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室之內,燈火璀璨。
道人捧著石刻,仔細研讀。
第一條信息就預示石板上的內容為真。
上面準確預言兩千年后靈氣復蘇。
“末法極盛時期,應是距離靈氣復蘇一千八百年到兩千五百年左右,期間,諸法禁絕,道法不昌。此乃凡人時代。”
凡人時代對于修行沒有任何好處,修士處于凡人時代,宛如魚兒在岸邊被烈日暴曬,修為越高,死的越快。
“接近靈氣復蘇,域外、萬丈地心逐漸誕生微薄靈氣,融入蒼茫大地。”
“此靈氣無比稀薄,凡人無法借此修行,但可令草木金石誕生靈性,凡人借此鍛煉強大體魄、技擊、融合外部草木金石,修行凡俗之氣。”
“強體魄,奇異能,無法長生,此乃人仙時代。”
內力興盛,或許是人仙時代的先兆。
而廣成子密語有言,人仙時代,或許在距靈氣復蘇一千七百年左右。
也就是大概一百年后。
按照前世的紀年來算,應當是530年。
如今是432年,還差九十八年的時間。
“無法修行,環境卻有變化嗎?”
梁岳喃喃自語,內心盤算利弊得失。
這其實是好事,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隨著修為提高,他發覺末法修行無比困難。
例如符箓之道,一張符“壽命”不會超過三天,三天過后,符箓化為廢紙。
某些丹藥藥力總是差強人意,梁岳目前煉的丹藥,大部分是“高級食物”,并無神異效果。
如果某些東西出現靈性,豈不是意味著可有更強的法術?
梁岳繼續往下看。
人仙時代大約持續五百年,五百年左右,即為地仙時代。
地仙時代乃是洞天福地率先誕生微薄靈氣,人間修士可寄身洞天府邸修行。
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以長壽住世,為陸地游閑之仙。
“地仙時代…”梁岳想起前世記憶中的僵尸電影,神通廣大的茅山道士亦會衰老、生病、死亡。
或許這就是地仙之法。
再往后,2234年就是靈氣全面復蘇的天仙時代了。
“凡人時代相當于沙漠,地仙時代相當于水缸。”
梁岳大概得出結論。
看到如此,他反倒松了一口氣。
原來靈氣并非一下子從湮滅到全面復蘇,而是逐步解封。
天無絕人之路,第三第四世仍有轉機。
“以后守尸秦宮,以洞天世界為根本,看著世間潮起潮落。”
“前路,終有一絲盼頭了。”
茫茫兩千年的長生,未免太過孤寂。
面對天時、壽命、歷史,總有茫茫然不知所措之感。
回過神來,梁岳一抬頭,其他人早已走遠。
地仙時代至少是六百年以后的事了。
六百年,若以星辰為筆,銀河為紙,不過宇宙一抹淡淡墨跡,不過是幾個輪回。
在人類眼里,六百年是漫長的等待,無數個日夜的期盼與守候,如同一條悠長河流,見證無數重逢與離別。
今時人,怕是早已不在。
“罷了罷了,睡去。”梁岳躺在地上,不愿去想死后的事。
燭火煌煌,明照道心。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永嘉九年(435年),北伐進行六年,這一年,經過三年的討伐與平叛,南朝徹底掌握黃河以南,軍隊修整,民間得以喘息。
梁岳六十九歲。
這一年,元日。
晨露未散,朝露晶瑩。
爆竹聲吵醒熟睡的人們。
“快起來,掛桃符了!”
“孩子他爹,趕緊安排晚宴!”
