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基本結束。
成績比較糟糕。
本來以為桂系主力,應該實力不錯。
結果…
綜合判斷,大約相當于王耀武的51師。甚至可能略有不如。
和87、88兩個德械師是肯定無法相比的。和夏楚中的98師相比,也要相差一點。
士兵的身體素質不錯。但是作戰意識很差。
可能是沒有接受過比較先進軍事思想教育。
沒有黃埔生。
也沒有德國軍事顧問團。
可能有一些外國顧問。但是不占主流。
而且,士兵抱團,排外情緒嚴重。對非桂省籍士兵非常排斥。
你要是不會說白話,幾乎無法交流。更加不要說是指揮作戰。
但是李、白兩人不會改變這一點。
因為這是他們立足的根本。是桂系內部抱團的需要。
如果是摻雜了大量的外人,桂系就不是桂系。很容易就被老蔣給分化拉攏了。
不成文的規則。連長以上,必須是桂省人。
好在,張庸會說白話。才沒有被嚴重排斥。
那么,問題來了…
“你們準備如何補充兵源?”
張庸問道。
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想要排外,就得從桂省抽調新兵。
但是,桂省相隔那么遠,等新兵到來,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48軍缺員如此嚴重,想要完全補滿,單獨依靠桂省的兵員,是根本不可能的。
現在倒是有非常多的兵源,就是廬州(合肥)一帶。
這里有大量從金陵,或者是江南地區逃出來的老百姓。里面有很多的青壯年。
隨著日寇向北展開,還會有更多的老百姓向西轉移。里面同樣有很多兵員。那邊也是第五戰區管轄。
如果48軍開到第五戰區,補充當地兵員是很快的。
“專員有什么指示?”韋云淞沒有回答。事實上也沒辦法回答。
這個問題。不但是他糾結。李、白兩位長官也糾結。
從桂省出來的時候,都沒想到部隊傷亡會那么大。一仗下來,損失超過三分之二。
作為桂系第一主力的第七軍,損失也非常嚴重。有兩個師幾乎是被打的只剩番號。
所以,從桂省調派來的新兵,必須優先補充第七軍。
結果就是暫時顧不上48軍了。
48軍在第三戰區也是沒辦法得到補充的。
最后在兩難之下,只好選擇接受張庸督察。算是一條出路。
但是張庸只有武器彈藥,沒有兵員啊!
兵員還得靠自己。
“想聽真話還是假話?”張庸神情嚴肅。
韋云淞和莫德宏互相對望一眼。就知道干貨來了。當然不敢掉以輕心。
這位專員大人顯然不是省油的燈。不是傻白甜。在他面前,必須謹慎。
“真話。”良久。韋云淞回答。
“那就過江。在江北就地補充。爭取半個月之內,就將缺員補滿。”
“可是,江北黃梅、宿松、太湖一帶,是第26和第27集團軍的駐地啊!我們開到那邊去…”
“所以,我的真話就是。你們在補充兵員的同時,幫我威壓徐源泉和楊森。我要收拾他倆。”
張庸直言不諱。
沒錯,真話就是這樣。
無功不受祿。
你們48軍既然來了,就得做事。
我給你們武器彈藥,不是給你們看的。馬上就要發揮作用。
當然不是要你們去和徐源泉、楊森開火。但是,作為我張庸督察的部隊,開赴江北,本身就是威壓。
等于是明白無誤的告訴徐源泉和楊森,如果不聽話,那我就要動手了。
正好。48軍是桂系的部隊。不是黃埔嫡系。
我用桂系的部隊動手。任誰都沒有話說。徐源泉和楊森也沒辦法喊冤。
要是使用黃埔嫡系,這倆還可以喊老蔣黨同伐異,消除異己。但是,48軍是桂系主力。喊這一招沒用。
沉默。
良久。
“假話呢?”莫德宏忽然問道。
“那就是我會和軍政部打招呼,優先補充。”張庸隨口回答,“但是我和何部長關系不好。”
沉默。
良久。
韋云淞說話了,“速度最快的176師,也要五天以后才能到達。”
“沒關系。”張庸輕描淡寫的說道,“你們回去向李、白兩位長官請示。要是沒有異議,我就下命令。如果李、白兩位長官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當我沒說。”
韋云淞:…
莫德宏:…
沉默。
請示是要請示的。
但是李、白兩位長官不可能拒絕。
畢竟,48軍才剛剛接受督察,張庸第一次吩咐做事,就不答應?
