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零五章 鐵面御史海瑞,知行合一徐階

  自嘉靖二十年五月以來。

  天子朱厚熜正式避居大內,不再視朝。

  軍國重務,由內閣與諸臣共議。

  內閣依舊是首輔嚴嵩、次輔夏言。

  諸臣之中則以原侍講學士,后晉翰林學士,掌翰林院事海玥為首。

  天子不上朝會,仍重講學,作為唯一能以學士身份面圣的官員,他的意見舉足輕重。

  由此為朝堂三大巨頭。

  六部事務,皆在其掌控之下。

  不過這三位的政見,不說是親密無間吧,只能叫南轅北轍。

  首輔嚴嵩的目標十分明確。

  河套之役并未結束,俺答部提前撤出前套平原,保留了族中精銳,坐擁精騎數萬。

  大明與蒙古草原勢力的對抗并沒有結束。

  驅逐韃虜,比起收復交趾,意義都要重大。

  因此嚴閣老提議再接再厲,出兵塞外,一舉擊潰土默特部,保邊地二十年太平。

  次輔夏言堅決反對。

  主動出擊和河套驅趕,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出擊塞外,首先需要騎兵。

  而明初依賴的騎兵優勢,在土木堡之變后嚴重削弱,邊軍馬匹缺額過半,薊鎮騎兵實際兵力不足賬面三成。

  歷史上戚繼光守薊州時,主要依靠車營火器防御,野戰追擊能力極其有限,連他都練不出騎兵,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點大明高層心知肚明,而且仁宣之后本就放棄朱棣五征漠北的攻勢戰略,九邊防線收縮至長城,這個時候再冒險出塞,實在過于樂觀。

  所以夏言接受兵部右侍郎曾銑的提議,對蒙古諸部采取分化政策,拉攏除土默特部以外的蒙古部族,聯合這群小部落,限制俺答的發展。

  這是有先決條件的。

  滅安南證明大明今非昔比的軍事實力,俺答部率眾主動退出前套平原的舉措,又證明了大明五年經略河套的成功。

  俺答當機立斷的撤離,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戰術,深諳“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道理。

  但在其余看不懂大局的蒙古人眼中,這就是膽怯懦弱的表現。

  趁此機會,可以發動大明通貢的優勢,以鐵鍋的誘惑,令本就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自相殘殺。

  雙方各執一詞,然贊同分化之策的朝臣,遠比出塞的要多。

  就連嚴嵩的心腹兵部尚書毛伯溫,都偏向曾銑之議。

  關鍵在于。

  據說兵部右侍郎曾銑,起初是向嚴嵩進言,卻遭到否決,這才轉而投向夏言。

  就有人嘲笑,嚴嵩是老糊涂了,和他那個草包兒子一樣,居然把這般精干的臣子推到對頭的陣營去。

  相較于這兩位閣老,圍繞著塞外爭得不可開交,海玥的關注點,則在南方的倭寇上。

  就在這一兩年間。

  浙江沿海倭寇的進攻越來越頻繁,每伙倭寇的人數也越來越龐大。

  真正的倭人構不成如此規模,沿海的百姓與商賈主動從了賊。

  糾結于這些人是被海禁政策逼得沒了生計,被迫如此,已經沒有意義了。

  倭寇但凡上岸,就是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必須要剿滅干凈!

  如此才能確保大明東南沿海的經濟秩序,避免商路受阻,民生凋敝,進而影響朝廷的稅賦征收。

  錢,是重中之重。

  現在之所以不像大明王朝里面,一群朝堂重臣在西苑的值房里,為了幾百萬兩銀子爭吵得面紅耳赤,再去浙江弄什么改稻為桑,正是因為在新政的推行下,國庫逐漸充盈。

  朱厚熜不修道的優勢倒是展現出來,這老登相對省錢多了。

  可一旦東南生亂,稅收受阻,別說擴大戰略優勢,河套說不定都要得而復失。

  因此海玥的重點,就在于東南。

  從軍事、經濟、政治三方面綜合施策。

  他重視倭亂,卻無法得到嚴嵩和夏言的認可。

  “俺答的十萬控弦之士正磨刀霍霍,至于那些劫掠商船的倭寇?不過疥癬之疾!”

  “待王師踏破汗帳,再調俞大猷南下,不過旬月便可犁庭掃穴!”

  “兩位閣老所言,恕下官不敢茍同!”

