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章 王維

  “臣還有奏…”

  李適之心中很不舒服,明顯皇帝更信任李林甫一點。

  是李林甫陰謀詭計在前,卻讓皇帝對他產生懷疑。

  “講!”

  李隆基語氣重了一分。

  “臣得知在上洛郡洛南縣的龍沙河中,出現大量金粒,按照地志,那里必有一處金礦,采之可以富國。”

  李適之平靜地說出李瑄告訴他的金礦位置。

  一眾大臣,嘀咕幾句后,面面相覷。

  看李適之言辭鑿鑿,連縣河之名都報出來,一定是提前勘探過,絕非無的放矢。

  李林甫都沒有懷疑李適之話語的真實性。

  欺君之罪,可是不小。

  他只能在心里,暗罵李適之這個后生陰險。

  他被昨天李適之的爽快欺騙。

  但此時此刻,也無法做出反駁。

  “左相,洛南縣龍沙河金礦由你全權負責,若真如此,卿為大功。”

  李隆基摸了摸胡須,怒氣平息,轉為笑顏,自宰相宇文融被貶后,雖國庫收入與支出,一直平衡。

  在李隆基看來,這就是拮據。

  哪怕是這幾年李林甫在關中地區推行和糴法,也只是解決長安糧荒,和減輕江淮漕運負擔,并沒有使國庫增加多少。

  他貴為天子,不該只有這些!

  若能得到一些黃金,以后就不必那么精打細算。

  此時的李隆基,勤奮節儉已經不在,只想快快樂樂,安享晚年。

  盛世之下,極盡奢華,賞賜無度。

  上行下效,使整個長安,都是一片奢靡之風。

  “遵旨!”

  李適之作禮領命。皇帝命他全權處理此事,李林甫也無法干預。

  “退朝…”

  當朝會落幕后,李林甫看著李適之的背影,眉頭久久無法舒開,心想是低估了這家伙?

  洛南如果有金礦,那李適之定會被皇帝信賴,嚴重打擊他的朝堂威勢。

  他必須再想對策。

  不論如何,這次朝會,讓大臣們對左相李適之刮目相看。

  一旦洛南傳出金礦的信息,必然有大臣向李適之靠攏。

  不滿李林甫專權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的官吏,滿朝皆是。

  長安,朱雀街。

  李瑄帶著羅興,去東市取好宣紙后,來到長安各坊曲巷游覽。

  可惜天公不作美,剛來到最繁華的朱雀大街上,就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

  長安的繁華,不會因為一場春雨偃旗息鼓。

  寬五十余丈的朱雀街道上,楊柳如煙。

  路上行人步伐漸快,小販們搭起簡易棚子。

  來往商人依舊,戴著胡帽的胡人屢見不鮮。

  車道上的車馬,川流不息。

  游街的青年男女,舉傘享受者春雨的愜意。

  那些“肩挑春色”的賣花者,穿梭春雨中,更顯朱雀大街上的繁華。

  “七郎,下雨了,請先回避!”

  羅興抱著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宣紙,向李瑄提醒。

  他們出門的時候,沒有帶傘。

  李瑄不急不慢,雨水已打濕他的頭發,他看到旁邊的里巷口有一個古香古色的茶肆,遂帶著羅興進入。

  “博士,上茶…”

  一進茶肆,羅興便吆喝道。

  “郎君請上座!”

  茶肆的管店看李瑄穿著、氣質,立刻應和。

  李瑄身邊有青衣僮仆跟隨,明顯是王公貴族。

  他親自引著李瑄,來到二樓。

  李瑄聽到羅興稱呼管店為“博士”,不禁一笑。

  這個在后世高大上的詞匯,在唐朝只是對某種行業精通者的稱呼。

  以至于演化為一種口頭俗稱。

  類似于后世的“師傅”。

  假如唐代看到后世到處的“師傅”,也會和李瑄一樣。

  “郎君,此座在窗前,為上座,可見天街的一切。”

  管店指著一個靠著窗的矮桌,向李瑄請道。

  李瑄點頭,席地而坐。

  羅興在一旁吩咐管店,上最好的茶。

  管店不敢怠慢,立刻離開去安排。

  “咯吱!”

  “嘩嘩…”

  李瑄推開窗戶,聽到雨聲的同時,能看到開化坊前,大街上的全景,一切形形色色,蕓蕓眾生。

  在不知不覺中,整個茶肆二樓上,落座不少人。

  此茶肆經營特色,在朱雀大街上頗有名氣,來者皆非平民。

  有的互相認識,各自攀談。

  “此為峽州的明月茶,芳香沁人,請郎君品嘗。”

  茶煮好后,面容姣好的侍女,為李瑄奉上,并向李瑄介紹。

  “峽州,去年已經改州為郡,名夷陵郡!”

  李瑄下意識的向茶肆侍女糾正。

  “妾知諸州大改,卻不知具體,還請郎君不要見怪。”茶肆侍女很有禮貌,頷首向李瑄賠禮。

  “不必如此,是我多事!”

  李瑄最近接受時政太多,有些鉆牛角尖,他也意識到向一名茶肆女子說這些,沒有任何意義。

  見李瑄風度翩然,倒是讓茶肆女子更不適應,手忙腳亂的為李瑄擺好茶具,含羞離開。

  李瑄還不待品茶,就聽到樓下一陣嘈雜。

  他讓羅興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回稟七郎,是大詩人王摩詰來茶肆避雨,長安推崇王摩詰者,比比皆是,連圣人、王公,都對其備受青睞。故而如此!”

