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99章 國士·李基

  三萬烏桓大軍畏于趙云與白馬義從而投降,這仿佛是個笑話。

  可是聯想到巴黎的投降速度,只能說人性往往就是如此,反倒是凸顯得這些烏桓人還算頑強了。

  而完全被趙云與白馬義從之威所攝的烏桓人,自此還能有底氣回望南邊?

  此言說出去,莫說是李基不信,就算是跟著一并過來的張飛聽得都想發笑。

  若是這些烏桓但凡尚有幾分骨氣,那么此前自是不會投降,哪里再言其他?

  ‘斷脊之犬罷了…’

  李基看向著那些烏桓人的眼神之中俱是鄙夷與冷漠,暗暗地想著。

  ‘且,將這些烏桓人放回去,說不準還能不斷宣揚此間恐怖,使烏桓漸漸不敢再對大漢升起覬覦僥幸之心。’

  這一番話也徹底說服了公孫瓚,讓公孫瓚心中即便多少還是有些不情不愿,但還是給了李基一個面子,依據著李基所說的,將這些烏桓俘虜押回薊城。

  等李基與公孫瓚率領著一眾士卒返回,迎來的無疑是無數幽燕民眾的歡呼。

  惟有生存于邊陲之地的幽燕民眾,方知若是胡人攻破薊城會是什么下場,而擊敗烏桓取此大勝的李基、公孫瓚等人在薊城之中的聲望可謂是暴漲。

  甚至,劉虞親率府衙一眾官吏到城門外相迎,神色亦滿是興奮感慨。

  此前直至李基領軍出城之時,劉虞對于李基此去都未曾抱有多大的期望,只想要能夠趁著雨勢偷襲一番,又能成功撤回城中便已是大功一件。

  不想,李基短短半天功夫便大破烏桓大營,斬首四萬余,甚至不知是如何提前調回了本該遠在塞外的騎兵,最終還將倉皇逃竄的三萬烏桓人給俘虜了。

  “不負劉使君之重托,烏桓王丘力居的首級在此。”

  對于李基所親手獻上的首級,深感不可置信的劉虞親自打開看了一眼,方才完全確定了下來。

  “子坤,如此說來,幽州再無烏桓劫掠之患矣?”劉虞頗有些激動地問道。

  李基目光炯炯,語氣亦是多了幾分激昂地答道。“只要幽州有白馬義從在,最少十年內可保烏桓不敢再犯漢威分毫。”

  白馬義從?

  對于這個名字,劉虞不甚清楚其意,但這并不影響劉虞心中的激動,連呼了三聲“好好好”之后。

  劉虞當著無數人朝著李基躬身一拜,道。

  “世有國士李子坤,幽州之幸,大漢之幸也!”

  這一幕,可謂是讓許多跟在劉虞身后的官吏們為之一驚。

  須知劉虞的身份可堪不凡,此前就在朝中任宗正,如今亦是為一方封疆大吏的幽州州牧。

  若論名聲、地位、威望,當世漢室宗親無疑以劉虞為最,縱使是劉焉與劉虞相比,也是差了足足一籌。

  而劉虞在公開場合如此稱贊李基,所代表的赫然已不是個人身份,甚至代表著漢室宗親這個群體。

  可以預料的,那便是隨著此事流傳開來,就如許劭對曹操的品評一般,劉虞對于李基的稱贊必然會讓李基的名聲再上一籌,甚至“國士”二字將會成為被世人認可李基的名號。

  “當不得,當不得!”

  對于這一幕同樣也是沒有提前預料到的李基,連忙謙虛退讓了起來,道。

  “此戰能勝,功勞首推不懼生死的眾將士,基不過是偶有建言罷了,何以當得起如此盛贊?”

  只是,不等李基說完,劉虞便是一把抓住李基的手腕,道。

  “余下諸事,子坤不妨容后再談,老夫已在府中設下慶功宴,當下之急便是為子坤慶功,為眾將士慶功,亦是為幽州與大漢慶功!”

  旋即,不由分說的劉虞一把將李基往著自己車架之上拉,執意在返回府衙的路上要與李基同乘,以彰李基之功。

  對此,推脫不過的李基略微猶豫了一番后,在劉虞耳邊建言道。

  “劉使君何不將公孫將軍亦邀上車架,既可表彰公孫將軍縱橫塞外之功,亦能向塞外諸胡表明使君麾下文武和諧,使諸胡越發不敢冒犯幽州。”

  劉虞聞言,忍不住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公孫瓚。

  對于公孫瓚對待胡人的剛烈,劉虞其實心中亦是有所欣賞,那未嘗不是武人典范,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劉虞所認為不過是政見不合罷了。

  否則,以著劉虞的幽州州牧身份,一言便可去了公孫瓚作為騎都尉的官身,甚至就連先報朝廷批準都不用。

  而劉虞明白李基大體是在有意調和自己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但也覺得李基所說的大有道理。

  畢竟,此番能大勝烏桓,公孫瓚于塞外掃蕩諸多烏桓定居點,引走了八萬烏桓大軍的功勞不假。

  再者,劉虞與公孫瓚維持好表面的和諧,更有利于幽州威懾塞外諸胡。

  因此,劉虞猶豫了一瞬后,語氣溫和地向著公孫瓚開口道。“不知伯圭可愿上老夫的車架,與老夫同乘?”

