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來得猝不及防!
柔然去歲冬季嚴寒,凍死了大批牛羊。各部落都餓死了許多人。天氣剛暖一些,柔然可汗伏名敦便召集所有部落騎兵,大舉集結,沖擊邊關。
邊軍在外巡邏的兩支哨兵營,都遇上了大股騎兵,被全部滅了。
范大將軍反應迅疾,立刻閉守城門,并令人送急報來京城。
姜韶華手中拿著的,正是范大將軍親自寫的奏折。
女帝陛下臉孔如罩著一層寒霜,目中閃著冰冷的殺意。她目光掃過軍帳里一張張熟悉的臉孔,先點了左大將軍的名字:“威遠侯,這份奏折,你先看看。”
左大將軍起身接了奏折,迅速看了一回,然后沉聲道:“皇上,這幾年,邊關只有小摩擦,并無大戰。這一回,柔然猛然大舉進犯,不殺夠搶足了,是不會罷手的。”
“范忠良勉強能守城,真上陣打仗,不是柔然對手。就是末將在邊軍,也只能先守城,避讓鋒芒。”
然而,這也就意味著,主動權都在柔然騎兵手中。柔然人可以繞過堅城,一路燒殺搶虐。十余個邊城,要遭殃了。
朝廷派兵前去,動作再快,路上也得消耗不少時日。這段時日,就得靠范大將軍了。
姜韶華深深呼出一口濁氣,張口道:“左鋒!”
“末將在!”左大將軍拱手。
“朕命你領英衛營八萬精兵前去邊軍。滅了柔然,殺了伏名敦。朕封你國公之位。”
左大將軍目中閃過凌厲的光芒:“末將領命!末將就是拼了這條命,也一定滅了柔然騎兵。”
姜韶華定定地看著左大將軍:“怎么打仗,是你的事。朕不要你的命,朕要的是柔然騎兵被滅。”
“朕的親衛營,也隨你一同去,他們都聽你號令。”
“劉恒昌,秦戰,孟大山。”
三位親衛統領,一同拱手:“末將在。”
姜韶華目光掃了過來:“記住,此行你們都聽左大將軍號令。誰不聽軍令,大將軍可以軍法處置。”
“誰要是仗著是朕的親衛,給左大將軍添亂,朕絕不輕饒!”
劉恒昌三人心中凜然,不敢和女帝陛下明亮銳利的目光對視,紛紛低頭領命。
姜韶華又看向其余三位大將軍:“御林軍留守京城,不能動。神武營勇威營各留一萬人,其余人手全部都派出去,隨左大將軍出征。”
“這一場國戰,打贏了,都有功勞,朕不會虧待你們。要是誰敢從中弄鬼,擾了大局,朕親自用長槍,取了他的人頭。”
包大將軍還好,司馬將軍和宋將軍心里直冒寒氣。說實話,做武將的,都將自己的人馬看做命根子。要領兵打仗,那功勞就得是自己的。誰愿意將自己的兵給別人?
可眼下,女帝陛下擺明態度,要全力支持左大將軍。他們根本沒有拒絕的余地,只能低頭領命。
姜韶華看著馮尚書:“馮尚書,朕只給你十日時間。戶部要籌措出大軍的軍費和糧草。”
馮尚書二話不說,拱手就應了:“臣立刻去戶部。”
陳丞相不等女帝陛下吩咐,便道:“老臣去一趟內務府。”
這等時候,所有能動用的力量都得用上。
姜韶華略一點頭,最后,目光再次落在左大將軍的臉上:“英衛營有八萬人,南陽親衛營有三萬。神武營勇威營再各出四萬多人。加起來將近二十萬人。”
“朕再發一道圣旨,讓范大將軍聽你號令指揮。”
“加上邊軍,就有將近三十萬兵馬。”
“左鋒!朕信你,希望你不負朕厚望!”
左大將軍熱血激涌,目光愈發平靜銳利,沉聲道:“末將也不說什么好聽話了。一切戰場上見真章!末將這就召集武將們來軍帳,商議如何行軍打仗。”
二十萬大軍,先不說怎么打仗了,光是行軍安排,就是一項令人頭皮發麻的浩大工程。每日行軍多少里,如何扎營安頓,每日飲水吃飯排泄,都得仔細安排。
左大將軍領著一眾武將在軍帳里反復開會商議,熬了幾晚沒睡,才勉強理出個章程來。
左大將軍親自進宮,將厚實的奏折呈給天子。
姜韶華這幾日忙著調度籌集糧草,也沒怎么睡好。她翻看了一遍奏折,對左大將軍道:“這些事,都由你定奪拿主意。朕只做一件事,就是保證大軍的軍需輜重糧草軍費。”
武將得遇明主,沒什么可說的,且拼了這條命就是!
左大將軍不再多言,躬身行禮。
大軍出發前,姜韶華特意宣召劉恒昌進宮。
“劉恒昌,朕知道你有雄心壯志和一腔熱血抱負。只是,你這幾年才展露頭角,資歷尚淺,威望還不足。”
姜韶華溫聲道:“此次國戰,朕壓上了家底,只能勝,不能敗。朕選左大將軍,一來是因為左大將軍在邊軍二十年,對柔然騎兵最熟悉。二來,二十萬大軍,行軍打仗排兵布陣都不是易事,眼下有這份能耐的,只有左大將軍。”
“軍中只能有一個統帥,那就只能是左鋒。”
“朕要你放下心中成見,拋開所有雜念,一切都聽左大將軍指揮號令。”
劉恒昌正色應道:“皇上放心,末將對左大將軍并無不服。”
姜韶華淡淡道:“你沒有不服,親衛營里有人替你不服氣。”
親衛們兵陣練得嫻熟,可以說都是劉恒昌的功勞。在他們看來,自家統領比左大將軍厲害得多。又是正經的天子嫡系,憑什么要聽左大將軍號令?
劉恒昌見天子都知曉了,不由得一聲苦笑:“末將也說他們了。他們嘴上不吭聲,心里總有些不服氣。”
姜韶華看著劉恒昌:“總之,朕今日該說的話,都和你說了。行軍或打仗的時候,親衛營上下要聽令行事。擾亂軍心亂了戰局的,一律以軍法論處。別仗著是朕的親衛營,就驕狂肆意妄為。”
劉恒昌肅容應是。
又過幾日,大軍終于啟程。左大將軍打起了自己的旗幟,又令人打起赤色蛟龍旗。
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