  海玥據理力爭,甚至在對天子講學之時,都尤其著重東南事務。

  明晃晃地夾帶私貨,嚴嵩和夏言很是憤怒,也上奏彈劾。

  雙方你來我往,斗得激烈。

  分歧如此巨大,也讓群臣側目。

  就在眾人認為,海玥作為少壯派,即便嶄露頭角,終究不如嚴嵩與夏言根基深厚,必然讓步之際。

  卻又驚異地發現,相比起北方的爭端尚且停留在紙面,平定倭亂的策略,已經在平穩的執行中。

  只因為。

  以海瑞、徐階、胡宗憲、趙貞吉為首的一心會成員。

  已然在東南之地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海瑞此前巡按浙江、南直隸,彈劾罷免兩地貪官至五百余人,時人稱為“鐵面御史”,后屢屢上呈倭寇戰報,奉命整編浙江土兵。

  以其翰林院庶吉士的出身,又是自請出任地方,再有這赫赫功績,按照正常升遷,接下來完全能直接升任三司衙門的主官,再加右僉都御史銜,出任地方巡撫。

  現在還欠缺些資歷,所幸海瑞依舊不辭辛勞地踏過浙江的每一處州縣,更是深入兵營,親自考察過軍備戰況。

  針對轄區內大明官兵紀律松弛、軟弱渙散的積弊,他以嚴明賞罰為手段,大力進行整頓,通過三年努力,浙江官兵的軍容、軍紀有了不小的改觀,士氣也逐漸有所恢復。

  底子太差,想要有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不現實,這已經很不容易。

  如今海瑞于浙江的威望,已經不遜于歷史上初任浙江巡撫的胡宗憲。

  哦,此世的胡宗憲高中進士后,未能入翰林院,先在兵部任職,后為兵科給事中,今至浙江巡按御史,正跟在海瑞麾下聽候調遣。

  與這一組相對應的,則是徐階與趙貞吉。

  徐階是一心會元老里,政治資歷最深的。

  他是嘉靖二年的探花郎,歷史上即便得罪張璁受貶,一腔熱血轉為隱忍保守,由于出眾的從政能力,還是于嘉靖二十一年升任國子監祭酒,嘉靖二十二年升任禮部右侍郎。

  即是說,歷史上的這兩年,他就要走昔日嚴嵩的路線,先國子監祭酒再升禮部右侍郎,成為朝堂三品大員了。

  如今沒了前面的貶黜史,徐階是于翰林院外放地方時,就從山東布政使司左參議做起,后因治水功績升任按察使。

  未滿四十的一省按察使,有此地方履歷,中樞再得提拔,可謂前途無量。

  然而就在海瑞巡按南直隸,要拿下貪污受賄的官員時,那人竟然攀扯到松江徐氏,徐氏族人北上求到徐階頭上,哭訴海瑞聽信讒言,緝拿徐氏族人,于當地激發了民怨。

  徐階并未聽信一面之詞,而是主動向都察院請示,都察院又派出兩位巡按御史,共同審理此案。

  最終海瑞得以清白,污蔑之人遭到嚴懲,流放戍邊,徐階大義滅親的名聲也傳揚開來,卻同樣遭到了非議。

  在古時不對親人徇私的行徑,確實會受到敬重,但也會受到詬病,尤其是宗族傳統濃郁的鄉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常態,你一腔熱血把同族之人給定罪了,豈不讓人寒心?

  徐階對此也有過迷茫,直到海玥親筆書信,與之交流心學體會,這才堅定下來。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致良知,行如一。

  由此反倒堅定了根除南直隸弊政的信念。

  徐階是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士,由于本省回避制度,原則上是不可在南直隸任官的。

  然中樞特派職務,如巡撫、總督等臨時差遣,可不受回避限制。

  今徐階以右僉都御史銜任應天巡撫,坐鎮金陵,趙貞吉為其副手,督促南直隸防倭戰況。

  除了這四位出類拔萃的歷史名臣,包括唐順之、蘇志皋、桂載等一心會成員,皆至東南任職。

  由于一心會早早對地方的布局,海玥哪怕未能在中央通過大方略,也不妨礙在地方上的推行。

  “明威兄當真厲害,如今就能與兩位閣老分庭抗禮,來日入閣,又有何人能擋?”

  這一日孫維賢來到家中拜訪,上茶入座后,便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旋即又道:“陸炳要回來了,我這位錦衣衛指揮使,也當到頭嘍!”

  自從那一年嚴嵩興大獄,詔獄再度填滿犯人后,錦衣衛再度風生水起,這幾年著實威風了一番。

  可孫維賢終究不是當今陛下的心腹。

  就像是首輔也有過渡之人,當陸炳即將從河套前線回歸,他便知曉,識趣的話,是該退位讓賢了。

  對待海玥,如今無論是從地位還是手段,他都心服口服,此番作客也不含糊,低聲道:“此番前來,有兩樁要緊事,需當面稟明。”

  “請講!”

  孫維賢深吸一口氣:“其一,錦衣衛七所千戶,近幾年抽調了數批精銳,執行的任務,連我這位指揮使都不得而知。”

  海玥抬了抬眉梢,輕輕頷首。

  “其二…”

  孫維賢傾身向前,唇齒間漏出一句簡短的話,又迅速抿緊:“建文密藏有進展了!”

夢想島中文    大明神探1546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