那以后就什么好處都別想了。
專員大人放屁都沒有機會聞。
所以…
開赴江北,威壓徐源泉和楊森,你是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沒有退路。
沒有選擇。
“我去請示。”莫德宏緩緩說道。
“好。”張庸點點頭。
然后獨自返回九江前進指揮所。
繼續關注桐廬這邊的戰況。發現還是沒變化。
第三戰區應該是集中力量圍攻桐廬,但是,桐廬還是被日寇控制。
兵貴精而不貴多啊!
偏偏眼下的國軍,是人數繁雜,戰斗力卻很弱。
光是集團軍的番號,就有四十多個。
每個集團軍下面管轄若干個軍。軍的番號有一百多個。
每個軍下面管轄若干個師。
每個師下面管轄若干個旅。
每個旅…
層級太多。機構臃腫。很多人吃飯不干活。
說的尖酸刻薄一點,至少有一半的國軍,是混日子的。
將它們裁撤掉,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比如說,他早就看不順眼的楊森、徐源泉。
非但沒有戰斗力,反而扯后腿。
不裁撤留著過年嗎?
“專員。”
杜松岳拿著電報到來。
張庸伸手接過來。掃了一眼。發現是145師發來的。
師長屈原山在電報里面報告,說是銅陵當面的日寇,已經全線撤退。一直撤退到了蕪湖附近。
眼下,銅陵已經沒有戰事。前沿部隊已經壓到距離蕪湖大約十五公里外。
“回電。”
“是。”
“內容:密切留意蕪湖動靜。日寇可能會撤退。一旦日寇撤退,立刻占領蕪湖。并構建防御工事。隨時報告情況。”
“是。”
參謀記錄好。然后草擬電報。
張庸看過以后,確認無誤。簽名。發出。
“專員,日寇要撤出蕪湖嗎?”杜松岳疑惑的問道,“主動撤退?”
“有可能。”張庸沒有細說。
三個月的空中停戰協議,是秘密的。沒有形成文字。
日寇死要面子,只能私底下答應。不可能宣之于眾。
撤出蕪湖,日寇應該也會找其他借口。絕對不會提及空中停戰協議。就看日寇是否有行動了。
如果日寇今天撤出蕪湖,那他張庸今晚就不用出動。否則,還得熬夜。
每天凌晨都出動,去轟炸金陵,去襲擾上海灘。
對。今晚輪到上海灘了…
先找找日寇總領事館的位置,半夜給秋山重葵一個驚喜。
要不然,三十萬大洋,有點難到手啊!
可能需要多炸幾次。
坐下。
閉目養神。
感覺事情開始多了。
隨著48軍到來,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除了遠期的殲敵計劃,迫在眉睫的,就是威壓徐源泉和楊森。驅使兩人上戰場。
準確的來說,是要將26、27兩個集團軍投入戰斗。但是,又不想要兩個大飯桶。
說白了,就是部隊我要。但是不要你們兩個。
將部隊拿過來,整頓,擠水分,汰弱留強,留下部分精華。其他全部解散。
兩個集團軍,幾萬人,不可能完全都是廢物。
說到底,還是領導問題。
六十熊,五十兇。
同樣的人,在不同的領導指揮下,有天淵之別。
“來人!”
“到!”
