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農場的辦公樓。
李文娜熟練地燒水、取茶葉、燙茶杯。
而坐一旁的林書雅、呂偉斌兩人,則談著白松露的生產安排。
“…這五種土壤都是必須的,也是本地都有的,我已經標好了產出地點,每一種購買500方。”林書雅將一份汕美市的土壤分布圖發到呂偉斌的微信,讓他去溝通采購部。
緊接著林書雅繼續說道:“另外,松針、松塔直接向附近的村民采購,你和采購部談一下,然后訂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松木屑不要購買木材廠的,直接向村民購買馬尾松的樹枝,但不要購買樹干,避免村民偷偷上山砍樹。”
呂偉斌點了點頭:“林研究員考慮得非常全面,如果直接購買樹干,到時候一定有村民鋌而走險去砍樹。”
“反正樹枝也一樣可以用,這樣可以保護森林,還有減少法律風險。”林書雅又補充道:“收購的時候,提醒一下村民,別砍太多樹枝,要保證樹木可以存活。”
這其中確實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雖然馬尾松生命力頑強,但也架不住砍得光禿禿的采集方式,一般只要每年采集的樹枝不超過30,問題不會太大,只要馬尾松不出現死亡,那就不構成非法砍伐樹木和破壞樹林。
更何況這一次收購的原材料之中,還有松針和松塔,將樹搞死了,可就沒有松針松塔了。
“林研究員,白松露的畝產可以達到多少?”
林書雅估算了一下:“每平方米可以放4個標準料袋,考慮到通行和其他輔助管線的布置,一畝可以放1200袋,架空5層,就是6000袋,每袋可以生產100~200克左右白松露,加上室內消毒、配料、種菌和生長,整個生長周期為105天左右。”
“也就是說,畝產是600~1200公斤?三個半月一周期?”呂偉斌瞪大眼睛。
“是的。”林書雅點了點頭。
呂偉斌趕緊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林研究員,你了解過現在國內外的白松露年產量嗎?”
林書雅眉頭一皺:“應該有幾十噸吧?”
聞言,呂偉斌苦笑起來:“是年產量不足三噸,這是全球的產量,國內去年采集的野生白松露不到兩噸。”
這下子林書雅聽明白了,顯然她這個技術已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突破了,如果按照這個畝產,兩三畝就可以頂全世界一年的采集量。
如果一百五十畝智能大棚全部投入生產,一年種三茬,年產量就達到了270~540噸。
這產能可以直接將整個白松露市場干崩。
回過神來的林書雅,將問題拋給了呂偉斌:“那呂經理認為產量應該控制在多少畝比較合適?”
呂偉斌摸了摸下巴的胡茬,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一會:“國內的消費市場勉強可以消費二十噸左右,國外也大概可以消費二十噸,如果產能超過了,大概率只能降價促銷了,但是降價促銷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呂經理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林書雅對于市場運行,以及產能和價格的關系,還是有些不太理解。
“我是這樣判斷,首先目前白松露的三個大核心產區分別是:歐洲的意大利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亞洲的云貴高原;北美的落基山脈。”呂偉斌顯然是做過一些功課的,他繼續補充道:
“這些產區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集中在北半球,而白松露的采收季節,每年都是11月到次年1月,考慮到松露存在最佳賞味期,這意味著每年只有11月、12月、1月、2月可以吃到新鮮的松露。”
聽到這里,林書雅已經明白了:“也就是說,我們要搶占野生松露無法收獲的那一部分時間。”
呂偉斌點了點頭:“沒有錯,這樣一來,我們就有8個月的全占時間,剩下的4個月考慮到野生松露上市,可以適當減少產能,從而維持住松露的市場價格。”
其實國內外的消費力,肯定不止每年3噸,而是每年野生白松露的產量就那么多,想買也不一定可以購買得到。
在綜合考慮之后,每年生產4050噸白松露,便可以維持住當前的市場價格。
林書雅按照這個需求量,一下子就算出了需要使用多少畝智能大棚了:“大概需要15~30畝,每年就可以生產27~108噸左右。”
“就足夠用了。”
其實27~108噸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能了。
如果按照目前最低的市場價,每公斤新鮮白松露1000塊錢來計算,每噸就是100萬元。
然而呂偉斌可不打算賣每公斤1000塊錢的低價,畢竟從剛才林書雅提供的樣品來看,智能大棚出產能的白松露每一株都在100~200克左右,而且品相、風味都達標,不賣每公斤3000塊錢,都對不起這個技術。
至于更高的價格,就有些不適合了。
畢竟價格越高,有可能消費的人群就越小。
而且呂偉斌非常清楚,目前采購白松露的核心客戶不是個人,而是各個高檔餐廳,特別是西餐廳。
對方雖然賣給顧客的菜品,號稱白松露幾萬塊錢一公斤,但誰信誰傻逼,人家肯定需要賺錢的,進貨價格肯定會選擇盡可能低的產品。
林書雅突然眉頭一皺,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只種15~30畝,那剩下的一百多畝智能大棚豈不是要閑置下來?”
