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章 白澤后裔,心映天地

  大青山,山君洞。

  白亭山取出一個木盒,打開后露出一根毛筆,靈光充裕,明顯是一件靈器,隨后聽其介紹道:

  “道友,這根紫檀狼毫筆是用千年紫檀靈木與圣胎境狼妖的尾毛所制,不管是書寫儒家真文,還是繪就道門符篆,都事半功倍,而今我將其贈予道友,希望道友能答應白某一個要求。”

  玄明詫異:“不知何事?”

  看了眼睡得昏天黑地的胖閨女,白亭山繼續道:“我與拙荊相識相知三百載,各有際遇,她得山神遺藏,我則血脈返祖。

  本以為時來運轉,沒想到禍事臨門,百年前,因我身上一絲白澤血脈,遭到各方覬覦,妖魔人神皆想殺妖取血,白某與拙荊雖盡斬來敵,但也身受重傷,她更是跌落神位,元氣大傷,動了胎氣。

  事后,我與其如喪家之犬,遭遇追殺,顛沛流離數載,才落腳大青山,最后她產下虎妞,便撒手人寰。

  白某潛心修行,成就圣胎后,雖出山手刃仇敵,報仇雪恨,但虎妞卻先天有損,修行艱難,我雖能治喬大之女的先天不足,卻對小女的頑疾無能為力。

  拙荊臨終曾言,山神之道或可彌補虎妞本源,我從道友身上察覺到一抹與拙荊相似的氣息,大膽猜測道友于自然山水之道上應該造詣匪淺。

  本想通過論道補益道友,好順勢請求道友指點小女,沒想到道友深藏不漏,道行之深出乎意料,只能另想他法,想以此物換取緣法,請道友能夠成全。”

  白亭山坦蕩直言,道出心中打算與謀劃,頗有幾分光風霽月的君子之風,哪怕自己覺醒白澤血脈之事都坦然告知。

  雖說跟他如今有自保之力且血脈稀薄有關,但也足見其心赤誠。

  山君洞內,放下紫檀狼毫筆,白亭山起身作揖,此時他不是圣胎境大妖,只是一位父親,這一禮更是真心實意。

  玄明坦然受了此禮,見此一幕,白亭山不由眉開眼笑,知曉他是答應此事:“多謝道友。”

  拿起紫檀狼毫筆,仔細端詳一下,玄明收入盒中,推了回去,說道:“道友經常筆走龍蛇,此筆在道友身邊才是物盡其用。

  貧道此番下山,原是為了給長姐賀壽,我那侄兒一家耕讀傳家百載,算是入了儒學之門,若道友愿意,不妨給予我耕讀傳家四字,想來有大儒手書,于后輩修行上能有所裨益。”

  白亭山聞言一笑,沒有矯情,拿起紫檀狼毫筆,行至桌案前,揮毫潑墨間寫下耕讀傳家四個大字,傾注大儒法意與浩然氣。

  同時再次在另一空白紙張上寫下兩行詩:耕讀傳家躬行久,詩書繼世雅韻長。

  字字熠熠生輝,行行浩氣長存,停筆那刻,一股光明正大的沛然氣息噴薄而出,又頃刻間凝于紙上。

  擱下狼毫筆,白亭山將兩幅字裝裱好,收入卷軸,遞了過去,玄明起身,稽首行禮,揮袖收起卷軸。

  彈指在虎頭上輕輕一敲,叫醒沉迷夢鄉的山君,帶著這位迷迷瞪瞪的虎妞,來到桌案前,他卷起袖口,拿起狼毫筆,同樣揮毫落紙。

  洋洋灑灑間紙上多了“山水”兩字,旋即抬手虛握,攝來大青山靈機,以山水之氣為墨,以草木之氣為筆,書寫一道山字符。

  山中有水,水又養山,山水相連,蘊養萬物,乃成靈性,靈而有真,真而成神,這便是山水之道。

  玄明雖不通山神之道,但他精通地仙道,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于山神在于維護,地仙在于創造,都是借地而修,又反哺于地。