  羅興打聽好后,跑上來告訴李瑄。

  他所說的“圣人”,為李隆基。按照大唐禮制,在朝堂上,百官稱皇帝為“陛下”,皇帝自稱“朕”。

  但在私下,官吏、百姓,多以圣人、至尊稱呼李隆基。而李隆基一般以“我”自稱。

  王摩詰!王維!

  李瑄心中一動,這個名字,他如雷貫耳。

  結合這一世的記憶,李瑄知道此時天下最出名的詩人,不是“謫仙人”李白,而是二十一歲就狀元及第的王維。

  這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大才子,是自宰相張說、宰相張九齡之后的“一代文宗”。

  他彈奏的詩篇,是真正的“盛唐正音”,是盛唐氣象的重要組成。

  他名滿天下,是無數文人士子心中的楷模。

  李瑄早就想一睹王維的風采。

  夢回千年,與李杜、王維這樣的大詩人暢飲,是后世每一個華夏兒女的愿望。

  也是李瑄今生重要的計劃。

  因為李瑄需要“文人”“大詩人”“才子”這樣的稱號。

  李隆基啟用張說、張九齡,除了張說的能力,還有就是張說、張九齡的才華,能裝扮盛世,粉飾太平。

  一個名動天下的才子如果犯下“罪責”,會有無數人為其求情。

  安史之亂時的李白、王維,就因此逃過一劫。

  王維現在任左補闕,雖是一個從七品的諫官,但李林甫定不敢明目張膽去動他。

  另外,李瑄覺得“文人才子”的稱號,可以讓一個人由內到外的升華,變得更有魅力。

  還能讓天下人通過詩,更了解其主人,哪怕其主人的真正想法,與詩中的描述迥異。

  期待感和憧憬,文人們從來都不會缺少。

  比如三國時的曹操,如果他不是文人,他沒有寫下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等詩篇,沒有開創建安文學,后世對他的評價,不會比司馬懿好到哪去。

  李瑄沒有比肩李杜的才華,但他來自未來,知道不少詩詞佳作,他可以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場景,演繹出來。

  當然,李瑄不會抄襲同時代的詩人。

  如果記錯創作時間,將名聲掃地。

  李瑄也敬佩這些創造盛唐氣象的詩人,這是他們的時代。

  當李瑄決心改變歷史,可不單單是蝴蝶效應那么簡單,那將是改天換地,自李瑄以后的詩人、文人,會受李瑄影響,不一定誕生。

  他們的萬丈光芒,將由李瑄繼承。

  在得知是王維后,李瑄立刻起身下樓。

  茶肆一樓的大堂內,一名青衣男子被眾星捧月般的圍著。

  此人就是王維。

  年輕時的王維,容貌潔白,風姿郁美。現在依然是魅力四射,那些茶肆的女子,看著王維,顧盼含笑,雙眸放光。

  在歷經大起大落,喪妻喪子,政治失落之后,雖然心灰,但他依然幽默詼諧,平易近人。

  并非李瑄想象中的隱士詩佛,安安靜靜的儒雅君子。

  周圍的文人都想邀請王維同座飲茶,但都被王維婉拒。

  “讓開,我家郎君要見王摩詰。”

  見一眾人擋住李瑄的去路,羅興吆喝一聲。

  羅興是奴仆,一切以主人為主,許多奴仆的劣性他也存在。

  雖然這兩個月李瑄一直批評他,但他依舊難以改正。

  李瑄準備在從軍的時候,帶上羅興,磨掉他“惡劣”品性。

  被羅興一喝,一些文人看羅興穿青衣,知道他的身份,立刻讓開。

  因為像羅興這樣的身份,在長安被稱為“青衣惡奴”,人們敬而遠之。

  王維見這一幕,眉頭微皺,他也有仆人,但對仆人的約束嚴格。

  對于李瑄這樣的王公子弟,他一向不見。

  “在下李瑄,為當朝左相第七子。對王補闕仰慕已久。”

  李瑄見王維后,向他揖手一禮,不卑不亢,沒有一點盛氣凌人。

  王維在得知李瑄是李適之的兒子后,眉頭舒開。

  左補闕歸于門下省,門下省的長官為左相,李適之是王維的直屬上司。

  今日在朝會上,李適之能向權傾朝野的李林甫發難,讓王維看到一些希望。

  日常朝參,在京五品官吏方可“見言陳事”。

  但王維是諫官,有資格參加早朝。

  拾遺補闕,甚至可以在朝會后,參加宰相與皇帝的秘密會議,位卑而職重。

  然王維這個補闕,當得十分憋屈。

  張九齡被李林甫扳倒后,李林甫曾將所有諫官召集在一起,警告道:天子圣明在上,文武百官順從圣意都來不及,還需要勸諫嗎?看看那“立仗馬”,它們只要一聲不吭,就能得到三品的飼料。但那些馬如果亂嘶鳴,就會被踢出儀仗。以后就算想不亂叫,也不會再被任用。

  當時有一名叫杜琎的右補闕,不信李林甫能一手遮天,立刻上奏彈劾李林甫。

  果不其然,第二日,杜琎就被貶到下邽這個窮鄉僻壤當縣令。

  從此,大唐朝堂,成為李林甫一個人的舞臺,盡情表演。

  所以,王維被召為補闕,心里是抗拒的,他早已有歸隱田園的想法,但皇帝需要才華橫溢的王維為官,以點綴盛世。

夢想島中文    大唐天將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