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氏來人。
一位雙鬢斑白的中年人下車。
身穿一襲錦繡衣裳,目光溫潤,仿佛不是武者,而是一位飽學之士。
正是楚氏當代家主:楚南。
身后是早已進階練氣境的楚云飛。
玄陰與玄通不敢怠慢,皆行道家禮,楚南也沒擺架子,抱拳行禮,將賀禮交給長寧,便帶楚云飛大步流星地上山。
天篆派元濟真人、玉環派三環真人陸續到來,因沒想大辦,又跟其他道門大宗不熟,故而,求真觀不曾邀請其他道脈前來觀禮。
紫霞宗、靈官宗等雖想來緩和關系,結個善緣,但沒請帖,也不好在這一日不請自來,只是托元濟真人轉贈,禮到人不到。
心意收到了,至于關系如何,只能看后續,眼下給不了答案。
其后又有兩輛馬車前來,停在浮云山腳下,分別來自滄月郡與天河郡,一者略顯樸素,坐著一位中年漢子與一對少男少女;一者稍顯華麗,坐著一位中年美婦與一對雙胞胎少女。
“見過兩位師叔。”
下車后,見到玄通與玄陰,他們帶著子女,鄭重行禮,望著模樣大變的浮云山,兩位中年人心中感慨萬千,羨慕、驕傲、激動、欣喜等不一而足。
“來了就上去吧!”
得了吩咐,眾人登山。
半山腰宮觀內,玄明正與海奉明交談,見到兩位中年人帶后代前來行禮,頓時燦爛一笑,皆因這兩位中年男女分別是他的外甥與外甥女。
一個是長姐玄度所生,一個是二姐玄央所孕,前者是滄月郡許家之主,后者嫁入了天河郡楊家。
“你等有心了,回來一趟不易,便在浮云山中多待上一段時日。”
兩位中年人欣然答應。
雖每年都通信,在舅舅成就真人后寄信更勤,但被瑣事纏身,又路途遙遠,來一趟確實耗時耗力,自然要多停留一段歲月。
知曉今日特殊,他們很有眼色,沒一味敘舊,簡單聊了幾句,就退到一旁。
客人基本到齊,三代道人再次齊聚宮觀,玄虛作為掌教,邁步而出,先是稽首感謝賓客前來,后對虛空朗聲道:“請使者評測!”
話落,浮云山外風起云涌,一朵祥云托舉數人而來,每一位都身著天地院服飾,為首之人更是一位金丹境真人,正是負責求真觀此番晉升大典的天地院使者。
大玄神朝對大宗、世家的晉級有著嚴格要求,不是有真人或練氣修者坐鎮便能晉升,世家至少要傳承五代,代代人才輩出,道門大宗除了要有真人,還要有鎮宗之物與三千道藏。
金丹真人來此便是核查此事,待使者入山,玄虛行禮道:“有勞使者了。”
“職責所在。”
天地院來使沒托大,既因涵養氣度,又因求真觀確實跟其他新晉大宗不同,不是哪個宗門短短三載便接連誕生八位真人,其中更有一位金丹真人。
想到此處,天地院來使對玄明行了一禮,后者立刻還禮,隨后沒耽誤工夫,金丹使者翻掌間取出一面寶鑒,祭于半空,一道光芒出寶鑒,轉瞬整座浮云山籠罩在金光中。
這是天地院秘寶,用來檢測道門勢力是否藏污納垢,是否罪業滔天,金光灑落在每個人身上,沒有出現例外,盡數通過,縱然是長寧也不例外。
進階金丹后,玄明嘗試將一縷黃庭氣注入長寧體內,加固封印,發現可行,雖只有三日之效,三日過后,黃庭氣會自動消失,返回太極天,但要渡過這關問題不大。
當然,若是黃庭氣不能強化封禁,玄明不會讓長寧出現在此處,會將其暫時收入太極天,活物在里面可待一日,這經過實踐檢驗。
待金丹使者收起寶鑒,玄虛解下腰間陰陽鏡與背后傳承法劍,講明這是傳承之物,檢測皆為靈器后,金丹使者點頭。
隨后玄明邁步,邀金丹使者縮地成寸,入藏經閣,由一樓登至三樓,見六千卷豐厚道經,后帶驚愕的金丹使者返回半山腰宮觀。
玄玉又向其展露求真觀戒律,一番操作后,金丹使者心中有數,吩咐身后道吏將所見所聞記錄在冊,便從如意囊中取出一枚印章,交給玄虛。
“恭喜道友,求真觀從此踏入大宗之列,我風陽郡天地院又多了一個拿得出手的道脈。”
雙手接過印章,玄虛感謝,帶眾道行至早就搭好的八卦祭臺前。
四代道人各自尋位站定,呈現出八卦圖案,三代道人齊登八卦臺,各自落于乾坤震巽、坎離艮兌上,其中玄明落在乾位。
玄虛先將印章放到八卦臺中心供桌上,后在坤位上站定,身后依次是震位玄玉、巽位玄陰、坎位玄通、離位玄空、艮位玄陽與兌位玄素。
大小道士齊朝供桌稽首,接著玄明發聲:“求真觀弟子,出劍!”