蕭獻容一大早招呼眾人,寧靜的柳莊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又是一年春。
幾個孫子滿地亂跑,鮑照和蕭道成也是七八歲的小孩了,如今正是愛玩的年紀。
“弘文,金剛不壞神功,當有堅定不可奪其志的心念,方可有大周天之能。”
四十歲的梁景明留著其父一樣的短須,正指點李弘文練武。
“家主,是這樣嗎?”李弘文虛心求教,汗流浹背,卻不喊累。
“還差點,明日跟我去無名寺瀑布,修得瀑布淋身,而內心寧靜,則離大周天不遠。”
湖邊水榭,梁岳和祝英臺兩個老的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以前的朋友老的老,死的死,知交所剩無幾,第二代的徐羨之、劉義符、凈明等人各有事業,不可能遠隔數百里跑來吃頓飯。
梁岳飲盡茶水,溫熱的茶水暖著腸胃。
年近七十歲,神魂衰退加劇,如今需要每日服用丹藥,勉強維持身體虧空。
上限是一點一點扣著,估計再過幾年,真氣寥寥無幾。
不過那時自己也差不多尸解了。
“英臺,今年的新茶不錯,你嘗一嘗。”
“哎,吃不動了,人老,飯量小,胃口也小了。”祝英臺懶得動彈。
雖說有丹藥調養身體,但也無法維持壽命,無法解決五臟六腑自然衰老。
梁岳望著年老的愛人,內心百感交集,他嘆息道:“英臺,這些年你受苦了。”
祝英臺疑惑地打量著丈夫,仿佛看一個陌生人,說道:“我有受過苦嗎?”
“也是。你們這些高門大族哪有苦…”
梁岳自嘲一笑,英臺最苦的那段時間,想必是書院讀書三年吧。
那時書院規模還沒現在大,一般是兩人一屋,或許也有讓豪門子弟互相交流的深意。
再往后,祝英臺回家,再之后嫁給自己。
粗略一算,她還真沒受過苦。
“你受過苦嗎?就你最懶…”祝英臺說完,似有片刻失神,眼底似有一絲哀傷。
人死萬事滅,或許對于活著的人更加痛苦。
這時,一名老者緩緩走來,捧著剛出爐的糕點。
來人正是鮑乾。
“你這小子,不是叫你養老嗎?怎么還干活呢?”
梁岳看似責怪,實則關心。
“閑不住,真閑不住。”鮑乾憨厚笑道。
“找個地方隨便坐坐吧,都老了,別搞這些雜七雜八的禮節。”
“好嘞。”
“爺爺!奶奶!”
此時,一聲大喊打斷三人的對話。
“來了!”
朱門繡戶,堂中設席,案上擺珍饈美饌,屠蘇玉液。
眾人齊至,謝靈運這個常年蹭飯的家伙肯定不會缺席,他小名客兒,從小在柳莊長大,雙方早已如家人一般。
主位由梁岳坐著。
此時,下人引來一個老者。
此老者接近九十高壽,步伐沉穩平靜,雙目有神。
“師父來了,快坐!”梁景明上前招呼。
來者正是山下無名寺的解空。
解空應是這座柳莊資歷最老的人了。
“山伯,英臺,好久不見。”
“您老總算來了,快坐。”
兩人招呼解空坐下。
“來來,吃了再說。”梁岳動筷子,招呼眾人。
這樣的餐,簡簡單單吃了幾十年。
席間觥籌交錯,笑語喧嘩。至傍晚,賓主盡興,方依依惜別,各自歸去。
回去三日,解空圓寂,傳位弟子解法。
解空的學說在南方頗為流行,無名寺收徒嚴格,不過寥寥十余人。
北釋南解,以后佛門中人有釋家子弟、解家子弟這么一說。
一個月后,鮑乾逝世。
后山,當年寥落的荒山,如今屹立十余舊墳老墳。
梁岳為新墳填上一捧土。
故人漸漸零落,他似乎意識到什么,開始記錄晚年。
“靈運留下你的墨寶,蓋章的那種。”
“嗯?”謝靈運莫名其妙,不過也是照做了。
“鮑照小子,留下你的墨寶…”
“墨寶是什么?梁爺爺…”小孩不解道。
“算了。”
梁岳回去躺平。
晚年的生活很是緩慢,無非是游山玩水,看著孫兒成長。
又或是倚老賣老,仗著自己是老人瞎說話。
“不能看太陽,看太陽會尿床。晚上不能看月亮,天狗會吃你耳朵。”
元嘉十二年。
黃河,兩軍對壘。
“殺!”
南朝大軍跨過黃河,鐵蹄沖散鮮卑胡虜陣營。
一條條新修官道,一輛輛載滿糧食的車輛運往前線。
大軍踏過黃河,連續拔掉胡虜數座大城。
營帳之內,檀道濟長出一口氣。
“終于成了!”
時隔數十年,漢人再次踏上黃河以北。
北地世家投降歸附,胡虜或投降或北遷。
“將軍,這些胡虜如何處置?”
