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不是不曾考慮過這些堆放的木頭會是誘餌的可能,但曹仁經過再三的斟酌后,依然不準備放過這個機會。
憑借船只與地形的優勢,進退的主動權盡在曹仁的手中。
不說全部燒毀木頭,即便是焚燒掉一部分也是好的。
曹仁在準備,周瑜何嘗又不是在準備著。
誘餌已經拋下了。
接下來便看漁翁與大魚之間的博弈,甚至角色會不會互換了。
在小山丘四周已化作一片澤國的情況下,曹軍在四周觀察劉軍的動向無有遮掩,藏身于山丘之中的周瑜觀察周邊的狀況同樣也是一覽無遺。
隨著曹仁開始調兵遣將,細細地暗中觀察了半天的周瑜,忍不住贊嘆道。
“曹仁此人在曹操帳下名聲不顯,但用兵之能大有名將之風,不能小覷也。”
一如人的氣質往往是藏不住的。
曹仁暗中開始調兵遣將后,所展露的用兵之能便已非庸才可比。
曹仁不僅僅繼續在小山丘的西南北三面共留下了五百左右的士卒,始終保持著一個疏而不漏監視動向的大網。
在曹仁準備妥當開始用兵后,指揮著兩千五百士卒分成五個船陣,五個船陣又隱隱形成著一個整體的陣勢。
因而,周瑜很輕易就判斷出了曹仁不僅知兵,對于陣法也是頗有研究。
那顯得有些簡陋的船陣,在凸顯了曹仁對于水戰不算熟悉的同時,卻又暗合陣法之理。
即便這個船陣在周瑜之中有著不少的破綻,只要給周瑜一千水軍與相應的船只就能正面破之,但也足以讓周瑜對曹仁多添了幾分重視。
而在周瑜按兵不動的觀察中,曹仁也是對擺放在山丘各處的木頭發起了突襲。
在留有千人在后方接應之余,同時分成三個方向靠近著山丘遠遠地沖著木頭釋放火箭。
即便劉軍在發現曹仁的第一時間就吹響了敵襲號角,顯得士氣低迷的劉軍也零零散散地在岸上放箭反擊。
只是曹仁早早就在舟船上或立上木板,或讓士卒舉盾掩護,這種零散的拋射能夠造成的殺傷相當的有限。
相反,那些堆放著的木頭目標,可謂是異常的明顯。
且莫看如今青州遭遇水災,但氣候卻是秋高氣爽的季節,那些被砍下來的木頭被火箭射中過幾乎是一點就著。
局勢的發展,比在后方舟船上時刻觀察著的曹仁預料的一般無二。
堆積在山丘上的木頭,也眨眼間就被引燃了一部份。
面對著這等狀況,被困于山丘上的劉軍顯得頗為混亂,一部分零零散散地繼續反擊,一部分似是在將校的咒罵督促中開始嘗試滅火。
隨著木頭焚燒而起的濃煙漸漸形成,曹仁的內心不禁隨之亢奮起來之余,依然保持著謹慎,指揮舟船轉移方向繼續突襲,以圖迅速且盡可能地將木頭燒毀。
曹仁的目標由始至終都相當明確,那便是迅速燒毀山丘上堆放的木頭,阻撓敵軍在夜間抱著浮木趁亂分散大量逃竄。
而當曹仁指揮著兵馬換了一個方向,將第二批的木頭也相繼緩緩點燃起來后。
藏身于山丘之中的周瑜感覺時機差不多,手中下意識握緊了些許劍柄,轉身朝著身后的程普、韓當、祖茂等將,開口道。
“諸位,無論中途有何變故,請務必按計劃行事,兩萬將士能否活命,唯有眼前的時機了。”
這一刻,程普、韓當、祖茂等老將看向周瑜的目光是復雜的。
此前,程普等人依仗著資歷與身份,對于周瑜的態度更多的是看在孫策的面子,所以保持著應有的尊敬。
可程普等人卻始終認為周瑜不過是個黃毛小子,依仗著與孫策的關系,這才得到了重用罷了。
只是周瑜當真準備親自實行這個計劃之時,程普等將卻不由得心生欽佩。
當即,祖茂豁然起身,攔住了準備轉身離去的周瑜,懇請道。
“先生乃一介文士,且河水之下情況復雜,時有暗流,非極擅水性者落水動輒便有性命之危。”
“先生何不將此計劃交由吾進行執行,先生則坐鎮于中軍調度各方?”
周瑜的眉毛一挑,那俊秀的臉龐不由得多出了一分笑意。
此前,祖茂等老將對于周瑜的稱呼,那向來都是直呼其字。
被尊稱為“先生”,這還是周瑜第一次享受到這般的待遇。
不過,周瑜臉上升起的一抹笑意迅速化作了堅毅,道。
“此事無須再議,旁人替代不了我的作用,唯有吾親自冒險一番方能讓曹仁深信不疑。”
“且勿看我周瑜乃是一介文士,但水性決計不遜色于任何人,手中寶劍…”
周瑜猛然將腰間佩劍拔出,厲聲道。
“亦不輸于人,定能為兩萬將士劈開一條生路來。”
當即,周瑜大踏步地朝著岸邊的方向沖了出去,隨同在周瑜左右的,還有從軍中挑選出來的上千死忠。
“賊子敢爾!”
提著寶劍沖了出去的周瑜,一副勃然大怒的神態盯著在不遠處水面上的曹軍。
在周瑜現身頻頻指揮著周遭其余將士們盡力滅火,但在水中曹軍不時射過來的箭矢壓制下,火勢越是還在不斷變大后。
“將士們,隨我沖鋒阻止曹賊。”
在眾目睽睽下,周瑜率領著上千死忠或拖出一根木頭,又或是完全憑借著水性就如此沖入水中,直愣愣地朝著曹軍所乘舟船的方向而去。
“那廝怎敢如此?”
曹仁先是為周瑜的舉止而一驚,然后不禁面露狂喜之色,明白這黃口小兒怕是徹底急眼了,居然做出這等不智之舉。
眼見周瑜率領著上千士卒接二連三地扎入水中,不斷地朝著曹軍靠近。
曹仁毫不猶豫地指揮著布置在最前方的舟船后撤些許的同時,不斷地朝著水中的目標放箭進行射殺。
與此同時,曹仁還暗中調動兩翼的舟船朝側面散開,赫然是升起了對周瑜這一位主將生擒活捉的心思。
只要擒獲了周瑜,再加上劉軍的糧草將絕,說不準能逼迫得這兩萬精銳就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