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好,傍晚時,兩輛卡車停在路邊,工人上下搬運著裝著青椒的麻袋。
包括荷蘭豆,也改成了用麻布袋裝。
兩輛車車廂的位置都還很寬敞,但已經有一輛躍進輕卡滿載著青椒先一步去了江南63號檔。
中椒5號是燈籠椒,形狀酷似小巧的燈籠,略帶棱角,表面光滑,肉質脆嫩。
去除了辣椒籽后更是一點辣味也沒有。
采摘時,易定干一直守在現場,等陳家志出來時,就一臉神氣的走來。
“場長,現在看這第一批青椒至少要摘20噸,你估計幾天能賣完?”
陳家志依然有點不習慣易定干喊他場長,但無可奈何,他就喜歡這么喊,連帶著李明坤、郭滿倉幾人都這么喊。
“在下一批青椒采摘前,肯定能賣完。”
青椒比青菜耐儲一些,放幾天沒問題,不過肯定越新鮮越好。
易定干說:“今天采摘兩車,明天采摘兩車,下一批估計23天后就能再采摘,你確定一個檔口能賣那么快?”
首次采摘估20噸,隨著逐漸進入旺盛期,產量會越來越高。
如果要始終保持銷售順暢,易定干估計平均每天青椒至少得賣10噸!
而且,還有青菜和荷蘭豆,加起來恐怕一天得有20噸菜!
一天賣20噸啊,易定干還猶記得去年他們蹬自行車賣三五百斤就激動得不得了呢。
“你以為一級農批是白叫的?”陳家志心里壓力也不小,但他還是故作鄙夷道:“哦,對,你還沒去過江南,這次要不要去感受下?”
易定干其實挺想去,不過在糾結與猶豫后,最終搖了搖頭。
“場長安排的生產任務也很重哦,我就不去市場了。”
“這次豐產,你當是首功!”
陳家志對種青椒的經驗遠比不上青菜,但也有些心得,技術方案就是他定的。
穴盤育苗、定植密度、打側枝、初花坐果期管理水分、中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等,都是他定下來的。
但方案有了,需要有人去執行。
而易定干執行得很好,因為也缺乏青椒種植經驗,所以過程中易定干顯得很謹慎。
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
易定干嘴角翹了翹,得意的道:“我現在有沒有資格做場長了?”
陳家志一瞥,“技術通知單會寫了嗎?”
“呃”
易定干語噎。
陳家志沉吟道:“實際上我一點也不懷疑你的管理能力,只是你的理論真得再加強學習。”
易定干說:“很難啊,也沒那精力,我感覺能實際管下來就夠格了吧?”
陳家志說:“現在把菜場交給你,你也能管好,但那只能算一個合格的菜場場長,算不上一個優秀的場長。
你現在種菜,很多時候都是靠死板的經驗,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而只有懂得了原因,并持續改進,靈活調整,才能持續穩定的種出更高產、品質更好的蔬菜。”
易定干再一次沉默的抽煙。
陳家志也知道這是時代因素,現在人工不值錢、菜價好,很多大菜場追求高產高質的動力都不夠。
創新和沖勁也就不夠。
能輕松賺錢,誰愿意刻苦專研?
但菜價不可能一直好。
他清楚,等過了這兩年,大約從1998年開始,供港和出口蔬菜需求將受阻,那兩三年也倒下了一大批菜場。
而屆時,如果江心菜場能做到用低成本高產高質的生產蔬菜,抗風險能力將大幅提高。
陳家志又說:“寫技術通知單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手段,也能給管理留痕,更好的復盤和總結。”
“好,我寫。”
“那就從整枝打杈開始?”
“我試試。”
易定干往田里走,蹲下來看著甜椒,喊道:“你再來給我說一下。”
辣甜椒是國內名副其實的的大類蔬菜,很多農民都是種植專業戶。
江心菜場這一幫人里也有許多人有經驗。
但小農戶那一套自己種可以,用來管理幾百畝地肯定就差點意思,得有統一的執行標準。
就比如整枝打杈,在苗期需要一次打側枝;
在果實采摘后,再給處于歇秧狀態的辣椒整枝打杈,增產的效果最好。
“整枝打杈記住一句話就行了,勤快、合理、謹慎,事后要進行保護”
“辣椒側枝萌生很快,每隔23天打杈抹芽一次,基本上每采摘一次就得整枝一次。”
“但濕度較大時,不可進行整枝打杈,以免傷口不能及時愈合,感染病菌。”
“把細弱的主枝去掉,內部過密的枝條剪掉,保留植株中上部的有效葉,這樣增產提質的效果最好,還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打藥看情況來,主要是消毒殺菌…”
兩人都蹲在辣椒壟里來回整枝打杈了幾株辣椒苗。
易定干說:“挺麻煩的,兩三天一次,這工作量不小。”
陳家志笑道:“你不是說工價高了嗎?這就是體現他們身價的時候。”
“別說,還挺有道理。”易定干揶揄道:“原來這就是場長該干的事啊,讓工人忙起來。”
“你還真是個天才!”