此時李文娜已經沖好了茶,給兩人分別倒了一杯。
聽到這個問題,呂偉斌也非常無奈:“沒有辦法,如果種太多,反而會沖塌市場,或許可以考慮種一些其他的蘑菇?”
“其他的蘑菇?”林書雅揉了揉鼻梁,有些神色有些苦惱:“普通蘑菇用智能大棚生產,肯定是不適合的,也很難收回成本;雞樅菌、牛肝菌、松茸之類的名貴野生菌,又來不及研究生產技術。”
呂偉斌有些奇怪地問道:“不是說雞樅菌和松茸已經實現人工栽培了嗎?現在市場上到處都在賣呀!”
“真的假的?”林書雅一頭霧水,作為業內人士,她怎么沒有聽過這種消息?
隨即拿起手機查了一下。
在網上搜索了十幾分鐘,她才恍然大悟,看著那些所謂的雞樅菌和松茸,林書雅一臉無語:
“那些都是冒牌貨。”
“冒牌貨?”呂偉斌雖然做了白松露的相關調查,但對于其他食用菌,還真是一竅不通,只能人云亦云。
林書雅解釋了一下:“現在市面上的黑皮雞樅菌,學名叫卵孢小奧德蘑,跟真正的雞樅菌是兩回事,雖沒真雞樅好吃,黑皮雞樅的味道還算好,不算難吃。”
緊接著她又說了一下真雞樅菌的情況:“雞樅菌目前現在還沒法人工養殖,主要是因為雞樅菌喜歡生長在白蟻窩,高度共生,基本集中在云高原貴那一帶。”
“而市面上所謂的松茸,其實姬松茸和球蓋菇冒充的,姬松茸味道還好一些,球蓋菇就非常一般了。如果是真松茸,一公斤干片要1000塊錢以上。”
果然利益才是最動人心的東西。
呂偉斌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些商場、商店、攤販的想法了。
幾十塊一斤球蓋菇,拿來冒充幾百塊錢一斤的松茸,哪怕是只賣一百多塊錢一斤,利潤都是五六倍以上,能騙一個是一個。
就在呂偉斌感嘆奸商的時候。
林書雅思考了一會,抬起頭來說道:“剩下的智能大棚都種羊肚菌吧!”