“先受降,之后再慢慢拉攏分化。”檀道濟出征之前,記得皇帝的囑咐。
國勢已到極限,南方出現流民叛亂,永初十余年留下的家底所剩無幾,國庫空虛,無法支持長時間的大戰。
所以必須速戰速決,不能激起胡虜抵抗之心。
“報!魏國使者前來!”
檀道濟看著眾將以及各臣,頓時松了一口氣。
胡虜使節是為了求和而來。
談判交由雙方大臣處理。
宋國這邊沒有余力一舉殲滅胡虜,但談判桌之上,必須表現出氣勢洶洶的模樣。
胡虜那邊也有漢化鮮卑與部落鮮卑矛盾。
雙方議和,劃分邊界。
至此,第一次北伐,歷時九年。
除幽薊地區以外,天下幾乎一統。
消息迅速傳到建康。
深夜,宮廷燈火通明。
看著前線送來的奏折,時年五十多歲的劉義符放松緊繃的心神,他看著一旁的妻子,笑道:“終于成功了。”
再修養數年,一舉收復幽薊。
即可完成一統天下大業,其他邊邊角角,不足為慮。
“來人,召開朝會!祭先祖!”
消息如雪花一般飛出。
前線傳來的停戰戰報,令民間有喘息之機。
文人稱頌劉義符的功業,他們并非真心實意,而是希望皇帝就此停下享樂。
劉義符廣邀天下故舊。
這一日,建康宮。
衣冠冕旒,蠻夷朝拜。
太極殿頂端,劉義符威嚴不遜當年劉裕,登基十一年,北伐九年,武功赫赫。
他望著群臣,內心滿是歡喜。
朝會之內。
劉義符坐著龍椅,賜座群臣。
“前方這張案子是誰?”
“不知道,應該是太子的。”
“太子坐在旁邊呢。”
群臣交頭接耳,只見群臣前方,乃是一座空無一人的玉案。
唯有當年的老人若有所思。
“長樂郡公到!”
太監高聲傳話。
霎時間,文武百官齊齊回首。
殿門外,白光刺目。
一人影緩緩進來。
白發白須,道袍幅巾,無紫金綬帶、無官冕臣袍,卻有非同一般的神仙氣質。
迎面而來的正是長樂郡公,皇帝之叔、岳父、帝師、山中宰相,世外高人梁岳是也。
皇帝從小寄養梁氏,兩人情同父子。
“師父請坐。”劉義符笑著說道。
宴會開始,熱鬧非凡。
這是梁岳最后一次參與盛會,見證新的歷史。
劉義符終是不負自己所望,打下超過先父的功績。
宴會結束,劉義符宣布遷都洛陽。
梁岳在兒子和徒弟李弘文護送之下,先去看了幾個外孫,隨后啟程。
“父親,接下來去哪?”梁景明問道。
梁岳抬起頭,看著遠方山嶺,笑道:“回家。”
往后些年。
梁岳又帶著祝英臺重游故地。
甚至前往驪山,觀看地下天國。
“這里…有點陰森。”祝英臺打了個冷顫。
像是死后世界,孤寂無聲,永恒孤獨。
“那就出去吧。”梁岳笑道。
這一年,他七十九歲。
頭發灰白,兩眼渾濁,樣貌如五十多男子。
妻子樣貌依舊如當年。
“對了,這座宮殿有名字嗎?”
“暫時沒有。”
“叫碧游宮吧。”
“好。”
兩人回鄉,同騎一馬,漫步古道鄉。
金光落日,桑榆夾道,霞光漫天。
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
不知過了多久,前方隱隱出現柳莊大門。
馬背之上,祝英臺有些發困,眼皮子很重,兩眼有些睜不開,靠著梁岳,問道:
“死后是什么世界?是不是和地下天國一樣陰森?有沒有孤魂野鬼?”
梁岳搖搖頭,笑道:“非也,人死后化為蝴蝶,飛向其他世界,那是一方世外桃源,無憂無慮,離恨離怨,親朋故人,笑語晏晏。”
“花團錦簇,鳥語花香。”
梁岳一邊說著,一邊橫抱妻子,來到梧桐園。
梧桐深秋,葉片搖落,楊柳依依,鴛鴦戲水。
“真是如此嗎?”
祝英臺有些不敢相信,看向丈夫的雙眼,似乎想看他有沒有說謊。
“當然。”梁岳雙眼隱隱出現梅花圖案。
剎那間,祝英臺仿佛看到那無窮絢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