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勝,守正出奇就是陳家志現有的策略。
‘正’就是堅持供應穩定與靠譜,守住信任。
‘奇’就是博行情,在每一次記憶中的大行情和關鍵節點來臨前,做好全力一搏的準備。
這次培訓陳家志說得很帶勁。
說一不二的契約精神。
童叟無欺的品質穩定。
透明敞亮的交易過程。
每一點他都抽絲剝繭的說了自己的理解。
“答應客戶明天早上6點送到20件精品菜心,刮風下雨、運費暴漲,哪怕自己貼錢,也要準時、足量、保質送到。
要么不答應,答應了掉層皮也要做到!
這不是死板,而是對承諾的敬畏!”
他曾經就是這樣的,前世靠著穩定和靠譜積累了數個合作了七八年,乃至十年的老客戶。
去年剛重生回來時,他也是這樣做的,在批發市場無往不利,收獲了老吳這樣的忠實客戶,也降服了卷毛等專營狡猾的小販。
許多人都有可能成為他十年八年的老客戶。
但為了博行情,卻被他短暫拋棄了。
雖然理由很充分,他是重生者,他有把握拿捏市場,拿捏客戶,還能站著把錢賺了。
然而,失去了敬畏,也許只需要一次失敗就能讓他陷入泥潭。
吾日三省吾身,每一次給員工的培訓都能讓陳家志回憶前世今生的經歷,收獲良多。
辦公室里的人也鼓起了掌,經久不衰,批發市場的生意經,很多人都很陌生。
應該說這個時代很少有人有他這么深刻的理解。
坑蒙拐騙、投機取巧充斥著如今的批發市場。
信任?
在很多批發商看來不如廁所里的一張紙。
陳家志揮手阻止了眾人的持續鼓掌,他其實還有很多話想說。
看到易定干、李才、陳正旭、敖德良、戚永鋒、黃川等各個版塊的管理人員,陳家志大腦里的靈感也在瘋狂碰撞。
如何鎖定核心客戶。
如何建立穩定供應鏈。
如何危中尋機。
如何掌控信息。
如何高效執行。
如何抵抗風險…
但他穩住了,這些東西說不完,學不盡,每個人都需要在實戰中去磨練自身。
他更應該做的是掌控全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世。
他當下的才能僅是一個優秀的菜場場長,但想做大做強,就不能永遠只是一個場長。
他要求易定干、戚永鋒、陳正旭、李才等人學習成長,他何嘗不需要成長?
而且還需要更快的成長。
陳家志手懸在半空,鼓掌聲也停了下來,都等著他發號施令。
“都看著我干嘛,該下班下班,該吃飯吃飯,想去約會的也趕緊趁早,晚上還要去賣菜。”
“哈哈哈”
眾人又一次說笑著散場。
陳家志也回了辦公室,將剛才一瞬間迸發出的靈感記了下來。
雖說他要謀全局,但這種小方向有時候拿出來在其他人面前指點江山,感覺也挺不錯。
“場長,我們先走了哈”
不知過了多久,辦公樓里安靜了下來,窗外的天色也黯淡了許多。
陳家志伸了個懶腰,收拾好東西,下班走人,在樓下就看到了抱著孩子的李秀。
“你咋來了呢?”
“來接我們的陳場長下班啊。”李秀有些氣,但看著他疲憊的樣子,又只好說道:“走吧,早點回去吃飯,晚上還要去賣菜嗎?”
“要。”
“今天又沒咋睡。”
“睡了。”陳家志想了想,說:“早上睡了一會兒,中午睡了一會兒,晚上再睡一會兒,也差不多能湊夠七個小時”
“睡眠時間還能湊的嗎?”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有的嘛。”
“就你會狡辯。”
“哈哈哈。”兩人才走到馬路上,身后就傳來李明坤的打趣聲:“李秀,我給你說,秀才現在說話是越來越厲害了,今天開會,說的頭頭是道,都被他震懾住了。”
李秀回頭說:“那可不嘛,以前是陳秀才,現在可是陳場長”
李明坤語噎。
陳家志也搖頭笑了笑,雙手舉高高逗弄著陳正云,小家伙也八個月大了,笑容天真,動作稚嫩,孩子的成長總是讓人感慨。
晚上十點時,陳家志又一次來到了辦公樓下,一群人都枕戈以待。
五十鈴和一輛白色輕卡也都滿載著蔬菜。
“什么時候到的?”
“怕找不到路,所以過來得比較早,在車上睡了一覺。”
陳家志上前和在駕校認識的王斌寒暄了兩句,介紹了下跟車的戚永鋒,以及同樣開面包車去56號檔口的陳正旭。
眾人這才各自上車。
戚永鋒透過車窗喊道:“志哥,要不你再講兩句?”