“羊肚菌?林研究員,這個菌子我好像聽說很不好種植。”呂偉斌有些遲疑起來。
“我知道,技術問題我會解決的。”
聽到這句話,呂偉斌就稍微放心了一點,畢竟老板娘說會解決,哪怕到時候沒有解決,他也不需要承擔太多責任了。
其實林書雅選擇羊肚菌,就是因為目前這個菌子的栽培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只是不適合露天種植。
剛好農場現在剩下一大片智能大棚,拿來種植羊肚菌就比較適合。
羊肚菌干貨價格在200400元左右,100公斤鮮羊肚菌可以出1315公斤干羊肚菌。
普通大棚的畝產很不穩定,甚至可能直接絕產,就算是有產出,普遍也是在畝產兩三百斤,少部分運氣好的大棚可以達到畝產一千斤左右。
林書雅之前在準備研究食用菌的時候,了解過目前各個名貴食用菌的生產技術和研究現狀。
對于羊肚菌的現狀,她還是挺了解的。
羊肚菌的料袋配方,常見為雜木屑54,小麥33、腐殖土10、生石灰1,石膏2,其中麥粒要事先用石灰水浸泡1216小時。
但是以她研究白松露的經驗來看,這個栽培羊肚菌的配方太粗糙了。
為什么有些大棚可以產量達到上千斤?
這肯定不完全是氣候造成的。雖然羊肚菌的適宜溫度和適宜濕度非常矛盾,但各個地區每幾年總會出現一個恰到好處的時間段,可以讓羊肚菌達到生長的條件,畢竟這菌子是自然存在的物種,肯定需要野外繁殖的。
氣候因素只決定羊肚菌能不能出菇,卻不決定出菇的規模。
決定出菇規模的因素,是土壤之中的腐殖質、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化合物、土壤酸堿度等。
因此林書雅非常肯定,羊肚菌一定存在最佳的繁殖環境、最佳的生長要素。
就如同她研究的白松露,可以將生長周期從七八年,壓縮到九十多天;將產能從畝產十幾公斤,提升的畝產600~1200公斤。
羊肚菌一樣可以。
這一點林書雅非常肯定。
只要將羊肚菌的單位畝產拉上來,同時將生長周期壓縮下去,那智能大棚的能耗和折舊成本就可以攤平掉很多。
討論好了剩下的大棚要種什么。
林書雅就回實驗區的食用菌實驗室。
傍晚,夕陽西下。
今晚的晚霞格外光彩奪目,半邊天都是紅彤彤的云霞,空氣卻有些沉悶。
實驗區的餐廳內。
江淼剛剛從實驗室出來,就看到了林書雅在不遠處吃著晚餐。
拿了自己的餐盒,江淼笑著走過去:“阿雅!你今天不是休息嗎?”
“計劃趕不上變化。”林書雅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后將下午和呂偉斌討論的情況又說了一遍。
聽了一會,江淼才發現這是自己的鍋,有些尷尬地笑起來:“抱歉,我也沒有想到伱研發的技術如此厲害,一下子將單產拉到這么高。”
林書雅倒是沒有察覺到江淼的尷尬,而是自顧自地打氣著:“沒關系,我已經打算繼續研究羊肚菌的最強量產技術,爭取來一個畝產10噸的羊肚菌栽培技術。”
“原諒我讀書少,只能送上一句牛批!”江淼開起了玩笑。
“呵呵,少裝,你要是愿意出手,還有我的份?”林書雅這大半年來,她可太了解江淼的可怕科研能力了。
其實江淼早就知道羊肚菌可以達到畝產十幾噸,不過他沒有時間去搞配方,又不想在太多領域出風頭,便讓林書雅去折騰。
自然界的真菌,可以說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生物之一。
只要所有的條件都達到最佳,很多蘑菇只需要幾天,可以就從子實體階段變成成熟階段。
長期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或多或少見過菌子的生長,有時候一場小雨之后,第二天的樹下或者草叢里,就會冒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菌子。
很多時候不是栽培的菌子生長速度緩慢,而是技術不達標,沒有讓所有的生長條件達到最佳。
就比如羊肚菌的常見料袋配料方案,這個方案非常粗糙,配料就只有五個原材料,顯然是沒有辦法囊括羊肚菌的全部生長要素。
只要可以將羊肚菌在智能大棚內的畝產達到10噸,那每畝就可以出13001500公斤干羊肚菌,哪怕是以最便宜的每公斤200塊錢出售,畝產價值都可以達到13萬~15萬元左右。
江淼通過鑒定面板了解到的信息顯示,羊肚菌在達到最佳條件之后,大概7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出菇,加上消毒和其他準備工作,一個生產周期大概只需要85天,一年可以連續生產4茬。
而這種高精度的智能大棚,每畝每天需要消耗1520度電,加上其他耗材、折舊,每畝每天綜合費用50塊錢左右,85天就是4250塊錢。
這還沒有計算人工、料袋原材料那一部分費用。
也就是說,畝產價值太低的農產品,根本不配用這種高精度的智能大棚。
兩人聊了一會,突然江淼想起一件事,便笑著說道:“阿雅,你那個導師的兒子是不是也在他手下?”