話落,鏗鏘劍鳴聲不絕于耳,眾道背后木劍皆出,懸浮頭頂。
抬手握劍,白發飛揚,玄明率先舞起八卦劍,其他道人隨之動作,立即跟上。
上百道人舞劍,動作整齊劃一,場面恢宏,腳下八卦方位一個接一個亮起,等八卦臺大亮,八卦劍也接近尾聲。
玄明猛然拋出手中木劍,其他道人亦如此,這些桃木劍雖是普通桃木,但此刻卻熠熠生輝,先是四代道人所祭木劍融入三代道人木劍,木劍由此暴長數丈,接著三代道人木劍齊融入玄明所祭木劍,一柄九丈木劍展露出來,最后,玄明輕輕推手,木劍被送入長空。
眾目睽睽之下,木劍劍尖生出一個八卦圖案,由天而降,不斷變小,最終落入印章上,原本空無一物的印章多了一個八卦印記,從此以后,這個八卦印章便是求真觀掌教信物之一,是大宗標志。
事還沒完,靈鶴騰空,靈鹿奔跑,錦鯉與靈龜暫時御水而出,落到八卦臺上,呈三元之勢圍繞懸浮而起的八卦印章轉動。
作為輩分最高者,玄明率先對印章行禮,其他道人隨后:“上禱天穹,下告大地,我求真觀今日燃劍為香,為百姓祈福,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待話音一落,長空上木劍自燃,頃刻而盡,部分融入天,部分落入地,一股無形力量以求真觀為中心,輻散浮云山周圍村莊與浮云縣。
草木無風自動,搖曳枝葉,生機更盛,家禽家畜皆興奮,百姓們感覺周身輕松,即便是愁苦之人臉上都不由自主地綻放一抹微笑。
祈福結束,玄虛收起印章,請賓客入席,玄空以食成就真人,親手烹飪的靈食滋味甚佳,玄陽也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靈酒,這場晉升大典算是賓主盡歡。
傍晚時分,賓客散去,玄明返回藏道峰,至于便宜外甥與外甥女一家則被安置在客院。
一夜過后,次日一早,采完朝陽紫氣,他命長寧子喚來便宜外甥與外甥女,詢問其近況,指點其修行。
對求真觀晉升大宗后的影響,玄明沒過多關注,交給玄虛等處理,只是查看了求真觀氣運,見順利獲得一絲三元氣運,他心中一喜。
吐納陰陽、磨練神通、觀經悟道、行道山水、擺攤算命、游戲紅塵…
除了指點后輩修行,玄明生活跟以往并無不同,三日后,玄陰帶長安子、長慶子等離山,前往風陽郡天地院,臨走前,他前往劍崖,留下一道劍痕,這已經是求真觀傳統,凡正式下山入世的道人,都需劍崖留痕。
時至今日,劍崖已成求真觀一個奇景,而玄陰劍痕看似平平無奇,實則藏鋒于內,殺氣凜冽,堪稱求真觀第一殺劍。
半個月后,歷經數年磨合,玄虛等演練的四象劍陣終于小成,融會貫通,哪怕沒有玄明坐鎮,求真觀也有一定自保之力。
三個月后,便宜外甥與外甥女離去,能在浮云山待這么久已經是極限。
他們離開三日后,白發老道乘鹿下山,臨走前在劍崖上留下一道劍痕,很淺很淡,仿佛只是輕輕一劃,返璞歸真,卻內藏乾坤,氣象萬千,非真人不可參悟。
做完此事,他在玄虛等人不舍目光中離去,手持拂塵,姿態悠閑,氣質灑脫,鹿身上玄明眺望赤霞朝陽,目光深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眼下靜坐山中或游歷浮云縣能帶給他的助力越來越小,求真觀已晉升大宗,自己在練氣境算難逢敵手,是到了游歷人間時。
紅塵是道場,修行在個人。
此去山高水長,氣象萬千,市井草莽,紅塵萬丈,愿自己大道通玄,盼己身道心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