  揮袖將這道山字符打入山君眉心,原本睡眼惺忪的虎妞頓時瞪大雙眼,沉浸其中,忍不住尾巴搖晃,嘴角上揚。

  做完這些,玄明沒多逗留,向白亭山要了些許大青山特有的草木之種,便乘鹿下山,告辭離去。

  至于山君信仰如何傳播,給村落神婆如何知曉山君所在,消息又為何不泄露,玄明沒過多探究,世上事不是每件都要尋根究底,遇上是緣分,解開是緣分,無解便是無緣,強求便是落了下乘,給予山君機緣,既是看她一心為民,不曾殺戮無辜,又因與白亭山的交易,互通有無,亦是緣法。

  想到太極天的儒山、自己增進的道行、兩幅大儒題字,玄明不由一笑,這次臥虎村一行算是滿載而歸。

  朝陽初升,玄燕鳴叫,靈鹿奔騰,馱著白發道人一起走在官道上,腳下光明漸起,頭頂暗夜漸退,沿途村莊炊煙裊裊,兩旁草木繁茂成叢,充滿安閑自在的田園氣息。

  大青山下,白亭山目送那道漸行漸遠的身形,心有所感,揮袖間桌案齊備,筆墨齊全,于朝霞中繪畫,落筆成蠅,揮灑自如,很快一副道人乘鹿朝游圖便躍然紙上,纖毫畢現,栩栩如生,白發老道置身黑暗,走向朝陽,介于光暗之間,行于陰陽兩端的場景撲面而來。

  大儒作畫,天地生玄,靈機涌動,畫成那刻,官道上,玄明心有所感,轉頭望向來處,撫須之余,同樣生出閑情逸致,輕揮衣袖,一道玄光入畫,驀然間畫中人物都多了一抹靈韻,仿佛一下子活了過來,有了生命。

  丹青前,白亭山笑了,對玄明遠去方向作揖行禮,山水有相逢,他們會有再見之日。

  隨著行人漸多,靈鹿又變成普通毛驢,玄明也成普通老道,其貌不揚。

  他時而騎驢,時而牽驢,有時沿著官道前進,有時轉入羊腸小道,有時借宿民宅,有時宿居曠野,觀摩四周風景,觀察往來人情,既是在趕路,又是在行道、悟道。

  白亭山是用筆墨于紙上作畫,玄明是以氣機為引,于心中作畫,記下沿途風景,映照人情百態。

  每前進一步都有一抹氣機入心,山不讓纖介而成其危,海不辭豐盈而成其邃,將行道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都累積于心,遲早有一日會厚積薄發,養育大道,如今每一步都是在積蓄與沉淀。

  一路且行且看,玄明見識大漲,曾見溪水倒流,曾觀一樹成林,曾見耄耋老儒醉臥山水,又見稚子幼童欺老無力;曾見江湖俠客刀劍對決,又見落拓武者灑脫結拜,不過看到最多的是山間飛禽走獸獵食繁衍,是三教九流匯聚于各地。

  五日后,一位牽驢的白發老道步入滄月郡地界,行至傍晚,周遭荒無人煙,又值烏云密布,天色昏暗,明顯大雨將至。

  玄明登山,尋到一座荒廢已久的深山古剎暫避,剛入大殿,揀拾柴火,傾盆大雨便嘩啦而下,好在古剎雖破,雜草叢生,舊墻皮脫落,遍布蛛網,但主殿屋瓦較為完整,勉強能遮風擋雨。

  盡管玄明不在意這些,可既然行于塵世,像凡人一般體悟紅塵,自然要少用法術,天冷加衣,雨來避雨,餓了餐食,渴了飲水,開心就笑,生氣怒吼,這既是紅塵道,又是自然法,玄明這般做,是修行又是踐道。

  一炷香后,玄明剛烤好路上從一家農戶那里買來的雜糧饅頭,香氣四溢,門外就陸續響起急匆匆的腳步聲。

  破廟內,玄明嘆息。

  荒山野嶺,野廟避雨,最容易出事,只愿今晚順遂,莫要滋生事端。

  很快第一波人便進入寺廟,朝著火光處而來。

夢想島中文    大道朝真,從甲子老道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