“給26、27集團軍分別發電,讓他們做好戰斗準備。隨時開赴前線。”
“是。”
參謀記錄完畢。轉身離開。
杜松岳開始感覺到了空氣里面的一絲絲緊張氣氛。
專員大人終于是露出獠牙了。
楊森、徐源泉兩位大佬的日子,恐怕要不好過了。
張庸繼續閉目養神。
“報告!”
又有參謀到來。遞給杜松岳一份電報。
杜松岳看完以后,看到張庸閉目養神,于是沒有說話。先將電報收起來。
“誰發來的?什么事?”張庸卻是開口了。
“專員,是184師發來的。”杜松岳回答,“請示作戰任務。”
“184師?”張庸緩緩的睜開眼睛。
呵呵,這支信號消失已久的滇軍部隊,終于連接上wifi信號了?
或者說,終于是想起來了,自己還有一個婆婆名字叫做張庸?
又或許,是遇到困難了?才想起自己?
“是的。”
“他們在什么位置?”
“目前駐扎在鹽城。”
“哪里?”
“鹽城。專員,就是這里。”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杜松岳拿起長長的細木桿,在墻壁地圖上找到鹽城的位置。
張庸:…
鹽城?居然跑那么遠?
居然跑到海邊去了?難怪會失聯。
當初他們的撤退路線是什么樣的?怎么會跑到鹽城那邊去?
算了。現在尋根究底已經沒有意義。
現實情況就是,這個184師,跑得太遠了。幾乎是在敵后了。
日寇已經占領鎮江、揚州、泰州等地。不知道有沒有分兵去占領鹽城、淮陰等地?
歪頭。
琢磨地圖。
皺眉。
有點麻煩啊!
這個184師,距離自己太遠了。
就算是有系統,也沒辦法及時予以支援啊!自己又不在那邊…
等等!
自己好像會開飛機。
高來高去,跑去鹽城一趟,也不是不行。
從九江到鹽城,單程大約六百公里。霍克2型雙翼機都能夠到達。
雙翼機降落非常簡單,只需要一百多米的跑道。
甚至,必要的時候,可以飄啊飄的迫降,只需要一塊平地就行。
鹽城周圍,都是平原水網地帶,降落沒問題。
“叫他們報告部隊基本情況。”
“是。”
杜松岳去安排。
一會兒以后,韋云淞和莫德宏來了。
“報告。”
“坐吧!”
“專員,我們已經收到回電了。”
“怎么說?”
“兩位長官命令我們,嚴格遵從專員大人指示,不折不扣的執行。”
“謝謝!”
“兩位長官還說,以后,我們48軍的使用,完全由專員大人決定。”
“好。”
張庸也不客氣。
李、白兩人已經知道殲敵計劃。
也知道48軍最后會投入中原戰場。所以,當然是樂得放手了。
一些事情,他們不好出面處理。
既然是張庸出面。那所有責任當然也是張庸自己扛。
比如說,威壓楊森和徐源泉。
“莫參謀長,跟我詳細說說部隊的裝備情況。”
“是。”
莫德宏于是介紹起來。
張庸聽著聽著,就發現問題似乎很嚴重。
這個48軍的武器,實在是太雜亂了。除了德系,還有英系、法系、日系…
“等等。”
張庸伸手。
莫德宏于是停止介紹。
“你們就沒想過,統一部隊的武器。”
“想過。但是做不了。”
“為什么?”
“這…”
“有難言之隱?”
“沒有。沒有。專員大人。你聽我說。”
“好。”
張庸洗耳恭聽。
結果,很快就發現桂系其實也挺苦逼。
怎么說呢?
那購買武器也是一茬一茬的。
有時候,也沒那么順利。中間經常斷檔。無以為繼。
洋人做生意,那也是非常狡猾的。
第一批軍火,價格相對便宜。讓你武裝起來了。然后,第二批、第三批就開始提價。
你都已經裝備一部分了,不可能不繼續裝備吧?