陳家志打開了五十鈴的副駕駛車門,就站在門口喊道:“賣個菜哪來那么多廢話,干就完了!”
該說的早都說了。
三輛車陸續消失在了夜色里。
李才開車,陳家志在車上小憩了會兒,便到了江南市場。
又過了兩三個月,市場更活躍了一些,陳家志讓李才帶著郭滿倉和李明坤去臨時賣菜停車的位置。
他自己則去了市場辦公室。
時間還不到12點,陳家志沒找到葉璨江,但也咨詢到了檔口信息。
江南目前只設了60多個檔口,而全市場計劃的是到明年設130個左右的檔口。
市場也需要招商引資。
再加上周邊籌備建設的批發市場越來越多。
所以陳家志表明擁有600畝的菜場后,市場招商經理譚秋也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
“陳老板,我們市場目前缺自身擁有基地的商戶!”
“不過呢,你600畝基地一年能出多少菜呢?平均下來每天能出多少菜?”
“因為我們定位是一級農批,需要保證充足貨源吸引人流,所以有入場門檻。”
“平均日交易量最好能有2030噸,除了自有菜場,你還有其它貨源嗎?”
陳家志想了下,如實道:“暫時沒有,但有相關計劃,并且我的菜場每年應該能出6000噸菜,以葉菜居多,剩下的菜找起來壓力也應該沒那么大。”
譚秋訝然道:“你確定能產6000噸?”
這相當于每畝地一年要產10噸蔬菜,還是葉菜,譚秋以為他夸大了。
陳家志笑了笑,“空口無憑,有興趣的話,歡迎譚經理和葉總來做客。”
譚秋點了點頭,“我相信葉總也會感興趣。”
剛過午夜,江南市場就開始展現出了它繁忙的一面。
但其實它還很弱小。
任誰也想不到以后它會發展成全國數一數二的龍頭。
關于江南的發展軌跡,陳家志也不是特別熟,但從名字能推出一些信息。
現在江南是農副產品市場,而以后的名字里帶著‘果菜’。
很簡單就能推出江南以后開拓了水果業務,而且水果業務可能做得更好。
或許以后他也有機會試試。
只是商戶和市場既相輔相成,也在相互斗爭,任何批發市場做大了后,都難免會出現很多毛病。
從這幾次接觸來看,陳家志已經褪去了對江南市場的濾鏡。
不僅他需要檔口,江南市場也需要他。
為什么需要招商引資?
正是因為符合他要求的商戶不夠。
而陳家志已經夠著門檻了。
從市場辦公室出來,陳家志往臨時檔口走去。
臨時檔口就是一個壩子,沒有任何遮風擋雨的東西,一輛輛貨車車尾對著通道。
陳家志沿路邊走邊看。
三月正是冬種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各種葉菜和瓜果類蔬菜琳瑯滿目。
交易聲也此起彼伏。
喜歡吃菜的花城人民有口福了。
陳家志的目光也主要集中在菜心、芥菜、芥蘭、辣椒和荷蘭豆身上。
都是華南露天冬種蔬菜的主力。
但各自命運不同,菜心、芥蘭、芥菜、辣椒時而就能看到,菜價也很低。
只有荷蘭豆身影難尋。
一場寒潮下來,恐怕整個中國大陸只有最南邊雷州半島的露天荷蘭豆能越冬。
但雷州半島蔬菜基地主要是瞄準北方市場,是南菜北運的主力基地之一。
品種上更青睞辣椒、番茄、茄子、南瓜、苦瓜、黃瓜等耐儲蔬菜。
荷蘭豆不在此列。
也是目前花城辣甜椒價格‘低迷’的原因。
但雷州半島的辣椒最多能撐到5月初,甚至由于寒潮影響,可能4月就下架了。
而這也是陳家志瞄準的空窗期。
雷州半島甜椒下架,長江中下游和北方早春甜椒也因寒潮而青黃不接,或只能滿足本地供應,花城的暴雨季尚未到來。
假如多個要素同時滿足。
300畝甜椒,只需給他半個月時間,就能有微利,一個月就是幾十萬元利潤。
這就是市場分析。
也是后世許多大菜場在血流成河的行業環境中,依然能穩定賺錢的法寶之一。
他現在還缺一個搜集產地天氣、種植面積、市場行情等信息的人或團隊。
只能靠自己從新聞中和大事件中去分析、猜測、博弈 腳步急促,每一輛車上是什么菜都在他腦海里過了一遍。
反復出現的一車車青椒并沒有影響他的心態。
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正如這一茬還在豐收中的荷蘭豆,隔著很遠,他就看到了被人群和車輛簇擁著的五十鈴輕卡。
一級農批就是屌,5000斤豆莢,不到一個小時就被搬空了。
轉瞬間,原本還有些擔憂的李明坤和郭滿倉就信心十足。
真的就一萬斤豆莢而已。
請:m.llsk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