“呃…是的,那家伙的論文還是我和幾個師兄的成果。”說起這件事,林書雅就有些憤憤不平起來,然后她有些疑惑:“怎么突然提起這件事?”
“他最近發了不少藥用真菌方面的論文,其中有兩篇是關于使用酵母菌提取物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的。”
“酵母菌提取物?治療阿爾茲海默癥?這不是我其中一個師兄的課題嗎?不過,我聽那個師兄說過,好像一直沒有什么進展呀?”
江淼拿出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遞給她看一下那兩篇論文。
林書雅放下筷子,大概看了幾分鐘,很快她臉上就露出一絲怪異之色:“奇怪?我那個師兄怎么連名字都沒有了?以前那老混蛋雖然過分,但至少還留一個名字。”
“你那個師兄叫什么名字?”
“叫羅玉麟。”
“怪不得,前天漢東大學發了一個公告,說有一名學生跳樓了,名字好像就叫羅玉麟。”
“什么?”林書雅眉頭一皺:“看來那兩篇論文對羅師兄非常重要,真是可惜了,他才華還可以的,如果有一個好導師,說不定早就出名了。”
“可惜什么?他又沒有死,只是摔斷一條腿而已。”
“呃!我還以為他去世了。”林書雅頓時有些尷尬。
“阿雅,如果這個羅玉麟的才華真不錯,你可以打一個電話過去問一下,看看能不能招過來我們公司。”
聽到這個提議,林書雅沉思了片刻:“他研究的方向確實挺適合我們公司的,不過也不知道他還有沒有斗志。”
“試一試吧!”
“那我待會打一個電話問一下。”
江淼其實一直有關注漢東大學的情況,特別是那個坑了書雅的導師杜博倫。
通過網絡手段收集了對方的一些資料之后,他才知道這個杜博倫沒有那么容易對付,至少常規手段很難搞對方。
因為此人的父親也是一個大學閥,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門生故吏一大堆,關系網盤根錯節。
而如果使用盤外招,雖然可以一招致命,但江淼并沒有這樣做,因為這種手段不能經常使用,特別是對方明確與自己有矛盾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出事了,有可能會引起注意。
畢竟前腳剛從海陸豐公司離開的李榮耀,一回到自己公司就出事,其幕后老板也直接領盒飯,這些事情對于頂級勢力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
之所以沒有懷疑江淼和海陸豐公司,那是因為他現在就是一條雜魚,那些頂級巨鱷和大白鯊,根本不認為他有這個能耐做掉大衛·a·洛克。
但是如果現在搞死杜博倫一家子,國內肯定會注意到這件事,說不定會將這件事和李榮耀的遭遇聯系起來。
謹慎的江淼才按下內心的殺意。
不過不能使用盤外招和正常手段,不代表不能搞對方。
要知道學閥是依托“人”而存在的勢力。
只要是人,就存在弱點。
漢東大學現在保著杜博倫父子倆,那是因為林書雅等人無權無勢,掀不起什么浪。
但是如果林書雅和江淼的實力,可以影響到國內農業系統,甚至成為巨無霸一般的農業巨頭。
那情況會迅速逆轉。
自然有人為了討好江淼夫婦,而出手對付杜博倫一家子。
這就是大勢所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