  公孫瓚微微一怔,下意識就想要拒絕,但注意到李基那暗自示意的眼神后,稍加冷靜地分析了一下,也明白自己此番不該因私人喜惡而拒絕劉虞的善意。

  “那某便卻之不恭了。”

  公孫瓚當即便拱手應了下來,然后也跟著上了劉虞的車架。

  車架之上,劉虞、李基、公孫瓚三人幾乎是并排而站而出現在諸多薊城民眾的面前,并且在李基的居中調和之下,劉虞與公孫瓚倒也是罕有地相談甚歡。

  起碼在如今烏桓的威脅幾乎解了大半的情況下,劉虞與公孫瓚本質上已然不存在什么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隨后的慶功宴之上,亦可謂是一片歡慶祥和,大量的武將官吏俱是醉倒當場。

  而在第二天劉虞醒酒之后,李基就仿佛是掐著時間一般主動上門拜訪,私下向劉虞進言對于三萬烏桓俘虜的處置方法,且在一卷竹簡內寫下了詳細的內容獻于劉虞。

  劉虞看罷,久久未能回神,握著李基的手連連贊賞道。

  “此竹簡完全可命名為‘定烏桓之策’,最少可保幽州十年太平也,子坤莫不是昨夜通宵所書?”

  通宵,自然不至于。

  對于暗中以“計謀模擬器”推演了一遍的李基而言,無須細細一點點地思考其中細節,大體也就是花費了幾個哆嗦的時間就寫完了。

  不過,李基自然不會直接說出真相,而是儒雅溫和地一笑,道。

  “皆是為了百姓。”

  “好一個皆是為了百姓,子坤真乃國士也。”

  劉虞的眼神之中滿是嘉賞,而是忍不住將手中的竹簡翻來覆去地看。

  竹簡之內的內容,自然是不止此前李基說服公孫瓚的那一部分,以蹋頓除掉張舉、張純為前提條件可以贖回烏桓俘虜,且贖回條件還需要烏桓交出大量的漢人奴隸以及戰馬。

  除此之外,其中還有大量關于如何利用白馬義從的威懾烏桓,丘力居二子蹋頓與樓班的矛盾,以及這一次蹋頓圍殺公孫瓚不成的聲望損失等等。

  繼而將原本開始趨向于聯合的烏桓一族產生內部分裂矛盾,開始一點點地落入到幽州的控制。

  劉虞見其內容,當即便知李基必然對政治、權謀、外交、民生等等俱有造詣,否則是萬萬寫不出這一卷起于烏桓俘虜,而后從方方面面針對烏桓的竹簡。

  竹簡之內,未有一個“殺”字,未有見血字眼,但若是依據此竹簡內容實行三五年功夫,劉虞確信烏桓恐怕再無翻身之地,徹底淪為替大漢看門的斷脊之犬。

  忽然,劉虞意識到了什么,急聲問道。

  “此策甚妙,關乎幽州十年安寧也,子坤何不留在幽州親自推行,老夫愿全權相托于子坤,絕不過問干涉。”

  “劉使君,非是基不愿,實乃不可也。”

  李基臉上流露著滿滿的為難之色,道。

  “基乃是奉主公之命前往瀛洲調查當年倭國朝貢光武先帝之事,然半途見烏桓劫掠漢土,事急從權,尙來不及稟于主公便傾盡全軍抵御烏桓,已有違臣屬本份。”

  “幸得主公大度且心懷仁義,未曾怪罪于基,反而又多次遣人送來糧草,以免不時之需。故以,基如今心中所想,莫過于回報主公之信任,恨不得即刻便前往瀛洲完成主公之命。”

  “而如今幽州戰事已隨之初定,且只需劉使君與公孫將軍相互配合,以基之推斷,大局已定也。因此基留于幽州已無用處,當速速前往瀛洲,而后早歸吳郡還令。”

  可以說,李基但凡是逮到機會,都會在劉虞的面前刷一波劉備的印象分。

  無他,蓋因好處良多。

  以長遠計,他日大漢坍塌,當今天子又血脈斷絕的情況下,劉備中興漢室,在“何人為帝”這一點上,劉虞的態度幾乎可以代表漢室宗親這一個團體的態度。

  因此,既然眼下不考慮做掉劉虞,扶持公孫瓚完全掌控幽州的前提下。

  那么為主公而慮,最佳的選擇莫過于讓公孫瓚親近,又與劉虞交好,且盡量調和劉虞與公孫瓚之間的矛盾,讓整個幽州都暗中成為支持劉備的力量。

  只待他日劉備勢大北上中原,自見此中于幽州落子的好處。(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