兩人繼續一邊整枝,一邊斗嘴。
“家志,易哥,你們蹲在地上干嘛?”
這時,李秀走過來喊道,等兩人抬頭的功夫,就咔嚓一聲拍下了又一張照片。
陳家志回道:“我們聊工作呢!”
李秀笑了笑:“蹲這兒好久了,工人辣椒和荷蘭豆都摘好了,都在看你們呢”
“看就看唄”
陳家志和易定干也都站了起來,夕陽落下的方向也是青椒菜畦的走向,一個個菜工背對著夕陽走出菜田。
下班了。
不過也到了另一波人上班的時間。
走回公路邊,兩輛車都已滿載,一袋袋青椒和荷蘭豆碼放得高高的,每個走過的菜工、路過的行人,都得感慨一句豐收了。
“這辣椒種得真漂亮。”
“產量才是不得了哦。”
“又要賣大錢了”
類似的話聽了一遍又一遍,李秀也一次次按下快門,心里樂開了花。
陳家志心里也很得勁,從元旦后、春節前就一直在籌備,將近3個月時間才等到了豐收。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他已有七八成把握行情能爬起來。
“走吧,秀。”
“嗯,家志,今天辣椒定價多少呢?”
“45毛/斤吧。”
“和菜心差不多啊。”
“你要求還挺高,這已經不錯了,賣這個價格,也有利潤的。”
大多數時候,菜心的價格比青椒更高,而現在已經持平,說明青椒供需有好的變化了。
菜場的司機嚴浩開車,陳家志和李秀也一同前往市場。
同行的還有王斌的車,貨太多,陳家志讓他多幫著拉幾天貨。
同時,薛軍已經送去了一車青椒,等送到后,他還要跑一次東鄉菜場,再拉一車青菜過來。
也就是說今晚前后會有4車菜到63號檔口,大約20噸菜!
這是一次挑戰!
經過幾天的預熱,李才也摸清了江南市場的情況。
目前60多個檔口里,也有人發青椒來賣。
但陳家志讓陳正旭在每天采購時都做了統計。
從四月開始,有哪些檔口在賣青椒,一天大約多少車次。
結論是,兩個數據都在逐日減少,也導致青椒價格在緩慢上爬。
很明顯,周邊貨源減少,缺口期要出現了。
現在唯一有威脅的只有北方早春辣椒南下。
比如與廣東接壤的湖南,正常辣椒播種時間是3月以后。
而江心菜場是1月底播種,3月5日定植,這中間有一個月時間差。
不過湖南早春辣椒如果采用覆膜,或者搭大棚,可以提前到2月播種,也就是早春辣椒,也就縮小了時間差。
但風險很高,這年代設施農業也不全,陳家志認為這個威脅性很小。
他估計至少能吃滿一個月‘時間差’行情,起碼幾十萬元的利潤。
行情越早點起來,雨季越晚點來,這個‘時間差’行情就越長。
到檔口時,也才剛九點。
檔口正中間已擺滿了麻布口袋,在檔口邊上,擺了一張桌子,還有用來攬客的樣品青椒。
陳家志也很少賣早市,他走到李才面前,問道:“上一車有多重,開張了沒?”
李才笑道:“上一車一共6.2噸,也早開張了,前后賣了差不多一噸,收了1100元。”
“我靠,不錯呀,這才多久!”陳家志挺激動,“這下兩天賣完應該沒問題。”
李才笑了笑:“很多人都是沖著荷蘭豆來的,但荷蘭豆沒到,又看著青椒不錯,就有人選擇拿青椒回去賣。”
“哈哈,荷蘭豆果然能引流。”
荷蘭豆應該是今年珠三角一季度最強的蔬菜單品,一直很稀缺。
即使其它菜批發價都在5毛以下了,荷蘭豆依然堅挺在1.5元/斤左右。
很搶手。
陳家志想了想,指著才到的兩車,“我這車約4.8噸,全是荷蘭豆,另外一車4.7噸,都是青椒。
這樣,荷蘭豆價格不變,青椒如果要的量大,可以給到5毛,如果一次性拿1噸以上,4毛就可以出貨。”
李才不解道:“沒必要降這么狠吧,我感覺5毛5也能出貨。”
1噸便宜1毛錢,差價就是200塊,這已經是很不錯的利潤。
陳家志沉吟道:“不著急,先把人吸引過來,讓全市場都知道我們青椒量大便宜。
記住,我們是種植基地,是蔬菜的生產者,而不是蔬菜的搬運工!
角色的不同,讓我們能卷死同行,卷得他們不敢輕易和我們賣競品!”
雖然‘卷’這個字聽起來有點怪,但李才理解到了其中的意思,腦海里仿佛又打開了一扇門。
要這樣賣菜,怎么感覺有點無敵了呀。
而陳家志想的是把青椒價格壓低,試試能不能帶動消費端早點把市場上的存貨消耗完。
他感覺行情就差臨門一腳了。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