比如說,你都買了一批英七七步槍了。難道你又換其他的步槍?那就混亂了哦。
于是提價。翻倍的提價。狠狠地喊高價。
但是桂系也不慣著對方。你第一批便宜,我就買第一批。你要是提價我就不要了。我換一個東家。我買其他人的。結果,就是這邊買一點,那邊買一點,最終就很雜亂了。
其中,又有一些外國勢力,試圖利用桂系來反對老蔣,主動贈送的,或者是半賣半送的武器。很多都是國內需要處理的尾貨。或者是淘汰下來的。結果就更加混亂了。
“不能全部使用某個制式嗎?”
“如果彈藥突然斷供就糟糕。”
“呃…”
張庸只好接受現實。
的確,你要是全部裝備英七七,然后英國人不賣彈藥了。
那整個48軍的步槍,都會成為燒火棍。
這樣當然不行了。
于是,每樣都裝備一點。起碼還有部分武器能使用。
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自己的生產線,單純依靠買買買,是肯定無法保證足夠的,穩定的后勤供應的。
想要統一制式武器,前提就是大部分都能國產。不會被人掐脖子。
做到這一點,是新中國以后的事了。
“有炮嗎?”
“有啊。原裝意大利炮。還有十五門。就是炮彈不多了。”
“等等…”
張庸以為自己聽錯了。
不是,你們48軍,居然還有十五門意大利炮?
等等…
我怎么沒發現?
急忙搜索空指部地圖。尋找火炮標志。
哦,在上饒以東有所發現。那邊確實是有十五門75毫米野戰炮。
之前,張庸也曾經注意到,還以為是第三戰區的。沒想到,居然是48軍的!他們居然還保存有野戰炮!
好,好,非常好!
真是及時雨啊!可以發揮大作用。
雖然107火箭炮也很給力。但是,有原裝75毫米野戰炮也不錯。
“我有炮彈。”張庸立刻給對方吃定心丸。
之前沒有安排送炮彈。
是先入為主,以為48軍沒有野戰炮。
既然現在得知有十五門,那當然是再次送貨,直接送一船來。
“那就太好了。”韋云淞喜出望外。
他們有炮。
可是炮彈比較少。
在戰場上,必須非常節約使用。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炮兵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幸好,他們早早的將野戰炮撤下來,反而損失不大。
“有多少炮彈?”莫德宏好奇。
“一船。幾萬發?”張庸隨口回答。其實也不清楚。
一艘排水量三千噸的貨輪,能裝載多少枚75毫米炮彈?這個沒有計算過。系統也沒準確數。
反正就是一船。裝得滿滿的。具體多少數量,你們自己清點。
“幾萬發!”
“幾萬發!”
韋云淞和莫德宏都是驚呆了。
不是…
這么恐怖的嗎?
一次就送來幾萬發炮彈?
那是什么概念?
可以從早轟到晚,中間不帶停歇的。
可以轟到小鬼子精神失常啊!
如果真的有幾萬發炮彈。
“啊,沒有那么多,幾千發,幾千發。”張庸急忙改口。
糟糕,嚇到別人了。
確實,幾萬發炮彈太嚇唬人了。
我們華夏軍隊,什么時候有那么富裕的炮彈使用?
有個幾百發就算是土豪了。
有幾千發,簡直可以橫著走。路過的狗都得挨兩巴掌。
“幾千發…”
“幾千發…”
韋云淞和莫德宏再次面面相覷。
幾千發,那也很多了啊!
如果真的有幾千發炮彈,他們可以從江南殺到江北。
路上遇到日寇,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打得變馬嘍!
“等大部隊來了通知我。”
“是。”
張庸將兩人打發走。
心想,幾千發炮彈很多嗎?
多乎哉,不多也!
我都還沒跟你們說107火箭彈呢!
這個東西暫時不說了,以后到了前線,再拿出來也不晚。
現在…
“啪!”
“啪!”
忽然,遠處有槍聲傳來。