忙碌也就值了。

  昨晚沒去賣菜,但陳家志也凌晨四點就到了菜場,一車穴盤菜心苗很早就發往了東鄉。

  不出意外,往后每天都會發穴盤苗過去,一直持續到6月10日左右。

  既能讓東鄉菜場火力充足,在征地前都還有菜上市,榨干最后一分地力;

  也讓江心菜場解決了沒有空地的問題,同時還入賬了一批賣苗收入,至少能收支相抵。

  這樣算下來,形成了一個完美循環,并且,不論龍舟水什么時候來,菜場都能保證有火力輸出。

  隨著菜工陸續上班,清晨的菜場也格外鮮活,碧綠如洗。

  陳家志繞場走了一圈,既是工作,也是鍛煉身體。

  火紅的太陽出來時,他就往回走,冷庫和泡沫箱廠的安裝也進入了最后的設備調試。

  其實這兩者都不難,陳家志前世也都接觸過。

  只是當下成本稍高,一般的菜農根本沒有這個實力,很多菜場也不想投入。

  同樣的例子還有小拱棚,明明很實用的技術,但很多人摸不準,成本又高,愣是猶猶豫豫的不敢投。

  等情況明朗了,敢投入了,很多人也就知道了,只能喝些湯湯水水。

  這就屬于跟風都跟不明白。

  在冷庫前看安裝師傅一番折騰,猛地一聲,壓縮機就運轉了起來,嗚嗚嗚的響。

  陳家志察看著冷庫內外,驗收著花了50萬元的成果。

  冷庫里已經在進行打掃和消毒,內部長20米,寬15米,高約2米2,比預期的500方要大出100多方。

  如果菜心用塑料筐堆垛儲藏,放個兩百噸完全沒問題,也有可能能裝300噸,具體多少還得試了才知道。

  但當下完全夠用了。

  與此同時,泡沫箱廠也進行了試生產,其實就幾套設備,招了兩名老師傅,再招幾名工人就能實現運轉。

  原料主要是聚苯乙烯,按目前的模具設計裝3050斤蔬菜,一噸原料大約能生產5000個泡沫箱。

  聚苯乙烯是原油化工原料,當下每噸8000多元,比較貴,但人工成本低。

  綜合下來,每個泡沫箱的成本可控制在2元左右。

  陳家志能接受這個成本,比對外買劃算多了,以后說不準還能對外賣泡沫箱。

  驗收,簽字,付結算款,總耗資100萬元的兩大設施隨時能投入運轉使用。

  傍晚的光慢慢變得影影綽綽,和著天邊的夕陽撒落,點燃了天邊的云朵,瀉了一地的橘橙,農人也成了剪影,從菜場的四周隱去。

  冷庫邊上。

  陳家志組織著今晚的總結會。

  “明天開始,早上沒露水時就可采摘青椒,改用泡沫箱裝,先在冷庫預冷,傍晚再裝車發車。

  有兩個要點,首先入庫前要剔除劣質果實,其次是保鮮溫度定在812℃左右。

  儲存溫度不能低了,一旦溫度低了,青椒就會顏色變暗,出現斑點,口感也會變差,也更容易腐爛。”

  其實還有很多要點,比如要想青椒能長期儲存,還需要用漂白粉和過氧乙酸消菌殺毒,但陳家志只需要短期預冷。

  “陳總,現在這樣賣也挺好的啊,預冷一下,又增加了泡沫箱成本,還要電費,這多的成本從哪里出?”

  戚永鋒這聲陳總讓陳家志有點措不及防,這群人,都被易定干給帶不純潔了。

  “你說呢?”

  陳家志笑得意味深長。

  易定干秒懂,“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賣出去的時候能加價是吧?”

“當然嘍,我提供了服務,自然要有對應的價值,而且預冷可以降低蔬菜的田間熱,抑制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生長,延長保鮮期,提升商品價值  這么多好處,我一件菜多收三五塊錢很合理吧?”

  “合理”

  冷庫和泡沫箱對眾人來說都還很新鮮,不過也早都有心理準備。

  只是從去年的竹筐,到后面的塑料筐冰袋,再到現在的塑料筐預冷庫泡沫箱,這裝備也在一次次升級。

  莫名有種鳥槍換炮的感覺。

  夜色彌漫,微風輕撫,帶著絲絲涼意。

  時隔一天,陳家志和李秀又一次踏上了賣菜之旅,李秀在家休息學習了一天,精神飽滿的訴說著白日的成果。

  不多時,便到了市場。

  昨日青椒耽擱了一天,但產量并沒有上揚。

  除了發往香江的7噸,63號檔只留了8噸青椒。

  不過,東鄉菜場有5噸青菜,李才也從外地發回來了一車菜心,大約8噸,一共也有二十噸菜。

  陳家志到檔口時,除了青椒,其它的菜早都卸了下來。

  薛軍有些憂心的走上前來,說:“今天發回來的一車菜心狀態不怎么好,剛才開了幾筐,水分比較重。”

  “白天佛山下雨了么?”

  “聽說菜收到一半時落了雨。”

  聞言,陳家志和李秀也當即去看菜心,葉片上有少許水滴,狀態如常,但重點在下層。

  挑了一筐,陳家志一層一層的取出來,中下層的菜已經在發‘高燒’了。

  “市場還不能打冷嗎?”

  “不能,聽說要到8月份去了。”

  “等8月份時,黃花菜都涼了,算了,有水也不能打冷。”陳家志又挑了一筐看,同樣的情況。

  “這一車進貨價多少?”

  “一斤5毛5,銷售價定的7毛,但沒人要,客戶寧愿要東鄉菜場1塊的菜心。”

  “低價處理吧,賣6毛/斤看有沒有人要。”陳家志不再遲疑。

  薛軍有些心痛,咬牙說道:“要不再等等,等東鄉菜場的菜心賣完了,自然會有人要發回來的貨。”

  “口碑比虧錢更重要。”陳家志強調道:“便宜貨也要和人講清楚”

  “講清楚那還會有人買嗎?”

  “只要便宜,會有人買的。”

  這個行業里新人不斷涌入,總會有人不信邪貪圖便宜,也有很多人缺乏經驗。

  就像李才發回來的這一車菜,就吃了經驗不足的虧,下雨時,不論如何也該第一時間制止農民繼續收菜。

如果是陳家志在外地組織貨源,他可能還會在包裝上下功夫,減少單筐重量,加冰袋保鮮等等  夏天批發葉菜,安穩把菜運輸到市場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

  所以如今的葉菜基地多在大城市近郊。

  “今天青椒怎么賣的?”

  “老樣子,兩塊三。”

  “漬,今年青椒這行情硬是下不來了。”來人是名老客戶,吐槽了句后還是要了幾百斤青椒。

  薛軍問:“其它菜呢,還要不要?”

  “菜心賣多少?”

  “這邊的6毛,那邊的1塊。”

  “拿1塊的,200斤。”老客戶只是晃了一眼,都沒猶豫,直接拿東鄉的菜。

  薛軍打量著來人,心中默然,這是有經驗的采購,他都還沒提醒呢!

  這近乎是一晚上的縮影。

  青椒哐哐哐出貨。

  東鄉的精品菜心也壓根不愁銷路,除了卷毛和老吳等長期跟來的老客戶,也慢慢靠著口碑和品質積攢起了新客戶。

  只有便宜菜心門可羅雀,感興趣的要么是小白,要么壓價狠。

  一直到天亮,這一車‘水貨菜心’都還沒賣完。

  陳家志再度掀開一筐菜心,底下已經有菜開始腐爛了。

  “算了,別賣了,剩下的菜倒了吧”

  “啊?”

  “安?”

  薛軍和李秀都有點不能接受,“至少都還有兩千多斤吧,這要倒了,今天就虧大了。”

  李秀也說:“至少也要虧兩千多塊錢”

  “倒吧,留著也是坑人。”陳家志倒還挺樂觀,笑道:“萬一被人找上門,我可會先跑哈”

  “太可惜了!”

  “做生意嘛,有賺就有虧,吃一塹長一智,下次再來就行了,讓李才也先別發菜心回來了,或者回來休息兩天,這都出去了快半個月了。”

  半個月時間,其實一直在賺錢,每一車基本都能有兩千多利潤,扣除開銷,給檔口的凈利潤也有四百來塊。

  就算這一車虧了,這半個月也仍然有兩千多凈利潤。

  陳家志是挺滿意。

  畢竟李才和薛軍在這之前都是純小白,沒有任何做生意的經驗,更別提蔬菜批發了。

  這剩的兩千多斤菜倒掉,陳家志一點也不心疼。

相比青椒帶來帶來的收入,這點損失就是渣渣  不過除了李秀和薛軍,還有人替他大為惋惜,正是隔壁的張啟仁。

  “老陳,現在葉菜不好做吧”

  “是挺難的,你這進了不少瓜啊!”陳家志看他一溜水的冬瓜、青瓜、苦瓜,還有豇豆。

  “哈哈哈,還行吧,勉強掙點辛苦錢。”

  陳家志沒多說,謹記交淺言深。

  他感覺張啟仁賣的貨太雜了,沒有主次,其實專營冬瓜就挺好。

  辛苦的倒完菜,陳家志又去了配送中心,陳正旭跑客戶去了。

  他看了看陳正旭的拜訪記錄,寫了一頁又一頁,配送也風雨無阻。

  不管賺多賺少,只要往前走就好,堅持即是意義。

  看了會兒資料,估摸了下時間,陳家志又撥通了夏有車的電話。

  “喂,夏總,菜心下月初該出來了,包裝上也會做些調整,給你提前說下”

夢想島中文    1994:菜農逆襲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